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媒體條例7條

媒體條例7條

發布時間: 2021-02-10 15:09:13

『壹』 如果我在課堂上罵老師,我是做對做錯(我非常討厭那位老師,而且在變相體罰的7條條例中,她就違反了6

對又何妨,錯又何妨,只要問心無愧就好

『貳』 電影 、電視劇要在媒體上播放的都有預先審查制度, 那在劇院演出的話劇、戲劇有同理的制度嗎

有啊,不管是文藝團體還是個人要想公開的演出,必須事先先去申領營業性演出許可證,然後持許可證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注冊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和辦理其它審批手續。否則演出活動就是非法的,視同無證經營,不但會禁止演出活動,還要沒收演出收入或接受其它形式處罰。演出活動要遵守《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該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營業性演出不得有下列情形:(一)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三)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侵害民族風俗習慣,傷害民族感情,破壞民族團結,違反宗教政策的;(四)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五)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六)宣揚淫穢、色情、邪教、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七)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八)表演方式恐怖、殘忍,摧殘演員身心健康的;(九)利用人體缺陷或者以展示人體變異等方式招徠觀眾的;(十)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情形。 這些其實和廣電總局進行的影視劇的劇本審查中的相關內容條例一樣,違反的是不可以演出的。出於利益考量,話劇舞劇戲曲相聲……任何演出的投資方演出方甚至是場地提供方都會很嚴格的遵守,違反的成本是很高滴後果是很嚴重滴。 按下來的第二十七條規定: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演出舉辦單位發現營業性演出有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禁止情形的,應當立即採取措施予以制止並同時向演出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報告。 這和未經審查就上映的影視劇會被叫停播映也是一樣的。

『叄』 根據法第99條,省條例第7條第56條11項是什麼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九條: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回,自受理之日起不答得超過三十日;案情重大,復雜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
.為了查明案情進行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肆』 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的第7條承辦者該出什麼樣的方案

建議:1、制定大型群眾性活動應急預案(應急預算中必須有相關後勤保障和總的組專織構架屬),並向相關的安監機構進行備案;2、承辦人必須制定相關人員的安全責任制,並簽訂相關文件;我相信這些對於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的人來說都不是什麼難事,只要後勤有保障萬事都OK了。

『伍』 我國頒布了幾部關於網路的法律法規

我國頒布了關於網路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以下四部。

國家和網路安全職能部門下發的有關網路安全的政策及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介紹:2017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正式實施,作為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網、化解網路風險的法律重器,是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介紹:《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最初由2005年9月25日實施,由於個別組織和個人在通過新媒體方式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時,存在肆意篡改、嫁接、虛構新聞信息等情況,2017年5月2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外公布新版本,正式實施時間是2017年6月1日。

《公安機關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規定》

介紹:2018年11月1日,公安部發布《公安機關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規定》。根據規定,公安機關應當根據網路安全防範需要和網路安全風險隱患的具體情況,對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和聯網使用單位開展監督檢查。

《互聯網網路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介紹:2017年11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公共互聯網網路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要求部應急辦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應當及時匯總分析突發事件隱患和預警信息。

(5)媒體條例7條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為規范互聯網法院訴訟活動,保護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合法權益,確保公正高效審理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法律,結合人民法院審判工作實際,就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相關問題規定如下。

第一條 互聯網法院採取在線方式審理案件,案件的受理、送達、調解、證據交換、庭前准備、庭審、宣判等訴訟環節一般應當在線上完成。

根據當事人申請或者案件審理需要,互聯網法院可以決定在線下完成部分訴訟環節。第五條 互聯網法院應當建設互聯網訴訟平台(以下簡稱訴訟平台),作為法院辦理案件和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實施訴訟行為的專用平台。通過訴訟平台作出的訴訟行為,具有法律效力

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所需涉案數據,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網路服務提供商、相關國家機關應當提供,並有序接入訴訟平台,由互聯網法院在線核實、實時固定、安全管理。訴訟平台對涉案數據的存儲和使用,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六條 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使用訴訟平台實施訴訟行為的,應當通過證件證照比對、生物特徵識別或者國家統一身份認證平台認證等在線方式完成身份認證,並取得登錄訴訟平台的專用賬號。

使用專用賬號登錄訴訟平台所作出的行為,視為被認證人本人行為,但因訴訟平台技術原因導致系統錯誤,或者被認證人能夠證明訴訟平台賬號被盜用的除外

『陸』 世界各國有什麼法律是管媒體等輿論的

1 英國對媒介內容的管理,報業和廣電媒體截然不同。由於英國沒有《出版法》和《新聞法》,所以對於報紙內容沒有專門法律規章的制約,也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監管,只要不違反基本法律中的相關規定,政府不會橫加干涉。
而英國對廣電媒體的管理較報業而言嚴格很多,政府按照國會的條令來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比如獨立電視委員會(ITC)、無線管理局(RA)、BBC理事會、通信管理局(OFCOM)等,同時還頒布廣播電視法案、通信法案,對從廣播執照、責任、節目內容、廣告到媒介所有權等等都有非常詳細的條文約束。除此以外,廣電媒體也必須遵守基本法律中的相關規定。
英國屬於典型的海洋法系國家,其憲法(consititution)框架是不成文法,也就是說沒有一部專門的憲法法律文件。但是,在這一憲法框架下有許多來源可以作為依據,只不過,有些來源被記錄下來,而另一部分則沒有被記錄下來。這些來源都是在日常具體實施過程中針對出現的緊迫問題作出的反應,決不是根據某些理論而先驗地制訂出的廣泛而又全面的法律條文,所以這些法律來源也經常會有修改和補充。
英國有法律明確保護公民名譽不受無理惡意的詆毀與誣蔑,這些誹謗包括文字形式的誹謗(libel)和口頭形式的誹謗(slander)。任何製造和散布誹言的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對於媒體而言,損傷他人利益、品格和名譽的內容一旦發表,就被認定為誹謗,而這其中直接或間接傳播誹謗的人,也可以被起訴責償。法律責難的重點不在於書寫,而是在於「公布」,法律課責的也只是事實,而不問意思。 法庭上原告只要向陪審員和法官證明 :被告的言論損害了原告的名譽、被告的言論確確實實是針對原告的、被告的這些言論已經被發表了,那麼,媒體就當被判誹謗罪。不過,到目前為止,英國還是沒有專門的《隱私權法》。只是在一些普通的法律條款中有所論及: 比如,《數據保護法》禁止為某一目的收集的數據被用於其他用途。依據本法, 數據擁有人有權了解記者用了自己哪些材料。不過,1998 年通過的《數據保護法》規定了某些例外情況, 即數據的某些特殊用途可以不受此法限制, 新聞調查便是一種重要的特殊用途, 因而是一種例外。
另外,《信息法》禁止泄露機密, 例如僱主的某些機密

2 美國立國之初,就通過憲法第一修正案(也稱人權法案)確立了"國會不得廢止言論自由與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集會請願、訴願之自由。"美國新聞界把憲法第一修正案看作是美國第一部的新聞法,具有重要意義。美國早期的政治家把爭取言論自由與出版自由視作美國政治觀念中"人權"的一個核心內容。
由於當時美國政黨報紙林立,一些報紙經常相互攻擊漫罵,179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誹謗法》,約束報紙敗壞政府官員名譽而製造惡意的言論。《誹謗法》1801年在失效。
行業協會自律是美國媒體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美國媒體經常性管理的一種方式。現在美國媒體的各種協會很多,制定了詳細的自律條款,約束媒體從業人員的行為。美國報紙發行人協會1887年成立,主要是維護報紙所有者的利益,同時自律協會內部成員的新聞道德行為。1992年該協會與其他五個協會合並,是美國歷史上存在時間較長的行業自律組織。美國報紙主編協會,在1923年首屆年會上就提出了關於新聞道德准則的《新聞規則》。1929年全國廣播業者協會通過了《全國廣播業者協會道德准則》、《全國廣播業者協會商業行為准則》,以後又有《全國廣播業主協會電台准則》、《全國廣播業主電視准則》,美國所有的商業電台和電視台中,一半以上加入了這個協會。
美國現代媒體運作方式成熟,各個不同媒體現在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工作程序,其中也包括了媒體內部工作管理機制,保障媒體可以實現報道目的。
這種管理機制更注重的是如何提高報道的質量,著眼點不僅僅是控制記者,但是確有一些限制性的條例和觀念。所以記者的報道一般並不是隨意的,更多的時候是根據整個報道計劃完成報道任務。
更重要的是,美國媒體從業者遵從著WASP(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文化傳統精神,追求自由平等和個人的權利,強調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加之美國媒體的高度壟斷化,他們與管理者並沒有根本觀念的沖突,在很多的時候,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很多媒體從業者自願遵守這些條例法規。這在9.11事件中體現的十分明顯,這一期間美國輿論的高度一致,在他們看來很正常

其他講起來就太多了 還有法律根源 也非常多 多的可以寫好幾本書 你要是真想了解 去買些相關的法律書籍看下 我能說的也就這么多了

熱點內容
承兌匯票變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1 21:53:14 瀏覽:698
勞動法關於企業員工加班的規定的 發布:2025-08-11 21:47:15 瀏覽:993
刑法司法考試試題 發布:2025-08-11 21:38:04 瀏覽:719
吉州區法院 發布:2025-08-11 21:34:10 瀏覽:657
金牛區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8-11 21:33:08 瀏覽:444
支架引起腦出血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1 21:32:34 瀏覽:641
2012年初級經濟法真題 發布:2025-08-11 21:05:22 瀏覽:273
勞動法大學生打工 發布:2025-08-11 21:04:33 瀏覽:627
bt電影網站違法規避 發布:2025-08-11 21:02:50 瀏覽:905
天津合同律師 發布:2025-08-11 20:43:21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