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公司稅務法規

公司稅務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3-10 17:13:33

Ⅰ 分公司稅務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十五條規定:企業,企業在外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和從事生產、經營的場所,個體工商戶和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以下統稱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三十日內,持有關證件,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稅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報之日起三十日內審核並發給稅務登記證件。因此,分公司營業執照已辦理,不管是否單獨核算,都應當辦理稅務登記。

Ⅱ 企業稅收規劃的依據是什麼

企業稅收籌劃吧。

稅收籌劃的前提條件是必須符合國家稅收法律、稅收法規;稅收籌劃的方向應當符合稅收政策法規的導向;稅收籌劃的發生必須是在生產經營和投資理財活動之前;稅收籌劃的目標是使納稅人的稅收利益最大化。所謂「稅收利益最大化」,包括稅負最輕、稅後利潤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等內涵,而不僅僅是指的稅負最輕。即:稅收籌劃使企業利益最大化,稅收法律風險最小化。

因此。企業稅收籌劃的依據國家稅收法律、稅收法規以及稅收規范性文件。

Ⅲ 有關新公司法規定的稅收問題

注冊資金和如何納稅基本是沒什麼聯系!
納稅的基本依據是:行業和經營范圍專,以及注屬冊類型.
只能簡單的說明一下:注冊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的新企業,企業所得稅在國稅機關繳納,根據你的經營范圍:從事生產加工、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的還需在國稅機關繳納增值稅。其他服務業、餐飲業、運輸業、代理業等企業需要在地稅繳納營業稅。這是主要的稅種。
其他的稅種還包括:個人所得稅、印花稅、房產稅等。
主要還是看經營什麼。

Ⅳ 一個公司交給國家的稅務有哪些

(四)按對納稅人所得稅徵收方式劃分:

1.核定徵收企業

納稅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採取核定徵收方式徵收企業所得稅:

(1)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可以不設賬簿的或按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應設置但未設置賬簿的;

(2)只能准確核算收入總額,或收入總額能夠查實,但其成本費用支出不能准確核算的;

(3)只能准確核算成本費用支出,或成本費用支出能夠查實,但其收入總額不能准確核算的;

(4)收入總額及成本費用支出均不能正確核算,不能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供真實、准確、完整納稅資料,難以查實的;

(5)賬目設置和核算雖然符合規定,但並未按規定保存有關賬簿、憑證及有關納稅資料的;

(6)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2.查帳徵收企業

納稅人能根據企業所得稅條例及有關稅收法規、財務會計制度等規定設置賬冊,准確核算收入總額和成本費用,向稅務機關提供真實、准確、完整的納稅資料並正確計算應納稅額,按規定報送納稅資料、履行納稅義務,保管賬簿憑證及有關納稅資料的企業稅務有五大類投資創業。
對於稅務方面偶有什麼不懂得可以找專業人士咨詢一下,【千百萬】是你的財稅管理秘書。

Ⅳ 中國現有的稅務法規有幾部

稅務包括:增值稅 消費稅 營業稅 企業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 資源稅 城市維護建設稅 房產稅版 印花稅權 城鎮土地使用稅 土地增值稅 車船稅 車輛購置稅 煙葉稅 耕地佔用稅 契稅 進出口稅收 有關規費

具體法規查看國家稅務總局網站:
http://202.108.90.178/guoshui/main.jsp

Ⅵ 國家對什麼企業,收稅 收稅的標準是什麼

國家對企業的收稅標準是根據企業的經營規模,經營種類和收入類型來確定稅收的比例,依照相關的稅收法律來進行核定徵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二十八條 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徵收稅款,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開征、停徵、多征、少征、提前徵收、延緩徵收或者攤派稅款。農業稅應納稅額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核定。

第二十九條 除稅務機關、稅務人員以及經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委託的單位和人員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稅款徵收活動。

(6)公司稅務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四十條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納稅擔保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所擔保的稅款,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准,稅務機關可以採取下列強制執行措施:

(一)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從其存款中扣繳稅款;

(二)扣押、查封、依法拍賣或者變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以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抵繳稅款。

稅務機關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對前款所列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未繳納的滯納金同時強制執行。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強制執行措施的范圍之內。

Ⅶ 企業稅收標準是多少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的比例稅率。

原「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規定,企業所得稅稅率是33%,另有兩檔優惠稅率,全年應納稅所得額3-10萬元的,稅率為27%,應納稅所得額3萬元以下的,稅率為18%。

特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稅率為15%。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0%,另有3%的地方所得稅。新所得稅法規定法定稅率為25%,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一致,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為15%,小型微利企業為20%,非居民企業為20%。

企業應納所得稅額=當期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准予扣除項目金額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即據以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法定比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規定,2008年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得稅法>;規定一般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國家財稅務總局下發的《關於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117號),通知明確,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6萬元(含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台灣地區:台灣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經稅收減免後,本土公司稅率中位數為20%,而跨國公司為18%。

(7)公司稅務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二十二條

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減除依照本法關於稅收優惠的規定減免和抵免的稅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額。

第二十三條

企業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可以從其當期應納稅額中抵免,抵免限額為該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超過抵免限額的部分,可以在以後五個年度內,用每年度抵免限額抵免當年應抵稅額後的余額進行抵補:

(一)居民企業來源於中國境外的應稅所得;

(二)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取得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應稅所得。

第二十四條

居民企業從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外國企業分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外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外國企業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額中屬於該項所得負擔的部分,可以作為該居民企業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稅稅額,在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抵免限額內抵免。

Ⅷ 關於私營企業納稅及稅收標准

企業的稅收分為很多種,包括企業所得稅,企業增值稅,企業印花稅等等,每一種稅收標准都是不一樣的。

1、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稅率為3%,一般納稅人稅率為17%—6%)或營業稅(稅率3%-20%,按應稅內容劃分)

2、城建稅(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納稅額*適用稅率,這里的適用稅指納稅人所在地市區的稅率為7%,在縣城、鎮、大中型工礦企業不在縣城、鎮的稅率為5%,不在市區、縣城、鎮的稅率為1%

3、教育附加費(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納稅額*3%

4、地方教育費附加(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納稅額*2%

5、水利建設基金(按照銷售收入的0.1%來計提和交納)

6、企業所得稅(利潤總額*25%)。新所得稅法規定法定稅率為25%,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一致,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為15%,小型微利企業為20%,非居民企業為20%。

7、印花稅 按購銷金額0.3‰

8、車船使用稅

9、房產稅

10、土地使用稅

11、個人所得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71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和營業稅有關問題的公告》(2014年第57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對小微企業免徵有關政府性基金的通知》(財稅〔2014〕122號),明確對月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的納稅人,免徵營業稅及政府性基金。其中,以1個季度為納稅期限的營業稅納稅人,季度營業額不超過9萬元的,免徵營業稅。

拓展回答: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不發西藏),各計劃單列市稅務局,加發南京、成都市稅務局,海洋石油稅務局各分局:

為了更好地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國務院關於徵收私營企業投資者個人收入調節稅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現對私營企業的若干稅收政策問題明確如下:

一、關於從聯營企業分得利潤的納稅問題

(一)私營企業從聯營企業分得的利潤,在聯營企業所在地繳納私營企業所得稅;分得的虧損,在聯營企業所在地按《條例》規定彌補。

(二)聯營企業年終不分配利潤的,由聯營企業所在地稅務機關根據企業實現的利潤,按協議分配比例核定私營企業的所得額,計算徵收私營企業所得稅。

(三)對私營企業分回的已稅利潤,私營企業所在地稅務機關憑聯營企業所在地稅務機關開具的「完稅證明通知單」,不再徵收所得稅。

(四)對私營企業從聯營企業分回的免稅利潤,憑聯營企業所在地稅務機關的證明,不再徵收所得稅。

二、關於減免的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徵收所得稅問題對私營企業減免的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除另有規定者外,均應並入企業損益,徵收所得稅。

三、關於私營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借款利息的列支問題

對私營企業從銀行(信用社)取得的流動資金貸款的利息,允許在所得稅前按實列支;對從民間單位或個人取得的流動資金的借款,經稅務機關審查核實後,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計算的利息,允許在所得稅前列支,超過部分不得在所得稅前列支。

四、關於私營企業將固定資產轉讓,變賣後的收益處理問題

私營企業轉讓,變賣固定資產所獲得的收入,減除其資產凈值和清理費用後的差額,列為當年度的損益。

五、關於私營企業與外商合資經營所得和從中國境外所得的征稅問題

私營企業與外商合資經營所得,應按《條例》規定徵收所得稅。對其在合資企業已繳納的稅款,准予扣除。

私營企業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比照上述規定辦理,但准予扣除的已納稅款,最多不得超過按《條例》規定計算的稅款。

六、關於原以集體企業名義登記的私營企業在重新登記為私營企業後,減免稅款的處理問題

凡是在《私營企業暫行條例》和《條例》發布前,已按集體企業登記並享受減免稅優惠的私營企業,在其重新登記為私營企業後,原享受的減免稅稅款,應一律轉為生產發展基金,用於發展生產,不補繳私營企業所得稅;但私營企業投資者不論以任何方式撤回或轉讓的,按《規定》第三條(三)款規定徵收個人收入調節稅。

七、對因各種原因按個體工商業戶或集體企業征稅,又重新辦理工商登記為私營企業的,自領取私營企業營業執照後,改按私營企業稅收規定執行。

八、關於徵收個人收入調節稅問題

(一)私營企業投資者及其職工的收入,凡達到應稅項目納稅標準的,應由企業按規定代扣代繳個人收入調節稅。

(二)私營企業因各種原因注銷或被吊銷營業執照後,對企業資產超過投資(不含已徵收個人收入調節稅的稅後利潤投資部分)的增值部分,應按照《規定》第三條(三)款的規定,對私營企業投資者補征個人收入調節稅。

(三)私營企業投資者從聯營企業或從合資企業分得的利潤,回投資者企業所在地按規定繳納個人收入調節稅。

(四)私營企業投資者將私營企業稅後利潤扣除用於生產隊發展基金部分後,必須先依40%的比例稅率徵收個人收入調節稅後,方能用於超標准部分工資及其他福利、獎勵性各項開支。

九、上述各項規定自《條例》、《規定》實行之日起執行。

熱點內容
新勞動法何時實施 發布:2025-09-14 17:11:01 瀏覽:140
刑事訴訟法公民義務 發布:2025-09-14 17:08:44 瀏覽:888
蘇州法律援助中心咨詢 發布:2025-09-14 16:54:25 瀏覽:726
刑法常見辯題 發布:2025-09-14 16:32:30 瀏覽:874
天水律師排名 發布:2025-09-14 16:24:19 瀏覽:906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內涵意義 發布:2025-09-14 16:07:31 瀏覽:664
法會司法鑒定 發布:2025-09-14 16:07:30 瀏覽:961
新婚姻法2020反對 發布:2025-09-14 16:05:49 瀏覽:855
法治建設體會 發布:2025-09-14 16:05:47 瀏覽:152
法律責任與義務的相同的 發布:2025-09-14 15:58:11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