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对中止审理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对中止审理的规定

发布时间: 2025-07-23 08:38:34

① 《民事诉讼法》关于中止审理的规定有哪些情形

民事诉讼法 规定的是关于中止 诉讼 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 继承人 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 代理 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此外,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也有相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 指定管辖 的,应当作出裁定。 对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案件,下级人民法院应当 中止审理 。指定管辖裁定作出前,下级人民法院对案件作出判决、裁定的,上级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定指定管辖的同时,一并撤销下级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 第五十五条规定,在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裁定中止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及时通知继承人作为当事人承担诉讼,被继承人已经进行的诉讼行为对承担诉讼的继承人有效。 民事诉讼涉及到法院 开庭审理 ,如果在开庭审理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不能继续进行审理的情况,被称为中止审理,待时机成熟法院会再次通知开庭的时间。可以中止审理的情况分为很多,在正文中为大家一一罗列了,遇到实际情况可以根据法院的要求灵活解决。

② 中止审理的有关规定

中止审理的有关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定义:中止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过程中,因发生某种情况影响了审判的正常进行,而决定暂停审理,待其消失后,再行开庭审理。

  2. 适用情形

    • 自诉人或者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以及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被告人脱逃,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
    • 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的。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还包括以下情形:
      • 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 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 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 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 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3. 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4. 裁定效力:出现诉讼中止的法定事由后,人民法院应当作出中止诉讼的裁定。裁定一经宣布,立即生效,当事人不得上诉,也不得申请复议。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由当事人申请或人民法院依职权恢复诉讼程序。恢复诉讼程序时,不必撤销原裁定,从人民法院通知或准许当事人双方继续进行诉讼时起,中止诉讼的裁定即失去效力。

③ 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的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的情形的规定如下: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1条的规定,遇到下列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中止审理:
1、自诉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应当裁定中止审理。
2、起诉后被告人逃脱,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应当裁定中止审理。
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情形有哪些?民事诉讼法关于中止审理的情形规定有哪些?
3、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应当裁定中止审理。
4、在审理期间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情形的。应当决定中止审理,并按照公诉案件或自诉案件的第一审普通程序重新审理。
(1)公诉案件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
(2)公诉案件被告人应当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3)公诉案件被告人当庭翻供,对于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的
(4)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充分的
(5)其他依法不应当或者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
5、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裁定中止审理。
民事诉讼法关于中止审理的情形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6、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热点内容
全国人大涉港立法 发布:2025-07-24 02:26:32 浏览:597
李金明民法 发布:2025-07-24 02:23:43 浏览:232
锡盟法院院长 发布:2025-07-24 02:16:59 浏览:727
律师类动漫 发布:2025-07-24 02:12:36 浏览:198
育婴法律知识ppt 发布:2025-07-24 02:03:34 浏览:599
吉林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 发布:2025-07-24 01:50:12 浏览:398
关于事假病假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24 01:21:18 浏览:939
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发布:2025-07-24 01:06:56 浏览:613
道德与感情 发布:2025-07-24 01:02:32 浏览:780
我的姐姐是法官云播 发布:2025-07-24 00:57:39 浏览: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