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工作站規章制度
❶ 公益在線有地方工作站嗎都組織過哪些活動
地方有工作站的,組織過好多活動可以在網站查公益在線
❷ 志願者服務工作站,「八有一堅持」是什麼
八有
1、有工作場地,2、有志願者隊伍 3有服務項目,4有活動計劃,5、有管理,6、有檔案制度,7、有服務基地,8、有統一標識
一堅持
志願服務工作站堅持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和公益活動
❸ 求公益性崗位規章(2012年47號.人社廳文件)
第一條 為加強公益性崗位的開發與管理,有效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當前就業工作的意見》(瓊府〔2009〕53號)和《海南省就業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瓊財社〔2009〕1658號)精神,結合洋浦經濟開發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崗位范圍
公益性崗位是指由機關事業單位(含部隊營區、管理服務部門)開發的非營利性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務崗位。主要包括:
(一)勞動保障協管等管理服務崗位(不含中介公司、物業管理公司崗位,下同);
(二)勞動就業信息採集;
(三)公共安全保衛;
(四)公共衛生保潔;
(五)公共交通管理及服務;
(六)公共環境綠化;
(七)公用設施維護;
(八)公辦教育、文化、新聞、衛生、醫療單位服務;
(九)社區文化、教育、體育、保健、托老、托幼(託孤)服務;
(十)部隊營區管理及服務;
(十一)公共停車場管理及服務;
(十二)其他非營利性勞動崗位。
第三條 崗位招聘對象
公益性崗位的招聘對象為持《海南省就業失業登記證》,具有洋浦戶籍的適齡勞動力,有就業能力和就業願望,且身體健康的下列登記失業人員:
(一)零就業家庭人員;
(二)完全失地和被征地搬遷安置的失業人員;
(三)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登記失業一年以上的失業人員;
(四)破產關閉或改制的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
(五)登記失業一年以上的大中專畢業生;
(六)肢體殘缺又未達到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失業人員;
(七)其他符合公益性崗位招聘條件的失業人員。
第四條 崗位開發和認定程序
(一)公益性崗位設崗設員應遵循因事設崗,以崗定員,按需定員,總量控制,工作量滿負荷,崗位不交叉不重復,崗位數量限量的原則,做到科學安排,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的作用。
(二)開發公益性崗位的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必須向就業局申報《海南省公益性崗位認定申請表》並經核准後,報人事勞動保障局審核批准,方能辦理招聘和錄用手續。
第五條 崗位補助和社保補貼標准
(一)按《洋浦經濟開發區2011年公益性崗位開發工作實施方案》(浦管〔2011〕74號)文件關於崗位補貼相關規定,公益性崗位補助每人每月1200元由財政全額負責,其中崗位補貼的60%部分補貼金每人每月700元從省級就業專項轉移資金支付,用人單位負責的40%部分補貼金每人每月500元從洋浦財政就業配套資金中支付;
(二)按調整後的社會保險繳費率新規定,單位應繳部分的社會保險五項補貼每人每月480.81元,由財政從省級就業專項轉移資金列支補貼;個人社會保險費每月應繳納部分170.61元,由單位從個人崗位補貼中代扣繳。
第六條 崗位補貼及社保補貼資金申請撥付程序
(一)就業局分別於上半年1月5日和下半年7月5日前,按各用人單位當年從業公益性崗位實際在崗人數(以申報前一個月的時間為准)向財政局申報半年的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資金。財政局在五個工作日內審核完畢並撥付補貼資金到財務中心就業局帳戶。
(二)用人單位要每月填報《公益性崗位補貼資金申請表》並按規定報送有關材料,於次月5日前報就業局核認。就業局接到申報材料後在7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核認定,並函告會計中心撥付補貼資金到用人單位在銀行設立的指定帳戶。用人單位申報公益性崗位補貼及社會保險補貼應同時提交下列材料:
1、《公益性崗位補貼申請》(附實際在崗補貼人員名單);
2、被聘用人員從事公益性崗位勞動收入憑證復印件(工資發放表);
3、《社會保險補貼資金申請表》(附社保補貼人員名單);
4、被聘用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明細憑證;
5、被聘用人員居民身份證、《海南省就業失業登記證》原件和復印件(初次申報時提交);
6、用人單位與從業人員簽訂的勞動合同(初次申報及續簽合同時提交);
7、《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崗位設置表》(初次申報時提交);
8、《公益性崗位人員變化明細表》(有變動時提供)。
(三)用人單位要認真做好補貼資金的發放、使用與管理,建立補貼發放台帳,按時申報當月實際在崗人員的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用人單位未按規定時間報送申報補貼材料,或材料不完整的,就業局不得撥付補貼資金。
第七條 合同管理
(一)公益性崗位開發的各用工單位與勞動者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必須依法訂立勞動合同,並將勞動合同及被聘用人員的基本信息資料送就業局備案建檔,勞動合同作為被聘用人員的補貼依據。公益性崗位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餘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合同一年一簽。公益性崗位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終止合同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
(二)凡終止勞動合同,辭職、辭退、解聘被聘用人之後,須依法辦理終止勞動合同相關手續,並函告就業局,停止發放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同時,將相關資料報就業局備案存檔。用工單位新招、新增(含變動)人員須經就業局審核,報人事勞動保障局審批。未按要求履行報批程序,擅自補崗新增的人員不予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如出現勞動法律責任問題則由建立勞動關系的用工單位負責。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通過其他途徑實現就業再就業的;
2、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死亡的;
3、不能堅持正常工作的;
4、無故曠工連續15天或一年累計曠工30天的;
5、嚴重違反用工單位管理規章制度的;
6、有違法行為的。
第八條 崗位人員的管理
公益性崗位人員的管理實行「誰用人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用工單位應加強對公益性崗位人員的日常管理。開發區就業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對公益性崗位的管理實施監督、指導。
(一)基層社區居委會(工作站)、辦事處勞動就業服務機構要做好崗位求職對象資格、條件的調查、核實工作,對就業援助對象提供資料的真實性負責;
(二)用工單位對應聘人員的資格、條件要認真核實,對本戶家庭成員的就業情況等要全面了解,對應聘人員存在雙重勞動關系的不能聘用,本戶已有家庭成員在崗享受公益性崗位援助的不能聘用;
(三)進入公益性崗位的人員,應堅持「面向社會,雙向選擇,公開招聘,合同管理」的原則,用工單位不派員參加招聘會履行公招公選程序的,則取消用工單位的招聘資格;
(四)各用工單位要依法制定並實施本單位公益性崗位的績效獎懲考核管理辦法,嚴格執行考勤、崗位職責、績效獎懲等各項管理規章制度,每年的12月30日前由用工單位對公益性崗位人員實行年度考核,對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次年不得繼續聘用;
(五)聘用人員若不能勝任本職工作,或不服從單位工作安排等情況,經雙方協商一致可以解除聘用協議。解除聘用協議三日內用工單位必須及時將書面材料報就業局備案;
(六)聘用期內被聘用人員辭職、被辭退或解除聘用協議的,用工單位當年不得補增公益性崗位;
(七)用工單位將在崗的公益性崗位人員,調整至不屬於原聘用的公益性崗位工種范疇之外的,不得享受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用工單位新增其他公益性崗位的,應按本辦法第四條規定的認定程序辦理;
(八)建立不定期檢查制度,每年由人事勞動保障局牽頭、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參與,對各單位的公益性崗位人員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對因管理不善或考核不合格的單位提出限期整改意見,對吃空餉、轉包代崗、人崗分離、有雙重勞動關系等情況,一經查實則取消用人單位次年開發公益性崗位的資格,存在雙重勞動關系的當事人應予辭退並追退回多領部份補貼;
(九)人事、財政、就業、社保、監察、審計等部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加強對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的審核、發放和管理工作。對弄虛作假、虛報冒領、騙取就業專項資金的行為除追回所有補貼資金外,還要追究單位領導及當事人的行政責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關人員法律責任。
第九條 用人單位與公益性崗位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後,不得違反《勞動合同法》在合同期內擅自解除勞動關系,如因被聘用人員身體原因不能履行工作崗位職責,或違反單位規定需要解除勞動關系的,需提前一個月向就業局報告。
第十條 本規定未盡事宜,或上級有新的規定則按上級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 本辦法從公布之日起執行。原《洋浦經濟開發區公益性崗位管理(暫行)辦法》(浦管〔2010〕81號)同時廢止。
附件:1、公益性崗位認定申請表;
2、公益性崗位認定書;
3、公益性崗位補貼申請表;
4、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崗位設置表;
5、公益性崗位人員變化明細表。
洋浦管委會
2012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