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印度葯品法規

印度葯品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3-03 22:59:03

① 從國外(印度) 攜帶葯品回國,最多可以帶多少瓶

從國外(印度) 攜帶葯品回國,葯品液體不行,葯片膠囊類的可以。每次可以自己攜帶3盒以下,最好有能說明自己服用的病理證明最好。

(一)旅途必需物品是指旅客在本次旅途中直接需用的生活用品。

(二)旅行自用物品是指本次旅行途中海關准予旅客隨身攜帶的暫時免稅進境或者復帶進境的,在境內、外使用的自用物品,包括照相機、攜帶型收錄音機、小型攝影機、手提式攝錄機、手提式文字處理機和經海關審核批準的其他物品。

(三)安家物品是指定居旅客或長期旅客攜運進出境的本人或家庭在境內、外居留期間所需用的日常生活用品。

(四)進出境旅客行李物品應以「自用合理數量」為原則,超出自用、合理數量的,視為貨物。其中,「自用」指旅客本人自用、饋贈親友而非為出售或出租等。「合理數量」指海關根據旅客的情況、旅行目的和居留時間所確定的正常數量。

2016年6月1日起,海關暫不予放行的旅客攜運進出境行李物品的幾種情形:

(一)旅客不能當場繳納進境物品稅款的;

(二)進出境的物品屬於許可證件管理的范圍,但旅客不能當場提交的;

(三)進出境的物品超出自用合理數量,按規定應當辦理貨物報關手續或其他海關手續,其尚未辦理的;

(四)對進出境物品的屬性、內容存疑,需要由有關主管部門進行認定、鑒定、驗核的;

(五)按規定暫不予以放行的其他行李物品

從國外(印度) 攜帶葯品回國,葯品液體不行,葯片膠囊類的可以。每次可以自己攜帶3盒以下,最好有能說明自己服用的病理證明最好。

海關總署公告2010年第54號關於明確進境旅客行李物品征免稅規定
為進一步增強海關執法透明度,方便旅客進出境,明確進境旅客行李物品征免稅規定,規范和統一海關驗放標准,現就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進境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非居民旅客攜帶擬留在中國境內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2000元人民幣以內(含2000元)的,海關予以免稅放行,單一品種限自用、合理數量,但煙草製品、酒精製品以及國家規定應當征稅的20種商品等另按有關規定辦理。


二、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超出5000元人民幣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經海關審核確屬自用的;進境非居民旅客攜帶擬留在中國境內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超出人民幣2000元的,海關僅對超出部分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征稅,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全額征稅。

三、有關短期內多次來往旅客行李物品征免稅規定、驗放標准等事項另行規定。
特此公告。

(1)印度葯品法規擴展閱讀: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

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 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

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

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參考資料:網路:印度


② 我想咨詢法律問題,就是在中國賣印度仿冒葯去國外算違法嗎

在大陸境內販賣未經過葯監局批準的帶國葯准字的葯品,哪怕是真葯,也可以被認定為假葯。所以構成販賣假葯罪,此罪名是比較重的,已經有人被刑事處罰,所以不要以身試法。

③ 印度為什麼可以仿製葯品,而別的國家卻不可以

印度是全球主要葯物出口國家,一直有著「世界葯房」之稱,通過各種國際認證的葯品非常多。FDA(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已准許650家印度制葯企業向美國出口葯品和有關原材料,而允許出口美國的中國企業只有300家。
印度葯為何這么便宜呢?除了印度獨特的技術成本優勢外,這還要歸功於印度堅定不移地執行著「葯物強制許可制度」。簡單地說,就是把西方的專利保護法規扔到一邊,仿製出最新最有效的葯物。一般來說,西方國家昂貴葯品一經上市,印度制葯企業在本國專利法保護下就可以仿製同類產品。
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很多年了。在上世紀70年底,印度政府根本就不承認西方國家葯品專利。直到2005年,作為與世界貿易組織達成協議的一部分,印度才開始恢復了葯品專利保護。但是,當年生效的印度專利法只對1995年以後發明的新葯或經改進後能大幅度提高療效的葯物提供專利保護,而不支持原有葯物混合或衍生葯物專利。同時,印度政府可根據需要實施「強制許可」。
簡單來說,「專利強制許可」制度是指,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不經專利權人的同意,由政府授予、許可其他企業使用某項專利。這也是世界通行的對專利許可權制的規則。
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印度的仿製葯企業一邊出售仿製葯,一邊與原來的研發廠家進行專利法律戰,多數歐美葯企在印度的專利官司都以失敗收場。發明「格列衛」的瑞士諾華公司也曾在2006年對印度政府和專利局進行過「法律戰爭」,但最終敗訴。印度葯企堂而皇之地生產起了仿製葯。

④ 我是丙肝患者現進行醫療賠償訴訟,訴訟期間為治病自行購葯(印度葯)無正式票據如何處理對應的法律法規。

講一個很簡單的邏輯供你參考!
一個人得了一個少見的疾病,內去醫院看病,醫生檢查完表示容,這個病不難治。開出兩個葯供選擇,一個是每天持續吃一年,大概1000元就能痊癒;還有一個是進口葯,三天就能好,但是要10萬塊。
病人說,我這個病有人買單,你就給我拿進口葯吧。
如果,你是這個「買單的人」,你會接受這10萬的醫葯費嗎?
回到法律原則,侵權糾紛中,稱之為補償,即對於損失進行補償,而這個費用的計算需要是合理費用。在你的案件中,如果我是法官,我頂多參照同類國產醫保葯作價給予賠償,不會支持進口葯的價格的。

⑤ 印度往中國帶葯有什麼法律規定

膏葯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備葯品,古代中醫就把膏葯當成為人治病的最好選擇了。膏葯的治療主要是通過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等目的。

那麼膏葯除了能消腫、止痛還有別的用處嗎?下面就為您介紹一些膏葯的其他用法。

緩解氣管炎、哮喘帶來的嗓子癢,發憋的症狀

緩解方法:取直徑2厘米左右的正方形膏葯,貼在喉嚨部位,3天左右可以更換一次,有很好的緩解喉嚨癢、發憋等由於哮喘、氣管炎所帶來的症狀。不同體質效果明顯程度不同。

中醫提醒:

1.在貼膏葯之前,可以先用熱毛巾將患處或穴位處的皮膚擦凈,之後再貼,這樣可以防治膏葯貼不上。

2.貼膏葯時應避開毛發較多的地方,否則一是粘不住,二是在撕揭膏葯時會帶起毛發引起疼痛。

3.不要長時間貼膏葯,以免造成皮膚出現丘疹、水泡,自覺瘙癢劇烈等現象。

緩解暈車症狀

膏葯貼肚臍:肚臍即神闕穴,人體任脈上的要穴。

按壓虎口或按內關穴、足三里、風池穴5-15分鍾.都可以緩解暈車。

禁忌:祖國秘葯真有效,合理運用很重要!

提到常用的膏葯,想必大家都會想起那疼貼那這句話,在這里小編先提醒大家:由於運動不慎造成肌肉挫傷或者關節、韌帶等部位拉傷時,不要立即把膏葯貼與受傷部位。以免使挫傷部位發生化膿感染。並且孕婦禁忌!

呵呵..希望這些是您想要的...

⑥ 代購印度仿製葯所涉及+到的相關法律問題

第一條為加強葯品監督管理,保證葯品質量,保障人體用葯安全,維護人民身體健康和用葯的合法權益,特製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葯品的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的單位或者個人,必須遵守本法。

第三條國家發展現代葯和傳統葯,充分發揮其在預防、醫療和保健中的作用。

國家保護野生葯材資源,鼓勵培育中葯材。

第四條國家鼓勵研究和創制新葯,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研究、開發新葯的合法權益。

第五條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主管全國葯品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與葯品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葯品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與葯品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

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配合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執行國家制定的葯品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

第六條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確定的葯品檢驗機構,承擔依法實施葯品審批和葯品質量監督檢查所需的葯品檢驗工作。

第二章葯品生產企業管理

第七條開辦葯品生產企業,須經企業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生產許可證》。無《葯品生產許可證》的,不得生產葯品。

《葯品生產許可證》應當標明有效期和生產范圍,到期重新審查發證。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開辦葯品生產企業,除依據本法第八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符合國家制定的葯品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防止重復建設。

第八條開辦葯品生產企業,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葯學技術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及相應的技術工人;

(二)具有與其葯品生產相適應的廠房、設施和衛生環境;

(三)具有能對所生產葯品進行質量管理和質量檢驗的機構、人員以及必要的儀器設備;

(四)具有保證葯品質量的規章制度。

第九條葯品生產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本法制定的《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組織生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規定對葯品生產企業是否符合《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認證;對認證合格的,發給認證證書。

《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具體實施辦法、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

第十條除中葯飲片的炮製外,葯品必須按照國家葯品標准和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生產工藝進行生產,生產記錄必須完整准確。葯品生產企業改變影響葯品質量的生產工藝的,必須報原批准部門審核批准。

中葯飲片必須按照國家葯品標准炮製;國家葯品標准沒有規定的,必須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炮製規范炮製。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炮製規范應當報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生產葯品所需的原料、輔料,必須符合葯用要求。

第十二條葯品生產企業必須對其生產的葯品進行質量檢驗;不符合國家葯品標准或者不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中葯飲片炮製規范炮製的,不得出廠。

第十三條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葯品生產企業可以接受委託生產葯品。

第三章葯品經營企業管理

第十四條開辦葯品批發企業,須經企業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經營許可證》;開辦葯品零售企業,須經企業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經營許可證》。無《葯品經營許可證》的,不得經營葯品。

《葯品經營許可證》應當標明有效期和經營范圍,到期重新審查發證。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開辦葯品經營企業,除依據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遵循合理布局和方便群眾購葯的原則。

第十五條開辦葯品經營企業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葯學技術人員;

(二)具有與所經營葯品相適應的營業場所、設備、倉儲設施、衛生環境;

(三)具有與所經營葯品相適應的質量管理機構或者人員;

(四)具有保證所經營葯品質量的規章制度。

第十六條葯品經營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本法制定的《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經營葯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規定對葯品經營企業是否符合《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認證;對認證合格的,發給認證證書。

《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具體實施辦法、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

第十七條葯品經營企業購進葯品,必須建立並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驗明葯品合格證明和其他標識;不符合規定要求的,不得購進。

第十八條葯品經營企業購銷葯品,必須有真實完整的購銷記錄。購銷記錄必須註明葯品的通用名稱、劑型、規格、批號、有效期、生產廠商、購(銷)貨單位、購(銷)貨數量、購銷價格、購(銷)貨日期及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內容。

第十九條葯品經營企業銷售葯品必須准確無誤,並正確說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調配處方必須經過核對,對處方所列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對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劑量的處方,應當拒絕調配;必要時,經處方醫師更正或者重新簽字,方可調配。

葯品經營企業銷售中葯材,必須標明產地。

第二十條葯品經營企業必須制定和執行葯品保管制度,採取必要的冷藏、防凍、防潮、防蟲、防鼠等措施,保證葯品質量。

葯品入庫和出庫必須執行檢查制度。

第二十一條城鄉集市貿易市場可以出售中葯材,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城鄉集市貿易市場不得出售中葯材以外的葯品,但持有《葯品經營許可證》的葯品零售企業在規定的范圍內可以在城鄉集市貿易市場設點出售中葯材以外的葯品。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四章醫療機構的葯劑管理

第二十二條醫療機構必須配備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葯學技術人員。非葯學技術人員不得直接從事葯劑技術工作。

第二十三條醫療機構配製制劑,須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發給《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無《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的,不得配製制劑。

《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應當標明有效期,到期重新審查發證。

第二十四條醫療機構配製制劑,必須具有能夠保證制劑質量的設施、管理制度、檢驗儀器和衛生條件。

第二十五條醫療機構配製的制劑,應當是本單位臨床需要而市場上沒有供應的品種,並須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後方可配製。配製的制劑必須按照規定進行質量檢驗;合格的,憑醫師處方在本醫療機構使用。特殊情況下,經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醫療機構配製的制劑可以在指定的醫療機構之間調劑使用。

醫療機構配製的制劑,不得在市場銷售。

第二十六條醫療機構購進葯品,必須建立並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驗明葯品合格證明和其他標識;不符合規定要求的,不得購進和使用。

第二十七條醫療機構的葯劑人員調配處方,必須經過核對,對處方所列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對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劑量的處方,應當拒絕調配;必要時,經處方醫師更正或者重新簽字,方可調配。

第二十八條醫療機構必須制定和執行葯品保管制度,採取必要的冷藏、防凍、防潮、防蟲、防鼠等措施,保證葯品質量。

第五章葯品管理

第二十九條研製新葯,必須按照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規定如實報送研製方法、質量指標、葯理及毒理試驗結果等有關資料和樣品,經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後,方可進行臨床試驗。葯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的認定辦法,由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共同制定。

完成臨床試驗並通過審批的新葯,由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發給新葯證書。

第三十條葯物的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機構和臨床試驗機構必須分別執行葯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葯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

葯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葯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由國務院確定的部門制定。

第三十一條生產新葯或者已有國家標準的葯品的,須經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批准文號;但是,生產沒有實施批准文號管理的中葯材和中葯飲片除外。實施批准文號管理的中葯材、中葯飲片品種目錄由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中醫葯管理部門制定。

葯品生產企業在取得葯品批准文號後,方可生產該葯品。

第三十二條葯品必須符合國家葯品標准。中葯飲片依照本法第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執行。

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和葯品標准為國家葯品標准。

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葯典委員會,負責國家葯品標準的制定和修訂。

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葯品檢驗機構負責標定國家葯品標准品、對照品。

第三十三條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葯學、醫學和其他技術人員,對新葯進行審評,對已經批准生產的葯品進行再評價。

第三十四條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醫療機構必須從具有葯品生產、經營資格的企業購進葯品;但是,購進沒有實施批准文號管理的中葯材除外。

第三十五條國家對麻醉葯品、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放射性葯品,實行特殊管理。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中葯品種保護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三十七條國家對葯品實行處方葯與非處方葯分類管理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三十八條禁止進口療效不確、不良反應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體健康的葯品。

第三十九條葯品進口,須經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審查,經審查確認符合質量標准、安全有效的,方可批准進口,並發給進口葯品注冊證書。

醫療單位臨床急需或者個人自用進口的少量葯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進口手續。

第四十條葯品必須從允許葯品進口的口岸進口,並由進口葯品的企業向口岸所在地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登記備案。海關憑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出具的《進口葯品通關單》放行。無《進口葯品通關單》的,海關不得放行。

口岸所在地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通知葯品檢驗機構按照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規定對進口葯品進行抽查檢驗,並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收取檢驗費。

允許葯品進口的口岸由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海關總署提出,報國務院批准。

第四十一條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下列葯品在銷售前或者進口時,指定葯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檢驗不合格的,不得銷售或者進口:

(一)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生物製品;

(二)首次在中國銷售的葯品;

(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葯品。

前款所列葯品的檢驗費項目和收費標准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核定並公告。檢驗費收繳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

第四十二條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已經批准生產或者進口的葯品,應當組織調查;對療效不確、不良反應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體健康的葯品,應當撤銷批准文號或者進口葯品注冊證書。

已被撤銷批准文號或者進口葯品注冊證書的葯品,不得生產或者進口、銷售和使用;已經生產或者進口的,由當地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監督銷毀或者處理。

第四十三條國家實行葯品儲備制度。

國內發生重大災情、疫情及其他突發事件時,國務院規定的部門可以緊急調用企業葯品。

第四十四條對國內供應不足的葯品,國務院有許可權制或者禁止出口。

第四十五條進口、出口麻醉葯品和國家規定范圍內的精神葯品,必須持有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發給的《進口准許證》、《出口准許證》。

第四十六條新發現和從國外引種的葯材,經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核批准後,方可銷售。

第四十七條地區性民間慣用葯材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中醫葯管理部門制定。

第四十八條禁止生產(包括配製,下同)、銷售假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葯:

(一)葯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份不符的;

(二)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假葯論處:

(一)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本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

(三)變質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須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號的原料葯生產的;

(六)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

第四十九條禁止生產、銷售劣葯。

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國家葯品標準的,為劣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劣葯論處:

(一)未標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二)不註明或者更改生產批號的;

(三)超過有效期的;

(四)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未經批準的;

(五)擅自添加著色劑、防腐劑、香料、矯味劑及輔料的;

(六)其他不符合葯品標准規定的。

第五十條列入國家葯品標準的葯品名稱為葯品通用名稱。已經作為葯品通用名稱的,該名稱不得作為葯品商標使用。

第五十一條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傳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葯品的疾病的,不得從事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

第六章葯品包裝的管理

第五十二條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必須符合葯用要求,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安全的標准,並由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審批葯品時一並審批。

葯品生產企業不得使用未經批準的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

對不合格的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由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使用。

第五十三條葯品包裝必須適合葯品質量的要求,方便儲存、運輸和醫療使用。

發運中葯材必須有包裝。在每件包裝上,必須註明品名、產地、日期、調出單位,並附有質量合格的標志。

第五十四條葯品包裝必須按照規定印有或者貼有標簽並附有說明書。

標簽或者說明書上必須註明葯品的通用名稱、成份、規格、生產企業、批准文號、產品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

麻醉葯品、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放射性葯品、外用葯品和非處方葯的標簽,必須印有規定的標志。

第七章葯品價格和廣告的管理

第五十五條依法實行市場調節價的葯品,葯品的生產企業、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公平、合理和誠實信用、質價相符的原則制定價格,為用葯者提供價格合理的葯品。

葯品的生產企業、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應當遵守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關於葯價管理的規定,制定和標明葯品零售價格,禁止暴利和損害用葯者利益的價格欺詐行為。

第五十六條葯品的生產企業、經營企業、醫療機構應當依法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提供其葯品的實際購銷價格和購銷數量等資料。

第五十七條醫療機構應當向患者提供所用葯品的價格清單;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還應當按照規定的辦法如實公布其常用葯品的價格,加強合理用葯的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第五十八條禁止葯品的生產企業、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在葯品購銷中帳外暗中給予、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禁止葯品的生產企業、經營企業或者其代理人以任何名義給予使用其葯品的醫療機構的負責人、葯品采購人員、醫師等有關人員以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禁止醫療機構的負責人、葯品采購人員、醫師等有關人員以任何名義收受葯品的生產企業、經營企業或者其代理人給予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

第五十九條葯品廣告須經企業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廣告批准文號;未取得葯品廣告批准文號的,不得發布。

處方葯可以在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共同指定的醫學、葯學專業刊物上介紹,但不得在大眾傳播媒介發布廣告或者以其他方式進行以公眾為對象的廣告宣傳。

第六十條葯品廣告的內容必須真實、合法,以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說明書為准,不得含有虛假的內容。

葯品廣告不得含有不科學的表示功效的斷言或者保證;不得利用國家機關、醫葯科研單位、學術機構或者專家、學者、醫師、患者的名義和形象作證明。

非葯品廣告不得有涉及葯品的宣傳。

第六十一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其批準的葯品廣告進行檢查,對於違反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廣告,應當向廣告監督管理機關通報並提出處理建議,廣告監督管理機關應當依法作出處理。

第六十二條葯品價格和廣告,本法未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規定。

第八章葯品監督

第六十三條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有權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報經其審批的葯品研製和葯品的生產、經營以及醫療機構使用葯品的事項進行監督檢查,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和隱瞞。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監督檢查時,必須出示證明文件,對監督檢查中知悉的被檢查人的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應當保密。

第六十四條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根據監督檢查的需要,可以對葯品質量進行抽查檢驗。抽查檢驗應當按照規定抽樣,並不得收取任何費用。所需費用按照國務院規定列支。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葯品及其有關材料可以採取查封、扣押的行政強制措施,並在七日內作出行政處理決定;葯品需要檢驗的,必須自檢驗報告書發出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行政處理決定。

第六十五條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定期公告葯品質量抽查檢驗的結果;公告不當的,必須在原公告范圍內予以更正。

第六十六條當事人對葯品檢驗機構的檢驗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葯品檢驗結果之日起七日內向原葯品檢驗機構或者上一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確定的葯品檢驗機構申請復驗,也可以直接向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確定的葯品檢驗機構申請復驗。受理復驗的葯品檢驗機構必須在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時間內作出復驗結論。

第六十七條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規定,依據《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對經其認證合格的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進行認證後的跟蹤檢查。

第六十八條地方人民政府和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不得以要求實施葯品檢驗、審批等手段限制或者排斥非本地區葯品生產企業依照本法規定生產的葯品進入本地區。

第六十九條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及其設置的葯品檢驗機構和確定的專業從事葯品檢驗的機構不得參與葯品生產經營活動,不得以其名義推薦或者監制、監銷葯品。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及其設置的葯品檢驗機構和確定的專業從事葯品檢驗的機構的工作人員不得參與葯品生產經營活動。

第七十條國家實行葯品不良反應報告制度。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必須經常考察本單位所生產、經營、使用的葯品質量、療效和反應。發現可能與用葯有關的嚴重不良反應,必須及時向當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對已確認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葯品,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採取停止生產、銷售、使用的緊急控制措施,並應當在五日內組織鑒定,自鑒定結論作出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作出行政處理決定。

第七十一條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的葯品檢驗機構或者人員,應當接受當地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的葯品檢驗機構的業務指導。

第九章法律責任

第七十二條未取得《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生產葯品、經營葯品的,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葯品,下同)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三條生產、銷售假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葯品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有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的予以撤銷,並責令停產、停業整頓;情節嚴重的,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四條生產、銷售劣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葯品貨值金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或者撤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五條從事生產、銷售假葯及生產、銷售劣葯情節嚴重的企業或者其他單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十年內不得從事葯品生產、經營活動。

對生產者專門用於生產假葯、劣葯的原輔材料、包裝材料、生產設備,予以沒收。

第七十六條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屬於假劣葯品而為其提供運輸、保管、倉儲等便利條件的,沒收全部運輸、保管、倉儲的收入,並處違法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七條對假葯、劣葯的處罰通知,必須載明葯品檢驗機構的質量檢驗結果;但是,本法第四十八條第三款第(一)、(二)、(五)、(六)項和第四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除外。

第七十八條葯品的生產企業、經營企業、葯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機構、葯物臨床試驗機構未按照規定實施《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葯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葯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的,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並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和葯物臨床試驗機構的資格。

第七十九條葯品的生產企業、經營企業或者醫療機構違反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從無《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的企業購進葯品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購進的葯品,並處違法購進葯品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書。

第八十條進口已獲得葯品進口注冊證書的葯品,未按照本法規定向允許葯品進口的口岸所在地的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登記備案的,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撤銷進口葯品注冊證書。

第八十一條偽造、變造、買賣、出租、出借許可證或者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吊銷賣方、出租方、出借方的《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或者撤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⑦ 我想去印度尼西亞銷售國內葯品,但我不知道能不能攜帶過去要注意些什麼

葯品還是原抄料葯還襲是中間體?
如果葯物的話,比如別的國家要把葯物賣到中國,要符合中國的葯品注冊管理辦法,要做試驗,拿到進口批准文件才能進到中國。
那把中國的葯品賣的別的國家,也類似,要了解那個國家有無相應的法規規定。
要是原料葯或中間體會簡單一些。

⑧ 印度的法律制度

古代印度法律制度
教學目的和要求:了解古代印度法律的產生、發展和一般規律;掌握古印度奴隸製法律的淵源,基本特點、基本制度和歷史地位。
第一節 古代印度法律的發展和淵源
古代印度法律是公元6世紀以前整個南亞次大陸(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各奴隸製法的總稱。
一、產生
1、公元前15世紀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以後,印度有了最早的傳世文獻「吠陀」。是印度最古老而神聖的法律淵源。
2、前7世紀,原始吠陀教演變為婆羅門教,婆羅門教推崇並維護種姓制度。
二、發展和演變
1、由於奴隸制的發展和勞動群眾反抗斗爭的加劇,前6世紀,佛教以反對婆羅門教而登上歷史舞台。佛教法日益廣泛傳播,前3世紀阿育王將佛教定為國教。
2、公元4世紀左右,由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的某些教義以及民間信仰演化為印度教(新婆羅門教)。印度教是融合法經和佛教法中的法律准則而成。
三、淵源
(一)吠陀
「吠陀」 印度最早的傳世文獻,婆羅門教最古老的經典,是印度最古老而神聖的法律淵源。
(二)法經
解釋並補充吠陀的經典,附屬於吠陀。
(三)法典
婆羅門祭司根據吠陀經典、累世傳承和古來習俗編成的教法典籍。
以《摩奴法典》為最著名。
注、什麼是《摩奴法典》?
《摩奴法典》約形成於公元前2世紀-公元2世紀,是印度法制史上第一部較為正規的法律典籍,具有相當大的權威性。它較全面地論述了吠陀的精義,規定了以種姓制為核心的基本內容。該法典對印度法制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並傳播到東南亞及遠東地區。
(四)佛教經典
總稱:三藏(經藏、論藏、律藏),佛教法的中心內容為「五戒」。
(五)國王詔令。
第二節 古代印度法律的基本制度
一、種姓制度
注、1、什麼是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社會等級制度,也是古代印度法的核心內容。根據婆羅門教法的規定,各種姓的法律地位和權利義務是截然不同的。最高種姓為婆羅門,即祭司種姓,掌握宗教祭祀大權;第二種姓為剎帝利,即武士種姓,掌握軍政大權;第三種姓為吠舍,從事商業或農業生產,屬平民種姓;第四種姓是首陀羅,從事低賤職業,多數為奴隸。婆羅門教法所推崇和維護的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會基本制度。
2、法典舉例
二、注重保護高等種姓的所有權
三、高等種姓的債權受到特別保護
四、婚姻被認為是神意的結合,嚴格維護種姓內婚制,高等種姓一夫多妻,而低等種姓則一夫一妻
五、不同種姓同罪異罰
六、訴訟制度上缺乏統一而固定的法院組織,神明裁判
第三節 古代印度法律的特點和歷史地位
一、古代印度法律的特點
(一)與宗教密不可分
印度宗教眾多,影響印度法律的結構、體系,使它異常復雜;法律與宗教密切聯系,宗教教義依靠法律的力量貫徹實施,法律又依賴教義和信仰得以執行;
(二)公開宣揚社會的不平等,將一切居民的地位和權利義務用法律形式加以確定,形成一套完整的種姓制度。是「種姓法」。
(三)匯合法律、倫理、道德和哲學為一體,法典實質上是它們的混合物。缺乏獨立地位。
二、古代印度法律的歷史地位
(一)在印度法制史中佔有重要地位
(二)印度法系
何為印度法系(死法系——歷史遺跡)?

法系是比較法學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方法。法系一般是指由若干國家和地區的、具有某種共性或共同傳統的法律的總稱。法系並不是指一個國家的法律的總稱,而是指一些國家或地區的法律的總稱。由於對法系這一概念沒有精確的解說,因此,學者們對世界上的法律應劃分為幾種法系也是各執一詞。
有學者主張分為二大法系,即死法系和活法系,前者包括巴比倫、埃及等類型,後者包括英美、法德等類型。大多數學者主張分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日本學者大多主張分為東洋和西洋兩大法系。
有學者主張分為三大法系,即大陸法系、英美法系和社會主義法系,或分為原始民族法系、東洋系和希臘、羅馬法系。關於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是否構成一個與西方兩大法系並列的一個法系,在戰後西方法學界一開始是有爭論的。一種意見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在結構、形式方面同民法法系相似,因而應屬於民法法系的一個分支而不應作為一個獨立的法系。但占優勢的意見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由於在指導思想和社會制度方面根本不同於西方法律,因而應成為一個獨立的法系。為此,有的西方比較法學家在戰後對傳統的法系概念作了新的解釋,將「法系」一詞的含義擴大到包括不同社會制度的法律。這里更值得注意的是,西方比較法學家往往將當代中國的法律列為「三個主要法系」之外的某種次要法系之一。
有學者主張分為四大法系,即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伊斯蘭法系和社會主義法系。
有學者主張分為五大法系,即英美法系、大陸法系、伊斯蘭法系、印度法系、中華法系,或分為古代東方法律文化(埃及、楔形文字和希伯來法系)、古典古代法律文化(希臘、羅馬、教會和海商法系)、北方法律文化(日耳曼、斯拉夫、凱爾特法系)、英美法律文化(英吉利、美利堅法系)和東洋法律文化(中國、印度、伊斯蘭、日本等法系)。中華法系是指前5世紀的《法經》到7、8世紀的《唐律》(包括唐高祖的《武德律》、唐太宗的《貞觀律》、唐高宗的《永徽律》等)到《清律》,1840年死亡。中華法系的基本特點(與西方兩大法系比較)有:君主與民主;道與法;刑與民。伊斯蘭法系(7——11世紀)主要表現為古蘭經、穆罕默德的言行、法學家的著作)。印度法系(前7——5世紀)以《摩奴法典》為基礎,「種姓」制度是基本特徵(4種姓:婆羅門即僧侶、剎帝利即武士、吠舍即農民和商人等、首陀羅即最低勞動者)。
有學者主張分為16大法系,即羅馬法系、英美法系、印度法系、中華法系、希伯來法系、希臘法系、日本法系、日耳曼法系、海上法系、寺院法系、凱爾特法系、斯拉夫法系、阿拉伯法系、埃及法系、巴比倫法系、大陸法系。

一般採用日本的穗積陳重的「五分法」即中華法系;印度法系;伊斯蘭法系;英美法系;大陸法系。其中中華法系、印度法系是死法系;而伊斯蘭法系;英美法系;大陸法系是活法系。

⑨ 個人攜帶自用印度仿製葯入境是否有次數及數量限制

從國外(印度) 攜帶葯品回國,葯品液體不行,葯片膠囊類的可以。每次可以自己攜帶3盒以下,最好有能說明自己服用的病理證明最好。海關總署公告2010年第54號關於明確進境旅客行李物品征免稅規定為進一步增強海關執法透明度,方便旅客進出境,明確進境旅客行李物品征免稅規定,規范和統一海關驗放標准,現就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進境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非居民旅客攜帶擬留在中國境內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2000元人民幣以內(含2000元)的,海關予以免稅放行,單一品種限自用、合理數量,但煙草製品、酒精製品以及國家規定應當征稅的20種商品等另按有關規定辦理。
二、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超出5000元人民幣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經海關審核確屬自用的;進境非居民旅客攜帶擬留在中國境內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超出人民幣2000元的,海關僅對超出部分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征稅,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全額征稅。
三、有關短期內多次來往旅客行李物品征免稅規定、驗放標准等事項另行規定。特此公告。
如果是自用的情況要帶好診斷證明或者是病例, 處方, 就是被查到, 一般海關 都會放行滴, 在印度購葯的華人很多, 葯房都會告訴你最多可以攜帶的最大數量, 如果是需要恆溫運輸的,請提前做好准備

熱點內容
新行政法解釋 發布:2025-09-10 14:13:12 瀏覽:851
西貝員工條例 發布:2025-09-10 13:55:55 瀏覽:947
物業法律法規條例 發布:2025-09-10 13:55:10 瀏覽:448
法院能不能告法院 發布:2025-09-10 13:50:01 瀏覽:493
想發財刑法 發布:2025-09-10 13:49:49 瀏覽:611
不屬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0 13:40:47 瀏覽:420
四中全會依法治網 發布:2025-09-10 13:39:57 瀏覽:86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我要飛 發布:2025-09-10 13:31:10 瀏覽:635
法碩非法學在職 發布:2025-09-10 13:30:31 瀏覽:468
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發布:2025-09-10 13:29:24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