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试论政府行政法制化

试论政府行政法制化

发布时间: 2025-07-22 14:57:03

㈠ 联系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政府要全面审视经济社会中的各种矛盾问题,还要求政府高瞻远瞩,注意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实现以公共利益的和谐为宗旨的价值取向,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府运行机制的创新,实现决策 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

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充分考虑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新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发展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不能找到一个正确的增长方式,经济不可能长期稳定快速地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节约型社会。科学发展观还要求在政府管理中必须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经济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也不能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谈不上经济发展,但增长又并不一定带来相应的发展。

现代政府的本质特征是公共性,政府管理是要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公共利益也就成为政府管理的基石与出发点。要防止和克服一些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存在的偏差,那种在错误发展观的支配下干出的所谓“政绩”,往往是不科学的、只注重当前发展,忽视长远发展的。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完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使其既包含经济发展的指标,也兼顾资源、环境、生态,以及公共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人民生活等社会发展的指标,并以制度作为保证。另一方面,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树立政绩的根本目的定位为给人民群众谋利益。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才能创造出扎扎实实的政绩。

㈡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政府真正履行服务职能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要努力做到以下要求:
第一,要树立依法办事意识。执行法律是政府及其所有工作人员的首要职责。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识的主要渠道是学法。要完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行政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法律培训制度、任职晋升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和考核制度等,促进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律意识培育。
第二,要加强制度建设。要重点加强有关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法规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确保法规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谨防单方面体现部门意志,谨防小范围体现专家意见;还要健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强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第三,要坚持科学决策。各级政府及其行政部门要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还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第四,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地方各级政府要排除地方保护主义,杜绝选择性执法;排除人情干扰,杜绝不公正执法;排除权力意识,杜绝粗暴执法。各级政府要着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2013-12-08 03:16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第五,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务公开首先是信息公开。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要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包括办事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都要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确保政府提供的服务公正。
第六,要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加强财政、预算、投资审计和各种专项审计,加强对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的监察和问责,严肃追究违法违纪人员的责任,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勤政建设。

㈢ 如何提高公务员依法办事能力和行政效率

首先,公务员的执行力是诸多行政能力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为政之要,贵在力行,重在干事。所有的公务员,即使身居领导职位,制度政策一旦确定以后,都有一个如何贯彻执行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执行力的地位和作用更是举足轻重、不可替代。因此,无论是政府组织自身的完善和发展,还是政府各项职能的履行和实施,没有公务员强而有力的执行力,则将一事无成。
其次,公务员的执行力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行政效果的关键。政策制定本身是侧重解决能否以科学且合法的形式反映社会公共利益和诉求的问题,属于认知的范畴;而执行力则主要是解决能否以快捷且有效的方式实现政策目标的问题,属于实践的范畴。事实上,任何一个政策方案,即使再正确,再完美,也无法自动地变为现实。而公务员的执行力却达到了知与行、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性因素。

㈣ 行政合理原则理论基础

行政合理原则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1. 权力的起源与使命:行政合理原则的理论根基在于对权力起源的认识,即权力要么源于人民的授予,要么是非法僭取。在民主政府中,权力的合法性源于人民的同意,其使命在于服务并保障授权者的权益。

  2.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由于权力的本性往往倾向于自我扩张和滥用,为了防止权力的异化,尊重民意和保障人权,对权力进行制约至关重要。这种制约不仅体现在法律对权力的限制上,还体现在行政合理原则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度控制上。

  3. 依法行政与行政法制化:在历史的演变中,人们对于民主与自由的追求促使行政权受到更严格的制约,依法行政和行政法制化成为重要趋势。然而,过于严格的法律规范可能导致行政效率的低下,因此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重要性开始被认识。

  4.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度控制:行政合理原则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度使用设定了标准,旨在确保权力在服务公民权益的同时,保持高效和灵活。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度”的把握,是行政合理原则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防止权力滥用,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

综上所述,行政合理原则的理论基础在于对权力起源、制约与平衡、依法行政与行政法制化以及行政自由裁量权适度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㈤ 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是什么

1、行政监督能增强国家公务员的公仆意识。国家公务员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实行行政监督,将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可以增强国家公务员的公仆意识,促进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行政监督对行政的政治方向和对行政政策的贯彻执行起保证作用,保护国家、社会、集团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推进行政法制化造就优秀政务家和公务人员。

3、行政监督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存在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负责任、相互推诿等官僚主义现象;同时,行政机关中还存在着不少利用手中的行政职权牟取私利、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腐败现象。



(5)试论政府行政法制化扩展阅读:

行政监督原则:

1、经常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不仅每时每刻在进行,而且每时每刻在变化。因此,行政监督应当贯穿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始终,即在政府决策、组织、协调、执行等各个环节都实行有效的监督。只有坚持经常性的监督,才能揭露行政机关所有管理环节上的缺陷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要坚持行政监督主体、客体和范围的广泛性。各种监督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使一切行政机关的所有行政管理行为、行政措施、行政法规的实施都受到监督。

2、民主性与公开性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与社会公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直接。所以,只有社会公众才最全面、最真切的了解公共行政管理是否合理和正确。 坚持民主性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广泛地吸收人民群众参与对公共管理的监督。

为了给人民群众监督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机会,必须不断地提高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开放程度,加强公开性,做到重大事情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让人民讨论,人民有权对行政机关实行公开监督。


㈥ 法治政府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我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看法

1、法治政府性质体现人民性。 2、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有限性。 3、法治政府行使职权规回范性。 4、法治政府管答理服务高效性。 5、法治政府诚信透明公正性。 看法: 1法治政府应是政府从决策到执行那个及监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权利与责任紧密相联,集阳光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于一身,并用法律加以固定即为法制政府。 2建设法治政府,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建设法治政府,它必须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必须在法制健全的基础上充分实现民主政治,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确认人民的主体地位,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权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重大行政决策在决策过程中要进行合法性论证,这是法治政府的价值取向,更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热点内容
治超办纪律作风整顿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22 22:48:53 浏览:322
新公司法的变化 发布:2025-07-22 22:40:57 浏览:729
重庆法学类 发布:2025-07-22 22:27:18 浏览:214
2015新法规速递网 发布:2025-07-22 22:23:22 浏览:13
社会监督劳动保障法 发布:2025-07-22 22:04:25 浏览:6
学校法律知识竞赛记录 发布:2025-07-22 22:03:38 浏览:200
汽车音响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7-22 21:59:53 浏览:477
山东政法学院2015 发布:2025-07-22 21:58:51 浏览:376
2016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发布:2025-07-22 21:54:47 浏览:472
偷情关于婚姻法怎样定 发布:2025-07-22 21:54:11 浏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