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作業法規
Ⅰ 室內溫度40度以上作業勞動法有什麼規定嗎
應該享受高溫補貼,,勞動法沒有規定室內多少溫度以上可以高溫休假,只是規定了室外溫度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
國家安監總局等部門
《關於印發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的通知》
安監總安健〔2012〕89號
第八條 在高溫天氣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採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輪換作業、適當增加高溫工作環境下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室外作業等措施:
(一)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台當日發布的預報氣溫,調整作業時間,但因人身財產安全和公眾利益需要緊急處理的除外:
1.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
2.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
3.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37℃以下時,用人單位應當採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勞動者連續作業時間,並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勞動者加班。
(二)在高溫天氣來臨之前,用人單位應當對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對患有心、肺、腦血管性疾病、肺結核、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其他身體狀況不適合高溫作業環境的勞動者,應當調整作業崗位。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三)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懷孕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期間從事室外露天作業及溫度在33℃以上的工作場所作業。
(四)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
Ⅱ 中國國家規定夏季,幾度以上算高溫
國家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
這個室外35°、室內33°可以作為參考。
至於學校,還是看氣象預報吧,建議的應對措施如下,基本沒有學校停課的說法,具體咨詢當地氣象或教育部門比較好。
高溫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一)高溫黃色預警信號
標准:連續三天日最高氣溫將在35℃以上。
防禦指南: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暑降溫准備工作;
2.午後盡量減少戶外活動;
3.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
4.高溫條件下作業和白天需要長時間進行戶外露天作業的人員應當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二)高溫橙色預警信號
標准: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37℃以上。
防禦指南: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
2.盡量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高溫條件下作業的人員應當縮短連續工作時間;
3.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4.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注意防範因用電量過高,以及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負載過大而引發的火災。
(三)高溫紅色預警信號
標准: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40℃以上。
防禦指南: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採取防暑降溫應急措施;
2.停止戶外露天作業(除特殊行業外);
3.對老、弱、病、幼人群採取保護措施;
4.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特別注意防火。
Ⅲ 多少度才算是法定高溫作業
高溫抄天氣是指地市級以上襲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台站向公眾發布的日最高氣溫35℃以上的天氣。高溫天氣作業是指用人單位在高溫天氣期間安排勞動者在高溫自然氣象環境下進行的作業。工作場所高溫作業是指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工作地點平均WBGT指數≥25℃的作業。
作業環境:冶金工業,包括煉鋼、煉鐵、軋鋼、煉焦等;機械製造業的鑄造、鍛造、熱處理等;玻璃與耐火工業的窯工、爐工等。此外還有造紙、製糖、磚瓦工業、發電廠、火車和輪船的鍋爐間以及潛水艙等,均屬高溫作業。
(3)高溫作業法規擴展閱讀
高溫作業按其氣象條件的特點可分為高溫、強熱輻射作業,高溫、高濕作業和夏季露天作業等基本類型。
在工業企業中,高溫作業場所類型可分為:高溫強輻射作業場所、高溫高濕作業場所及夏季露天作業場所等。高溫作業場所中,由於高溫的影響,會對作業人員的生產操作、身體健康以及設備材料及物質的使用和儲存等方面產生不良影響。另外還可能誘發火災、爆炸事故等。
Ⅳ 國家規定高溫超過多少度
家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
這個室外35°、室內33°可以作為參考。
至於學校,還是看氣象預報吧,建議的應對措施如下,基本沒有學校停課的說法,具體咨詢當地氣象或教育部門比較好。
高溫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一)高溫黃色預警信號
標准:連續三天日最高氣溫將在35℃以上。
防禦指南: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暑降溫准備工作;
2.午後盡量減少戶外活動;
3.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
4.高溫條件下作業和白天需要長時間進行戶外露天作業的人員應當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二)高溫橙色預警信號
標准: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37℃以上。
防禦指南: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
2.盡量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高溫條件下作業的人員應當縮短連續工作時間;
3.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4.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注意防範因用電量過高,以及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負載過大而引發的火災。
(三)高溫紅色預警信號
標准: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40℃以上。
防禦指南: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採取防暑降溫應急措施;
2.停止戶外露天作業(除特殊行業外);
3.對老、弱、病、幼人群採取保護措施;
4.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特別注意防火。
Ⅳ 勞動法高溫職業規定
高溫補貼是為保證炎夏季節高溫條件下經濟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保障企業職工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身體健康,決定適當提高職工夏季清涼飲料費發放標准。
國家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據悉,北京市目前正在研究制訂今年的高溫津貼政策。
按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
依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相關部門制定發布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並納入工資總額。用人單位應當為高溫作業、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供給足夠的、符合衛生標準的防暑降溫飲料及必需的葯品,不得以發放錢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溫飲料。防暑降溫飲料不得充抵高溫津貼。
目前國家沒有統一的防暑降溫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按實際情況制定發放標准,並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適時調整。
這兩年,廣西的高溫津貼發放標準是:在6至10月份共5個月內,按每人每月100元至200元之間的幅度發放。你所在的公司去年以發放清涼飲料為由不用給職工發放高溫津貼是不對的。如果公司今年仍不發放高溫津貼,你們可以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舉報投訴,也可依法申請勞動仲裁,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職工患職業病的應認定為工傷。
《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第19條規定:「勞動者因高溫作業或者高溫天氣作業引起中暑,經診斷為職業病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安全監管總局、全國總工會於2013年12月發布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中,把「中暑」列為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因此,如果職工因高溫作業或者高溫天氣作業引起中暑,經診斷為職業病的,應認定為工傷,享受工傷待遇。
Ⅵ 高溫天氣作業有哪些具體規定
標准 高溫作業(work in hot environment):高溫作業是指以本地區夏季通風室外平均溫度為參照基礎,其工作地點具有生產性熱源,而工作地點氣溫高於室外溫度2℃或2℃以上的作業。 法律條款 國家對高溫作業制定有《高溫作業分級標准》。 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和全國總工會《防暑降溫措施暫行辦法》規定工礦企業應採取包括合理安排高溫車間的熱源、隔熱措施以及通風等各種措施,降低高溫作業場所溫度;對高溫作業工人(包括新工人、臨時工)進行就業前和入暑前的健康檢查;凡有心、肺、血管器質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壓、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活動性肺結核、肝臟疾病、腎臟病、肥胖病、貧血及急性傳染病後身體衰弱、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者,均不宜從事高溫作業;醫務人員應進行巡迴醫療和防治觀察,發現中暑患者,及時進行救治;供給足夠的合乎衛生要求的飲料、含鹽飲料等;對輻射強度較大的高溫作業工人,應供給耐燃、堅固、導熱系數較小的白色工作服,其它高溫作業可根據需要供給工人手套、鞋靴罩、護腿、圍裙、眼鏡和隔熱面罩等勞動防護用品;應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和工間休息;高溫作業車間應設有通風良好的工間休息室。 對煉鋼等特殊行業,國家專門制定《冶金企業高溫作業職業管理規程》。 除此以外,各地對高溫天氣下作業也有相應規定,如深圳市專門出台了《深圳市高溫天氣勞動保護暫行辦法》,規定日最高氣溫達到40℃時,當日應停止工作;氣溫38℃時,當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氣溫達到35℃時,應根據生產工作情況,採取換班輪休等方法,縮短員工連續作業時間;不得安排加班加點;12―15時應停止露天作業;因行業特點不能停止作業的,12―15時員工露天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等等。 根據北京市財政局京財行2002378號規定,行政事業單位防暑降溫費補助標准為,夏天每人每月補助60元(含離休人員),交通幹警每人每月補助80元。
Ⅶ 勞動法中關於高溫環境作業的規定
《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安監總安健[2012]89號第八條
在高溫天氣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採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輪換作業、適當增加高溫工作環境下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室外作業等措施:
(一)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台當日發布的預報氣溫,調整作業時間,但因人身財產安全和公眾利益需要緊急處理的除外:
1、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
2、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
3、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37℃以下時,用人單位應當採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勞動者連續作業時間,並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勞動者加班。
(二)在高溫天氣來臨之前,用人單位應當對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對患有心、肺、腦血管性疾病、肺結核、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其他身體狀況不適合高溫作業環境的勞動者,應當調整作業崗位。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三)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懷孕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期間從事室外露天作業及溫度在33℃以上的工作場所作業。
(四)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
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並納入工資總額。
(7)高溫作業法規擴展閱讀
高溫津貼的具體標准為
室外作業和高溫作業人員每人每月150元,非高溫作業人員每人每月100元。高溫津貼在每年6月、7月、8月、9月、10月發放,在企業成本費中列支。
其他相關高溫天氣的勞動保護措施,也按照新政策執行。如用人單位在崗且提供正常勞動的職工也需列入發放范圍,職工未正常出勤的,可按其實際出勤且提供的勞動天數折算發放等。
享受高溫津貼的范圍
從以前露天作業且工作場所溫度達33℃以上的人群擴大至所有勞動者;
發放的時間從過去的7—9月,擴大至6—10月。
也就是說,每年6—10月,就算勞動者沒有在室外高溫條件下工作且工作場所溫度低於33℃,這期間也可拿到100元/月的高溫津貼。
而高溫天氣下,工作場所溫度高於33℃的室外作業和高溫作業人員則可拿150元/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
Ⅷ 國家規定的高溫接觸作業限值是多少
高溫作業允許持續接觸熱時間限值:
1、在不同工作地點溫度、不同勞動強度版條件下允許持續接觸熱權時間不得超過下表1所列數值。
Ⅸ 夏季高溫作業突發事件的法律常識
(一)《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中第四類:物理因素,規定了高溫可能導致的職業病為中暑,並列舉了存在高溫作業的行業64種。
(二)衛生部和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職業病目錄》中有10大類115種職業病,其中第四類,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第一種即為中暑。
(三)《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中具體規定了高溫作業上崗前、在崗期間健康檢查的項目,職業禁忌症(心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及從事高溫作業健康體檢的周期(1年)。
(四)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GB21?2002)
1、總體布局上規定:
在布置產生高溫的車間時,要考慮相應事故防範和應急、救援設施和設備的配套;高溫車間的縱軸應與當地夏季主導風向相垂直。
能布置在車間外的高溫熱源,盡可能地布置在車間外當地夏季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不能布置在車間外的高溫熱源和工業窯爐應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車間下風側的外牆側窗附近。
車間內發熱設備相對於操作崗位應設計安置在夏季最小風向頻率上風側,車間天窗下方的部位。
以自然通風為主的廠房,車間天窗設計應滿足衛生要求:阻力系數小、通風量大、便於開啟、適應季度調節;天窗排氣口的面積應略大於進風窗口及進風門的面積之和;熱加工廠房應設置天窗擋風板;廠房側窗下緣距地面不應高於1.2m。
2、在工作場所基本衛生要求中對防暑的規定:
工藝流程的設計宜使操作人員遠離熱源,同時根據其具體條件採取必要的隔熱降溫措施。
熱加工廠房的平面布置應呈「L」型或「Ⅱ」,或「Ⅲ」型。開口部分應位於夏季主導風向的迎風面,而各翼的縱軸與主導風向呈0~45°夾角。
高溫廠房的朝向,應根據夏季主導風向對廠房能形成穿堂風或能增加自然通風的風壓作用確定。廠房的迎風面與夏季主導風向宜成60°~90°夾角,最小也不應小於45°角。
熱源的布置應盡量布置在車間的外面;採用熱壓為主的自然通風時,熱源盡量布置在天窗的下面;採用穿堂風為主的自然通風時,熱源應盡量布置在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側;熱源布置應便於採用各種有效的隔熱措施和降溫措施。熱車間應設有避風的天窗,天窗和側窗應便於開關和清掃。夏季自然通風用的進氣窗其下端距地面不應高於1.2m,以便空氣直接吹向工作地點。冬季自然通風用的進氣窗其下端一般不低於4m。如低於4m時,應採取防止冷風吹向工作地點的有效措施。自然通風應有足夠的進風面積。產生大量熱、濕氣、有害氣體的單層廠房的附屬建築物,佔用該廠房外牆的長度不得超過外牆全長的30%,且不宜設在廠房的迎風面。
產生大量熱或逸出有害物質的車間,在平面布置上應以其最大邊作為外牆。如四周均為內牆時,應採取措施向室內送入清潔空氣。當室外實際出現的氣溫等於本地區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時,車間內作業地帶的空氣溫度應符合下列要求:散熱量小於23w/m3?h的車司不得超過室外溫度3℃C;散熱量23~116w/m3?h的車間不得超過室外溫度5℃;散熱量大於116w/m3?h的車間不得超過室外溫度7℃;車間作業地點夏季空氣溫度,應按車間內外溫差計算。其室內外溫差的限度,應根據實際出現的本地區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確定,不得超過表1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