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肖像权
Ⅰ 民法典对民事纠纷取证拍照是否侵犯肖像权
合理实施下列行为的,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
为依法履行职责,国家机关在必要范围内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Ⅱ 民法总则里的肖像权规定和民法通则的区别
作为一个法学研究僧,阔以来回答一下。
《民法通则》关于肖像权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民法总则》关于肖像权的规定:因为正在编纂的《民法典》准备将肖像权等属于人格权的条文独立成《人格权编》,在《民法总则》中未具体规定肖像权内容。在这里摘录一下《民法典人格权编一审稿草案》关于肖像权的规定:
第七百九十八条 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本法所称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第七百九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歪曲、污辱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他人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的权利人不得实施将肖像作品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涉及使用或者公开肖像的行为。
通过《民法典人格权编一审稿草案》可以看出,明年即将完成的《民法典》对肖像权的保护作了重要修改,“以营利为目的这一必要条件”将会被删除,意味着2020年《民法典》出台后,只要未经权利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肖像就可能构成侵权。
修改后的《民法典》将会对肖像权进行更好的保护,“以营利为目的”这一争议也将一锤定音。当然二审稿以及最终稿会如何修改还不清楚,拭目以待。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