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標准法規市場經濟
㈠ 食品執行標准SB/T10379是什麼標准
SB/T10379-2012是《速凍調制食品》。
本標准代替SB/T 10379-2004《速凍調制食品》本標准規定了速凍調制食品的術語和定義、分類、原料和輔料、技術要求、檢驗方法、判定規則、標簽、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以及銷售和召回的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3.1定義產品的生產、檢驗和銷售。
(1)食品標准法規市場經濟擴展閱讀
我國國家標准代號分為GB和GB/T。國家標準的編號由國家標準的代號、國家標准發布的順序號和國家標准發布的年號(發布年份)構成。
GB代號國家標准含有強制性條文及推薦性條文,當全文強制時不含有推薦性條文,GB/T代號國家標准為全文推薦性。強制性條文是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國家標准。
推薦性國標是指生產、檢驗、使用等方面,通過經濟手段或市場調節而自願採用的國家標准。但推薦性國標一經接受並採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納入經濟合同中,就成為各方必須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具有法律上的約束性。
㈡ 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在市場經濟法律法規體系地位是什麼
(1)商品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著,版有危害的食品損害了人民權的身體健康,其價值就難以實現。
(2)由於市場不是萬能的, 也不是完美無缺的, 市場具有他自身的缺點和弱點(盲目性,滯後性,自發性)。國家就需要運用宏觀調控來調節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加強運用宏觀調控中的 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以及經濟手段來維護人民的生命健康。
(3)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在商品服務市場上,依法享有安全權,而市場上的一些假冒產品危害了人民的身體健康,就需要國家用法律來規范市場,依法維護消費者權益。
㈢ 我國在食品方面有哪些法律法規
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法規
《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國務院令第503號)
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管理辦法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試行條例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
散裝食品衛生管理規范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糧食收購條例
生豬屠宰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葯管理條例
食鹽專營辦法
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
學校衛生工作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
部門規章
商務部、財政部令2008年第9號《生豬定點屠宰廠(場)病害豬無害化處理管理辦法》
生豬定點屠宰廠(場)病害豬無害化處理管理辦法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注銷程序管理規定》將於3月1日正式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
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
衛生部關於印發《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的通知
進口食品衛生質量管理
出口食品質量管理
獸葯注冊辦法
獸葯產品批准文號管理辦法
衛生行政許可管理辦法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04)
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辦法
集貿市場食品衛生管理規范
食鹽價格管理辦法
衛生行政執法文書規范
獸葯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辦法
農業野生植物保護辦法
㈣ 我國食品標准與法規的現狀
我國食品標準的現狀和前景
【摘要】目前食品安全是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該文從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了中國食品法律標準的現狀,並介紹中國食品標準的發展歷程和趨勢,並對中國食品標准與食品安全問題及的脫節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食品安全、食品法規、食品標准、發展前景、問題解決
標準是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准,以特定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准則和依據。根據一定程序要求發布的各類標准,不是一般的技術性文件,而是有效的法律、法規准則之一。食品質量直接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食用劣質食品甚至可能導致食用者致病或死亡。因此,食品類產品標準的制定與實施顯得更加重要。這項工作雖一直受到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注,但仍有些值得提起注意的問題。筆者根據多年從事這類工作的經驗和體會,對我國食品標准現狀和問題及建議作一闡述,以期引起社會的重視。
1、食品標准現狀
1.1 確立了標準的權威性
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以下簡稱《標准化法》),明確了標準的法律地位,並先後頒布了計量、產品質監等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更進一步確立了標準的嚴肅性、權威性。《標准化法》中規定了「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准以及法律、行政法規定強制執行的標準是強制性標准」。食品標准中的衛生指標就屬於該類強制性標准,而《產品質量監督法》和《食品衛生法》又更具體地說明了嚴格執行食品標準的必要性、必須性。1997年夏,武漢市對市場飲用水進行抽查檢驗,結果表明某廠生產的產品衛生指標不合格,立即查封銷毀了該批產品,避免了對消費者可能帶來的健康損害。
1.2 制(修)定食品標准取得顯著成績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結構逐步改善,消費者對食品的質量、營養和安全衛生愈加重視,要求也越來越高。國家為了進一步規范食品市場,扶優治劣,確保生產、經營和消費三者的合法權益,在制定了食品方面的部分法律、法規的同時,按照《標准化法》的要求,制定發布實施了大量的食品標准。經過多年的努力工作,幾乎所有的國家或行業、地方的主導產品、名特優產品,均已制定了國家、行業或地方標准。據統計,截至1995年全國已經頒布實施的各類食品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已達1963項,企業標准由於在各級技術監督部門備案,尚未能進行准確統計。更令人可喜的是,許多行業或企業,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利益,爭創名優品牌,積極制定了許多嚴於國家標準的行業或企業標准。例如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已制定的酒類、茶葉、奶及奶製品類、飲料類、水果蔬菜及製品類等產品的行業標准45項,其技術要求均嚴於現行國家標准,為樹立綠色食品的優質、營養、安全無污染的良好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保證監督作用,促進了綠色食品事業的發展。通過這些工作培養了人才、鍛煉了隊伍,為食品類產品的標准化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做好了技術准備。
1.3 用標准規范生產與營銷秩序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處於建立之初,一系列法律、法規和市場監督機制尚需不斷完善,在食品工業的生產、營銷的過程中一些不規范乃至違法的現象時有發生。只有嚴格執行食品標准,才能適應食品工業的發展,確保商業企業的購銷權益,加速食品的開發研究,加強監督檢驗職能,有效打擊生產、經銷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行為,凈化食品市場,提高食品質量。食品標准既是企業組織生產的依據,又是有關單位進行產品質量檢驗評審和監督的唯一準則,是國家、行業或地方進行產品統檢、監督抽查或仲裁檢驗的重要判定依據。例如,我單位承擔了1991年度農業部第三屆白酒評優工作,通過嚴格執行相關標准,對參評的426個產品進行理化檢驗和感官評比,推薦了180個部優產品。由於結果客觀公正,使評比工作真正達到了扶優治劣,促進行業和地區經濟發展的目的。1997年初,受山東某地法院的委託,我們對一玉米澱粉購銷合同糾紛進行仲裁檢驗,及時提供了客觀公正檢驗結果,各方在結果面前再無法辯解,使久拖難斷問題迅速解決,減少了不應有的經濟損失,同時使有關方面更進一步明確了執行標準的重要性,提高了質檢機構的聲譽。
2、中國食品標準的發展歷程和標准內容的發展前景
2.1中國食品標準的發展歷程
建國初期,中國的食品類標准較少,20世紀70年代末以後中國食品類相關標准開始日益豐富到20世紀70年代末頒布的主要是食品添加劑的產品標准,食品的衛生標准和產品標准較少。20世紀80年代後陸續發布了一系列的食品衛生標准和產品標准。在1981年頒布的GB2757-1981《蒸餾酒及配製酒衛生標准》開創了中國釀酒行業的新紀元。1983年頒布了GB 3865-83《中式糕點質量檢驗方法標准》和GB3866-83《西式糕點質量檢驗方法標准》。1985年頒布了糧食、油料檢驗方法標准和一系列植物油脂檢驗方法標准。1986年和1987年頒布了GB7100-86《糕點、餅干、麵包衛生標准》、糧食類產品標准和以ZBX為編號的一系列專業生產技術規程。1988年國家衛生部又頒布了19個食品類衛生標准。20 世紀90年代初商檢局頒布了一系列的進出口產品標准和檢驗方法標准,衛生部還頒布了一批農葯殘留等檢驗方法標准。1995 年中國農業部頒布了第一批綠色食品相關標准,2001年頒布了第一批無公害食品,相關標准,標志著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在中國走向制度化,也說明了人們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和國家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視。1996年、2003年和2005年中國對食品方面衛生標准進行了三次大范圍的頒布和修訂,使衛生標準的覆蓋范圍更加廣泛,更加有利於保證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安全。目前中國的標准已形成了基礎標准、產品標准、方法標准和安全、衛生與環境保護標准四大方面全方位覆蓋的標准體系。基礎標準是指在一定范圍內作為其他標準的基礎並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標准,如 GB/T7100《數值修約規則》。產品標準是指對產品結構、規格、質量和檢驗方法所做的技術規定。方法標準是指以產品性能、質量方面的檢驗、試驗方法為對象而制定的標准,其內容包括檢測或試驗的類別、檢驗規則、抽樣、取樣測定、操作、精度要求等方面的規定,還包括所用儀器、設備、檢測和試驗條件、方法、步驟、數據分析、結果計算等。安全、衛生與環境保護標準是以保護人和物的安全、保護人類的健康、保護環境為目的而制定的標准,這類標准一般都要強制貫徹執行。在標準的分級上,1988年12月29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把中國標准從上到下分為: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和企業標准四級,形成了由上到下,上級高於下級,下級補充上級的良好局面。按照GB7718-2004《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要求,在國內生產並在國內銷售的預包裝食品(不包括進口預包裝食品)必須標示該產品執行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或經備案的企業標準的代號和順序號,即產品的標准號,也即每種上市銷售的預包裝食品,必須符合相應的產品標准。
2.2中國食品標准內容的發展趨勢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涌現,中國的食品標准也由原來重視感官和理化指標轉向重視安全性指標。1988年以前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限制的主要是感官、凈含量和理化指標有些產品甚至沒有相關的衛生標准,即使有衛生標准,其限制的范圍也主要是微生物指標和一些理化指標,例如 GB-10138-88《咸鯧魚衛生標准》,只規定了酸價和過氧化值,對其它的指標不作限制。1996年、2003年和2005年中國衛生部對食品衛生標准做了三次大范圍的修訂和增補,標准要求的限制指標大大增加,有害物質限量也逐漸降低。GB10138-2005《鹽漬魚衛生標准》2005年頒布,同時廢止了GB10138-10142-88,6個衛生標准,增加了組胺,鉛,無機砷,鎘,多氯聯苯,N-二甲基亞硝胺等多項安全性指標。GB5749-2004《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於2007年7月 1日實施並替代GB5749-198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新標準的水質指標由原來的35項增加至 106項,增加了71項,修訂了8項,微生物指標、消毒劑指標、毒理指標、一般性化學指標均有增加,其中毒理指標中的有機化合物指標由原來的5項增加至53項,其中包括增加了很多農葯殘留指標。隨著環境污染的加重,生活飲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蓄積量在逐漸增加,為保證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必須加強有毒有害物的限制。總之,食品標準的發展與食品工業的發展水平、環境污染、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關,大環境發生了變化標准必須隨之改變,否則標准將不能對食品安全問題起到應有的指導作用。雖然中國食品類標准在逐步走向科學化,合理化,嚴格化,實用化,但是標准和食品安全問題間仍存在著一些問題。
3、存在問題的解決方式
從多方面加強了食品安全性指標的控制,但是隨著新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涌現,存在著標准與食品安全問題脫節的現象,有些不允許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物質,被人為添加進去,直到造成了顯著危害,才引起人們的重視,給監管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相反標準的制定往往偏重於對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進行限制,而無法對不明添加物進行明確的規定,這為檢測監管工作留下了隱患。為食品添加劑的管理提供了依據,我們應該加強這方面標準的制定。建議在進一步完善GB2760《食品添加劑衛生標准》、GB2763-2005《食品中農葯最大殘留限量》、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規定項目的同時,對保鮮劑、催食品中的獸葯、魚葯、化肥、除草劑、熟劑等化學有害品的使用范圍和殘留量制定出更加完備的標准日常的檢測工作主要是依照產品標准進行檢驗,所以在標准要求的檢測指標均合格的情況下,該食品仍可能為不合格產品,因為其可能添加了非食品用添加劑。這是中國食品監管工作者和食品類標准面臨的共同難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我認為除了要加強標準的更新速度和執法人員的監督巡查頻次外還要做到以下三點:
(1)加強宣傳,提高中國食品從業人員的道德素質,提倡合法經營,鄙視和嚴厲打擊不法食品生產經營者。
(2)加強立法,加重處罰手段,使制假、售假者受到更加嚴厲的懲罰,當其違法所付出的代價遠超其違法所得,生產不法產品無利可圖時,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法食品的出現。
(3)加強安全、衛生方面通用型標準的制定,對不允許在食品中使用的物質和不適當的加工方法的規范了食品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為食品添加劑可依。比如GB2760《食品添加劑衛生標准》對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和最大使用量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並規定該標准適用於所有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者。一是在該強制性標准中未列入的添加劑即為非食品添加劑,不允許在食品中使用;二是列入食品添加劑衛生標準的食品添加劑均有其特定適用的食品,不是對所有食品都試用,例如防腐劑苯甲酸不允許在肉製品中使用;三是食品添加劑的用量不得超過該產品的最大使用量。該標准有效進行明確的規定,使產品質量檢驗和監督執法有法。
4、結 論
總之,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不斷涌現,中國的食品類標准逐步發展和完善,已經形成了覆蓋全面,行之有效的標准監管體系,但是仍然存在著標准不能有效應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除了進一步更新和完善相關標准外,首先:必須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道德素質,其次要通過立法加重處罰手段,提高違法的成本,第三是要加強食品安全、衛生方面通用型標準的制定,只有多管齊下才能確保中國的食品安全。進一步健全中國的食品標准網路。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最新版)第二十八條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食品衛生法》第9條。和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和第四十五條的規定
[3] 丁昌東.《我國蔬菜農葯殘留標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標准化,2004
[4] 趙曉鋒.《中國食品安全管理的現狀、問題和對策》美中經濟評論2003
[5] 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6] 李書國,陳輝.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與對策《食品與營養》2002
[7] 房建昌.食品安全市場准入制定實施手冊.北京.中科多媒體電子出版社.2003
[8] 宿忠民.我國標准化工作面臨的形勢與任務.輕工標准與質量.2002年第2期
㈤ 和食品相關的所有法律法規有哪些
和食品相關的所有法律法規有以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02-4-28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年10月27日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為了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促進技術進步,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標准化工作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需要,制定本法。
由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
2、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0年07月08日發布,自1993年09月01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3、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乙類傳染病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可以按甲類傳染病採取預防措施。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這三種傳染病雖然只被納入乙類,但由於其傳染性強、危害大,如果先要報批、公布才能實施,難免貽誤時機,導致嚴重後果。
4、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是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的法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已經2005年8月10日國務院第101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主管全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
㈥ 我國食品標準的現狀和前景
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歸結起來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安全管理不規范所致。毒奶粉、毒筷子、毒餐盒、洗蝦粉等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最終所有的原因都指向了公共監管體系的缺失。實際上,公共監管體系一直存在,只是在各層級、各部門的監管力度上打了折扣,如果按照相關法律條例及職責賦予加以日常監管,各盡其責,而非等待其事態大規模擴散並爆發後才匆忙行動,將會有效遏制危害人民健康的事件發生。
第二,利益驅動所致及龐大的市場誘導所致。不法商人往往為了一已經濟私利,不惜昧著良心去傷害廣大食客的身體,因為即使這樣,只要不是客觀原因導致的「東窗事發」,商人們就不愁巨大的獲利空間。而中國的人口眾多,食品市場空間大,盲從心理重,任一食品只要包裝、宣傳、處理得當,一定會有巨大的市場存在。
第三,部分商人缺乏公德心所致。「無商不奸」在中國已經有了上千年的傳承,而且在當今市場經濟和社會形態下,大有進一步發揚光大的趨,總有部分商人群體嚴重缺乏公德心。
㈦ 食品安全標準的標准內容
(一)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
(三)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四)對與食品安全、營養有關的標簽、標識、說明書的要求。
(五)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六)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
(七)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八)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劑必須詳細列出。
(九) 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由衛生部負責制定。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應當依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並充分考慮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參照相關的國際標准和國際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廣泛聽取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意見,並經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
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是有嚴格程序的,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制定標准研製計劃、確定起草單位、起草標准草案、徵求意見、委員會審查、衛生部批准。 截至目前,我國已制定公布303部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覆蓋6000餘項食品安全指標。
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安全標准與評估司副司長陳銳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近年來,國家衛生計生委不斷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標准管理制度,公布實施了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地方標准和企業標准備案管理辦法,並成立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制定完善標准提供科學依據。
截至目前,我國已制定公布了乳品安全標准、真菌毒素、農獸葯殘留、食品添加劑和營養強化劑使用、預包裝食品標簽和營養標簽通則等303部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覆蓋了6000餘項食品安全指標。
針對食品安全標准工作,國家衛生計生委還專門組建了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審評委員會,由食品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劑、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等10個專業分委員會、共350多位醫學、農業、食品、營養等方面權威專家組成,負責標准審查工作。 英國是較早重視食品安全並制定相關法律的國家之一,其體系完善,法律責任嚴格,監管職責明確,措施具體,形成了立法與監管齊下的管理體系。
比如,英國從1984年開始分別制定了《食品法》、《食品安全法》、《食品標准法》和《食品衛生法》等,同時還出台許多專門規定,如《甜品規定》、《食品標簽規定》、《肉類製品規定》、《飼料衛生規定》和《食品添加劑規定》等。這些法律法規涵蓋所有食品類別,涉及從農田到餐桌整條食物鏈的各個環節。
在英國,責任主體違法,不僅要承擔對受害者的民事賠償責任,還要根據違法程度和具體情況承受相應的行政處罰乃至刑事制裁。例如,根據《食品安全法》,一般違法行為根據具體情節處以5000英鎊的罰款或3個月以內的監禁;銷售不符合質量標准要求的食品或提供食品致人健康損害的,處以最高2萬英鎊的罰款或6個月監禁;違法情節和造成後果十分嚴重的,對違法者最高處以無上限罰款或兩年監禁。
在英國,食品安全監管由聯邦政府、地方主管當局以及多個組織共同承擔。例如,食品安全質量由衛生部等機構負責;肉類的安全、屠宰場的衛生及巡查由肉類衛生服務局管理;而超市、餐館及食品零售店的檢查則由地方管理當局管轄。
為強化監管,英國政府於1997年成立了食品標准局。該局是不隸屬於任何政府部門的獨立監督機構,負責食品安全總體事務和制定各種標准,實行衛生大臣負責制,每年向國會提交年度報告。食品標准局還設立了特別工作組,由該局首席執行官掛帥,加強對食品鏈各環節的監控。
英國法律授權監管機關可對食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場所進行檢查,並規定檢查人員有權檢查、復制和扣押有關記錄,取樣分析。食品衛生官員經常對餐館、外賣店、超市、食品批發市場進行不定期檢查。在英國,屠宰場是重點監控場所,為保障食品的安全,政府對各屠宰場實行全程監督;大型肉製品和水產品批發市場也是檢查重點,食品衛生檢查官員每天在這些場所進行仔細的抽樣檢查,確保出售的商品來源渠道合法並符合衛生標准。
在英國食品安全監管方面,一個重要特徵是執行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食品追溯制度是為了實現對食品從農田到餐桌整個過程的有效控制、保證食品質量安全而實施的對食品質量的全程監控制度。監管機關如發現食品存在問題,可以通過電腦記錄很快查到食品的來源。一旦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地方主管部門可立即調查並確定可能受事故影響的范圍、對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通知公眾並緊急收回已流通的食品,同時將有關資料送交國家衛生部,以便在全國范圍內統籌安排工作,控制事態,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為追查食物中毒事件,英國政府還建立了食品危害報警系統、食物中毒通知系統、化驗所匯報系統和流行病學通信及咨詢網路系統。嚴格的法律和系統的監管有效地控制了有害食品在英國市場流通,消費者權益在相當程度上得到了保護。 在法國,保障食品安全的兩個重點工作是打擊舞弊行為和畜牧業監督,與之相應的兩個新部門近幾年也應運而生。其中,直接由法國農業部管轄的食品總局主要負責保證動植物及其產品的衛生安全、監督質量體系管理等。競爭、消費和打擊舞弊總局則要負責檢查包括食品標簽、添加劑在內的各項指標。 法國農民也已經意識到,消費者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乃至食品產地和生產過程的衛生標准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為了使產品增加競爭力,法國農業部給農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勵農民發展理性農業便是其中之一。所謂理性農業,是指通盤考慮生產者經濟利益、消費者需求和環境保護的具有競爭力的農業。其目的是保障農民收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有利於環境保護。法國媒體認為,這種農業可持續發展形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同時還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性。
在銷售環節,實現信息透明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除了每種商品都要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成分等必需內容外,法國法律還規定,凡是涉及轉基因的食品,不論是種植時使用了轉基因種子,還是加工時使用了轉基因添加劑等,都須在標簽上標明。此外,法國規定,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劑必須詳細列出。由於「瘋牛病」的影響,從2000年9月1日起,歐盟各國對出售的肉類實施一種專門的標簽系統,要求標簽上必須標明批號、屠宰所在國家和屠宰場許可號、加工所在國家和加工車間號。從2002年1月開始,又增加了動物出生國和飼養國兩項內容。 有了標准,重在執行。新華社巴黎分社附近有一家叫做卡西諾的超市,每天晚上8點多,超市工作人員都會把第二天將要過期的食品類商品扔到垃圾桶內,包括蔬菜、水果、肉類、禽蛋等。他們告訴記者:判斷食品是否過期的唯一標准就是看標簽上的保質期,而一旦店內有過期食品被檢查部門發現,那麼結果就是導致商店關門。位於巴黎郊區的蘭吉斯超級食品批發市場是歐洲最大的食品批發集散地,也是巴黎市的「菜籃子」,這里的商品品種豐富、價格便宜。為了保證食品質量,法國農業部設有專門人員,每天24小時不斷抽查各種產品。
1996年英國發現了瘋牛病;2000年初,法國發現一些肉類食品中含有致命的李斯特桿菌;2001年英國暴發口蹄疫。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導致歐盟區域內頻現食品安全危機,這使得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更加謹慎,也促使食品安全問題愈發受到重視。 一直以來,德國政府實行的食品安全監管以及食品企業自查和報告制度,成為德國保護消費者健康的決定性機制。
德國的食品監督歸各州負責,州政府相關部門制定監管方案,由各市縣食品監督官員和獸醫官員負責執行。聯邦消費者保護和食品安全局(BVL)負責協調和指導工作。在德國,那些在食品、日用品和美容化妝用品領域從事生產、加工和銷售的企業,都要定期接受各地區機構的檢查。
食品生產企業都要在當地食品監督部門登記注冊,並被歸入風險列表中。監管部門按照風險的高低確定各企業抽樣樣品的數量。每年各州實驗室要對大約40萬個樣本進行檢驗,檢驗內容包括樣本成分、病菌類型及數量等。
食品往往離不開各種添加劑,添加劑直接關繫到食品安全與否。在德國,添加劑只有在被證明安全可靠並且技術上有必要時,才能獲得使用許可證明。德國《添加劑許可法規》對允許使用哪些添加劑、使用量、可以在哪些產品中使用都有具體規定。食品生產商必須在食品標簽上將所使用的添加劑一一列出。
德國食品生產、加工和銷售企業有義務自行記錄所用原料的質量,進貨渠道和銷售對象等信息也都必須有記錄為證。根據這些記錄,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查明問題出在哪裡。
消費者自身加強保護意識也非常重要。例如,一旦發現食品企業存在衛生標准不合格或者食品標簽有誤,可以通知當地食品監管部門。如果買回家的食品在規定的保質期內出現變質現象,也可以向食品監管部門舉報。聯邦消費者保護部開設有「我們吃什麼」網站,提供多種有關食品安全的信息,幫助消費者加強自我保護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歐盟范圍內已經初步形成了統一、有效的食品安全防範機制,即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警報系統。德國新的《食品和飼料法典》和《添加劑許可法規》的一大特點就是與歐盟法律法規接軌。
如果某個州的食品監管部門確定某種食品或動物飼料對人體健康有害,將報告BVL。該機構對匯總來的報告的完整性和正確性加以分析,並報告歐盟委員會。報告涉及產品種類、原產地、銷售渠道、危險性以及採取的措施等內容。如果報告來自其他歐盟成員國,BVL將從歐盟委員會接到報告,並繼續傳遞給各州。如果BVL接到的報告中包含有對人體健康危害程度不明的信息,它將首先請求聯邦風險評估機構進行毒理學分析,根據鑒定結果再決定是不是在快速警告系統中繼續傳遞這一信息。
通過信息交流,BVL可以及時發現風險。一旦確認某種食品有害健康,將由生產商、進口商或者州食品監管部門通過新聞公報等形式向公眾發出警告,並盡早中止有害食品的流通 美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遵循以下指導原則:只允許安全健康的食品上市;食品安全的監管決策必須有科學基礎;政府承擔執法責任;製造商、分銷商、進口商和其他企業必須遵守法規,否則將受處罰;監管程序透明化,便於公眾了解。
美國整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分為聯邦、州和地區三個層次。以聯邦為例,負責食品安全的機構主要有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下屬的食品和葯物管理局和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農業部下屬的食品安全及檢驗局和動植物衛生檢驗局,以及環境保護局。
三級監管機構的許多部門都聘用流行病學專家、微生物學家和食品科研專家等人員,採取專業人員進駐食品加工廠、飼養場等方式,從原料採集、生產、流通、銷售和售後等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管,構成覆蓋全國的立體監管網路。
與之相配套的是涵蓋食品產業各環節的食品安全法律及產業標准,既有類似《聯邦食品、葯品和化妝品法》這樣的綜合性法律,也有《食品添加劑修正案》這樣的具體法規。
一旦被查出食品安全有問題,食品供應商和銷售商將面臨嚴厲的處罰和數目驚人的巨額罰款。美國特別重視學生午餐之類的重要食品的安全性,通常由聯邦政府直接控制,一旦發現問題,有關部門可以當場扣留這些食品。百密一疏,萬一食品安全出現問題,召回制度就會發揮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民間的消費者保護團體也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力量。比如2006年6月,一個名為「公眾利益科學中心」的團體就起訴肯德基使用反式脂肪含量高的烹調油。
在網路普及的美國,通過互聯網發布食品安全信息十分普遍。聯邦政府專門設立了一個「政府食品安全信息門戶網站」。通過該網站,人們可以鏈接到與食品安全相關的各個站點,查找到准確、權威並更新及時的信息。 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俄羅斯並不乏相關法律文件和技術標准。《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各種政府決議及地方規定都對此有詳盡而明確的要求。然而,現實生活中食品安全問題仍不時突顯,其中關鍵不在於無法可依,而在於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在俄羅斯,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過去一直由國家衛生防疫部門、獸醫部門、質檢部門及消費權益保護機構共同負責。但俗話說「三個和尚沒水吃」,婆婆太多也帶來職責劃分不清、推卸責任甚至相互扯皮的弊端,最終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無法落到實處。
這一局面在2004年開始得到改觀。當年3月,俄羅斯總統普京為理順食品安全管理機制,命令對相關行政管理機構進行調整,在俄羅斯衛生和社會發展部下設立聯邦消費者權益和公民平安保護監督局,將俄羅斯境內食品貿易、質量監督及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交由該局集中負責。
新機構的成立對於集中行政資源、監控食品質量和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其職責范圍包括:檢查食品製造和銷售場所的衛生防疫情況,對進口食品進行登記備案,在新食品上市前進行食品安全鑒定,對市場所售食品進行安全及營養方面的鑒定和科學研究,以及制止有損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等。該局在全俄各聯邦主體設有分局,負責當地的食品安全檢查和監控工作。
㈧ 食品標准與法規的圖書目錄
第一節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的法律地位
第二節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
第三節食品法律、法規和標准與市場經濟的關系
一、法律、法規與標準的關系
二、食品法律、法規與市場經濟的關系
三、標准與市場經濟的關系
思考題 第一節標准化與標准
一、標准化
二、標准
第二節食品標准
一、我國食品標准化概況
二、我國食品標准與分類
三、國際食品標准化
思考題 第一節食品強制性標准類別
一、強制性標準的分級
二、強制性標準的范圍
三、食品安全相關的國家級強制性標準的類別
四、食品安全法中規定的食品安全標准
第二節食品標簽與標識標注
一、食品標簽的定義及功能
二、我國相關的食品標簽標準的發展
三、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使用的術語和定義
四、預包裝食品標簽及標注的基本要求
五、食品標簽強制性標示內容及標注要求
六、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強制標示內容的免除
七、非強制標示內容
八、食品標識管理規定
九、食品營養標簽介紹
第三節食品添加劑
一、食品添加劑及其發展趨勢
二、國際組織關於食品添加劑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三、我國關於食品添加劑的主要法律法規及標准
四、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
五、規范性附錄的內容
六、食品添加劑功能類別及其技術作用
第四節食品安全標准
一、食品安全標準的格式及內容
二、食品安全標准中的主要技術指標
三、我國食品安全標准中的技術指標
思考題 第一節食品標准制定的原則
一、食品標準的基本內容
二、食品標准制修訂原則
三、企業標準的制定范圍
四、制定食品標準的要求
第二節食品標准制定的程序
第三節食品標準的結構
一、食品標準的要素
二、標準的結構層次
第四節食品標准核心內容(規范性技術要素)的編寫
一、術語和定義
二、符號和縮略語
三、要求
四、抽樣
五、試驗方法
六、檢驗規則
七、標志、標簽與包裝
八、運輸與貯存
九、規范性附錄
十、圖與表
第五節食品標准中其他要素的編寫
一、規范性一般要素的編寫
二、資料性概述要素的編寫
三、資料性補充要素的編寫
思考題 第一節食品法律
一、食品安全法
二、產品質量法
三、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四、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第二節食品法規
……
第六章我國的食品衛生與質量安全監督管理
第七章餐飲、食堂的食品衛生監督與管理
第八章保健食品的安全監督與管理
第九章農產食品及原料的安全監督與管理
第十章食品包裝材料的安全監督與管理
第十一章進出口食品的檢驗與管理
第十二章國外食品法律法規介紹
第十三章食品風險分析與食物中毒處理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