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范的特點

法規范的特點

發布時間: 2021-02-04 04:53:01

❶ 簡述法律的特點

1、法律是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行為規范

法律首先是指一種行為規范,所以規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准、樣式和方向。法律同時還具有概括性,它是人們從大量實際、具體的行為中高度抽象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復適用多次的。

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2、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這是法律來源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所謂國家制定和認可是指法律產生的兩種方式。國家制定形成的是成文法,國家認可形成的通常是習慣法。

3、法律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不同於其他社會規范的權利和義務,它是由國家確認或認可和保障的一種關系,這是法律的一個重要特徵。

4、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

由於法律是一種國家意志,它的實施就由國家強制力來保障。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是由專門的國家機關以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國家的強力部門包括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有組織的國家暴力。

5、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

因為社會是指以物質生產為基礎而結成的人們的總體,法律的調整是指向人們的行為,是對人們行為所設立的標准,即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

❷ 法律規范的特徵有哪些

1.法律規范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由國家強制的行為規范
2.法律規范規定了社會關系參與者法律上的權利義務
3.法律規范是普遍適用、並能反復適用的
4.法律規范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
5.法律規范具有嚴密的邏輯結構

❸ 法律規范的含義與特徵是什麼

法律規范又稱為法律規則,是指通過法律條文表現出來的,規定社會關系參加者法律上的某種具體的權利和義務,具有嚴密的內在邏輯結構的特殊行為規則。
法律規則,又稱法律規范,是採取一定的結構形式具體規定人們的法律權利、法律義務以及相應的法律後果的行為規范。在漢語中,規則與規范兩個詞的含義基本上是相同的。法律規則(規范)是一種社會規范,即特定社會群體中一般成員共同的行為規則和標准。社會規范包括政治規范、法律規范、道德規范、宗教規范或一般社會組織規章等。
法律只是社會規范中的一種。除了社會規范外,人類社會還需要其他各種規范,比如技術規范、語言規范、運動規范等。其中技術規范是關於使用設備工序,執行工藝過程以及產品、勞動、服務質量要求等方面的准則和標准。當這些技術規范在法律上被確認後,就成為技術法規。這種技術法規在內容上仍是技術性的,但是已經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
應當把法律規則和法律條文區別開來。法律規則是法律條文的內容,法律條文是法律規則的表現形式。但並不是所有的法律條文都是直接規定法律規則的,也不是每一個條文都完整地表述一個規則或只表述一個法律規則的。有時候一個法律規則可以包括在幾個法律條文中,有時候一個法律條文可能包含了幾個法律規則。
從內容上看,法律是由法律規則、法律原則和法律概念三者共同構成的,其中法律規則是構成法律的269基本單位,與其他要素相比,具有微觀指導性、可操作性較強、確定性程度較高、可預測性等特徵。
與其他社會規范相比較,法律規范的基本特徵主要有:
第一,法律規范是一種一般的行為規則,它使用同一標准;對處於其效力范圍內的主體行為進行指導和評價,這一特點使它有別於任何個別性調整措施;
第二,法律規范規定了一定的行為模式,是一種命令式的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這使它區別於不包含確定行為方案或僅具有倡導性的口號或建議;
第三,法律規范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具有強烈的國家意志性,這是它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的最基本特徵;
第四,法律規范規定了社會關系參加者在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以及違反規范要求時的法律齎任和制裁措施;
第五,法律規范有明確的、肯定的行為模式,有特殊的構成要素和結構,是一種高度發達的社會行為規則。所有這些特徵使法律規范具有其他調整措施所不具備的品質,成為對社會關系進行法律調整的權威性根據。

❹ 憲法規范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一、綱領性

憲法規范的綱領性是指憲法規范明確表達對未來目標的追求。雖然憲法規范主要針對憲法主體的現實社會生活,因而是現實社會人們的根本活動准則,但憲法本身的地位和作用卻決定了憲法不僅應該確認統治階級的治國思想和建國方案,而且應該確認國家的發展目標和宏觀發展思路。

二、相對穩定性

由於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它的變化不僅直接關繫到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穩定,而且直接關繫到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關繫到憲法能否保持應有的權威和尊嚴。因此,憲法規范必須具有穩定性。

但這種穩定性只是相對穩定性。也就是說這種穩定性只是相對於一定的歷史時期、相對於一定的歷史條件。隨著社會歷史的不斷向前推進,社會歷史條件的不斷變化發展,憲法規范也要相應地變化發展。

三、最高權威性

憲法規范的最高權威性是指憲法規范的地位和效力高於其他法律規范。在整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中,憲法是母法、基礎法,其他法律都必須以憲法為制定的依據,因而憲法規范在國家法律體系中處於最高的地位。

(4)法規范的特點擴展閱讀

社會發展與憲法的適應性:

憲法是國家法律秩序的基石和各項活動的最高依據,憲法規范通過高度概括性和原則性的方式,規定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盡管它有高度概括性和原則性的特徵,由於內容事項的廣延性和現實變革的不確定性,各種沖突和矛盾也會出現在憲法的運行過程中。

假如憲法與現實社會變革發展不相適應,不僅損害人們對憲法的信仰和憲法在法治社會中的地位,也會使社會成員對變革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合憲性等問題沒有評判憑證,破壞社會成員通過憲法而形成的共同意志和價值體系。因此,憲法和社會發展必須相互適應、與時俱進。

❺ 法作為一種社會規范法的特性有哪些

法作為一種特殊的行為和社會規范,具有以下特徵:

法是通過國家版制定和認可才權得以形成的規范

法通過國家強制力的保證而獲得普遍的遵行效力

法是確定人們在社會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法是明確而普遍適用的規范

總結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法是確定人們在社會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是明確而普遍適用的規范。

❻ 憲法的規范特點是

憲法規范的主要特點

受憲法規范的地位及其內容所決定,憲法規范具有一般法律規范不具備的特點,主要有:

(一)根本性

憲法規范的根本性是指憲法只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根本性問題。也就是說,盡管憲法的內容涉及面很廣,包括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但憲法在具體規范這些方面的內容時,主要涉及的是最根本性的問題,而不是事無巨細,都加以規定。(二)最高權威性

憲法規范的最高權威性是指憲法規范的地位和效力高於其他法律規范。在整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中,憲法是母法、基礎法,其他法律都必須以憲法為制定的依據,因而憲法規范在國家法律體系中處於最高的地位。同時,雖然所有的法律都有法律效力,但憲法規范的法律效力最高,其他法律規范不能與憲法規范相抵觸,否則無效。而且在一切國家機關、各政黨、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和全體公民必須遵循的所有行為規范中,憲法規范是最根本性的行為規范。

(三)原則性

憲法規范的原則性是指憲法規范只規定有關問題的基本原則。如前所述,憲法是根本法,是統治階級管理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現,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等各個方面。對如此廣泛而復雜的問題,憲法規范當然不能規定得非常具體,而只能作非常原則性的規定,將統治階級在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等各方面的意志和利益,以最基本的原則的形式確認下來。而且在文字表述方面,憲法規范也非常簡明概括、簡潔明了。

(四)綱領性

憲法規范的綱領性是指憲法規范明確表達對未來目標的追求。雖然憲法規范主要針對憲法主體的現實社會生活,因而是現實社會中人們的根本活動准則,但憲法本身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憲法不僅應該確認統治階級的治國思想和建國方案,而且應該確認國家的發展目標和宏觀發展思路。因此,憲法規范既要規范現實,也要規劃未來,必然帶有綱領性的特點。

(五)相對穩定性

由於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它的變化不僅直接關繫到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穩定,而且直接關繫到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關繫到憲法能否保持應有的權威和尊嚴。因此,憲法規范必須具有穩定性。但這種穩定性只是相對穩定性,也就是說,這種穩定性只是相對於一定的歷史時期和一定的歷史條件;隨著社會歷史時期的不斷向前推進,社會歷史條件的不斷變化發展,憲法規范也要相應地變化發展。

❼ 法律規范的基本特徵

1.法律是一種行為規范系統
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系統,具有如下兩個法律基本特徵):
第一,具有規范性和普遍性。法律的規范性是指法律規范是一種一般的、抽象的行為規則,不針對具體事或具體人,而是為人們規定一種行為模式或行為方案,在相同的條件下可以反復適用。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規范在國家權力所及的范圍內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對社會全體成員有效,人人必須遵守。
第二,具有嚴格的結構和層次。法律每個法律規范在邏輯上都由假定、處理和制裁三個部分組成;不同規范之間有緊密的聯系,不同法律部門和法律制度構成緊密聯系的整體。法律有法定的創制方法和表現形式,不同等級的規範文件之間有嚴格的效力從屬關系。
2、法律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系統。
制定或認可是國家制定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制定,是指由國家機關在某職權范圍內按照法定的程序創制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一般是指成文法創制的過程。認可,是指國家承認某些社會上已有的行為規則具有法律效力。
3、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系統
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國家強制力包括軍隊、警察、監獄、法庭等國家暴力機關,這些機關的執法活動使法律實施得到直接保障。國家強制力使法律獲得了對全社會的普遍約束力,這種約束力不僅對敵對階級存在,而且在本階級內部也存在。當然,並非法律的每一個實施過程都必須藉助於國家強制力,國家強制力常常是「備而不用」。但是,法律如果失去了國家強制力,就無異於「一紙空文」,也就失去了法的屬性。不同性質的國家的法律,其國家強制力具有不同性質和目的。
4、 法律是以規定人們的權利義務作為主要調整手段的法律行為規范系統
法律與權利義務是不可分的,它把一定生產方式要求的行為自由規定為法律權利,把與之相對應的社會責任規定為法律義務,使一定社會形態中人們的相互關系轉化為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規定人們在一定情況下可以做什麼,必須做什麼,禁止做什麼,並通過國家強制力保證這些權利和義務的實現,以此來確認、保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與社會秩序。法律所規定的權利與義務,不僅是指公民、社會組織、國家的權利和義務,而且包括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職權和職責。

❽ 法律規范的特點有那些

法律規范具有以下特徵:
(一)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法律是國家意志的表現,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行為規范。所謂國家制定,是指由有權創製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根據調整社會關系和規范人的行為的需要,依照一定程序制定的法律規范。所謂國家認可,是指由國家立法機關或司法機關賦予社會上既存的某些習慣、教義、禮儀等以法律效力而形成的法律規范。由於法律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因此,法律具有權威性和統一性。法律的權威性是指法律的不可違抗住,任何人均應遵守執行;法律的統一性是指各個法律規范之間在根本原則上是一致的,除極特殊的情況外,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總的法律體系,且該法律體系內部各規范之間不能相互矛盾,在本國主權范圍內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其他社會組織制定的行為規范以及沒有上升為法律的習慣、教義、風俗等行為規范不屬於法律的范疇。

(二)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
任何一種社會規范,都有保證其實施的社會力量,即具有某種強制性。更何況,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並非意味著法律的每一個實施過程,每一個法律規范的實施都要藉助於國家系統化的**機器,也不等於國家強制力是保證法律實施的唯一力量。實際上,法律的實施主要依賴於社會主體的自覺遵守執行,只有相關的社會主體不遵守法律規范,並依照法律規范應當就不遵守法律規范的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時,才會由國家機器保證實施。這是法律不同於其他社會規范的重要特點。

(三)法律是調整人的行為和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
法律是一種社會規范,調整人的行為和社會關系,不同於技術規范。社會規范調整人與人的關系,約束人的行為;而技術規范調整人與自然界、人與勞動工具之間的關系,如度、量、衡等,這些規范不屬於法律的范疇。當然,隨著管理科學的出現,人類管理社會的規則技術化,又產生了所謂社會技術規范,如環境保護、食品衛生、建築質量標准等,這些規范已經納入了法律規范的調整范圍。

(四)法律是規定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法律以權利和義務為機制,影響人們的行為動機,指引人們的行為,調節社會關系。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不僅指個人、組織(法人和其他組織)及國家(作為普通法律主體)的權利和義務,而且包括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在依法執行公務時所行使的職權和職責。法律不僅規定義務,而且賦予權力或權利。這是與道德、習慣等社會規范不同的。

❾ 簡述法律規范的概念和特徵

法律規范,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現的一種社會規范。它是構成法的體系的最基本細胞。

法律規范特徵是法律規范國家制定和認可的,其適用和遵守要依靠國家強制力的保證。其他社會規范既不由國家來制定,也不依靠國家強制力來保證。

法律規范一般具有特定的形式,由國家機關用正式文件(如法律、命令等)規定出來,成為具體的制度。

法律規范是一般的行為規則。它所針對的不是個別的、特定的事或人,而是適用於大量同類的事或人;不是適用一次就完結,而是多次適用的一般規則。

(9)法規范的特點擴展閱讀:

法律規范的生效時間通常有三種:從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法律本身規定了生效的具體時間;法律本身規定了其生效時間取決於其它法律的生效施行。

在具體的法律適用中,法律規范的適用表現為「非此即彼」或「全有或全無」的模式。而法律原則在適用過程中,兩個甚至多個原則可以在同一個案件中同時適用而不構成沖突和矛盾。

從法律內容的性質和穩定性方面來看,法律規范主要是規范性的,是針對具體的事項提出具體要求,是特定時期立法者調整社會關系的意圖的體現,較容易為立法者設計或改變;而法律原則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權威性。

❿ 法律特點是什麼

法律行為具有以下三個特徵:第一,法律性。法律行為是法的現象的重要組成內部分,是由法律規定的容、具有法律意義、可以用法律進行評價的人的行為,由此區別於一般的社會行為。第二,社會性。法律行為作為人的活動,具有社會性的特徵,法律行為並不是一種孤立的行為,而是其他社會行為的一種形式或一個方面。第三,法律行為是能夠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為是人所實施的行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反應了人們對一定的社會價值的認同,一定利益和行為結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動方式的選擇。

熱點內容
法官生氣了 發布:2025-07-24 08:15:58 瀏覽:800
申請執行多久執行法官會聯系我 發布:2025-07-24 08:15:54 瀏覽:333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用解答 發布:2025-07-24 08:15:21 瀏覽:328
合同中有一條復印件與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4 08:15:15 瀏覽:782
對法院工作的建議 發布:2025-07-24 08:09:24 瀏覽:360
勞動法中關於睡覺扣錢的規定 發布:2025-07-24 08:08:51 瀏覽:981
城鎮燃氣設計規范是行政法規 發布:2025-07-24 08:03:59 瀏覽:400
勞動法民工工資規定 發布:2025-07-24 08:03:52 瀏覽:685
小企業規章制度管理模式 發布:2025-07-24 08:00:41 瀏覽:442
15萬的詐騙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4 07:53:16 瀏覽: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