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商法反担保

商法反担保

发布时间: 2021-02-22 10:30:52

商法主要包括哪些法律

商法包括以下来几类主要内容源:
(一)组织规范与交易规范
大体上可以说,在本课程包括的六门法律中,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破产法属于商事组织法,票据法、证券法和保险法属于商事交易法。
(二)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
1、商法中的强制性规范:
任何一种法律制度,都必须在稳定性、一致性和灵活性3者之间取得平衡。要求法律具有超越时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可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保证安全。
2、另一方面,除了强制性规范外,任意性规范的作用也是重要的。
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商法又必须本着自由原则,设立任意性规范以保留意思自治的足够空间。在商事法律中,自由原则主要体现为法律中直接的任意性条款,包括授权性和选择性的条款。
(三)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
商法中的实体规范主要是有关权利、义务、责任、条件、限制和行为方式的规定。
有些商事法律也包括了程序性的规定。
以上就是商法的主要内容,是从三个方面介绍的:第一,组织规范与交易规范,第二,范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第三,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都相互交融在一起。

Ⅱ 如何理解商法中的鼓励交易与保障交易

一、商法的鼓励交易原则 (What)

商法上的鼓励交易原则,顾名思义,即法律对交易中合同的效力最大可能地予以维护,在法律的具体制度设计上,在合理的范围里,给予交易以最大程度地支持。

众所周知,商法是商人在海上缔造的蓝色文明,是商人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商人主要通过买卖合同间的差价赚取其利。从而,交易便成为商人的主要经济活动。鼓励交易原则便自然成为商法的一种重要原则。

为什么要鼓励交易,交易究竟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让我们看看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交易能给我们带来好处的。

二、交易价值的经济学解释 (Why)

(一) 古典经济学家、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认为:理性的经济人在一种“看不见的手”引导下,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社会总体财富也会相应的增加。并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完全竞争,交易能使资源自动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即效用的最大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 交易能使资源财产“动”起来,流动的财产转化为资本,这样,便使国民财富增加,GDP增大。

(三)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反证了交易能使资源效用变相增加。

(四) 比较优势原理例析交易的价值

假设甲一天能生产12斤牛肉、一天能生产24斤土豆

乙一天能生产4斤牛肉、一天能生产16斤土豆

则:甲生产1斤牛肉的机会成本是1/12*24斤土豆(1/12天能生产多少斤土豆呢),即2斤土豆

甲生产1斤土豆的机会成本是1/24*12斤牛肉(1/24天能生产多少斤牛肉呢),即1/2斤牛肉

乙生产1斤牛肉的机会成本是1/4*16斤土豆(1/4 天能生产多少斤土豆呢),即4斤土豆

乙生产1斤土豆的机会成本是1/16*4斤土豆(1/16天能生产多少斤牛肉呢),即1/4牛肉

牛肉(用与土豆比表示)
土豆(用与牛肉比表示)


2
1/2


4
1/4

可见:

甲在生产牛肉方面的机会成本较小,故甲在生产牛肉方面有比较优势。

乙在生产土豆方面的机会成本较小,故乙在生产土豆方面有比较优势

贸易价格范围分析:

1、 甲用牛肉换土豆,甲认为其1斤牛肉至少要换乙的2斤土豆(不能再低了)

2、 乙用土豆换牛肉,乙认为其1斤土豆至少要换甲的1/4斤牛肉(不能再低了)。也就是说,甲的1斤牛肉最多能换我的4斤土豆,不能 再高了。

由分析可知,甲乙双方所认可交易价格的合理范围 X ∈[2,4] 比如x=3 由此可得下表:




牛肉(斤/天)
土豆(斤/天)
牛肉(斤/天)
土豆(斤/天)

没有交易时

生产和消费
6
12
2
8



交易时
生产
9
6
0
16

交易
-7/3
+7
+7/3
-7

消费
20/3
13
7/3
9

因交易所增加的利益
+2/3
+1
+1/3
+1

通过比较优势原理,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在生产要素与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交易是如何促使社会总体财富增加的。

三、鼓励交易原则在民商法上的体现 (How)

经济学家探求经济规律,我们法学家要保护经济规律。我们法律制度设计要为交易创造一个平滑的运行环境。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们民商法学家对此究竟做了哪些贡献。

(一) 民法总则的贡献

首当其冲的便是作为私法逻辑之魂 [logical sprit of civillaw ]的意思自治原则。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可谓鼓励交易原则在法律制度设计上的楷模,其具体化体现在法律行为制度上。

1、 法律行为的形式制度

法条体现:《合同法》第36条、第37条

主要内容:其不因欠缺相应的形式而当然无效,法律行为的效力因补正或履行而治疗。

2、法律行为的效力待定制度与可变更、可撤销制度的设计

法条体现:《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为无效→《合同法》第47条到第51条作了修善规定

(1)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因权利人的追认而发生效力

(2)值得提出的是,《合同法》第54条第3款的规定:“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这是《合同法》维护

交易中合同的效力、鼓励交易原则又一例证。

3、法律行为的部分无效,转换与确认制度

(1) 部分无效

法条体现:《民法通则》第60条,《合同法》第56条后段的规定

主要内容:一部分无效时,若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时,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2) 无效法律行为的转换

主要内容:

一个完全无效的法律行为,如果具备另一法律行为的要件,而且可以认为,当事人知道此行为无效即愿意另一行为有效的,可作为另一法律行为而生效。

制度价值:

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率目的,省却法律行为无效后当事人再进行另一有效法律行为的成本,促进交易的形成和进行。

(3) 法律行为的效力确认制度

使别人的法律行为生效的叫事前允许或事后追认,使自己所从事的法律行为产生效力的情况叫确认

确认制度也为交易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律技术上的支持。

4、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并非当然无效,还要区分效力性规范与取缔性规范,只有违反效力性规范的法律行为才无效。

5、 民法上的外观理论——专为交易安全而设计的。

6、 民法上的代理制度——扩展了当事人的订约能力

(二) 物权法的贡献

物权法主要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的法律

1、 物权法的四大原则

(1) 一物一权原则——为交易创造了可能

(2) 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法》第5条)

(3) 公示公信原则(《物权法》第6条)}实现了契约自由又保护了交易安全、降低了交易成本与促进了交易的便捷。

(4) 效力区分原则(《物权法》第15条)——最大可能地肯定合同的效力,通过违约责任保护了非违约方的利益,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交易安全。

2、 善意取得制度与占有的权利正确性推定效力对交易安全的维护更是别具匠心。

3、 现代经济已是信用经济,民法已从物权优位转化为债权优位。台湾地区著名民法学者谢在全先生谓:债权一旦与担保物权制度结合足能横扫千军。

(三) 债法的贡献

债法制度对鼓励交易原则的贡献是法律行为制度的具体化,再此不再赘述

(四) 商法的贡献

1、 交易简便、迅捷原则的确立

商事交易之目标在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而资金与商品的流转频率与其所获得的效益成正比。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交易简便

(2) 短期时效制度(票据法)

(3) 定型化交易规则

2、 交易明确、安全原则

交易明确、安全原则是鼓励交易原则的前提保障,二者一脉相承的。

3、 公司法

第12条:“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

第12条被删除对维护合同的效力意义重大。

4、 破产重整制度——维护公司的存在也客观上维护了交易的主体。

总结

由此观之,商法在保护与鼓励交易方面,较之民法稍逊一筹。鼓励交易原则不仅是商法的原则,也是民法所重点保护的对象。这也印证了民法与商法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民商合一亦为大势所趋.

Ⅲ 急!!!!!关于商法中的保证担保等问题

1、未明确说明保证性质的,法律规定视为连带保证,所以:丙、丁是对甲专的连带保证人。

2、丙属、丁是同一债务的共同连带保证人,丙丁之间无连带关系,只是丙、丁共同对甲承担连带责任。

3、丁可以向乙、丁追偿。

4、丙、丁不能主张先诉抗辩权,因为丙、丁是连带保证。又因为物保不是债务 人乙的物,所以无权主张先行使对物的抵押权。

Ⅳ 民法中的担保的概念是什么

在民法慈母般地眼神下,每一个公民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1、定义: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
2、含义:
2.1民法是有国家强制力(区别于道德等)的社会生活规范;
2.2民法是调整社会生活中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其他关系不调整)的法律规范。
2.3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3、性质:
3.1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3.2民法为文明法;
3.3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
3.4在民商分立的国家,民法为商法以外的全部私法;在民商合一的国家,民法为私法的全部;
3.5就其内容来说,是规定权利主体有无权利、义务的法律,因此是实体法,而不是程序法;
3.6就其适用范围来说,是施行于一国范围内的法律,因此是国内法,而不是国际法;
3.7就其效力来说,是全国范围内主体间一般通用的法律,因此是普通法,而不是特别法。
4、分类:
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民法有实质意义与形式意义之分。
4.1实质意义的民法
实质意义的民法是指作为部门法的民法。实质意义的民法又有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之分。
4.1.1广义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也就是私法的全部。因此,凡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不论其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均属于民法的范畴。
4.1.2狭义的民法,在民商分立的国家,指商法以外的私法。
在我国由于采民商合一的立法例,商法并非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因此,实质意义的民法是指广义的民法。
4.2形式意义的民法
形式意义的民法是指以一定体例编纂的并以民法命名的成文法典。
由于我国民法典尚未编纂,所以严格地说,我国还没有形式意义的民法。但因我国《民法通则》是一部民事基本法,规范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因此,也可以说《民法通则》就是形式意义上的民法。
[编辑本段]二、民法的词源
民法一词来源于古罗马的市民法(jus civile)。最初的罗马法仅适用于罗马市民,称市民法;对于被罗马征服地区的居民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罗马人之间的关系的调整则适用由裁判法官形成的规则,称为万民法(jus gentium)(与罗马公民法相比,万民法具有以案例为主、灵活方便的特点,适用范围的扩大也使它克服了以往那种狭隘民族性的缺点,因而更能满足整个社会的普遍要求,更能适应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需要)。`
后来非罗马市民逐渐获得罗马公民权,两法的区别逐渐消失。公元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进一步汇总整理编成法典,到12世纪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见罗马法)。恩格斯说罗马法是“我们所知道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13页)。
罗马法的理论体系对私有制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极大的影响,以至欧洲大陆都根据拉丁语(jus civile)分别将民法定名为 droit civil(法)、civil law(英)、 Zivilrecht(德)、граданское право(俄),都有市民法律和公民法律的含义。
日本明治维新时代修订法律从法语译为日语“民法”。中国古代法律文献原无民法一词,有关钱、债、田、土、户、婚等法律规范,都收在各个朝代的律、例之中,清朝末年至中华民国时期曾制订“民律”草案,后经修订于1929~1930年分编陆续公布时改称“民法”,这是中国法律历史文献上对民法一词的第一次正式使用。据学者考察,我国法上的“民法”一词系来自日本语中的“民法”。

Ⅳ 商法作业 大家帮我。。。。。

(1)董事林凯用电话委托董事李政代为出席会议并行使表决权的做法正确吗?答案是:不正确。因为没有书面委托,委托书中应载明授权范围,所以电话委托无效。依据是公司法112条。 第一百一十二条董事会会议,应由董事本人出席;董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委托书中应载明授权范围。董事会应当对会议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董事应当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决议,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董事可以免除责任。 (2)董事会能否作出决议,解聘公司总经理胡莱?答案是:可以。原因是根据中国公司法113条的规定,总经理的聘任或者解聘是董事会决定的。解聘的依据,是根据148条的规定。丰泽公司的总经理胡莱却基于个人私利,于2009年下半年擅自和杜林公司联系,并将丰泽公司的许多客户介绍给杜林公司并谋取不正当利益。第一百一十三条股份有限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本法第五十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职权的规定,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经理。第一百四十八条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挪用公司资金;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擅自披露公司秘密;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3)在解聘胡莱时,董事会的投票过程是否存在问题?答案是:首先,此次董事会会议有效。七名董事,六名出席会议。其次,关于解聘胡莱的议案。议案未能通过半数,解聘决定不成立。原因如下:六人投票,出现了3票同意,3票反对的局面,董事林凯缺席。议案未能通过半数。董事林凯缺席会议,并且没有书面委托其他人,算弃权。第一百一十一条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董事会决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第一百一十二条董事会会议,应由董事本人出席;董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委托书中应载明授权范围。董事会应当对会议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董事应当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决议,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董事可以免除责任。第一百一十三条股份有限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本法第五十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职权的规定,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经理。(4)董事会修改公司章程的投票是否存在问题?答案是:有问题。首先,根据中国公司法46条,董事会无权修改公司章程。必须根据公司法113条修改公司章程的规定。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第四十六条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召集股东会会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第一百零三条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但是,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没有表决权。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但是,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即(1)不正确(2)可以(3)有问题,议案未通过决定。(4)董事会不能修改公司章程。

Ⅵ 商法对商行为有哪些特别规制,为什么要进行特别规制

商法对商行为的特殊规制: ①代理制度; ②留置权制度:民事留置权基二平衡原则,强调回被担保的债权答与留置的标的物必须具有关联性;商事留置权则基于高效快捷的要求,仅强调……一般关联性。 ③时效制度:时效短而且更严格。 ④严格主义。

Ⅶ 担保法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设定担保。

本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第三条 担保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 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

反担保适用本法担保的规定。

第五条 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担保法全文,原因是担保法全文很容易找的,而且担保法全文现在也不是太难找。关于找具体的担保法全文,我建议你到这里看看担保法全文,之所以这里的担保法全文比较全,其他地方的担保法全文网,可能不如这里的担保法全文全面,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担保法全文,原因是担保法全文很容易找的,而且担保法全文现在也不是太难找。关于找具体的担保法全文,我建议你到这里看看担保法全文,之所以这里的担保法全文比较全,其他地方的担保法全文网,可能不如这里的担保法全文全面

Ⅷ 1、商法具有哪些法律特征2、商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商法的特征
(一)兼容性(复合性):1.私法与公法的兼容,2.任意法与强制法的兼容,3.组织内法与行为容法的兼容。
(二)调整对象的营利性:商法中的一些重要制度的构造、重要规则德确立,都必须考虑营利性特征。尽量减少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

(三)商法规范有较强的技术性
(四)商法的国际性:1、商行为本身是一种跨国界的活动;2、商法产生之初具有国际性;3、商法的技术性4、大量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商事组织的出现

二、商法的基本原则
(一)效益原则l源于商人和商行为的营利性
体现:在制度上减少加以成本和实现迅捷交易。如,短时时效、格式合同、权利的证券化等

(二)公平交易原则l源于民法,又有所发展
体现:注重机会公平、结果公平
(三)主体法定原则l商主体的创设、维持及解散需严格遵守法定条件和程序。
(四)维护交易安全原则l强调诚实信用、公示主义、外观主义、行为独立、以及严格责任,并建立风险分散机制

(五)业自由原则。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良俗的前提下。l商事结社自由l商事经营自由

Ⅸ 有关商法的两个问题{急!!!!在线等}

债权人得代为行使的债务人的权利,必须是非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权利不得为债权人代位行使。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2条的解释,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是指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

所以第一题,应选ABCD

根据 《担保法》 第九条 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

所以第二题应选ABD

请参考:
《担保法》第7条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为保证人。”
1. 法人。民法通则的规定,成为法人的条件有“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生产经营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责任。需要说明的是,能够成为保证人的,不仅仅局限在企业法人。因为《担保法》并未明确把法人限制为企业法人,而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规定:“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保证人的,如无其他导致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其所签订的保证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中也规定,经同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指定部门审核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其法律形式可以是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
2. 其他组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明确了其他组织主要包括: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联营企业;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
3. 公民(自然人)。公民(自然人)成为保证人的条件,除了应当拥有足以承担保证责任的财产外,还应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即只有十八岁以上或者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才可以作保证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即使拥有足够的财产,也不能作保证人。
上述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只要其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就可以成为保证人。否则,就不能作保证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条规定:“不具有完全代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以保证人身份订立合同后,又以自己没有代偿能力要求免除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回答者: ouyangxin0311

以上回答,供你参考。

热点内容
社会学网络分析法 发布:2025-09-16 00:08:33 浏览:17
德川酷刑法 发布:2025-09-15 23:50:03 浏览:297
直销管理条例自什么时候实施 发布:2025-09-15 23:49:56 浏览:836
2015年新婚姻法继承法 发布:2025-09-15 23:49:55 浏览:975
劳动法公休天数 发布:2025-09-15 23:29:56 浏览:757
依法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发布:2025-09-15 23:24:01 浏览:373
江西法院疫情报道 发布:2025-09-15 23:05:57 浏览:358
赵海峰律师 发布:2025-09-15 23:05:53 浏览:55
最高人民法院领导班子 发布:2025-09-15 23:05:13 浏览:60
桂林市秀峰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15 22:59:06 浏览: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