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黨內監督條例新版

黨內監督條例新版

發布時間: 2021-03-15 18:27:34

1. 政紀和黨紀處分的區別,最新黨紀政紀處分對照表

1、兩者在適用對象上存在差別

黨紀處分的對象是違犯黨紀應當受到黨紀責任追究的黨組織和黨員,政務處分的對象是有違法違規行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公職人員。

對象上的差別,要求在具體適用中,對於非國家公職人員的黨員,不能使用政務處分進行懲戒;對於非黨員的國家公職人員,不能使用黨紀處分進行懲戒。

對於具有黨員身份的公職人員,因為既屬於黨紀處分對象,也屬於政務處分對象,就存在同時被給予黨紀處分和政務處分的情形。基於這些不同,在立案過程中就存在黨紀立案、政務立案以及黨紀與政務同時立案的不同情形。

2、兩者在適用依據上存在差別

黨紀處分的依據,主要是《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黨內法規,而政務處分的依據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

黨紀處分對應的是違紀行為,政務處分對應的是違法行為。但是,黨的先鋒隊性質和先進性要求決定了黨規黨紀嚴於國家法律。國法是所有公民的行為底線,黨紀是對黨組織和黨員立的規矩。

黨紀與國法之間,不僅在於前者嚴於後者,更在於二者之間的互動,需要形成國家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制度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保障的格局。因此,在強調紀嚴於法、紀法分開的同時,還要強調紀法貫通。

在具體適用過程中,對於具有黨員身份的國家公職人員,有時就涉及黨紀處分與政務處分如何匹配的問題。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及《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暫行規定》有關規定,對於受到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處分的,如果擔任公職,應當依法給予其撤職等政務處分。嚴重違犯黨紀、嚴重觸犯刑律的公職人員必須依法開除公職。

此外,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對涉嫌犯罪以外的其他違法行為,在給予政務處分的同時,是否需要給予相匹配的黨紀處分,應看該行為是否符合「損害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情形。

比如,黨員如果有違章停車、闖紅燈等行政違法行為,在接受了相關處罰以後,一般就不會受到黨紀處分。所以,在實踐中,黨紀處分與政務處分的匹配一般存在重處分之間,輕處分一般沒有匹配的問題。

3、兩者在適用程序上存在差別

根據《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暫行規定》第十一條規定,對同級黨委管理的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決定任命的公職人員給予撤職、開除處分的,應當先由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罷免、撤銷或者免去其職務,再由監察機關依法作出處分決定。與此類似,政協及其常委會也應先免去其選舉或者任命的公職人員職務,再由監察機關依法作出處分決定。

上述處分前置程序的特別規定只存在政務處分中,黨紀處分中不存在。此外,根據《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暫行規定》第十九條的規定,對於公職人員的違法行為,監察機關以及公職人員的任免機關、單位都有權給予其處分,但是兩者不能同時作出處分。而黨紀處分只能由具有處分權的黨委或黨組織作出,其任免機關、單位無權進行黨紀處分。

4、兩者在權利救濟上存在差別

被處分人對黨紀處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分決定書之日起向作出處分決定的黨組織或其上級黨組織提出申訴。而被處分人對政務處分決定不服申請復審的,應當在收到處理決定之日起一個月內向作出決定的監察機關申請。對復審決定不服的,向上一級監察機關申請復核。

因此,黨紀處分決定的申訴不僅沒有時效限制,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黨組織或上級黨組織提出(但受理只能是批准處分的黨組織),政務處分的申請復審不僅有時效限制,還必須向作出決定的監察機關申請,而不能向其他機關提出申請。黨組織復議復查工作應當在90日內辦結,而復審決定應當在一個月內作出,復核決定應當在二個月內作出。

2. 黨內政治生活若干准則和黨內監督條例的區別

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這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舉,對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也為共產黨員樹立了「高線」,劃出「底線」。 通過制度的剛性和建設性力量,真正實現讓黨員幹部從「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
十八大召開以來,中央始終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但也時有「反『四風』只是一陣風」「反腐力度過大動搖執政基礎」的雜音,群眾在切實感受到反腐成效的同時,也擔心反腐力度可能減弱。條例修改後明確增加了一些違紀條款,如廉潔紀律方面增加了權權交易、利用權職或職務影響為親屬和身邊人員謀利等;在違反群眾紀律方面新增侵害群眾利益、漠視群眾訴求、侵害群眾民主權益等;在工作紀律方面增加黨組織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工作失職等;在違反生活紀律方面增加了生活奢靡、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等。比如原條例第150條中關於「通姦」「包養情婦(夫)」的提法在新條例中被刪除,范圍擴大到「與他人發生不正當性關系」,讓紀律處分的面更寬更嚴。
條例的修訂強化「負面清單」作用,將原有條例規定的10類違紀行為梳理整合、科學修訂為六類: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把黨章關於紀律的要求具體化,並在分則各章中按照同類相近和從重到輕的原則進行排序。
新《條例》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紀法分開、紀法各表」,紀律的歸紀律,法律的歸法律。這一方面使得紀律挺在了法律前面,比法律規定更加嚴格,對黨員提出比老百姓更高的要求,有利於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避免黨員幹部「要麼是好同志、要麼是階下囚」的情況。
正是因此,原先十大類紀律中與法律重復的貪污賄賂、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違反財經紀律、瀆職行為、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等類別被取消,重新被歸納為政治、組織、廉潔、群眾、工作和生活六大類。這雖然在數量上少於原來的十大類紀律,但卻完全做到了「紀律姓『紀』」,其「制度成色」有了質的飛躍。
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評價說:「這六大紀律恰恰是『破法』之前『破紀』的高發點,循著問題導向加以『精準防控』,使得《條例》的實體內容凸顯了政黨特色、黨紀特質。這是構建有中國共產黨特色的黨紀體系的創新探索和經典範例。」
新版《紀律處分條例》充分彰顯政黨特色、黨紀特徵,為治病救人、正風肅紀提供了制度依據和有力支撐。可以說,這次修訂工作表明黨對紀律建設、法規制度建設的規律性認識躍上了一個新台階,必將對加強黨內監督、全面從嚴治黨產生深遠影響。

3. 最新通過的《關於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意見》全文怎麼還沒有呀

我這里有。因是掃描而來,裡面有錯別字,但不影響整體。

中共中央辦公廳文件

中辦發〔2010〕29號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黨的
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意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中央各部委,國家機關各部委黨組(黨委),軍委總政治部,各人民團體黨組:
《關於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意見》已經中央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中共中央辦公廳
2010年9月15日

關於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切實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等黨內法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重要意義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黨務公開是黨內民主的重要內容。黨務公開是指黨內事務的內容、程序、結果等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布。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是擴大黨內基層民主、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增強黨的基層組織生機活力的客觀需要,是實踐黨的宗旨、密切黨群關系、促進基層和諧穩定的有效途徑,是加強黨內監督、規范權力運行、推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舉措,對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重要意義。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充分認識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深入推進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

二、准確把握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推進黨內基層民主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有力保證。
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發揚民主,廣泛參與。以落實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表達權、監督權為重點,進一步提高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度,充分發揮黨員在黨內生活中的主體作用。拓寬黨員意見表達渠道,營造黨內民主討論、民主監督環境,調動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積極穩妥,注重實效。堅持自上而下的指導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相結合,堅持先黨內後黨外,循序漸進,講求實效,防止形式主義。黨內事務除涉及黨和國家秘密等依照規定不宜公開或不能公開的外,都應向黨員公開。公開內容應真實、具體,公開形式應多樣、便捷,並保證黨務公開的時效性和經常性。
——統籌兼顧,改革創新。把黨務公開與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居)務公開和公共事業單位辦事公開等有機結合起來,相互促進、協調運轉。積極適應黨內墓層民主建設新要求,不斷完善公開制度,豐富公開內容,創新公開形式,努力探索黨員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式。
——區別情況,分類指導。針對不同類型黨的墓層組織的特點,確定相應的公開內容和形式,提高黨務公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明確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內容、程序和方式
(一)黨務會開的內容
1.黨組織決議、決定及執行情況。執行中央方針政策,上級黨組織決議、決定和工作部署等情況;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重要決策及執行,任期工作目標、階段性工作部署、工作任務及落實等情況。
2.黨的思想建設情況。本級黨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理論學習計劃及落實、黨員幹部教育培訓計劃及落實等情況。
3.黨的組織管理情況。本級黨組織的設置、主要職責、機構調整、換屆選舉,黨員發展、民主評議、創先爭優,黨費收繳、管理和使用,黨務工作經費管理和使用,黨員權利保障等情況。
4.領導班子建設情況。領導班子職責分工、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執行民主集中制,召開民主生活會,年度考核評價等情況。
5.幹部選任和管理情況。幹部選拔任用、輪崗交流、考核獎懲,幹部監督制度及執行等情況。
6.聯系和服務黨員、群眾情況。聽取、反映和採納黨員、群眾意見和建議,幫助黨員、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困難,接待來信來訪、排查化解矛盾糾紛,辦理涉及黨員、群眾切身利益重要享項等情況。
7.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執行廉潔自律規定、落實黨內監督制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處理違紀黨員等情況。
8.其他應當公開的事項。
(二)黨務公開的程序
1.制定目錄。縣(旗)、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黨委分類制定所屬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目錄,其他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目錄由上一級黨組織制定,規范公開的內容、范圍、方式和時限等。省部級黨委(黨組)對制定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目錄提出指導性意見。
2.實施公開。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依照目錄進行。如有目錄外需要公開的事項,墓層黨組織應制定工作方案,報經制定黨務公開目錄的黨組織審核同意後進行公開。公開的時限應與公開的內容和范圍相適應。
3.收集反饋。黨的基層組織應認真收集黨員對黨務公開情況的意見和建議,及時作出處理或整改,並將結果向黨員反饋。
4.歸檔管理。黨的基層組織對公開的黨務信息資料應及時登記歸檔,並做好管理利用工作。
(三)黨務公開的方式
黨的基層組織應根據黨務公開的內容和范圍,通過黨內有關會議、文件、簡報等方式進行公開。健全黨內情況通報制度,及時公布黨內信息,暢通黨內信息上下互通渠道。開展黨內事務問詢和黨員定期評議等活動。
四、建立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工作保障制度
(一)例行公開制度。列入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目錄的事項,按規定及時主動公開;暫時不宜公開或不能公開的,報上一級黨組織備案。公開事項如需變更、撤銷或終止,由制定黨務公開目錄的黨組織批准,報省部級黨委(黨組)備案後及時公布並作出說明。
(二)依申請公開制度。黨員按有關規定向黨的墓層組織申公開相關黨內享務。對申請的辜項,可以公開的,黨的基層組織向申請人公開或在一定范圍內公開;暫時不宜公開或不能公開的,及時向申請人說明情況。申請事項及辦理情況應報上一級黨組織備案。
(三)監督檢查制度。上級黨組織要加強對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工作的監督檢查,推動工作落實。黨的基層組織可通過聘請黨員作為黨務公開監督員等方式,加強對黨務公開工作的監督。
(四)考核評價制度。把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工作情況作為黨組織及其主要負責人年度工作考核和黨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適時組織黨員對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情況進行評議,並及時公布評議結果。對不按規定公開或弄虛作假的,要批評教育,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要追究有關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五、加強對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黨組)要把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建立由黨委(黨組)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任組長、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參加的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辦事機構,統一組織、協調和指導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協調配合,積極開展工作。黨的墓層組織是本級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人是實行黨務公開的第一責任人。黨的基層組織要從實際出發,積極主動做好黨務公開工作。
黨的基層組織黨務公開是一項新的實踐,要積極探索、總結經驗,把握工作規律,拓寬工作思路,不斷把黨務公開工作推向深入。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思想認識,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發揮典型示範作用,努力營造黨務公開的良好氛圍。加強調查研究和督促指導,及時解決黨務公開實踐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為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黨的基層組織對事關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切身利益等重大亭項,按規定可以向黨外公開的,應列入黨務公開目錄,通過新聞媒體、黨建網站、公示欄等適時公開。
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和其他單位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適用本意見,並可根據實際制定實施細則。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黨的基層組熾黨務公開工作,由總政治部根據本意見精神作出規定。

主題詞:黨的建設 黨務公開 黨的基層組織 意見 通知
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 2010年9月16日印發

4. iso14001新版標准中管理評審和其他哪些條款有關聯

1。《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
2、《北京市節能監察辦法》
3、《企業能耗計量與測試導則》
4、《節能監測技術通則》
5、《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一批)
6、《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二批)
7、《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三批)
8、《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

法律法規文件目錄

序號 文件名稱 頁數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基本准則 1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 59
4 中央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實施細則 77
5 內部審計基本准則 119
6 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 183
7 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 188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190
9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199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二次修正) 219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235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245
13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255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261
15 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79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295
17 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 312

法律法規文件目錄

序號 文件名稱 頁數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322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346
20 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359
21 建築施工場界雜訊限值 361
22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363
23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390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414
25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426
26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441
27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450
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飯館(餐廳)衛生標准(GB 16153-1996) 462
29 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 465
30 食(飲)具消毒衛生標准 503
31 食品工具、設備用洗滌劑衛生標准 511
32 食品工具、設備用洗滌消毒劑衛生標准 514
33 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 523
34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532

法律法規文件目錄

序號 文件名稱 頁數
35 北京市安全生產條例 559
36 火災事故調查規定 580
37 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 588
38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597
39 北京市消防條例 614
40 北京市消防安全責任監督管理辦法 628
41 北京市展覽、展銷活動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635
42 北京市室內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638
43 機關團體企業等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643
44 消防監督檢查規定 659
45 北京市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670
46 北京市機動車和機動車停車場停車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定 674
47 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 677
48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試行) 689
49 關於領導幹部報告個人重大事項的規定 696
50 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 699
51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試行) 704

列表:
文件文號 文件名稱 發布日期 實施日期
1 國際公約 1969年國際干預公海油污事故公約 1969-11-29 1976-05-06
2 國際公約 1969年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 1969-11-29 1975-06-19
3 國際公約 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 1985-03-22
4 國際公約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1972-11-23 1986-03-12
5 國際公約 北京宣言 1991-06-19 1991-06-19
6 國際公約 對公海上發生油污事故進行干涉的國際公約 1969-11-29 1969-11-29
7 國際公約 二十一世紀議程(摘錄) 1992-04-03
8 國際公約 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 2001-05-23 2001-05-23
9 國際公約 關於服務貿易與環境的決定 1993-12-15
10 國際公約 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 1991-06-23 1991-06-23
11 國際公約 關於貿易與環境的決定 1994-04-15
12 國際公約 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1982-03-12 1992-07-31
13 國際公約 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1987-09-16 1992-08-20
14 國際公約 關於自然資源永久主權的決議 1962-12-14 1962-12-14
15 國際公約 國際防止海上油污公約 1954-05-21 1954-05-21
16 國際公約 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 1989-03-22
17 國際公約 聯合國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 1992-06-14
18 國際公約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全體委員提出的決定草案 1997-12-10
19 國際公約 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
20 國際公約 內羅畢宣言 1982-05-18
21 國際公約 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1972-05-09
22 國際公約 設立國際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公約 1971-12-18 1978-10-16
23 國際公約 生物多樣性公約(里約宣言)
24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06-29 2002-11-01
25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1988-12-29 1989-04-01
26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修訂) 2002-12-31 2003-3-1
27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1993-02-22 1993-09-01
28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1990-04-01
29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2000-04-29 2000-09-01
30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1996-05-12 1994-07-01
31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1998-01-01
32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2001-8-31 2002-1-1
33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1997-12-29 1998-03-01
34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6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06-28 2003-10-01
35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1999年修正)
36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2004-12-29 2005-04-01
37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1995-1-1
38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61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10-27 2002-01-01
39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12-26 1989-12-26
40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002-10-28 2003-09-01
41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1996-10-29 1997-03-01
42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99-10-31 2000-07-01
43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1986-07-01
44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1997-12-29 1998-05-01
45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1997-11-01 1998-03-01
46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1977-11-01 1998-01-01
47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 2002-06-29 2002-06-29
48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96-08-29
49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07-05 1995-01-01
50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1996-08-29 1996-10-01
51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2002-06-29 2003-01-01
52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修正) 1984-09-20 1985-01-01
53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08-31 1995-01-01
54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1995-10-30 1995-10-30
55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1988-01-21 1988-07-01
56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1991-06-29 1991-06-29
57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996年5月15日修訂 1984-05-11 1984-11-01
58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1983-12-08 1984-01-01
59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二次修正) 2004-08-28 2004-08-28
60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04年修正 1982-12-04 1982-12-04
61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 1996-10-29 1997-01-01
62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1998-04-29 1998-09-01
63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摘錄) 1997-03-14 1997-10-01
64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1996-03-17 1996-10-01
65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999-04-29 1999-10-1
66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4-4 1990-10-1
67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7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2003-12-03 2004-07-01
68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正) 2004-08-28 2004-08-28
69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修正) 2000-10-31 2000-10-31
70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1-10-27 2002-05-01
71 國家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1998-06-26 1998-06-26
72 國家法規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局部修訂條文及其條文說明
73 國家法規 安全使用石棉公約 1989-06-16
74 國家法規 包裝資源回收利用暫行管理辦法 1999-01-01
75 國家法規 報告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暫行辦法 1987-09-10 1987-09-10
76 國家法規 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 1990-04-10 1990-04-10
77 國家法規 草漿造紙工業廢水污染防治技術政策 1999-05-28
78 國家法規 柴油車排放污染防治技術政策 2003-01-13
79 國家法規 城市車輛清洗管理規定 1995-08-07 1995-09-01
80 國家法規 城市放射性廢物管理辦法 1987-07-16 1987-07-16
81 國家法規 城市供水條例 1994-07-19 1994-10-01
82 國家法規 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 2000-09-01
83 國家法規 1998年1月30日國務院國函[1998]137號 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 1988-12-20 1989-01-01
84 國家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00號 城市綠化條例 1992-06-22 1992-08-01
85 國家法規 城市排水許可管理辦法 1994-05-20 1994-05-20
86 國家法規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 2000-05-29
87 國家法規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 1993-08-10 1993-09-01
88 國家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01號 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1992-06-28 1992-08-01
89 國家法規 城市污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 200-07-13
90 國家法規 地方環境質量標准和污染物排放標准備案管理辦法 2004-11-11 2004-11-15
91 國家法規 地方機動車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審批辦法 2001-02-22 2001-02-22
92 國家法規 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1997-03-01
93 國家法規 調整超標污水和統一超標雜訊排污費徵收標准 1991-06-24 1991-06-24
94 國家法規 國務院令235號 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實施辦法 1997-11-17 1998-01-01
95 國家法規 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體廢物污染長江水域管理規定 1997-12-24 1998-03-01
96 國家法規 防止含多氯聯苯電力裝置及其廢物污染環境的規定 1991-01-23 1991-03-01
97 國家法規 放射環境管理辦法 1990-05-28 1990-05-28
98 國家法規 國務院令44號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 1989-10-24 1989-10-24
99 國家法規 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 2003-10-09
100 國家法規 廢物進口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規定 1996-03-01 1996-04-01
101 國家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令第39號 風景名勝區管理處罰規定 1994-11-14 1995-01-01
102 國家法規 國家質檢總局令19號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 2002-03-27 2002-06-01
103 國家法規 工業企業職工聽力保護規范 1999-12-24
104 國家法規 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的規定 1997-01-01
105 國家法規 關於《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六十五條「沒收違法所得」適用問題的復函 2000-08-01
106 國家法規 關於發布《環境監測儀器發展指南》的通知 2000-12-08
107 國家法規 關於廢物進口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規定的補充規定1999-7-12修訂 1996-07-26 1996-08-01
108 國家法規 關於劃分高污染燃料的規定 2001-03-30
109 國家法規 關於環境保護資金渠道的規定的通知 1984-06-10 1984-06-10
110 國家法規 國家計委 國家環保總局1999年10月8日發布 計價格[1999]1556號 關於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收費的通知 1999-10-08 1999-10-08

5. 如何貫徹黨內監督條例的最新相關信息

如何貫徹落實好《問責條例》:
一是認真學習,深刻領會;
二是照著做,嚴格按照條例要求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三是自覺同違反條例和規定的人作斗爭
如何貫徹落實好《黨內監督條例》:
一是思想監督與制度監督相結合。二是自我監督與民主監督相結合。三是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相結合。四是事前監督與事後監督相結合。

熱點內容
法律和刑法的關系 發布:2025-09-17 00:44:26 瀏覽:992
侵犯隱私權應付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7 00:36:24 瀏覽:320
行政法2017和2018的區別 發布:2025-09-17 00:35:46 瀏覽:319
公司承擔民事責任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7 00:20:39 瀏覽:912
按勞動法被辭退補償 發布:2025-09-17 00:19:06 瀏覽:625
新任領導幹部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9-17 00:13:26 瀏覽:800
對刑事訴訟法46條的理解 發布:2025-09-17 00:07:05 瀏覽:662
日常交通法規小常識 發布:2025-09-17 00:04:01 瀏覽:17
有關經濟法專利版權糾紛的案件 發布:2025-09-16 23:47:28 瀏覽:527
違反經濟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23:46:04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