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盗窃刑法修正案
Ⅰ 多次盗窃怎样认定,认定盗窃罪注意事项有哪些
您好:
盗窃数额累计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一变化直接影响对“多次盗窃”犯罪构成的界定以及盗窃数额的累计。
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四条规定:“对于1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3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刑法修正后,笔者认为,“多次盗窃”是指以“入户”、“扒窃”及“携带凶器”以外的方式实施的盗窃。这是因为,“入户盗窃”、“扒窃”作为独立的犯罪构成,其成立盗窃罪不受次数限制,而“多次盗窃”要求三次以上的“入户盗窃”、“扒窃”,如果固守《解释》第四条对“多次盗窃”的界定,那么“多次盗窃”就没有适用的空间。
刑法修正后,“多次盗窃”是指一年内三次以上的一般盗窃,因此对于多次一般盗窃累计数额处罚不存在疑问。但应当注意的是,“多次盗窃”的定罪根据是盗窃行为达到多次,而不是因为累计数额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累计数额作为量刑情节考虑。对于累计盗窃数额,一般而言,盗窃构成犯罪并依法应当追诉的,其后所发生的盗窃行为,数额应当一并累计。对盗窃构成犯罪以前的盗窃行为,按照《解释》规定的“最后一次盗窃构成犯罪,前次盗窃行为在1年以内的,应当累计其盗窃数额”,累计数额的范围应当限于盗窃构成犯罪之前一年以内的犯罪行为。那么,对于“多次盗窃”构成犯罪的,并不存在对前次盗窃行为的数额累计问题。这是因为“多次盗窃”构成犯罪的时间点是第三次盗窃,在第三次盗窃之盗窃犯罪是前一年以内,只有“多次盗窃”的第一、二次盗窃行为。但是,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以及扒窃构成犯罪的,对前次盗窃行为的累计,应当依照“前次盗窃行为在一年以内的,应当累计其盗窃数额”的规定处理。
Ⅱ 多次盗窃是否构成犯罪
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修正案第39条将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修改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依据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盗窃罪不再以盗窃财物数额较大为唯一构成要件,只要是入户盗窃,不管有没有偷得财物,都已触犯刑法,构成“入户盗窃”,涉嫌盗窃犯罪,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多次盗窃,构成犯罪。
纵横法律网-广东德城律师事务所-贵铸律师
Ⅲ 在盗窃案件中对已作出行政处罚的是否仍然按多次盗窃罪认定的案例
这个在理论界也是有争议的,持各种观点的都有,我本人觉得已经受过处罚的行为,不可以重复评价,可以在量刑中酌情考虑,以后最高院可能会出司法解释来明确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下面是一位作者的文章,我搜的,觉得写的还不错,你可以看看,仅作参考。
2011年2月25日《刑法修正案(八)》将盗窃罪修改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 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对此盗窃次数如何认定,已被行政处罚的盗窃行为是否也应计入该次数,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二者比较,似乎肯定说占据主流。如何正确理解“多次盗窃”,关系到是否正确适用法律,甚至涉及到罪与非罪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研讨。
持肯定说者之所以占据主流,原因之一是受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陈国庆、韩耀元、宋丹撰写的《解读“两高“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之影响,该解读指出:“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司法实践中应注意把握:一是盗窃三次以上,有时间限制,为“二年内”;二是三次盗窃行为并不要求均为“未经处理的”,如三次中有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的,也应该算在“三次以内”。另外,2011年2月12日《检察日报》刊登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谢财能《认定多次盗窃,已受行政处罚的次数也应计算在内》的文章,该文认为,第一,从法理上看,将已受行政处罚的盗窃行为作为定罪的事实依据,不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行政责任不同于刑事责任,已受行政处罚的盗窃行为并不能阻却对其进行刑法评价。其次,禁止重复评价原则适用于同一犯罪处理、同一诉讼中,并不排斥在不同犯罪处理、不同诉讼中将已经受到刑罚处罚的事实(行为、情节)作为评价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的因素,如刑法从重处罚累犯等。这就意味着,已受行政处罚的盗窃次数可作为判断行为人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的评价依据。而“多次盗窃”的惩罚根据恰恰在于行为人的重复盗窃行为显现出来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第二,从法律上看,“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与“多次盗窃”同属盗窃罪的成立犯罪的标准,两者应该是并列关系。将受过行政处罚的盗窃行为计入在内,采用的是盗窃罪成立的次数标准,其前提是各盗窃行为均未达到数额较大。第三,从实践中看,若将已经行政处罚的盗窃行为排除出盗窃次数,可能导致:(1)对于每次盗窃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盗窃惯犯而言,如果公安机关每次依法对其实施行政处罚,则意味着无论其盗窃多少次数,都不能以“多次盗窃”追究刑事责任;(2)若追究其刑事责任则只能是公安机关在前两次抓获盗窃犯后直接释放,等待第三次抓获后一并定罪量刑;(3)对盗窃惯犯而言,则可以通过每次主动被追究行政责任规避刑事责任。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然而,笔者认为,将已经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的盗窃行为计算在“多次盗窃”次数之内有违立法和司法解释精神,也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一、“肯定说”与我国刑法精神相悖。
纵观我国刑事立法,多次违法行为演变为犯罪的形态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多次违法作为入罪条件。如刑法第201条规定:“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二是将多次违法行为所涉款物进行数量累计,从而确定刑事责任。如刑法第383条规定:“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第一种类型,该规定将已受过行政处罚的行为排除在刑事评价之外。即刑法追究的是曾受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以外的新行为,而不是对以前的行为进行重复评价。又如《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从立法意图和实践来看,该条是对“又走私”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已经受过的两次处罚作为劣迹予以考虑,刑法并没有重复评价进行定罪。这是我国刑法最新的立法精神和理念,该精神和理念也可以适用于盗窃罪的规定中,即已被行政处罚的盗窃行为不应计入“多次盗窃”的次数。第二种类型,立法强调“未经处理”,反之,如果是“已经处理”的,则不再进行数额或数量的累计。笔者认为,此处的“处理”,按照刑法解释学,无论对此处的“处理”作文理解释还是论理解释,都不应当将其局限于“刑事处理”。也应当包括行政处理,如先前的走私、贪污等行为无论是接受过刑事处理还是行政处理,都不应当再将数额累计并进行重复评价。
二、“肯定说”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2015年9月21日《人民法院报》刊登了陈红源、张奕文章,笔者对文章的观点表示赞同。该文章认为,禁止重复评价原则,是指在一次定罪量刑活动中,被告人的一个行为或者一个情节,不能两次以上作为定罪量刑的事实依据。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实质是约束公权力从而保障公民权利。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都是公权力约束公民行为的法律,行为人需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接受公权力给予的处罚。因此,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否则,已经被行政处罚的行为不应该再给予刑事处罚。
三、“肯定说”与司法解释精神相违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前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一)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的;(二)一年内曾因盗窃受过行政处罚的”。该解释第从文义上理解,这里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二次以上,如果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按照“肯定说”的观点,再次盗窃无论数额多少,都会达到“多次”即构成犯罪,而无需规定“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前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如果将行为人以前受到的刑事处罚也计入到多次盗窃的次数,既按累犯处罚,又二次处罚,显然违背刑法基本原则和司法解释精神。
四、“肯定说”否定行政处罚的既定力。
有关行政处罚方面的法律和刑法一样,都属于“公法”范畴。行政处罚一般都是依照法定的程序法和实体法作出的,一个不存在错误或瑕疵的行政处罚决定,是不应随意否定的。《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该条指的是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情形,即将犯罪行为作为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处罚错误的,法院才可以变更。除此之外,不经法定程序是不能变更和撤销的。如果将已经行政处罚的盗窃行为计入盗窃次数,累计为多次盗窃再予刑事处罚,那就会造成同一个盗窃行为,出现均具有法律效力而处罚结果不同的行政处罚决定和刑事判决并存的现象,影响法律的严肃性。
五、“肯定说”违反刑法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肯定说“认为,“若将已经行政处罚的盗窃行为排除出盗窃次数,可能导致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盗窃惯犯,如果公安机关每次对其实施行政处罚,则意味着无论其盗窃多少次数,都不能以“多次盗窃”追究刑事责任“,该观点有失片面。纵观盗窃案件案例,一个判决中认定几次、十几次盗窃的案例并不罕见,其中深挖犯罪的有之,破一案带出多案的也有之,并非是“公安机关在前两次抓获盗窃犯后直接释放,等待第三次抓获后一并定罪量刑”的结果。行为人之所以多次盗窃,甚至惯窃,主要是因为其抱着侥幸的心理,如果伸手必被捉,那么,盗窃就可能不存在了。实践中,贪污贿赂犯罪比盗窃的隐蔽性更高,侦破难度更大,那么,按照“肯定说”的观点,刑法规定“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已经处理的不予累计,岂不是放纵犯罪。
Ⅳ 多次盗窃案
三次在加起来金额不到80元,属于多次盗窃,涉嫌盗窃罪,一般判处六个月有期徒刑,取得谅解书可以判缓刑。
Ⅳ 关于盗窃的多次作案问题
2011年1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对我国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作了修正,除了取消盗窃罪的死刑刑罚外,还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作为一种与“多次盗窃”并列的行为方式,明确列入定罪处罚范围。由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3月17日实施)(以下简称《解释》)第4条关于“多次盗窃”是指“对于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的”的解释已经与《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的规定相冲突,对“多次盗窃”的含义必须给予重新理解。(在线律师网—提供律师免费咨询)
一、对“多次盗窃”中盗窃空间场所的理解
在《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之前,由于《解释》第4条的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不少人望文生义,认为构成犯罪的“多次盗窃”行为在空间场所上必须发生在“户”内或者“公共场所”,否则,即使行为人多次盗窃但只要每次数额达不到较大的标准都不能认定为犯罪。但是,《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已经明确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作为一种与“多次盗窃”并列的行为方式,再将“多次盗窃”的空间场所限制在“户”及“公共场所”已经没有任何依据。换言之,《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取消了对“多次盗窃”中具体盗窃地点的限制,认定是否属于“多次盗窃”根本不用考虑是“户”还是“公共场所”。
二、对“多次盗窃”中“多次”含义的理解
汉语中,以三为多。因此,对于“多次”是指三次以上司法实践中争议不大,但对于“次”的理解存在不同认识。有观点认为,“次”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侵害行为侵害能力范围内针对所有对象的单个侵害行为。因此,“三次以上”就是指在三个以上不同时间三个以上不同场合分别实施的三个以上侵害行为。该观点虽然便于操作,但容易造成“打击面过大”。例如,在一辆公交车上行为人扒窃了甲之后又紧接着扒窃了乙、丙,认为行为人属于“多次盗窃”显然不尽合适。笔者认为,我国刑法坚持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必须站在第三人的立场上来看是否属于“多次盗窃”。所以,“一次盗窃”只能是基于一个概括的犯意而完整地实施的一系列连贯的盗窃动作。此外,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的规定,“多次盗窃”是与“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并列的一种行为,构成犯罪并不以“数额较大”为前提。为保护人权,避免刑罚的不确定性,对于“多次”应当有时间阶段的限制,但不应如《解释》第4条将其仅限于“一年内”。因为,作为惯犯,一年内盗窃两次两年内连续盗窃四次的行为并不比一年内盗窃三次的行为轻。在笔者看来,即使将“多次盗窃”中的“多次”理解为“一年内三次以上或者两年内四次以上”也未尝不可。
三、对“多次盗窃”中盗窃数额的理解
《解释》第5条第(12)项规定:“多次盗窃构成犯罪,依法应当追诉的,或者最后一次盗窃构成犯罪,前次盗窃行为在一年以内的,应当累计其盗窃数额”。据此,司法实践中多认为如果盗窃数额每次或者最后一次达不到“较大”的标准,对“多次盗窃”就不能累计其数额,当然也就不能认定为犯罪。笔者认为,《解释》的规定不妥。如同前述,“多次盗窃”是与“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并列的一种行为,构成犯罪并不以“数额较大”为前提。只要行为人实际上已经实施了三次盗窃行为,无论每次盗窃取得的数额如何,也无论每次盗窃是否既遂,均应当认定为盗窃犯罪。但是,为了防止将小偷小摸的情节轻微行为入罪,有必要将经常发生的危害性不大的情节轻微盗窃行为排除在“多次盗窃”之内。(
刑事拘留一般最长为37天
纵横法律网-广东威戈律师事务所-李俊波律师
Ⅵ 刑法修正案九对盗窃罪有何变化
修正案九对盗窃罪没有修改, 没有新的变化
Ⅶ 《刑法修正案八》将盗窃罪修改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
中华人来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自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同日公布 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三十九、将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修改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Ⅷ 刑法修正案九多次盗窃的新规定有哪些,认定标准是什么
多次盗窃具体是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内容为: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Ⅸ 多次盗窃数额不够的,是否构成盗窃,应该怎样量刑
多次盗窃(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构成盗窃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多次盗窃,不论金额标准,都可处三年以下刑罚。犯盗窃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具体量刑由法院根据情节而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二百六十九条【抢劫罪】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9)多次盗窃刑法修正案扩展阅读
案例:多次盗窃,小偷小摸亦入刑
湖南省东安县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周某、李某先后多次在东安县城内盗窃他人财物的行为,以盗窃罪一审分别判处周某、李某罚金人民币3000元和1000元,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和八个月。
在2016年6月到2017年1月期间,被告人周某、李某先后六次(周某六次、李某三次)窜至东安县大市场内盗窃五花肉、牛肉等各类食品,盗窃金额累计5000余元。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周某、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秘密窃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周某、李某均起了积极、主要作用,均系主犯。被告人周某、李某到案后如实供述罪行,且当庭认罪,可从轻处罚。
二被告人将盗窃所得的财物部分退赔给被害人,可酌情从轻处罚。对二被告人盗窃所得的财物,未予以退赔的,依法应责令退赔。故作出以上判决。
依据2013年4月4日生效的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不论金额标准,都可处三年以下刑罚。
Ⅹ 如何理解刑法修正案8中的多次盗窃
意思就是,只要其行为构成盗窃,即使每次的金额都达不到盗窃罪的标准,盗窃行为达到三次以上,司法机关就可以以盗窃罪进行刑事处罚。刑法修正案八把这条列进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那些屡次盗窃,但是由于金额不足却不能惩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