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相關法律法規
Ⅰ 管理公務員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列舉三樣以上
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信訪條例》
《法官法》
《檢察官法》
……
Ⅱ 中國是不是該出台一些關於公務員或者是明確公務員行為的相關法律法規
LZ看來對法律知之甚少,我國的法律法規不管是直接約束公務員行為的還是間接約束公務員行為的數不勝數。
簡單地講,直接規定的如「公務員法」、「警察法」等,還有一些類似的如「衛生監督員管理辦法」等。
間接地規定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對公務員而言,在執行公務員方面「法不授權即禁止」,即法律沒有授權他們做的他們都不可以做。
我國的法律法規不可謂少,但主要是執行上還有很大的欠缺。
Ⅲ 急求關於公務員管理的法律、法規、條例、規定等
《新任公務員任職定級規定》08年8月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條例》02年7月
《公務員調專任規定》屬08年8月
《公務員職務任免與職務升降規定(試行)》08年8月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07年4月
其他的可以參見《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法規文件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
Ⅳ 急求關於公務員的相關法律、法規、條例、規定等
《新任公務員任職定級規定》08年8月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條例》02年7月 《公務員調任規定》08年8月 《公務員職務任免與職務升降規定(試行)》08年8月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07年4月 其他的可以參見《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法規文件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
Ⅳ 公務員有哪些法律責任
公務員所從事的行政管理工作與法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由於行政權力客觀上存在易腐性、擴張性以及與個人權利的不對等性,因而必須對其加以監督和制約。
在各類監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就是行政法監督。行政法通過規定行政權力的范圍、行使方式及法律責任等內容,可以達到有效監督行政主體、防止行政權力違法或濫用的目的。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政行為的監督權,行政權力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公務員與法的關系有兩種:一是公務員是法的執行者;二是法對公務員有著特定的要求與規范。
行政機關是執行法律的機關,公務員是執行法律者,公務員的這種執法者身份暗含著他本身更要嚴格地遵守法的規范。法律對公務員更加嚴格規范與要求,其目的就在於使公務員做到更公正有效地執行法律。公務員與法律的這兩種關系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公務員職業的法律屬性決定了公務員必須承擔特定的法律責任。
對法律負責意味著公共行政組織和公務員行為都要在法律的管制范圍內進行。當然,基本的法律責任是擁護憲法和遵守與憲法相一致的相關的部門法等。
在我國,規定公共行政法律責任主要有行政法和以國家公務員制度為核心的行政法規,這些法律法規都是我國公務員承擔法律責任的依據。
行政合法,意味著政府和公務員的一切行政行為和行政程序都必須符合行政法的規定和要求,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行使權力,避免行政權力越位、錯位和缺位等現象。
Ⅵ 國家公務員的法律規定
《公務員法》第三十六條 定期考核的結果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和不稱職四個等次。
定期考核的結果應當以書面形式通知公務員本人。
《公務員法》第三十七條 定期考核的結果作為調整公務員職務、級別工資以及公務員獎勵、培訓、辭退的依據。
考核等次是對公務員實際表現優劣的一種高度概括性的評價形式。《公務員法》將公務員考核等次劃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和不稱職四個等次。一般來說,優秀的基本要求是:公務員在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都表現出色,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成績顯著;稱職的基本要求是:公務員在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都達到任職的要求,很好或者比較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基本稱職的基本要求是:公務員在德、能、勤、績、廉等方面勉強達到任職的要求,勉強完成工作任務;不稱職的基本要求是:公務員政治、業務素質較差,達不到現任職務的要求,或在某一方面存在突出問題,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或在工作中造成嚴重失誤。
在實際執行中,各個等次的具體標准,應根據公務員的不同類別、不同部門、不同層次和不同崗位加以具體化,分別作出規定。
我國公務員法規定,考核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本人。這體現了公務員權利保障原則和考核的公開性,使公務員能夠了解機關對自己的基本評價,看到自身的優點和不足,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此外,為了保障公務員的合法權益,防止因個別人的好惡恩怨、單純主觀印象或其他原因而造成考核結果不公平不合理,公務員法還賦予公務員對考核結果申請復核和申訴的權利。對此,本法第十五章專門作了規定。
《公務員法》把定期考核結果作為調整公務員職務、級別、工資以及公務員獎勵、培訓、辭退的依據,使考核作用的發揮有了法律保障。《公務員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公務員在定期考核中被確定為不稱職的,按照規定程序降低一個職務層次任職。第七十四條第四款規定,公務員在定期考核中被確定為優秀、稱職的,按國家規定享受年終獎金。第八十三條第一項規定,在年度考核中,連續兩年被確定為不稱職的,要予以辭退。
對於公務員的很多管理環節,即使沒有像上面所說的那樣明確規定某一考核等次作為某項管理事項的直接依據,實際上也要以考核結果為依據。如對公務員的培訓,可根據考核中發現的長處和短處,有針對地組織實施;又如公務員的職務調整應當根據考核情況進行,以達到揚長避短、合理使用公務員的目的,等等。
Ⅶ 國家公務員應怎樣遵守法律法規
第一,增強法制觀念,提高執行行政法的自覺性。國家公務員是國家實施統治的最直接、最廣泛的活動主體,是國家統治行為中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培養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國家公務員聯系實際,認真學習法學理論,深入理解法的本質、作用,培養法律意識,牢固樹立人民當家作主的觀念,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統一的觀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依法辦事的觀念,進而增強法制觀念。提高遵紀守法,執行法律、政令的自覺性。特別要認真學習和研究公務員履行公務必須依據的行政法律規范——行政管理法規,掌握行政組織法、行政行為法、行政訴訟法。真正做到知法,才能嚴格守法、認真執法。
第二,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權威和尊嚴。憲法是規定我國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根本大法。憲法中明確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規定了社會和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國家公務員必須以憲法為自己的根本活動准則,其政治活動必須符合憲法的要求,不得有任何違憲行為。在自己從政的活動中,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第三,遵守行政法規。行政管理法規既是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律規范,又是制約國家公務員行政活動的根本依據。因此,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國家公務員,必須嚴格地遵守行政法規。在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公務員一定要有法必依,這就要求國家公務員在行政行為中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在法律許可范圍內活動。國家公務員是依照法律管理社會,代表和維護人民利益的人員。國家法律賦予公務員一定的權利,同時又把管理社會和維護人民利益確定為他們的義務。因此,國家公務員行使職權,對社會進行管理,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在行政管理法規內活動,不允許有違反法律,違反行政法規的行為發生。任何公務員,不論其權力大小,地位高低,均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凌法」,「徇私枉法」。在處理問題時,要嚴格以行政管理法規為依據,有章可循,絕不允許沒有根據地擅自行事;更不能拋開法律不顧,依人不依法,依權不依法。
第四,履行公職,執法必嚴。國家公務員在執行公務、處理問題時,要認真按照法律和行政規章辦事。在執行法律上必須嚴格、嚴肅、嚴明。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獎懲嚴明,不枉不縱;堅持按程序辦事,認真對待,一絲不苟,做到不越許可權。不超范圍,不幹預職權范圍以外的事情。堅持有錯必糾,對工作中的差錯,甚至違法行為及其所帶來的後果,一定要實事求是地予以糾正。
第五,適用法律,違法必究。對任何違法犯罪的公民,都必須由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予以法律制裁。國家公務員在依法行政的過程中,要真正地貫徹「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則。從執法的角度上講,國家公務員按照行政法管理行政時,要毫無例外地將法律、法規適用於一切單位和個人。無論什麼人,不管其資格多老,功勞多大,地位多高,只要觸犯了法律,觸犯了行政管理法規,就要追究其行政責任或法律責任。這就要求公務員秉公辦事,剛正不阿,執法如山,不畏權勢,不怕打擊報復,敢於追究任何違法者的法律責任。從守法的角度上講,國家公務員不論其地位和權力如何,不論在何時何地,只要違反了法律,同樣要追究其法律責任;觸犯了法律必須予以應有的法律制裁,絕不允許有任何不受法律約束的「特殊公務員」存在。
第六,正確對待不同層次的行政管理法規的效力,自覺地接受不同效力的行政法規的約束。我國的行政管理法規是多層次的。不同層次的行政管理法規,具有不同的效力。國家公務員在適用不同效力等級的行政規范時,要依次服從,才能保證公務活動的正常進行。要引起公務員重視的是地方行政規章的約束。地方行政管理規章雖然效力較其他行政法規低,但它同樣具有法律的規范性、強制性和權威性的特徵。它對行政管理轄區內的一切部門和公務員都具有約束力,而且此類行政管理法規的數量較多,規范也較具體。因此,該管區內的各級政府公務員,不論其地位和職務如何,都要按照該地方行政規章辦事,一切違反地方行政規章的行為,都應受到特定行政機關的不同程度的行政制裁。
Ⅷ 有關於公務員的法律
主要是行政組織法 行政訴訟法 還有民商法和刑法考的內容也涉及一部分但是不是很多!主要在行政組織法 行政訴訟法多下功夫!我也是考公務員的努力吧!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
Ⅸ 求與公務員有關的法律法規+10
http://www.jincao.com/fa/law20.htm
去這里看看.
這裡面有
我看了看.內容很多.並且還橫全.
Ⅹ 公務員的相關規定
無法考公務員的人:
第一:被開除黨籍的人
這條規定是底線,公務員職務屬於黨和國家管理,服務的廣大百姓群眾。既然都被開除黨籍,還有什麼資格去報考呢?所以說,大家在應該遵守道德紀律。不做違紀違法的事,不要帶有灰色」軌跡「。能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黨員,對以後報考公務員考試,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第二:違法亂紀的人
公務員法,尤其是新的公務員法,裡面也有明確規定。公務員代表國家政府形象,服務於人民群眾,做事應功德人心。違法亂紀損害國家形象,開除公職是必須的!這類人員是不能報考公務員的,即便想報考後期的事業單位,教師,銀行等等職業都會受到影響!
第三:受過刑事處罰的人
人無完人,每個人可能都犯過錯,但是原則性的錯誤是容不得大家去嘗試的。就比如說刑事處罰,被服刑坐牢。公務員考試有個政審環節,會對你及你的直系親屬進行政治審查,看看你和你的家屬是否有過刑事處罰記錄?有的話,後面也是堅決不能報考公務員的。
違法哪些公務員法規會被勸退
1、在年度考核中,連續兩年不合格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務員的很多制度都在改革,管理上也越來越正規。雖然公務員還是名義上的鐵飯碗,但是並不代表你考上就可以一輩子衣食無憂。現在的考核很嚴格,每年都有,如果連續兩年不合格,那麼就要小心了,有被勸退的可能。
2、不能接受安排
在公司內部有這樣的情況,比如某個人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公司看在人情面子上,一般不會開除,只是酌情換個部門。
公務員也開始執行這樣政策,如果職員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就要接受單位的調度,也就是轉崗。如果不接受安排,就有被辭退的危險。所以想要進入公務員的人,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了,提高自身能力。
3、曠工或者請假超期不歸
曠工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就算是在企業單位也是一樣。我有一個同事,每天遲到,連續一個月,最後都被開除了,就不要說是曠工了。所謂的曠工就是沒有任何理由,沒和任何負責人打招呼就不來了。具體情況就是,請假到期了,但是沒有回來報道,而且連續超過半個月,或者後一年內累積30天,也會被開除。這樣的員工被開除也是理所當然。
4、不遵紀守法
公務員有公務員的紀律,有公務員的法律規定。和公司一樣,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制度。如果不按照規定執行,一般都是先教育一番,如果還不改正,可能就要面臨著開除的危險。公務員也是一樣,如果嚴重違紀,不符合公務員身份的。會被開除。一旦開除,可能這輩子就和公務員無緣了。
5、拒絕合理安排
公務員也是需要改革、整頓,如果恰好是你的部門,需要撤銷或者合並。一般這樣的情況,國家都會對這些人有一個好的安排。但是有一些人依然會拒絕這些合理安排。不想失去自己的好工作。最後沒有辦法可能會面臨辭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