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人大選舉工作條例

人大選舉工作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2-06 22:11:18

❶ 選舉如何規定的

1.選舉的保障
(1)物質保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選舉經費,由國庫開支;
(2)法律保障:通過選舉法及其他有關選舉的法律文件規定了我國選舉的原則、組織、程序和方法以及對破壞選舉行為的制裁,使我國選舉制度得以法律化、條文化。
2.選舉的民主程序
(1)選舉組織
主持選舉工作的組織有兩類:一是在實行間接選舉的地方,如全國人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設區的市和自治州的人大,由人大常委會主持本級人大代表的選舉工作;二是在實行直接選舉的地方,設立選舉委員會主持本級人大代表的選舉。
(2)劃分選區和選民登記
根據選舉法規定。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縣、自治縣、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名額分配到各選區,按選區進行選舉。
凡年滿18周歲未被剝奪政治權利的公民均應列入選民名單,對於因患有精神病者不能行使選舉權的公民,經確認後不列入選民名單。
(3)代表候選人的提出
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候選人,按選區或者選舉單位提名產生。各政黨、各人民團體,可以聯合或單獨推薦代表候選人。選民或代表10人以上聯名,也可以推薦代表候選人。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代表候選人不限於各該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候選人的名額應當多於應選代表的名額。
(4)投票選舉
直接選舉人大代表時,選民應當根據選舉委員會的規定,憑身份證或選民證領取選票。
選舉人對代表候選人可以投贊成票,可以投反對票,可以另選其他任何選民,也可以棄權。

❷ 在線等~人大工作法律法規

《憲法來》
《中華人民共和源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直接選舉的若干規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選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等

這些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都有人大工作各種制度的體現。

❸ 選舉制度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關系

我國的選舉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基礎,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內分。堅持我國的選容舉制度,弄清選舉制度的內涵、原則及選舉制度與選舉法的關系,對於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加強民主法制建設,鞏固國家政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於深刻理解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依照法律程序搞好選舉工作,也是極其必要和重要的。

選舉制度是選舉國家各級人大代表和國家公職人員的制度的總稱,是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內容。選舉制度的主要內容有選舉的基本原則,選舉權利的確定,選舉的組織機構,選舉的程序與方法,選舉的經費,選舉人與當選人的關系,對破壞選舉行為的制裁等。

(3)人大選舉工作條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關於人民通過何種組織形式組織國家政權,《共同綱領》第12條明確規定: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人民以普選的方式產生。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各級人民政府。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各級人民政府為行使各級政權的機關。最高國家政權機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中央人民政府為行使最高國家政權的機關。

❹ 人大代表選舉標准

人大代表選舉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人民代表選舉理論與本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創造出來的新型民主政治制度,對於充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並依法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權力,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意義極為重大。

但它現有的基本框架在某些方面仍然體現著同過去高度集權的傳統政治體制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相適用的濃厚色彩,與目前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出現的巨大進步不相適應,逐漸顯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引起充分注意。比如,民主和平等的選舉原則有待於深入貫徹;選民對代表不便進行有效監督;選民素質與民主選舉要求有一定距離;選舉制度的某些規定不科學、不完善;各級人大代表數量過多,影響人大職能作用的發揮。

目前,加快中國人大代表選舉制度改革的條件正在逐漸具備,時機日趨成熟。這表現在: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落後面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從財力和物力上能夠充分滿足選舉改革的需要;目前我國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了國有經濟、鄉鎮經濟、私營經濟、股份制經濟、三資經濟、個體經濟等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競爭的新格局,經濟的發展需要有一個穩定、民主、開放、寬松的政治環境;經濟體制的轉軌過程中形成了許多的新社會利益群體,積極要求參與政治事務;文化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質;現階段腐敗現象的蔓延使得對權力的制約要求尤為迫切;長期的選舉實踐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豐富選舉經驗的人才;廣大群眾的民主政治意識明顯增強。各地交通條件極大改善,通訊技術發達,新聞媒體影響面廣,電腦信息處理手段越來越先進,為選舉改革提供了可靠的物質技術保障條件。因此,現在已到了進一步完善人大選舉制度的時候了。

我國人大代表選舉制度改革的長遠目標,是建立理論成熟、程序完備、操作規范、監督嚴密、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選舉制度。簡單來說,應該做到「三公」,即「機會公平、程序公正,過程公開」。要以是否促進了經濟發展、是否增進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是否調動了選民和代表的積極性,作為評判人大代表選舉制度改革效果好壞的重要標准。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建議現階段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革和完善選舉制度:

(1)擴大直接選舉范圍,提高直接民主程度。建議省以下地方各級人大代表盡快實行直接選舉,至少應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進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選舉。

(2)將競爭機制引入人大代表選舉過程,實行競選。建議改革現有代表候選人提名辦法,實行初步代表候選人自願申報登記制;通過選民預選確定正式代表候選人。初步代表候選人和正式代表候選人均有權根據法律在規定的時間進行各種形式的合法競選活動。這就是變「要我當代表」為「我要當代表」。投票完畢採取公開計票,允許選民監督,增加透明度,保證計票公正,計票完畢當場公布選舉結果和代表候選人各自得票多少,以杜絕可能的作弊行為。應取消水分很大的委託投票,外地選民可郵寄缺席選票,規定日期內投寄有效。實質上,競選只是一種選舉手段,本身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階級性。社會主義國家照樣可用它來發揚和擴大民主。

(3)實行地區選舉和界別選舉混合制。作為過渡辦法,建議在保持現有地區選舉方式的同時,擴大界別選舉的范圍。這樣既可以保證代表的廣泛性,又能夠保障和促進選舉過程的民主化,避免過去那種為片面追求代表結構比例而採取硬性指選、派選的不民主做法。

(4)合理減少代表數量,增加代表資格規定,提高人大代表素質。中國目前各級人大代表太多,造成一系列問題,客觀上影響人大正常發揮職能作用。建議根據國情,參照國際慣例,大大壓縮各級人大代表名額並規定行政、審判、檢察機關工作人員不能兼任人大代表。為保證人大代表具備必要的任職素質,還應規定當選人大代表應具備的基本資格條件,包括政治素質、能力素質、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四方面。

(5)改革選舉委員會組成方式。設立選舉專門法院,規范選舉的組織,監督和訴訟糾紛的處理。

(6)完善代表監督與罷免辦法,增強可操作性。建議規定人大代表必須定期走訪選民,經常召集選民座談會,隨時傾聽和如實反映選民的願望、意見、要求。代表需向選民定期通報情況、報告工作,接受選民投訴,真正充當選民利益的代言人。允許一定數量的選民提議,經全體選民的簡單多數通過,即罷免不稱職的代表職務資格,另行補選新的選區人大代表。

(7)制定新聞法,發揮新聞媒體的獨特監督作用。建議盡快制定新聞法,確立「記者對事實負責,媒體對法律負責」的原則,把事前預防機制變為事後追懲機制,加大新聞監督力度,並充分保障新聞工作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新聞媒體可以對選舉過程中的重大事件進行報道和評論,從而增強選舉的透明度。

人大代表選舉制度改革的政策性強、敏感度高、涉及面廣、情況復雜,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須在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前提下,一切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講求實效,既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止步不前。只要我們勇於探索,大膽實際,就能調動廣大選民的積極性,逐步實現人大代表選舉制度改革的預期目標,穩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2000級博士生)

❺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的內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1.各級人大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民主選舉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礎。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重要標志。選民(在直接選舉中)或選舉單位(在間接選舉中)有權依照法定程序選舉代表,並有權依照法定程序罷免自己選出的代表,這對於保證各級人大真正按照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行使國家權力,是非常重要的。

2.人大和它的常委會集體行使國家權力,集體決定問題,嚴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辦事。憲法規定了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權。按照這一規定,全國性的重大問題經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討論和決定,地方性的重大問題經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討論和決定,而不是由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決定,這就能使國家的權力最終掌握在全體人民手中。

3.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大產生,對它負責,向它報告工作,受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在這個前提下,明確劃分國家的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這樣,既能使我們國家的行政、審判、檢察機關不脫離人民代表大會或者違背人民代表大會的意志而進行活動,又能使各個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各自職權范圍內獨立負責地進行工作,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4.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職能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各自按照法律規定的職權,分別審議決定全國的和地方的大政方針。全國人大對地方人大不是領導關系,而是法律監督關系、選舉指導關系和工作聯系關系。國務院對各級地方政府是領導關系。全國人大和國務院決定的事情,地方必須遵照執行,同時給地方以充分的自主權。這樣,既有利於統一領導,又有利於發揮地方積極性,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

5.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一方面受中央和上級機關的領導,行使憲法賦予的一般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另一方面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自治權。這樣,就能夠把各民族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保障國家的獨立和繁榮。

❻ 我國選舉法規定的選舉程序

選舉程序在《選舉法》的第九章,內容如下:

第九章選舉程序

第三十五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應當嚴格依照法定程序進行,並接受監督。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預選民或者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

第三十六條在選民直接選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選民根據選舉委員會的規定,憑身份證或者選民證領取選票。

第三十七條選舉委員會應當根據各選區選民分布狀況,按照方便選民投票的原則設立投票站,進行選舉。選民居住比較集中的,可以召開選舉大會,進行選舉;因患有疾病等原因行動不便或者居住分散並且交通不便的選民,可以在流動票箱投票。

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選舉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由各該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主持。

第三十九條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一律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法。選舉時應當設有秘密寫票處。

選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殘疾不能寫選票的,可以委託他信任的人代寫。

第四十條選舉人對於代表候選人可以投贊成票,可以投反對票,可以另選其他任何選民,也可以棄權。

第四十一條選民如果在選舉期間外出,經選舉委員會同意,可以書面委託其他選民代為投票。每一選民接受的委託不得超過三人,並應當按照委託人的意願代為投票。

第四十二條投票結束後,由選民或者代表推選的監票、計票人員和選舉委員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的人員將投票人數和票數加以核對,作出記錄,並由監票人簽字。

代表候選人的近親屬不得擔任監票人、計票人。

第四十三條每次選舉所投的票數,多於投票人數的無效,等於或者少於投票人數的有效。

每一選票所選的人數,多於規定應選代表人數的作廢,等於或者少於規定應選代表人數的有效。

第四十四條在選民直接選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選區全體選民的過半數參加投票,選舉有效。代表候選人獲得參加投票的選民過半數的選票時,始得當選。

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選舉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代表候選人獲得全體代表過半數的選票時,始得當選。

獲得過半數選票的代表候選人的人數超過應選代表名額時,以得票多的當選。如遇票數相等不能確定當選人時,應當就票數相等的候選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當選。

獲得過半數選票的當選代表的人數少於應選代表的名額時,不足的名額另行選舉。另行選舉時,根據在第一次投票時得票多少的順序,按照本法第三十條規定的差額比例,確定候選人名單。如果只選一人,候選人應為二人。

依照前款規定另行選舉縣級和鄉級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代表候選人以得票多的當選,但是得票數不得少於選票的三分之一;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另行選舉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代表候選人獲得全體代表過半數的選票,始得當選。

第四十五條選舉結果由選舉委員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根據本法確定是否有效,並予以宣布。

當選代表名單由選舉委員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予以公布。

第四十六條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依法對當選代表是否符合憲法、法律規定的代表的基本條件,選舉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程序,以及是否存在破壞選舉和其他當選無效的違法行為進行審查,提出代表當選是否有效的意見,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報告。

縣級以上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根據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提出的報告,確認代表的資格或者確定代表的當選無效,在每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前公布代表名單。

第四十七條公民不得同時擔任兩個以上無隸屬關系的行政區域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6)人大選舉工作條例擴展閱讀:

選舉是起源於古希臘的政治制度,它是民主的一種表現形式。現代的選舉則起源於英國選舉,它的發展同經濟基本同步,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選舉在英國,甚至全球范圍內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從選舉人到被選舉人,

逐步擴大了范圍,到了1962年,英國的選舉已普及到了所有成年人(政治犯除外).雖說它的存在總認為是民主的重要表現,但也有不少的人提出了質疑,選舉的結果總不如人們所設計的那樣完美,

相反,"賄選"、「多數人的暴政」、等的詞彙足以見得人們選舉存在的嚴重的缺陷,而這缺陷又是不可避免,但因此取消選舉則是得不償失的。

資本主義國家在投票選舉議員或總統之前,各候選人之間為達到當選目的而爭取選票。在宣布大選後,社會各政黨。各黨派政治力量先推出自己的候選人,由這些候選人在各自政治力量的支持下,組織競選班子,籌集競選費用,擬定競選綱領,

利用報刊、廣告、電視、廣播和在競選地區發表演說等各種各樣的方式,向選民講解自己的政治主張,許下諾言以取得選民的信任,從而獲得選票。

但是,在資本主義國家中競選時的諾言與上台執政後的實際行動往往不符。一些國家的競選中,以行賄、欺騙等手段獲取選票的違法行為屢有發生

❼ 人大時,代表投票規則是怎樣的

一、投票選舉的基本原則:

1、無記名投票的原則;

2、投票權平等的原則;版

3、填寫選票自由權的原則;

4、委託其他選民代為投票或寫選票的原則;

5、實行差額選舉的原則;

6、代表候選人迴避的原則;

7、堅持以選舉結果為準的原則。

二、流動票箱投票。其程序一般為:

1、在選舉大會表決通過代表選舉辦法草案,總監票人、監票人、總計票人、主票人的名單草案後,負責流動票箱的人員隨即展開工作。每個流動票箱必須有三個以上負責。

2、選舉工作人員攜帶流動票箱,按照指定的區域登門入戶接受選民投票。

3、選民投票結束後,流動票箱負責人應隨即將票箱密封,並與選民領取選票記錄一並送達選區選舉大會,統一開封計票。

(7)人大選舉工作條例擴展閱讀:

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人民解放軍選出的代表組成。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出的代表組成。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以及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由選民直接選出的代表組成。

參考資料:人民代表大會-網路

❽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具體內容包括哪些呢?
(一)誰是國家的主人?是人民,也就是憲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這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的核心問題,即國家權力的歸屬問題,也是國家其他權力如行政權、司法權的來源問題,就像毛澤東過去講過的,「我們的權力是從哪裡來的?是人民給的。」
(二)人民怎樣當家做主、行使國家權力?通過人民代表大會,也就是憲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的:「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就是說,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國家事務,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選舉產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來行使的。
(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同人民是什麼關系?憲法第三條第二款作了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應當說,1982年憲法作這樣的規定,對於保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真正代表人民利益、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使國家權力,從而保證人民在國家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是有重大、深遠意義的。
(四)各級政府、法院、檢察院同各級人大是什麼關系?憲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由此可見,在我國,行政權和司法權都不是獨立的,它們都要由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並且要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我國的國家體制,是人大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在這個前提下,對於國家的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也都有明確的劃分,使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審判、檢察機關等其他國家機關能夠協調一致地工作。這是我們同西方一些國家實行的「三權分立」的體制最根本的不同,同時也同列寧講過的「議行合一」的蘇維埃體制不同,是適合中國國情、有中國特色的國家體制。
(五)中央和地方是什麼關系?我國歷史上就是單一制的國家,我們不實行聯邦制,但我們要總結和吸取歷史經驗,注意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所以憲法第三條第四款規定:「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六)少數民族用何種形式來管理國家事務?憲法第四條第三款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規定,它規定了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的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而不是民族自決制度。它既保證了少數民族能夠充分享有和行使管理地方國家事務的權力,又維護了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

❾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有哪些內容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的內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1、各級人大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民主選舉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礎。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重要標志。選民(在直接選舉中)或選舉單位(在間接選舉中)有權依照法定程序選舉代表,並有權依照法定程序罷免自己選出的代表,這對於保證各級人大真正按照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行使國家權力,是非常重要的。 2、人大和它的常委會集體行使國家權力,集體決定問題,嚴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辦事。憲法規定了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權。按照這一規定,全國性的重大問題經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討論和決定,地方性的重大問題經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討論和決定,而不是由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決定,這就能使國家的權力最終掌握在全體人民手中。 3、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大產生,對它負責,向它報告工作,受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在這個前提下,明確劃分國家的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這樣,既能使我們國家的行政、審判、檢察機關不脫離人民代表大會或者違背人民代表大會的意志而進行活動,又能使各個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各自職權范圍內獨立負責地進行工作,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4、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職能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各自按照法律規定的職權,分別審議決定全國的和地方的大政方針。全國人大對地方人大不是領導關系,而是法律監督關系、選舉指導關系和工作聯系關系。國務院對各級地方政府是領導關系。全國人大和國務院決定的事情,地方必須遵照執行,同時給地方以充分的自主權。這樣,既有利於統一領導,又有利於發揮地方積極性,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 5、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一方面受中央和上級機關的領導,行使憲法賦予的一般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另一方面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自治權。這樣,就能夠把各民族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保障國家的獨立和繁榮。

熱點內容
行政與訴訟法性考任務5 發布:2025-07-28 23:51:48 瀏覽:715
網貸欠了5萬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8 23:50:25 瀏覽:861
舒城縣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7-28 23:46:53 瀏覽:239
社會與法每晚幾點播出 發布:2025-07-28 23:42:15 瀏覽:387
莆田司法鑒定在哪 發布:2025-07-28 23:41:29 瀏覽:30
給部隊普法講什麼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28 23:40:32 瀏覽:891
法院執行例會 發布:2025-07-28 23:19:12 瀏覽:458
法律服務人業人員以案釋法制度 發布:2025-07-28 23:12:34 瀏覽:730
僱傭與幫工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8 23:11:31 瀏覽:940
婚姻法離婚孩子監護權 發布:2025-07-28 23:10:35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