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楷刑法上
『壹』 张明楷《刑法学》
你好朋友,我看过张明楷教授的第三版《刑法学》这本书,你说的这种情况的意专意思是 如果出现这种极其罕属见的事情,而法益侵害非常严重,刑法没有规定为有罪,那就是没有罪,但一样会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希望你顺利解决问题。
『贰』 刑法学研究是陈兴良还是张明楷最强
显然是张明楷更高一筹,陈兴良是中国刑法学泰斗高暄铭的高足,之前的学派还是版属于高派,权如果没有张明楷,陈兴良应该算是年轻一代最出色的了。
但偏偏出了个张明楷,而张明楷一出来就不同凡响,根本不买高暄铭、马克昌这些泰斗的帐,直接把高、马来赖以成名的四要件理论颠覆。话说,这个四要件,的确很扯淡,都什么年代了,还死守苏俄的刑法理论体系,输了也活该。虽然高马出动很多弟子来围攻张明楷,但这些虾兵蟹将,根本不是张明楷一个级别的,攻击的越狠,破绽就越大。
目前市面上的刑法书,可以分成两种:一张明楷著,另一是其它人编著的刑法学书。随着中国的改革,中国的刑法肯定早晚都要全面采用张明楷的理论。这几年,陈兴良也逐步转向张明楷学派。
张明楷的刑法理论,奠定中国新刑法体系,未来二十年内,都不可能有人超过张明楷。
『叁』 刑法学家张明楷的法理观念
救女友不救母亲可能会犯罪
假如女友韩梅梅与母亲同时落水,李雷有能力救人,但只能救一个人,倘若李雷救了韩梅梅后母亲不幸遇难,构成犯罪吗?张明楷教授按照三阶层理论体系,从“不作为犯”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首先,从构成条件符合性看,李雷对母亲负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如果事发时他有履行这一义务的可能性,他本可以回避母亲遇难的结果却没有回避,就符合“不作为犯”构成条件。其次从违法性看,不能因为李雷救了女友就认为其行为不违法,因为李雷对女友只有道德义务,不足以与对母亲的法律义务构成“阻却违法的义务冲突”,当然可以认为李雷不作为的违法程度降低。第三从有责性看,李雷具备所有的责任要素,尤其是具有期待可能性。当然,虽然李雷因深爱女友而优先救女友依然构成犯罪,但考虑到“期待可能性”的减少可从宽处罚。不过,如果事态确实危急,李雷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就救助了身边最容易救助的人,而这个人是其女友,则不可能追究其刑事责任。
未来有可能设立“见危不救罪”
针对很多人因为害怕被讹诈而不敢扶起路边摔倒的陌生老人,张明楷教授表示,虽然此时在法律上没有救的义务,但是从道义上仍然要扶,如果遇到讹诈也不必怕,坚决不让他得逞;一旦对方去法院起诉,他就至少构成虚假诉讼罪,甚至可能触犯诈骗罪。当然,扶人者要注意证据的收集和保存,法律会鼓励见义勇为者。围绕这一问题,张明楷教授还做了前瞻性的探讨,表示中国未来有可能设立“见危不救罪”。目前德国、法国等许多国家都规定有这个罪,即当他人生命处于危险状态时,如果你经过了那个地方救助他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却没有救,就是犯罪,在德国处一年以下自由刑,在法国处五年以下自由刑。
自动驾驶汽车带来的新问题
张明楷教授还指出,科技的发展给刑法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问题,目前各种理论就争议不休。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在自己的线路上遇到违章的数位行人时,可否为了避免数人死亡而轧死一位没有违章的行人?对此张明楷教授表示,“我倾向于肯定回答,生命是平等的,但是多数和少数是不一样的。”
『肆』 张明楷在我国刑法学中的地位如何
众所之知,当代抄中国刑法学界,张明楷教授的学术地位已经相当巩固。
毫无疑问,张明楷教授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者。在我的书架上,摆放着张明楷教授的如下书籍:刑法格言的展开,未遂犯论,外国刑法学,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刑法原理。不难发现,张明楷教授的书籍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书籍大多以专著为主,几乎没有与他人合著或充当书籍的主编;二是书籍大多坚持连续的学术观点,不存在矛盾和含糊之处,如张教授在其著作中,始终坚持的便是结果无价值论;三是对所谓学术权威,坚持以理服人的学术态度,既不妄自菲薄,无原则地逢迎,更不会无原则地反对。在我看来,正是上述学术态度,使得张明楷坚持的一系列学术观点逐渐为理论与实务界所接受。
与其同时代的其他学者却大多缺少持之以恒的学术体系,最为关键的是,大多数学者甚至缺少必要的学术专著以阐释其自认为科学合理的学术观点。换句话说,在目前的刑法学界,很可能只有张明楷教授一人通过其各种学术专著,持之以恒地将其坚持的学术观点展现给读者。
『伍』 张明楷的刑法原理可否一读
非常值得一读,属于理论性质的知识,这些原理能学懂并且理解了,再学习刑法的个论就简单多了。
『陆』 张明楷刑法学第五版出了吗
张明楷 《刑法学》第五版已经出版了
张明楷教授主要从事刑法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独著《犯罪论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刑事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刑法的基础观念》(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犯罪与对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未遂犯论》(法律出版社&成文堂1997年版)、《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1版、2003年第2版、2007年第3版、2011年第4版)、《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7年第2版)、《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3年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版)、《刑法学(教学参考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2003年修订版)、《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刑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版、2011年第2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刑法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2010年第2版、2011年第3版)、《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刑法原理》(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译《日本刑法典》(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版、2006年第2版),曾独立承担了多项科研课题,参加过联合国预防犯罪委员会科研项目,并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国家重点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柒』 张明楷刑法学思想!
张明楷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承继并发展了德国和日本的三阶层理论
德日三阶层:构内成要件符合性、容违法性、有责性。
张老师的两要素说把犯罪构成分为客观违法构成要件和主观有责构成要件。认为一个行为若构成犯罪必须同时符合且直须同时符合这两个要素。而且不同于前苏联和我过现有的并列体系,张老师认为违法和有责是递进的,先判断违法,成立后再判断有责。
『捌』 张明楷的刑法学怎么样
其实他俩的刑法差别不大,过程可能有差别,但是结论基本都一致。
刑法一年一个理论,学哪个其实都没关系,张明楷的可能更主流一些。
『玖』 关于张明楷《刑法学》
你可以到旧书网上去看看,或找一些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