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國辦發法規規章

國辦發法規規章

發布時間: 2021-03-08 16:33:03

❶ 2007年2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2007]12號」文,頒發了《關於開展行政法規規章清理工作的通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行政法規規章 清理工作的通知 國辦發〔2007〕1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了更好地適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要求,國務院決定對現行行政法規、規章進行一次全面清理。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清理范圍 (一)現行行政法規; (二)國務院各部門制定的現行規章;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現行規章。 二、清理原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門分別負責清理本級人民政府、本部門制定的規章,並按照以下原則處理: (一)規章主要內容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或者已被新的法律、行政法規、規章所代替的,要明令廢止。 (二)規章適用期已過或者調整對象已消失,實際上已經失效的,要宣布失效。 (三)規章個別條款與法律、行政法規不一致的,要予以修改。 (四)在規章清理中發現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的,要將處理建議送國務院法制辦研究處理。 國務院法制辦具體承辦行政法規的清理工作,並按照以下原則提出建議,報國務院做出決定: (一)行政法規的主要內容已被新的法律、行政法規所代替的,要明令廢止。 (二)行政法規適用期已過或者調整對象已消失,實際上已經失效的,要宣布失效。 (三)行政法規與法律不一致的,要予以修改。 三、清理工作要求 及時清理行政法規、規章是維護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客觀要求和重要措施。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這次清理工作,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國務院法制辦要加強工作指導,抓好督促檢查;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及國務院各部門法制工作機構要認真做好具體實施工作,確保清理工作順利進行。 行政法規和規章清理工作要在2007年10月底前完成。行政法規清理工作完成後,國務院法制辦要及時將清理結果報國務院,經批准後向社會公布。規章清理工作完成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及國務院各部門,要分別將清理結果和現行有效規章目錄向社會公布,並於2007年11月底前將清理工作總結送國務院法制辦(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將清理工作總結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經匯總後報國務院。 附件:規章清理情況表 國務院辦公廳 二○○七年二月二十五日 附件: 規章清理情況表 (一)規章清理統計表 單位名稱 現行規章件數 保留件數 已廢止、失效件數 擬廢止、失效件數 已修改件數 擬修改件數 (二)已廢止和擬廢止規章目錄 已廢止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廢止日期 廢止理由 擬廢止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擬廢止日期 擬廢止理由 (三)已宣布失效和擬宣布失效規章目錄 已宣布失效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宣布失效日期 失效理由 擬宣布失效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擬宣布失效日期 失效理由 (四)已修改和擬修改規章目錄 已修改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重新公布的規章名稱、日期 修改理由 擬修改規章目錄 序號 名稱 公布機關及日期 擬修改日期 修改理由

❷ 現行公文規章是《國家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國務院辦公廳什麼時候公布的

《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是國務院於2000年8月24日發布實施的處理辦法。2012年4月16日經《中辦發〔2012〕14號》廢止,替代法規為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

❸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文件有法律效力

不具有法律效力來,因為中共中源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文件屬於行政法規,可由具體的行政和業務單位具體操作執行,不是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因此,制定行政法規是憲法賦予國務院的一項重要職權,也是國務院推進改革開放,組織經濟建設,實現國家管理職能的重要手段。

而且黨內文件政策不是法律,不符合普遍性原則,也沒有《黨務訴訟法》指導操作黨務訴訟,更沒有司法機關受理。

政府文件一般是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的公民和組織制定並下發的除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具有普遍約束力。

(3)國辦發法規規章擴展閱讀:

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

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❹ 國務院辦公廳可以制定規章么

不可以。

國務院是我國最高的行政機關,其制訂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一般稱為「行政法規」,效力僅次於法律。地方省一級政府制訂的稱為「地方性法規」,各市、縣一級才稱「規章」。

法規是由國務院全體會議及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研究制訂。

❺ 國發、國辦發屬於行政法規么

國發、國辦類復的文件制不屬於行政法規,不是正式立法;國務院令是行政法規,一般為某某條例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❻ 國務院辦公廳有權利制定規章嗎

國務院辦公廳無權制定規章。國務院辦公廳是國務院的內務機構,不能對外製定規章。規章指的是部門規章,一般只有國家部委才能制定。

❼ 國務院辦公廳的通知屬於什麼法律位階

國務院辦公廳的通知屬於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屬於法律位階。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規定:

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一)國務院部門的規定;

(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

(三)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

前款所列規定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

(7)國辦發法規規章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規定:

第十四條 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最終裁決。

第十五條 對本法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規定以外的其他行政機關、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按照下列規定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關的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二)對政府工作部門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構的部門或者該部門的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三)對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分別向直接管理該組織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或者國務院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四)對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以共同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五)對被撤銷的行政機關在撤銷前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請人也可以向具體行政行為發生地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由接受申請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第十八條的規定辦理。

❽ 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發文「關於什麼什麼的決定」各是什麼級別,行政法規還是規范性文件

要看文件的屬性,既可以是規范性文件、也有可以政策性規定、還可以是行政決定和行政指性方針,還有可能是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從文件層級上看是中央、國家級文件。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第八條規定:

公文種類主要有:

(一)決議。適用於會議討論通過的重大決策事項。

(二)決定。適用於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三)命令(令)。適用於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晉升銜級、嘉獎有關單位和人員。

(四)公報。適用於公布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項。

(五)公告。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六)通告。適用於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七)意見。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

(八)通知。適用於發布、傳達要求下級機關執行和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批轉、轉發公文。

(九)通報。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況。

(十)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回復上級機關的詢問。

(十一)請示。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復。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請示事項。

(十三)議案。適用於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

(十四)函。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

(十五)紀要。適用於記載會議主要情況和議定事項。

(8)國辦發法規規章擴展閱讀:

這些公文的格式:

公文一般由份號、密級和保密期限、緊急程度、發文機關標志、發文字型大小、簽發人、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說明、發文機關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註、附件、抄送機關、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頁碼等組成。

(一)份號。公文印製份數的順序號。涉密公文應當標注份號。

(二)密級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級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應當根據涉密程度分別標注「絕密」「機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三)緊急程度。公文送達和辦理的時限要求。根據緊急程度,緊急公文應當分別標注「特急」「加急」,電報應當分別標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發文機關標志。由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加「文件」二字組成,也可以使用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聯合行文時,發文機關標志可以並用聯合發文機關名稱,也可以單獨用主辦機關名稱。

(五)發文字型大小。由發文機關代字、年份、發文順序號組成。聯合行文時,使用主辦機關的發文字型大小。

(六)簽發人。上行文應當標注簽發人姓名。

(七)標題。由發文機關名稱、事由和文種組成。

(八)主送機關。公文的主要受理機關,應當使用機關全稱、規范化簡稱或者同類型機關統稱。

(九)正文。公文的主體,用來表述公文的內容。

(十)附件說明。公文附件的順序號和名稱。

(十一)發文機關署名。署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

(十二)成文日期。署會議通過或者發文機關負責人簽發的日期。聯合行文時,署最後簽發機關負責人簽發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發文機關署名的,應當加蓋發文機關印章,並與署名機關相符。有特定發文機關標志的普發性公文和電報可以不加蓋印章。

(十四)附註。公文印發傳達范圍等需要說明的事項。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說明、補充或者參考資料。

(十六)抄送機關。除主送機關外需要執行或者知曉公文內容的其他機關,應當使用機關全稱、規范化簡稱或者同類型機關統稱。

(十七)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公文的送印機關和送印日期。

❾ 國務院辦公廳有沒有權力制定規章啊

沒有權力制定規章。
國務院辦公廳是國務院的內設機構,不是獨立的行政機關,辦公廳只能代表國務院對其制定的規章進行解釋。

❿ 文號是「國辦發」的文件屬於規章還是法規

1、法律是由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起草並由國家主席簽發主席令後頒布實行,如《版勞動合同法》權 ;
2、法規是由國務院依照有關程序制定發布的各類法規的總稱,如《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3、他們的效力范圍不一樣:大致來說是法律的效力>法規的效力。
4、因此,文號是「國辦發」的文件屬於法規性文件。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趕緊回家 發布:2025-09-13 18:39:47 瀏覽:580
在法院杠精 發布:2025-09-13 18:33:30 瀏覽:768
合肥免費律師 發布:2025-09-13 17:56:16 瀏覽:979
上蔡有名律師 發布:2025-09-13 17:50:42 瀏覽:472
刑事訴訟法134條之規定 發布:2025-09-13 17:47:04 瀏覽:711
勞動法基本原則的確立標准 發布:2025-09-13 17:20:08 瀏覽:644
法律黨法治 發布:2025-09-13 17:05:57 瀏覽:523
勞動法合同幾年試用期可以三個月 發布:2025-09-13 16:58:46 瀏覽:885
高一班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3 16:58:44 瀏覽:134
關於醫葯公司的法律規定 發布:2025-09-13 16:57:51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