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考刑法要背法条吗

司考刑法要背法条吗

发布时间: 2021-02-23 08:42:19

司法考试中的重点法条需要背吗还是深刻理解就行了

你现在可以先用2010年的司法考试的三大本,等2011年4月份新的出了,买一个增补本回就可以了。司法考试一答般用的书籍就是“三大本+法条+真题”缺一不可,我向你推荐“梦想成真系列司法考试辅导书”,他是在真题的基础上融合了法条和知识点的一套辅导书,让你的司考复习事半功倍!祝你成功! 来源:法律教育网 www.chinalawe.com
求采纳

㈡ 参加司法考试,法条需要死记硬背吗

不需抄要死记硬背

1、司袭法考试归根结底考的就是法条,所以我们要牢牢抓住法条。抓住法条并不是死记硬背法条的原文,而是理解法条里的精神内涵,而法条的精神内涵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在课程及教材中学习到有关各种法律制度的具体知识点。

2、2018年主观题考试采取半开卷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允许考生查看由司法部统一提供的法律法规书籍,这就意味着考生必须要熟悉法条,能够用快速找到相匹配的法条,并运用法条结合案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综上所述,个人建议在于背诵这个环节,可以背诵相关辅导机构教材的知识点即可,法条无需集中花时间进行背诵。法条的关键是在于快速定位法条、理解法条以及运用法条分析、论证案例的能力。在一开始复习就要勤加练习案例分析,熟悉掌握法条的作用和在官方书籍中的位置。

㈢ 准备司法考试需要背刑法民法法条吗

你好,新东方在线为您服务。
从某种程度上说,通过司法考试的关键就是博闻强记,掌握专法条。属司法考试广泛地采用案例的形式出题,其与真实案例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司法考试中的案例是事先根据某一或若干法条来设计的,是“因法设题”,命题者头脑中先有了所要考查的内容和知识点,由此决定了所适用的法条,然后再去设计案情和题目。因此,我们只要根据已知条件,“因题找法”,根据案例去推知它是依据哪些条款设计出来的,答案自然就明确了。因此,只有熟练掌握法条才能一举攻克司考难关。

律师资格考试是不是一定要背完所有法律条文

你是人脑而不是电脑呀,我国这么多法律条文谁能背的出来呀.律师资格考回试就是现在的司法考试,首先要答通过司法考试并经过见习以后才能取得律师资格.司法考试不仅仅是考法律条文,主要是考综合知识.考你的灵活应用.只要你全面掌握司法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你一定通过司法考试,也一定能取得律师资格.你努力吧,祝你成功.

㈤ 司法考试需要背法律法条吗

从某种程度上说,通过司法考试的关键就是博闻强记,掌握法条。司法考试广泛地采用案例的形式出题,其与真实案例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司法考试中的案例是事先根据某一或若干法条来设计的,是“因法设题”,命题者头脑中先有了所要考查的内容和知识点,由此决定了所适用的法条,然后再去设计案情和题目。因此,我们只要根据已知条件,“因题找法”,根据案例去推知它是依据哪些条款设计出来的,答案自然就明确了。因此,只有熟练掌握法条才能一举攻克司考难关。

一、学习法条的时间安排

对于一般人来说不能一上来就直接看法条,也不能孤立的只看法条,而是应该在看书的基础上看法条,先将教材通读一遍,对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与把握后再看法条,看完教材和法条之后作一套历年真题或模拟题,通过做题看自己看的有何疏漏之处,返回来再看法条。熟悉全部内容之后越是到最后越应该是看法条。

二、学习法条要少背多看

如何学习法条?有些考友拼命地背法条,我建议:不要背!学习法条最忌讳的是死记硬背、看的时候思想太静、心太粗、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其实,每项法律制度的结构都差不多,法律最核心的内容无非就是确权与维权,确权在于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权利的静态归属;维权则在于保护权利按照一定的规则变动归属,同时对不按这种规则变动的行为或事件进行处置。知道了这种规律,就可以窥前而知后了。

另外,司法考试前三卷都是选择题,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只要能从中挑出正确的选项即可,而没有必要把这些选项的内容背下来,所以要多多看书、思考着看书,知道每一考点所在的位置和内容,到考试时选择出正确答案即可。第四卷虽需自己写,但是写出正确的理解即可,不需要与法条一字不差,而且论述题也无从背起,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没有什么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司考重在理解,除一部分直给的白送分的题以外,大多都是小案例的形式,还是需要动脑理解的,所以一定要少背多看。

三、学习法条一定要细致

看法条时一定要细致,不然很容易出现法条也看过好几遍了,考试时也知道个大概,但是很模糊,排除了一两个明显错误的答案以后,剩下的就怎么也分辨不清楚了,这就是看的不细致的结果。例如刑法第128条第二、三款规定的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中,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比如公安民警)只要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就构成此罪,而依法配置枪支的(如护林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此罪,如果不注意区分,做题时就很可能做错。

四、学习法条要学会定位

我们在备考时要学会对法条的准确定位,也就是对于司法考试的脉络熟记于胸,对每一个考点都能精确地知道在书上或者法条上的大概位置。这样,看到题目后就能马上判断出考的是哪个考点,这个考点属于哪一部分,考的是哪一部法律里面哪一章,会的题保证不会做错,不会的题即便不能有十成把握也能有六七分把握。而且在你的头脑中建立起这样一个知识体系后,你就不会觉得司考内容混乱纷杂了,因为你有层次、位置、轻重、难易的准确定位,建立了纲领,掌握了知识的层级脉络,当然会事半功倍了。

五、学习法条要善于综合、对比

首先要善于思考。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我认为这句话非常正确,光看书背书不思考就会很迷惘、无所得,光思考光想不看不背同样会精神倦怠而无所得。通过看书时的思考、不看书时的回想,才能对司考内容有整体上的把握。要知道要考的有那些内容,每一部分又讲了那些问题,知识点是不变的,对这一点有了明确的把握后,无论题目如何变换,你都会应对自如。

其次要善于总结。光是死看书背书,司考不会取得好成绩。因为司考题考的不只是正确选项的知识点,还有干扰选项的知识点,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有时考的知识点就更多,四个或五个备选项,可能每个选项又涉及几个知识点,在看书时一定要善于将相似的知识点总结到一起,将易混淆的进行区分。

天道酬勤,一份耕坛、一份收获,参加司法考试不能有一点点侥幸心理,没有经历过全身心的投入,是不可能尝到胜利的果实的。我坚信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努力吧,青年朋友们!

㈥ 司法考试一定要看完所有的法条吗

法条是要背,但是不是要求你滚瓜烂熟地背下来。如果你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那是内非常牛的。但是一容般人做不到,如果能够准确地写出来根据我国XX法的相关规定,这个事应该怎么办,用自己的话把法条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也能拿到很高的分数。 但是法条这么多,是不是都要看,?怎么判断哪些法条是重点,是高频考察的,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建议你找一本司考历年真题的解析版,最后显示按照部门法和考点排版的,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清楚的看清了每个考点下面对应的历年真题的考察次数,考察次数越多,说明这个考点就越重要。比如《柏浪涛讲刑法》真题的,财产犯罪历年考察了13道题,算是比较多的了,说明这是一个重要的考点。然后翻出司考法典找出对应法条,熟知就可以。还有比如《司考法典》中混合担保这个法条下考察了8道真题,说明很重要,即使卷四案例题不考,选择题也会考到的,所以对该法条做到熟知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是真题和法条相配合使用的,以此来找到性价比高的法条。

㈦ 司考是否要背出法律条文

应该要的吧,不过有方法
如何消灭这12000多个法条?

一、“煮海为盐”——该放就放

根据以往的惯例,司法考试人围的法律、法规共有110个,司法解释约50多个,其中包含法条12000多条。但每年考试真正涉及的法条只3500条左右,占全部法条总数的37%左右,其中重点法条2000个,约占总数的17%,次重点法条约1500个,占总数的13%左右,在这
3500个法条中还包括同一内容涉及的不同法条。真正核心的法条也就2000条左右。将这2000个法条弄通,也就掌握了考试85%的分数。在2000年、2002年考题中,可以直接查到的法条不超过700多个,但所占分值却超过300分。从10000--2000—700,这是一个放弃和浓缩的过程。因此,有人说“司考是门放弃的艺术”。

二、人人说放——哪条该放

海水当然不会随便一煮就成盐巴,生活一旦上升为了“艺术”,就必定蕴涵着科学的成分,渗透着人们对事物规律和行为规则的认识与把握。对放弃最根本的判断标准是——司考的实务性特征。凡是具有实务性、操作性的则可望“煮”其为“盐”,反之则可忽略不计。具体有以下三个标准可参照取舍:

1.实用的。由于司法考试是职业资格考试,凡能够被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在法律实务中具体操作并且常用的,多是司考关注的热点。而在实务中并不常用或者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的法条一般可以忽略。如: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广…,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类此法条常以选择题的方式见之于卷面。
2.常考的。经过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司考已较为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相对固定的考试风格。稍微了解司<律)考的人都会发现,历年命题有惊人的相似或相同,有不少甚至是原题照搬。有规律地重复正是司考的又一大特征。根据这一特征,我们可以史为鉴,凡几年均考的必视之为重中之重。
3.新出的。国家每年都会颁布一些新的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新”成为司考命题的热点。如《合同法》新出当年的分数高达64.5分。《证券法》、《土地法》和《行诉法解释》等均是如此。之所以新法每每成为司考的新贵,其原因仍是司考注重实务操作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抓住了“新”,也就抓住了“心”。

三、放的放了——余者如何
考生经过以上一番筛选,还只解决了量的问题。“煮”成的“盐”又当如何对付呢?我们说:放不为弃,退始为进。得来的这些“干货”定当将其掰开、揉碎逐一消化掉。
1.到法条后面去——掌握法条背后的法理。法律是抽象的生活规则,也是法学理论积淀的结晶。因此,每一个法律条文的背后都隐藏着生活的哲理和法理的支撑。面上的法条只可谓其“然”,背后的法理方为“所以然”。故考生应当结合教材来熟读并把握法条,万不可认为教材只是对法条的简单析义,最终落得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抑或是似懂而非懂、半生不熟。

2.到法条内部去——把握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法律规则是法律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个法律规则都有其固定的逻辑结构,都是由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要素组成。假定是法律规则适用的条件;行为模式是规定人们具体如何行为的方式或范本;法律后果则是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态度,是人们遵守或违反法律规定所产生的后果。法律规则在法条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个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可以在一个条文中完整表现,也可以在不同的条文之中表述,甚至可以在不同的规范性文件中表述。同时,一个条文也可以表述不同法律规则的不同要素。因此,应当在法条中归纳出法律规则,以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为线索,来破解法条。
3。把法条串起来——围绕知识点编纲织网。我国的部门立法多半表现为:法律+细则(办法、规定)+司法解释的模式。一个法律规则或者一个知识点,往往分别规定在几个不同的法律文件或条文之中,再加上法条天然就各自为“条”,故整个法条就像一把散落的珍珠。然而,散落的珍珠再美也不能为人穿戴,尤其是面对平均1分48秒就要完成一道题的司考。因此,考生在学习法条时,必须要将相关的法条组织起来,并以知识点为核心形成一个个完整、系统且简洁的知识网络。其中,相同、相似和相反、相对,叠加、并列、递进、但书或例外等都属于“相关”的范畴。即将相关的、散落的法条全部集合、统领于一个知识点之下。
4.让法条活起来——在运用中训练提高。法学虽属文科,但司考却似解数学应用题。卷面的每一道题都是一个案例,甚至一个选项就是一个小案例,司考是名副其实的“实考”。它既要有文科大气、豪放和富有哲理的形象思维,又必须以理科缜密、细致和追求精确的逻辑思维方能应对。而训练这一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法条融人生活、融人案例。通过法条与案例的结合,以法条破解案例,以案例诠释法条,让生硬的法条鲜活起来,把抽象的法律条文翻版为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如此考生也就可以学得快、悟得深、记得牢,在考试中如鱼得水

㈧ 司法考试刑法需要把普通法条的具体刑期什么的背下来吗

  1. 刑法的具体刑来期在司法考试中,一般自不会重点考查,当然刑法中重点罪名的刑期是必须要记住的,如交通肇事罪等!一般考的用的最多的地方是,刑罚的追诉时效,还有在案例分析当中用的比较多!

  2. 一般的法条具体刑期,不要记,记也记不了那多,有个印象即可,甚至有的看都不用看!

㈨ 司法考试需要考哪些科目需要一条条背法律条文吗

国家司法考试的内容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版
国家权司法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分为四份试卷,每份试卷分值为150分,四卷总分为600分。试卷一、试卷二、试卷三为机读式选择试题,试卷四为笔答式实例(案例)分析试题(含法律文书写作)。
各卷的具体科目为:
试卷一:综合知识。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宪法、法制史、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
试卷二:刑事与行政法律制度。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试卷四:实例(案例)分析。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
从2009年开始,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试卷四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相关内容。

法律条文不需背,也背不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灵活运用。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的举证条款 发布:2025-09-15 21:06:09 浏览:625
婚姻法期货 发布:2025-09-15 15:56:13 浏览:229
保健产品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5 15:37:06 浏览:955
共和国民法典内容 发布:2025-09-15 15:18:00 浏览:704
吴江法院法官电话 发布:2025-09-15 15:10:40 浏览:872
人民法院审理一案件 发布:2025-09-15 13:58:08 浏览:302
耿宝建律师 发布:2025-09-15 13:51:45 浏览: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发布:2025-09-15 13:17:46 浏览:742
2013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下载 发布:2025-09-15 13:06:06 浏览: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发布:2025-09-15 12:45:50 浏览: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