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七绝

司法七绝

发布时间: 2022-01-03 04:46:56

㈠ 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1)司法七绝扩展阅读:

王昌龄轶事典故

投笔从戎

大约二十岁,王昌龄离开家乡,开始一段学道的经历。开元年间,正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对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

以至日后长期身处谗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火热的年代,像王昌龄这样有抱负的时代青年,只是把学道当成了一种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长安谋求发展,没见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长安,投笔从戎,从此踏上西出长安,踏上出塞之路。

㈡ 在韦应物的

可以啊,这个倒是非常的不错的,努力就好的话都会做的好,结果的所以的话要们一起去做

㈢ 急需《从军行》王昌龄的资料!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江宁人,世称王江宁,是我国盛唐时代的著名诗人。早年贫贱。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与李白及当时边塞诗派、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人物过从甚密,唱酬不断。曾到过西北边塞。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授汜水县尉。二十七年,被贬岭南,途经襄阳,孟浩然有诗相送;经岳阳,有诗送李白。次年回长安,又出为江宁县丞。数年后贬为龙标县尉,李白有诗遥寄。安史乱起,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王昌龄诗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 ,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赏析

战士们有思家之绪,这很自然,因为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战士的根本价值却在于他们是祖国安全的捍卫者。现在是这样,古代也是这样。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不少篇章就是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的。上面这首便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一个“暗”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次句写形势的险恶,他们征戍在边疆前沿,回望祖国只见玉门关一座孤城。第三句写战斗的紧张激烈,语言概括而形象鲜明如见。末句代战士们立誓,正面地讴歌他们的忠勇。有了前三句的铺垫,战士们的誓词分量才显得更重。

应该指出,这并不是一首写实之作。从所涉及的地名看,相距不下千百里。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而唐朝的西域根本没有一个楼兰国,汉代的楼兰国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南。但是诗人为了表现守边战士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热忱,却把它们写到了一首诗里。这在诗歌创作中不但允许,而且是常见的,人们感兴趣的是诗中表现的思想和情趣,倘若非要胶柱鼓瑟地进行考证,那就未免多事了

注释: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

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蜡羌县及罗布泊一带,此地代指唐西边境少数民族政权。
生前已负盛名。殷《河岳英灵集》收24人诗作,其中王诗最多,并誉之为“中兴高作”。他擅长七言绝句,以之与李白并称,人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绝句长于抒情,善于心理刻画,能以典型的情景、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涵,意味浑厚深长。现存王昌龄诗180多首,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他的七言绝句以写边塞、从军为最著名,另有一部分描写妇女寄怀友人的诗作。今存《王昌龄集》2卷,《王昌龄诗集》3卷,《全唐诗》编录其诗为4卷。新、旧《唐书》有传。

㈣ 崖下谁能分荣耻,狱中反复闹绝食!卸任元首面司法,回忆平凡已太迟

这。。。打油诗还差不多,太白金星了都,呸。太白话。。。七绝主要特性基本俱全,但

㈤ 从方苞的《狱中杂记》分析论述桐城派的散文艺术特色

清代桐城派的宗祖方苞,以及刘大櫆、姚鼐等将欧阳修、曾巩的文章作为楷模. 曾巩
(1019~1083)

宋代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军南
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巩
自称“家世为儒”(《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祖父作
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史称巩“十二岁能文,
语已惊人”。20岁后,因文才出众,受到欧阳修的赏识。
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曾
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曾巩少年时与王安石为密友,
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
嘉□二年(1057),欧阳修知贡举,曾巩考中进士。曾
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如编校史馆书籍,迁馆
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在这期间,曾巩对历
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写过一些“叙录”。如《新
序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战国策目录序》等。
他不甚满意刘向,而比较推重扬雄,曾在所作《筠州学
记》及《答王深甫论扬雄书》中阐明了他的看法。
其后,曾巩离开馆阁,又作了十几年的地方官吏,颇
有政绩。为了侍奉亲老,曾一再申请内调。后被神宗召
见,留在京师,“勾当三班院”。元丰四年(1081),朝
廷认为“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任为史
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擢
拜中书舍人。同年九月,遭母丧,去官。次年四月,在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逝世。
曾巩作为欧阳修的积极追随者和支持者,几乎全部
接受了欧阳修在古文创作上的主张,他在理论上也是主
张先道而后文的。但比韩愈、欧阳修更着重于道。他在
《答李□书》中说:“夫道之大归非他,欲其得诸心,充
诸身,扩而被之国家天下而已。非汲汲乎辞也。”基于
这种理论主张,曾巩为文,自然淳朴,而不甚讲究文采。
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他的文章绝少抒情
作品,多是议论文和记叙文。就是记叙文中也常有议论。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说理曲折尽意。其特
点有几个方面:首先是议论文章写得纡徐委备,与欧阳修
的风格近似。例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
论历代治乱得失,语气和缓,感慨却很深切。其次是文
虽质朴,但纵横开合,有摇曳之姿。如《赠黎安二生序》、
《王平甫文集序》两文,都为怀才不遇者吐气,融注着
作者的愤懑和不平,但他没让感情一泻无余地迸发,而
是以一波三折的语调缓缓议论下去。前一篇,黎、安二
生因乡人讥其“迂阔”,请求曾巩为之辩驳。文章实际
上是要反击世俗对古文运动的诬蔑,但作者没有正面驳
斥,却扣住“迂阔”二字,作了三层转折:自己亦“迂
阔”;“迂阔”比二生为甚;“迂阔”之“善”与“不
善”,吞吐抑扬中露出勃郁之气。《王平甫文集序》以
“人才难得”为中心,纵论周秦以来起用人才之少,埋
没人才之多,峰回路转之后,才为王安国一抒同情之慨。
这样的文章虽不及韩愈那样纵横变化,却自有纡徐曲折
之妙。而且语出自然,无造作之迹,其敛气蓄势之功颇
深。第三,曾巩的文章又善于记叙,其特点是条理分明,
俯仰如意。例如《越州赵公救灾记》写赵公“前民之未
饥,为书问属县”将纷繁杂乱的事项,叙述得条分缕析,
头绪分明。此外,曾巩还有一些记叙文字,虽似不文,却
极精练,无不达之意。
曾巩的记叙文也偶有写景之作,极刻画之工。例如
《道山亭记》写道山亭所在之地的山川之险,精雕细刻,
很有特色。还有一些论及学术、文艺的文章,例如图书
“叙录”以及《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等,纵谈
古今,不无卓见,但也时常流露出卫道的气息。《宋史·
曾巩传》评论曾巩的文章说:“曾巩立言于欧阳修、王
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
谓难矣。”这一评语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但也能诗。现存诗 400余首,
大都写得比较质朴,略似其文。元代刘□认为曾巩“平
生深于经术,得其理趣;而流连光景,吟风弄月,非其
好也。往往宋人诗体多尚赋,而比与兴寡,先生之诗亦
然”(《隐居通议》卷七),道出了他诗歌艺术的主要
特征。但他并非只善赋体,也有一些诗长于比兴,形象
鲜明,颇得唐人神韵。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
精深,工密,颇有风致。如《西楼》、《城南》、《咏
柳》等,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抒情的佳作。就“八
大家”而论,他的诗不如韩、柳、欧、王与苏轼,却胜
于苏洵、苏辙。但为文所掩,不受重视。
曾巩的学术和文章在他生前就享有很高的声誉。降
及南宋,盛誉不衰。朱熹在北宋各古文家中独服膺曾巩。
吕祖谦编选《古文关键》时,只取曾巩,不取王安石,可
见当时风尚。元末明初朱右编选《八先生文集》,开始
将曾巩与韩、柳、欧、王及三苏并列。明代唐宋派的王
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作文都推尊曾巩,茅坤编
《唐宋八大家文抄》,将曾巩正式列为八大家之一,这
更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清代桐城派的宗祖
方苞,以及刘大□、姚鼐等将欧阳修、曾巩的文章作为
楷模,从学曾入手学欧文。这种风气在从方苞到方东树
的几代桐城派作家中都没有多大改变。从宋到清,虽也
有个别贬抑曾巩的言论,但不是主流。
江西抚州“兴鲁书院”一角(曾巩曾在此讲学)
曾巩著作传于今者有《元丰类稿》50类,有《四部
丛刊》影元本。但据韩维所撰《神道碑》,尚有《续稿》
40卷,《外集》10卷。今皆不传。有些佚文见于《宋文
鉴》等选本。又世传《隆平集》旧题曾巩撰,前人考订
系出于伪托。

㈥ 王昌龄的生平资料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盛唐诗人。开元十五年中进士,补秘书省校书郎,调汜水尉。后以故遭谪岭南。开元二十八年为江宁县丞。天宝七载又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他返回江宁,被毫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王昌龄与高适、岑参、常建、王维、李白、孟浩然等皆有交往。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称号。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全唐诗》编其诗四卷,诗一百八十余首(《全唐诗外编》又补二首)。其诗诸体兼备,但数量最多的是五古和七绝,次为五律、七古和五绝,七律很少。而五古、七绝的成就也更突出。如他最为人称道的是边塞诗,名作《塞下曲》四首、《塞上曲》、《少年行》二首、《代扶风主人答》等即属于五古,《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则属于七绝,笔力雄劲,气势飞动。殷璠对他评价颇高,说是“元嘉已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而“昌龄克嗣厥迹”,还举出“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代扶风主人答》)等“惊耳骇目”的句子,认为确是“中兴高作”。宫怨、闺情诗也颇佳,如《西宫春怨》、《长信秋词》、《采莲曲》、《闺怨》等。寄赠、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送姚司法归吴》等也都是深情要眇的佳作。

从军行(其四)

《从军行》原是中国古代的歌曲类别,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乐符解题》中说:“从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七言绝句联缀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取征戌生活的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戌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写西北边塞战士艰苦奋战的高昂斗志。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其一)

《出塞》为乐府《横吹曲》旧题,多写军旅征戌。原作二首,此其一。诗人借用乐府旧题,写下这首铿锵有力的诗篇,也正是抒发出征塞外、为国守边的豪情壮志和内心感慨。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卢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闺怨

此诗是为后人推为闺情之作第一(清人黄生《唐诗摘钞》)的闺怨诗。诗写丈夫久戌不归,妻子因见陌上柳色陡生寂寞悔恨之心。由“不知愁”到知愁,不可知的“封侯”之想,因现实中的寂寞春光而陡然猛省。今日之“悔”,悔的正是昨日之“教”,情感真实深刻。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此诗是诗人贬江宁(今南京市)丞期间(约741—749)送好友辛渐赴洛阳所作。原题二首,此为其一。芙蓉楼遗址在唐代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据说,登此楼可俯瞰长江,遥望楚地。诗写江楼送别友人之惆怅,表现了诗人冰清玉洁之品格。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㈦ 唐朝大诗人王昌龄

http://ke..com/view/7521.htm

㈧ 杜甫所有诗的题目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你想累死人啊!

春夜喜雨 春望 八阵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古柏行 恨别 赠花卿
咏怀古迹五首 望岳 兵车行 蜀相
登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江南逢李龟年 月夜
曲江二首 戏为六绝句 登岳阳楼 春宿左省
前出塞九首 绝句四首 丽人行之一 浣溪沙
梦李白二首 春日忆李白 客至 佳人
绝句二首 水槛遣心 洗兵马 浣溪沙
新婚别 江村 阁夜 石壕吏
后出塞五首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旅夜书怀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浣溪沙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日暮 月夜忆舍弟 黄河二首
和贾舍人早朝 浣溪沙 宿府 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渼陂行 对雪 夔州歌十绝句 新安吏
秋雨叹 重游何氏五首 独立 赠卫八处士
江汉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天末怀李白 义鹘行
百忧集行 白丝行 病后遇过王倚饮赠歌 登楼
别房太尉墓 垂老别 饮中八仙歌 秦州杂诗二十首
哀江头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 羌村三首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秋雨叹 秋雨叹 潼关吏 贫交行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漫成一首 野望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
曲江三章章五句 送高三十五书记 夏夜叹 元都坛歌寄元逸人
漫兴九首 解闷十二首 喜晴 曲江对酒
秋兴八首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画鹰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游龙门奉先寺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九日曲江 九日寄岑参 房兵曹胡马诗 示从孙济
渼陂西南台 敬赠郑谏议十韵 夏日叹 送路六侍御入朝
绝句六首 登兖州城楼 绝句 寄薛三郎中(据)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 寄高三十五书记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
夔府书怀四十韵 寄韩谏议 哀王孙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魏将军歌 送裴二虬尉永嘉 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去矣行 寒食夜苏二宅 去蜀 征夫
复愁十二首 上韦左相二十韵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偶题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别李义
壮游 客堂 客居? 往在
忆昔行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 大历三年春,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 诸将五首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 奉赠太常张卿〔土自〕二十韵
天育骠骑歌 沙苑行 骢马行 城西陂泛舟
杜位宅守岁 遣兴五首 画像题诗 句
阆中行 石文诗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五首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 陪李金吾花下饮 曲江对雨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北征 孤雁(一作后飞雁) 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 赠李十五丈别(李秘书文嶷)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呈元 牵牛织女 四松 赠蜀僧闾丘师兄
述古三首 忆昔二首 万丈潭 发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县纪行)
又上后园山脚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同元使君舂陵行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
虎牙行(虎牙在荆门之北,江水峻急) 锦树行(因篇内有锦树二字摘以为题非正赋锦 王兵马使二角鹰 可叹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 南征 清明二首 归雁
又呈吴郎 喜达行在所三首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
寄高三十五詹事 九日蓝田崔氏庄 崔氏东山草堂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
题张氏隐居二首 狂夫 南邻 赠李白
绝句三首 捣衣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 大雨
句 去秋行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 官池春雁二首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送段功曹归广州 宾至
遣兴二首 遣兴三首 龙门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端午日赐衣 腊日 彭衙行
重经昭陵 得家书 谒先主庙(刘昭烈庙在奉节县东六里) 琴台(司马相如宅在州西笮桥,北有琴台)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课伐木 逼仄行,赠毕曜 留花门
石研诗 无家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写怀二首
遣怀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 清明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房琯刺汉州时 秋野五首 哭王彭州抡 相和歌辞·前苦寒行二首
狂歌行,赠四兄 樊二十三寺御赴汉中判官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一百五日夜对月
遣兴 晦日寻崔戢李封 紫宸殿退朝口号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瘦马行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 病马
五盘 病橘 所思 晚晴
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春水生二绝 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谒文公上方 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 远游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苦战行 三绝句
高楠 寒食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戏作花卿歌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 秦州见敕(一作除)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 堂成
石柜阁 剑门 送远 山寺
归燕 蒹葭 苦竹 寄赞上人
太平寺泉眼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忆弟二首 观兵
巳上人茅斋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郑驸马宅宴洞中 冬日有怀李白
遣兴三首 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 题郑县亭子 奉赠王中允维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独酌成诗 月 杜鹃行(一作司空曙诗)
呀鹘行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柏学士茅屋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寄董卿嘉荣十韵 长江二首 上水遣怀 遣遇
望岳 后游 卜居 梅雨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 秋风二首 赠苏四徯 大觉高僧兰若(和尚去冬往湖南)
醉歌行 叹庭前甘菊花 奉汉中王手札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
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 赠郑十八贲(云安令) 枯楠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题桃树 凤凰台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海棕行
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贾至) 杜鹃 寄柏学士林居
寄从孙崇简 李潮八分小篆歌 雨 火
野老 望岳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郭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寄常征君 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应虑老夫见泥雨…必愆佳 孟冬 寄杜位(顷者与位同在故严尚书幕)
斗鸡 云 太岁日 归雁二首
重送刘十弟判官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晚行口号 忆幼子
行次昭陵 述怀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送率府程录还乡
避地 塞芦子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得过字 郑附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得舍弟消息 奉陪赠附马韦曲二首 收京三首 画鹘行
今夕行 赠李白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虔
立秋后题 贻阮隐居 遣兴五首 寓目
除架 即事 遗怀 萤火
日暮 成都府 为农 江涨
赤谷 白沙渡 草堂即事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
观作桥成,月夜舟中有述,还呈李司马 赠虞十五司马 戏韦偃为双松图歌 北邻
石镜 题新津北桥楼得郊字 春水 惠义寺园送辛员外
奉和严公军城早秋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 观打鱼歌
越王楼歌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溪涨 宗武生日
野望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陈拾遗故宅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过郭代公故宅 玩月呈汉中王 野人送朱樱
姜楚公画角鹰歌 光禄阪行 戏赠友二首 渔阳
规雁 存殁口号二首 重赠郑钅柬绝句 投简梓州幕府兼韦十郎官
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早起 西郊 进艇
杜鹃行 石笋行 建都十二韵 重简王明府
枯棕 寄杜位 赠别郑链赴襄阳 即事
龙门镇 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 别赞上人 盐井
法镜寺 有客 木皮岭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 秋笛 蕃剑 促织
赠田九判官 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承沈八丈东美徐膳部员外,阻雨未遂驰贺,奉 夜宴左氏庄
赠翰林张四学士 赠韦左丞丈济 路逢襄扬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四员外绾 题郑十八著作丈
晚出左掖 题省中院壁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雨过苏端
玉华宫 长沙送李十一(衔) 奉赠萧二十使君 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燕子来舟中作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 巴西闻收宫阙,送班司马入京 奉使崔都水翁下峡
江梅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泊岳阳城下 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 独坐二首 柳司马至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小至 寄韦有夏郎中 季秋江村
春日江村五首 寄邛州崔录事 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伤春五首(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咏怀二首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 入衡州 寄贺兰铦 寄杨五桂州谭(因州参军段子之任)
西阁曝日 园人送瓜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杜鸿渐镇蜀,辟杨炎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 雨二首 昔游
狄明府(博济。一作寄狄明府) 赤霄行 复阴 夜归
白凫行 草堂 郑典设自施州归 贻华阳柳少府
雷 引水 喜雨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幽人 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累土.. 积草岭(同谷县界) 又观打鱼
自平 南池(在阆中县东南,即彭道将鱼池)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竹兼可为簟,名桃笙)
缚鸡行 青丝(青丝白马,用侯景事,以比仆固怀恩) 蚕谷行 折槛行
柴门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别蔡十四著作 水槛
除草 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君不见,简苏徯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晚晴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甘林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催宗文树鸡栅 信行远修水筒(引水筒)
寄裴施州(裴冕坐李辅国贬施州刺史)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时任华州司功) 佐还山后寄三首 村夜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 初月 白马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解忧 舟前小鹅儿(汉州城西北角官池作官池即房公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游子
上兜率寺 野望 不见(近无李白消息)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
台上(得凉字) 有感五首 遣愤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
初冬 雨不绝 寄岑嘉州(州据蜀江外) 拨闷(一作赠严二别驾)
即事 即事(一作天畔) 闷 雨
又示两儿 九日五首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奉寄李十五秘书二首 耳聋 月圆 江月
孟氏(集有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诗) 晴二首 热三首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瞿塘两崖 白盐山(白盐崖高千馀丈,在州城东十七里) 白帝 峡口二首
铜官渚守风(渚在宁乡县) 过南岳入洞庭湖 宴王使君宅题二首 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江边星月二首 遣闷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
鸡 玉腕骝(江陵节度卫公马也) 巫山县汾州唐使君十八弟宴别,兼诸公携酒乐 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得筵字)
柳边 巴山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二首 又送
九日登梓州城 小寒食舟中作 回棹 哭长孙侍御(一作杜诵诗。以下为杜甫补遗)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 奉赠严八阁老 悲陈陶 赠毕四曜
送贾阁老出汝州 酬孟云卿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高都护骢行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句
夏日李公见访 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 野望
不归 李〔雩阝〕县丈人胡马行 酬高使君相赠 鹿头山
桔柏渡 田舍 青阳峡 寒峡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水会(一作回)渡 龙门阁 赠别何邕
花鸭 畏人 丁香 栀子
送裴五赴东川 漫成二首 闻斛斯六官未归 病柏
徐卿二子歌 敬简王明府 遣兴 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泛溪 出郭 石犀行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可惜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游修觉寺 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
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绝奉答二绝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诣徐卿觅果栽 少年行二首
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奉赠射洪李四丈
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得空字 大麦行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客亭
九日登梓州城 九日奉寄严大夫 寄高适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秋尽 题玄武禅师屋壁 悲秋 客夜
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得心字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得寒字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 又呈窦使君
答郑十七郎一绝 上卿翁请修武侯庙遗像缺落时崔卿权夔州 落日 徐步
一室 遣意二首 云山 奉简高三十五使君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丈人山 逢唐兴刘主簿弟 鸂鶒
丽春 徐九少尹见过 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 广州段功曹到,得杨五长史书,功曹却归,聊
魏十四侍御就敝庐相别 飞仙阁 泥功山 铁堂峡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东楼 空囊 废畦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监宅二首(一作李盐铁)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 薛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元日寄韦氏妹 得舍弟消息二首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 哭李常侍峄二首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送赵十七明府之县 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 虢国夫人(一作《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
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一作畅当诗) 舟泛洞庭(一作过洞庭湖) 李盐铁二首(一首题作李监宅,已见第九卷中 同豆卢峰知字韵
阙题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愁坐
放船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遣忧 逃难
送窦九归成都 乘雨入行军六弟宅 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 人日两篇
元日示宗武 远怀舍弟颖、观等 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 江陵望幸
舟月对驿近寺 庭草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公安县怀古
北风(新康江口信宿方行)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泛) 入乔口(长沙北界) 千秋节有感二首(八月二日为明皇千秋节)
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 天池 峡隘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
上白帝城(公孙述僭位于此,自称白帝) 覆舟二首 垂白(一作白首) 十六夜玩月
月 雨四首 有叹 冬深(一作即日)
摇落 远游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 送鲜于万州迁巴州(鲜于炅乃仲通子,有父风 凭孟仓曹将书觅土娄旧庄 见萤火
白小 鸥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
谒真谛寺禅师 别崔潩因寄薛据、孟云卿(内弟潩赴湖南幕职 奉送十七舅下邵桂 送十五弟侍御使蜀
九日诸人集于林 暮春 雷 朝二首
归 雨晴 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
冬至 愁(强戏为吴体) 立春 又雪
宿江边阁(即后西阁) 不离西阁二首 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 小园
课小竖鉏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 寒雨朝行视园树 赤甲 卜居
西阁口号(呈元二十一) 竖子至 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禹庙(此忠州临江县禹祠也) 渡江 喜雨 送舍弟频赴齐州三首
严郑公宅同咏竹(得香字)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得忘字)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 到村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 倦夜(吴曾《漫录》云:顾陶《类编》题作倦 甘园
屏迹三首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严中丞枉驾见过
泛江送客 归梦 玉台观(滕王造) 滕王亭子
城上(一作空城)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送何侍御归朝(李梓州泛舟筵上作) 江亭送眉州辛别驾升之(得芜字)
薄游 赠韦赞善别 放船 奉待严大夫
奉寄高常侍(一作寄高三十五大夫) 春远 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早发
次晚洲 别张十三建封 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 夕烽
过南邻朱山人水亭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掖门在两旁如人之臂掖 江亭
恶树 江涨 槐叶冷淘 园官送菜
上后园山脚 雨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 雨
种莴苣 晚登瀼上堂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朱凤行
北风 扬旗 破船 严氏溪放歌行(溪在阆州东百馀里)
三韵三篇 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一作云安严明府)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 最能行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 冬狩行(时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后东川) 释闷 赠别贺兰铦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发同谷县(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陇右赴剑南 天边行 次空灵岸
王竟携酒,高亦同过,共用寒字 九月一日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 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赤谷西崦人家
悲青坂 徒步归行 九成宫 昔游
乐游园歌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骊山温汤之东有龙湫 石龛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
过客相寻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 暂如临邑,至山昔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赠陈二补阙
送韦书记赴安西 重题郑氏东亭(在新安界) 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 阆山歌
阆水歌 发阆中 山寺(得开字,章留后同游) 棕拂子
寄题江外草堂(梓州作,寄成都故居)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得昏字 负薪行
近闻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 营屋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莫相疑行 客从 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听杨氏歌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 驱竖子摘苍耳(即卷耳) 朝雨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野望因过常少仙 少年行 独酌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王时牧蜀) 岁暮 散愁二首 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图样
得舍弟消息 宿赞公房(京中大云寺主谪此安置) 雨晴(一作秋霁) 天河
铜瓶 送人从军(时有吐蕃之役) 示侄佐(佐草堂在东柯谷)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得云字)
崔驸马山亭宴集(京城东有崔惠童驸马山池) 赠高式颜 官定后戏赠(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
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奉赠李八丈判官(曛) 岁晏行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夜闻觱篥 发刘郎浦(浦在石首县,昭烈纳吴女处) 别董颋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宿凿石浦(浦在湘潭县西) 早行 过津口 宿花石戍(长沙有渌口、花石二戍)
暮寒 双燕 百舌 地隅
奉寄章十侍御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奉寄别马巴州(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 泛江
送李卿晔(晔,淮安忠公琇之子,时以罪贬岭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 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 玉台观
久客 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 滕王亭子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山馆(一作移居公安山馆,编入江陵诗后)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 倚杖(盐亭县作) 得房公池鹅
答杨梓州 春归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王契,字佐卿, 上牛头寺(牛头山在郪县西南,下有长乐寺)
望牛头寺 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 望兜率寺 黄草
怀旧 所思(得台州郑司户虔消息) 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 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得山字)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泛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 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
登牛头山亭子 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 对雨 警急(时高公适领西川节度)
王命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薄暮 西山三首(即岷山,捍阻羌夷,全蜀巨障)
送元二适江左 章梓州水亭 九日 归来
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得溪字。池在张仪 严郑公阶下新松(得沾字)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立秋雨院中有作 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
别常征君 三绝句 十二月一日三首 将晓二首
怀锦水居止二首 子规 至后 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
弊庐遣兴,奉寄严公 哭严仆射归榇 宴戎州杨使君东楼 渝州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
示獠奴阿段 西阁雨望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园
溪上 树间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茅堂检校收稻二首
东屯月夜 东屯北崦 西阁二首 西阁夜
瀼西寒望 入宅三首(大历二年春,甫自西阁迁赤甲) 夜宿西阁,晓呈元二十一曹长 老病
南楚 闻高常侍亡(忠州作) 宴忠州使君侄宅 移居夔州郭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昼梦 览镜呈柏中丞 览物(一作峡中览物)
忆郑南玭 怀灞上游 江雨有怀郑典设 王十五前阁会
得舍弟观书自中都已达江陵,今兹暮春月末,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晚晴吴郎见过北舍
暝 返照 晚 夜二首
又示宗武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社日两篇 大历二年九月三十日
十月一日 送田四弟将军将夔州柏中丞命,起居江陵节度 送王十六判官 送覃二判官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 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之澧朗 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
简吴郎司法 覃山人隐居 猿 黄鱼
麂 吹笛 别苏徯(赴湖南幕) 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
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 夜(一作秋夜客舍) 中宵 遣愁
秋清 伤秋 秋峡 南极
不寐 吾宗(卫仓曹崇简) 江上 中夜
白露 夜 晨雨 返照
向夕 晓望 十七夜对月 村雨
雨 月三首 雨 晚晴
夜雨 更题 草阁 鹦鹉(一作翦羽)
历历 洛阳 骊山 提封
洞房 宿昔 能画 上白帝城二首
武侯庙(庙在白帝西郊) 暂往白帝复还东屯 刈稻了咏怀 滟滪堆
滟滪 诸葛庙 白帝城楼 晓望白帝城盐山
白帝城最高楼 白帝楼 陪诸公上白帝城宴越公堂之作(越公杨素所建 潭州送韦员外牧韶州(迢)
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裴虬与讨臧玠故 酬韦韶州见寄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 野望
双枫浦(在浏阳县)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 留别公安太易沙门
晓发公安(数月憩息此县) 宿青草湖(重湖,南青草,北洞庭) 宿白沙驿(初过湖南五里) 湘夫人祠(即黄陵庙)
祠南夕望 登白马潭 哭李尚书(之芳) 重题
独坐 暮归 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钧 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
暮春陪李尚书、李中丞过郑监湖亭泛舟(得过 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 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之芳) 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得深字
舟中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 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 又作此奉卫王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 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合却赴通州,主簿前 宴胡侍御书堂(李尚书之芳、郑秘监审同集归 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 泊松滋江亭 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 收京 花底
送灵州李判官 与严二郎奉礼别 早花 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以下七首,吴若本逸诗
送王侍御往东川,放生池祖席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 客旧馆
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 赠韦七赞善 奉酬寇十侍御锡见寄四韵,复寄寇 酬郭十五受判官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 长吟 瞿唐怀古(以下草堂逸诗拾遗) 送司马入京
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仆射乃其主将刘乃仆射 发潭州(时自潭之衡) 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兼寄韦 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
哭韦大夫之晋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 对雪 楼上
登舟将适汉阳 汉州王大录事宅作 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池在济宁州境)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t/30.shtml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t/30.shtml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t/30.shtml

㈨ 观书有感 分8少哦

清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

㈩ 《对月寓怀》是一首七言绝句吗

是的。

《对月寓怀口号一绝》

清-曹雪芹

时逢三五便团圞,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间万姓仰头看。

译文:

到了满月的时候人也团圆了,满眼的光芒护住玉栏。

天上的明月刚出来,人间的百姓都抬起头看。

诗词赏析

这首寓怀七绝,进一步揭示了贾雨村这个野心勃勃的政客的内心世界。贾雨村本是“诗书仕宦之族”,只因家势败落,才浇魄潦倒。但他不甘心“久居人下”,仍然以追求功名利禄为唯一奋斗目标。

“天下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就赤裸裸地暴露了他的政治野心。他穷愁潦倒,终然寄居在葫芦庙里,但还念念不忘“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日夜都在盼望“飞黄腾达”的好时机,浑身散发着升官发财的臭气。

贾雨村后来靠钻营贾家的门路,依仗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权势,官运亨通,很快便爬上了“协理军机,参赞朝政”的兵部尚书宝座。

他又运用封建官府的行政司法权力,反转过来,为四大家族效劳,即所谓“满把清光护玉栏”。实际是贪赃枉法,欺压百姓,草菅人命,成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一条恶狗。

热点内容
浙江省宁波市舜水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5-08-16 10:23:52 浏览:903
经典道德名句 发布:2025-08-16 10:14:46 浏览:976
华政经济法考研招生 发布:2025-08-16 10:14:44 浏览:310
烟草法治现状 发布:2025-08-16 10:13:50 浏览:665
文运法律硕士复试班 发布:2025-08-16 10:04:50 浏览:41
教育法规的功能与作用 发布:2025-08-16 09:39:24 浏览:944
法院拒不执行拘留 发布:2025-08-16 09:39:18 浏览:5
长汀法院院长 发布:2025-08-16 09:28:06 浏览:777
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 发布:2025-08-16 09:22:57 浏览:716
引入外商条例 发布:2025-08-16 09:22:25 浏览: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