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物权王泽鉴pdf

民法物权王泽鉴pdf

发布时间: 2025-07-25 21:41:01

⑴ 王泽鉴的个人其他信息

此外先生创办台大法学论丛,并出版台大法学丛书,前者已有三十余卷,后者多达数百册。先生精通数国语言,曾先后在德、英、美、澳等国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出版民法学说及判例研究、民法总则、民法债编、民法物权等法学专著近二十册。据统计,先生著作之转引率高居华人法学界第一位,先生对中国法学研究水准之提升、研究方法之启发与法学人才之培育等,均可谓贡献至伟,堪称全球华人民法第一人。
王泽鉴从不在外校兼课,但东吴大学校长端木恺曾三顾茅庐上门请求,东吴成了他兼任过的学校。(民国80年代,王泽鉴曾于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今台北大学)法律系兼任过民法总则)
王泽鉴与其日本籍妻子萩原保子及子女皆笃信基督宗教,其妻并热心于环保工作,主妇联盟的社区做环保运动就是自萩原保子开始的。

⑵ 王泽鉴的介绍

王泽鉴先生一九三八年六月二日生,台湾台北人。台湾司法院大法官,成功高中毕业,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系学士、硕士。在台湾大学法律研究所学习期间,以第一名考取台湾公费留学,后赴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半年后转学至慕尼黑大学,师承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拉伦茨(Karl Larenz)教授研究民法及法学方法论,于1968年获该校法学博士学位。随后任教于台湾大学法律系,讲授民法总则、民法债编、民法物权、比较民法等课程。

⑶ 民法所有权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指无权处分人将动产或不动产处分给他人,善意受让人依法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传统观点认为,唯有动产才适用善意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第106条明确规定动产和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将该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包括不动产在内的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取得。自《物权法》颁布以来,善意取得制度进一步维护了交易安全,使物的经济效用得以充分发挥,有力保障了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受让财产时为善意
1、善意的标准
王泽鉴教授总结了动产善意取得的四个标准:(1)善意指受让人不知让与人(无权处分人)无让与权,不问过失;(2)善意指受让人不知让与人(无权处分人)无让与权,不问是否过失,但在客观情形下,若一般人依据交易经验就可认定让与人没有让与权,受让人就是恶意的;(3)善意指受让人不知或不可能知道让与人(无权处分人)无让与权;(4)善意指受让人不是明知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道让与人(无权处分人)无让与权。[14] 英国和法国的法律似乎对善意存在一个广泛的共识:善意包括最低限度的诚信,诚信的外延相对于纯粹的避免欺诈和欺骗来讲范围更大。因而,只有严重的违法行为才被认定为恶意。[15]
就不动产的买卖而言,德国法不要求受让人对登记簿的正确性存在善意,只要受让人有理由相信出卖人有所有权即可。[16] 我国有学者借鉴德国法经验,对作为登记公信力的“善意”进行分析,认为是一种推定的、客观的、消极的、隐形的善意。[17] 就动产而言,英国目前关于“无权处分”的相关法规仅明确“缺乏积极的不诚实的行为”为善意。[18] 《德国民法典》第932条第2款规定,“受让人明知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动产不属于让与人所有者,即为非善意”。[19] 《路易斯安那民法典》第523条规定,善意为不知道或不应知道转让人不是所有权人。[20] 我国台湾地区采纳德国法观点,“台湾民法典”第944条第1款规定,占有人被推定为善意占有。法院在不能确定受让人是否为善意时,由主张受让人非善意的人承担举证责任。[21]
我国《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15条规定,善意的标准为“不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且无重大过失”。法律推定受让人为善意,由真实的权利人证明受让人非善意。司法实践将“重大过失”界定为“受让人应当知道不动产处分人无处分权而不知”,并列举了5种受让人应知的情形。
2、善意的判断时点
我国《物权法》第106条及《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18条规定,善意的时点是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受让指依法完成动产交付或完成不动产物权转移登记。
对动产的善意取得,受让人须在完成最终取得行为时,即交付之时系属善意。善意的判断时点,应当按照动产的占有状态而定:现实交付,通常指交付之时;简易交付,指达成让与合意之时;占有改定,指受让人取得间接占有之时;指示交付,指受让人取得返还请求权之时。[22] 《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18条设置了动产善意取得之善意的判断时点,包括交付之时、达成让与合意之时和受让人取得返还请求权之时三种情况。
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善意的判定时点存在两种观点,即以申请登记时为准和以登记完毕时为准。王泽鉴教授认为,登记过程非当事人所能控制,实际上以申请登记时间为准更合理[23] 。常鹏翱教授主张,在登记簿可信的前提下,只要受让人信赖登记即为善意,应以登记完毕时为准[24] 。我国《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18条第1款规定,不动产善意取得之善意时点是“依法完成不动产物权登记”完毕之时。
3、善意的保护范围
善意取得的主旨为填补让与人处分权的不足,保护的范围限于“对处分权的信赖”。善意受让人基于占有或登记的公信力而信赖无权处分人有处分权时,原权利人的所有权才相对消灭,善意受让人因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无权处分的财产。
基于行为能力和代理权而产生的信任,不能适用或者类推适用善意取得制度。[25] 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处分财产的情形,法律另有规定,不属于为维护交易安全的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范围。同样,无代理权的代理人处分被代理人的财产,《民法总则》第171条、第172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48条另有规定,也不属于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范围。
此外,善意取得保护交易安全是否要求原因行为有效,从《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21条规定可知,司法实践明确排除转让合同无效或被撤销时发生善意取得的可能。

⑷ 读书:王泽鉴《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

在深入探讨王泽鉴教授所著的《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一书之后,我深感其理论对民法实践的指导意义。书中的内容不仅强调了法律思维的重要性,也详细阐述了请求权基础在民法中的核心地位和应用。通过本书的阅读,我对民法的思考和理解有了显著提升。

王泽鉴教授在书中阐述了法律思维的本质,即在理解具体案例的基础上,将抽象的法律规范应用到案件中,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一过程需要对案例事实有深入的了解与掌握,通过“从事实寻找规范,从规范回到事实”的循环思考来进行。

书中以请求权方法、请求权基础、请求权与抗辩权、法律的适用为主要篇章,全面展示了请求权在民法中的重要性。我着重概括了请求权方法与请求权基础的内容。

请求权方法的模式是“谁得向谁,依据何种法律规范,主张何种权利?”这一模式简洁明了地指出了请求权的构成要素,帮助我们明确请求权的来源和指向。王泽鉴教授通过对比历史方法,强调了以请求权基础作为处理实例的出发点,对于以请求权关系为内容的实例尤其重要。

请求权基础是民法体系构成的核心,包括权利的概念与分类、法律行为的概念与分类。王泽鉴教授强调了区分债权与物权、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在民法中的关键性地位。通过案例分析,他展示了如何在法律行为中区分不同类别,以明确请求权基础。

请求权基础体系的检查次序进一步细化了请求权的思考过程。王泽鉴教授将请求权基础归纳为六种类型,其中损害赔偿请求权最为常见。他强调了建立检查次序的必要性,以避免在探讨特定请求权基础时,因其他请求权基础的存在而产生混淆。

在案例分析中,王泽鉴教授通过具体实例,如甲赠与乙玩具的案例,展示了请求权基础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他强调了在请求权发生聚合(可同时主张)和竞合(择一主张)时,正确选择请求权的重要性,以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总结而言,王泽鉴教授的《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为深入理解民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思考框架。通过阅读和实践,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运用请求权原则,解决实际的民法问题,为法律实践注入更多理性与深度。

热点内容
党员教育管理条例心得 发布:2025-07-26 15:10:01 浏览:135
一准则四条例 发布:2025-07-26 15:03:31 浏览:605
解放军的三大条例 发布:2025-07-26 15:01:33 浏览:417
法院旷工 发布:2025-07-26 15:00:46 浏览:841
法学二A 发布:2025-07-26 14:50:25 浏览:150
体育管理条例 发布:2025-07-26 14:40:31 浏览:386
郑州法院闫 发布:2025-07-26 14:38:20 浏览:359
法硕法学国家线2016 发布:2025-07-26 14:04:47 浏览:970
劳动法中天津市婚假规定 发布:2025-07-26 14:04:37 浏览:141
复旦法学研究生就业 发布:2025-07-26 14:03:08 浏览: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