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国庆
① 国庆节可以领证吗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国庆节可以领证吗?这一具体问题,我将为您进行解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般来说,国庆期间为法定节假日,所以国庆节期间不可以领结婚证。要领结婚证,按照有关规定,国庆节民政局放假七天,十月一日至七日,民政局没有上班办理各项业务,十月八日正常上班,可以带证件办理结婚登记。
国庆当天早上部分地区可以领结婚证,一般是早上9:00-11:30。不过,凡是元旦、劳动节、国庆节3个节日以及每周六办理婚姻登记的市民都需要提前预约,网上预约须提前1个自然日申请。
另外,国庆假期只有10月1日当天早上有结婚登记服务,离婚不办理。10月2日之后就民政局就休息,直到假期结束正常恢复。
各地民政局都根据国家法定假日一起放假,若想登记领证,最好提前办理。据小编了解,还有一些城市会有加班现象,因此如果非常想国庆当天领证的可以咨询当地民政局十一期间是否有加班安排。如果有特殊日子加班的也通常是在早上,因此大家要尽早做好准备。
另外如果有想挑选个吉日吉时的,也最好提前算好国庆之外的其他时间,以免耽误了结婚的整体进程。据悉每年的元旦、除夕、情人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特殊日子的上午,婚姻登记照常办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② 李国庆称“30天离婚冷静期不可怕”,他说出这话为何会遭到网友嘲讽
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将会在民政部对婚姻登记程序进行调整,在离婚程序中增加冷静期。这个消息一出,引起网友的热议。
再说了,他在起诉离婚的期间,也真的算不上冷静!2019年11月31日,两人的离婚官司在北京第一次开庭审理,李国庆出现在现场的时候就十分激动,要求跟俞渝平分身家。更何况,今年4月26号的时候,李国庆还抢夺当当公司的公章,事情严重要还要报警!这又哪里冷静了!
他这话一出,一点都没有能够安抚网友,网友丝毫不买账。反而引来网友嘲讽也是可想而知的。
③ 2002年12月23,我国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据此回答1-2题
1、A、提高立法的科学性。
2、D、为依法治国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民法典意义:
1、民法典草案全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原则。法典草案全部内容围绕着人的权利书写,每一款条文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
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应了人民的法治需求,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经营等等方面息息相关。它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保障书,是人民权利的法律宝典。
3、民法典草案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反映新时代特点。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与其他国家民法相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摄民法典草案彰显了鲜明中国特色。
4、与时俱进、反映人民意愿成为民法典草案一大遵循。时代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社会,脱贫攻坚战将如期打赢,全面小康目标即将实现。要实现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目的,立法就必须与时俱进,提高民事法律制度针对性、适应性。
5、民法典草案审议通过后,必将成为一部支撑性法典。多年来,我国一直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法典草案用法典化方式巩固、确认和发展了民事法治建设成果,健全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 2021年民法典物业费减免政策
摘要 法律对空置房物业费没有明确的规定。
⑤ 民法典中,比如第十一条 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依照什么规定,还是废止的法规
这种属于授权性规定或者说预留型条款,其他法律指的是除民法典以外,其他没有失效废止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甚至是部门规章,单行条例。这种兜底条款没有限制死的具体数量的
⑥ 民法总则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是怎样的
《民抄法总则》第一百一袭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⑦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和一千二百四十六条为我们参与社会生活带来那些启示
民法典第111条和1246条,为什么参与社会没看过民法通则?也不知道是什么内容,不敢乱说的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好多都不懂,只有看过民法通则才能知道
⑧ 民法典劳动法国庆节后离职,公司不给法定假日工资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⑨ 请问侵权责任法第11、12条怎么区分呢即累计因果关系和共同因果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侵权责任第十一条说的是累计因果关系,第十二条说的是共同因果关系。
区分累计因果关系和共同因果关系这二者的关键是看每一个行为能否单独造成全部损害的发生:
1、任何一个行为都能造成损害结果的发生的话那就是第十一条所说的累计因果关系,就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2、单个行为不能造成全部损害的话那就是第十二条所说的共同因果关系,就应当要承担按份责任。
因果关系是构成侵权的基础要件,因果关系不成立,就不能要求行为人对损害后果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一千一百七十条 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第一千一百七十一条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第一千一百七十二条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责任。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⑩ 今年刑法最新修正案十一和民法典对法律主体责任年龄划分的规定的区别是什么
民法: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岁以上版的未成年人,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权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岁以下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刑法: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已满16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8类犯罪负责。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对2类犯罪负责。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十二周岁以下的人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