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不保障

劳动法不保障

发布时间: 2025-07-09 06:58:48

劳动法有没有规定休全月事假不给开最低生活保障

全月事假是没有工资的,事假是因你个人原因请假不上班,公司不会给底薪的

㈡ 我国劳动法的缺点

劳动法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也存在很多漏洞,程序很复杂。缺陷如下:
1、法律覆盖面不够,部分应纳入人群被排斥在法律规范之外。
2、原则性规定过多,配套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不便于实际操作。
3、立法上内容不够完善。如,总则之中没有规定《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以致出现法律没有明确的问题就不能依据法的基本精神处理,实践过程中遇上新问题就得需要国家劳动保障部出面解释,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劳动法应由的僵化
4、立法时没有充分考虑与原有规定的衔接问题。如《劳动法》并未包含《企业职工奖惩办法》规定的一些长期应用的行之有效的奖惩手段,作为一部位阶高的后法,实践之中还得继续依照以前的规定,显然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对修改完善《劳动法》的具体建议
(1)扩大《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对劳动关系的内容要作具体表述,便于区别劳务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将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之中事实劳动关系人员纳入到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之内;将目前因主体不适格如非法用工单位人员、童工和退休返聘人员等特殊劳动关系人员纳入到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之内,但可规定其只能享受仅限于工资报酬、劳动保护等基本权利,还可对特殊弱势群体作出特殊保护规定,如建筑行业非法层层转包作为转包单位应承担连带责任。
(2)加紧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力争尽快形成一套完整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出台《社会保险法》和《劳动合同法》,尽量统一全国的劳动保障政策,地区之间一般只有量的差别,而不应存在做法的过大差异,避免省际冲突。
(3)加快修订《劳动法》的部分条款,填补内容上的缺陷。首先要将《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写入总钢;其次要对《劳动法》的诸多具体条文进行修订增补,如对第三十一条可变更为“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至少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双方另有约定,应从其约定”。
(4)建议国务院废除《劳动保险条例》和《企业职工奖惩办法》,将相应内容写入《劳动法》或其他单项法律法规。
(5)修订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将每周四十小时工作制写进法律,使之符合实际。
(8)加强《劳动法》的宣传活动,在修订或制定《劳动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之前组织全国范围内的讨论,倾听民声,汇集民意并使劳动法法律观念深入人心。
法律依据
《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㈢ 劳动法不保护劳务派遣工吗

劳务派遣员工也是有专门的法律予以保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内令
第22号
《劳容务派遣暂行规定》已于2013年12月20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21次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条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规定解除或者终止被派遣劳动者劳动合同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用工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 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用工单位违反本规定退回被派遣劳动者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执行。

㈣ 为什么很多企业都不执行劳动法呢

因为严格执行劳动法对于一些用人单位来说压力太大,但这并不可以成为回违反劳动法的合法理由答。存在违反劳动法的情形,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权。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四条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热点内容
威胁法院执法 发布:2025-07-09 12:38:11 浏览:959
合同法的试题及答案 发布:2025-07-09 12:23:21 浏览:139
台湾土地立法 发布:2025-07-09 12:12:40 浏览:217
初级经济法基础模拟 发布:2025-07-09 12:12:33 浏览:328
走坏账司法 发布:2025-07-09 11:48:49 浏览:940
私自盖章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9 11:47:13 浏览:736
布料仓库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09 11:42:55 浏览:21
黑合同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09 11:42:09 浏览:141
广东律师排名 发布:2025-07-09 11:34:35 浏览:16
盛恒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7-09 11:27:50 浏览: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