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过程是什么

司法过程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13 02:13:34

司法程序是怎么样的需要什么手续和费用效果怎样

走司来法程序就是向人民法院源提起诉讼。去法院立案是要提交《民事起诉状》及相关证据材料,缴纳一定的案件受理费。法院立案后开庭审理。如果你的要求合理合法,有确凿充分的证据,法院会支持你的诉求。一审一般不超过六个月。被告也有反诉的权利。

㈡ 司法过程的参与性是什么

参与性是让人间接直接参与其中,比如作活动,亲自参与他的设计,计划,执行的过程

㈢ 什么叫法律走程序

走法律程序书名用语是司法程序。指的是从起诉到拿到审判书为止。

司法程序按照案件的简单复杂程度又可以分为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两种,普通程序是:

1、起诉

通常是书面起诉,要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2、受理

法院经过审查,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的决定立案。

3、审理前的准备

给被告送传票,被告提出答辩状,双方交换证据,法院允许自行调解。

4、开庭

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和宣判。

5、拿到审判书

简易程序是指行政处罚当场处罚的一种适用程序,因此也叫当场处罚程序。

简易程序是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的,是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一种独立的第一审诉程序;简易程序只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

简易程序起诉方式、受理案件的程序、传唤方式简便。审理实行独任制,程序简便。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3)司法过程是什么扩展阅读:

一审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应当二个月内审结,但集团犯罪、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可以延长两个月。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1、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2、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

1、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2、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3、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4、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㈣ 司法程序是指什么

一般说“司法程序”是指当事双方对某一事项的理解或判断产生歧异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的处理过程。具体包括起诉、证据保全、庭审、判决、执行等

㈤ 走司法程序是干什么呀

司法程序泛指人们从事一定活动所经过的方式、方法、顺序、步骤等的回总称。程序有法律程序与非法答律程序之分,前者又根据适用的范围、对象不同,有选举程序、立法程序、司法程序与行政程序等之分,分别适用于选举活动、立法活动、司法活动以及行政活动。司法程序,又称诉讼程序,是指司法权行使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定的方式、方法、顺序及步骤等的总称,包括起诉程序、审判程序等不同的内容。

㈥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是什么意思

我给您举来个例子您看明白源吗?一个老人把自己儿子打死了,所有村民联名向法院说情,因为这个儿子常年打骂父母,是村里的恶棍,无人不恨,经过合议庭讨论决定不判死刑,这个案子民主原则就贯穿其中了。希望对您有帮助。

㈦ 司法过程的性质的介绍

《司法过程的性质》是 (美)本杰明·卡多佐的作品之一,由商务印书馆于2000年9月发行。

㈧ 司法程序怎么走

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
1、 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 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 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 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5、 宣判
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
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
1、 立案
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查一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符合条件,予以立案。
证据交换。
上诉的裁定或者判决,又告诉庭审查后直接进行裁决。
2 、开庭(案件事实基本清楚,可以不开庭审理,但必须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谈话)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公告;移送审判庭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
维持原判,或者改判,或者发回重审。
宣判。
3 、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或者向二审法院告诉庭递交书面申诉材料,申请再审。
如果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在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㈨ 什么叫司法

司法即法律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专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属门活动。司法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对实现立法目的、发挥法律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司法所适用的法律包括民法、行政法等具体的法律。民法、行政法等有时候是指部门法,有时候是指法典或单行法,但是目前我国刑法、宪法等部门法都有各自的法典,民法、行政法却没有颁布法典,而是以分散的单行法的形式出现。

热点内容
辞职邮件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17 14:14:41 浏览:90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二 发布:2025-09-17 14:12:52 浏览:92
法院执行多久上老赖名单 发布:2025-09-17 14:08:33 浏览:543
香港立法会直选结果出炉 发布:2025-09-17 14:04:50 浏览:438
道德经40集 发布:2025-09-17 13:57:43 浏览:925
同安企业法律顾问 发布:2025-09-17 13:37:02 浏览:133
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的重要性 发布:2025-09-17 13:36:21 浏览:528
司法局闲 发布:2025-09-17 13:27:06 浏览:791
2018全国道德模范 发布:2025-09-17 13:12:22 浏览:812
将下列法律责任分类 发布:2025-09-17 13:12:20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