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英國職業教育相關法律法規

英國職業教育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1-12-19 21:27:25

㈠ 英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職業技術教育

英國的工業革命始於1769年瓦特蒸汽機的發明,首先在棉紡和煤鐵的生產方面取得進展,從而帶動了機械製造業及其他如造船、采礦、冶煉等工業部門的發展。在蘇格蘭,很早就創辦了機械工人學院。到19世紀20年代,像格拉斯哥、曼徹斯特、里茲、倫敦等城市也已陸續辦起機械工人學院。這些學校的辦學目的是對工匠和熟練工人進行科技教育,課程大多數在業余進行。到1850年,蘇格蘭已有600所文化和機械工人學院,共有學生10萬名。到19世紀60年代後期,這些學校已名不符實,因為大量白領職員懷著不同的興趣和目的來到這類學校學習,到19世紀末這類學校陸續變成了技術學院。19世紀後期英國的自然科學、實用科學和工程學已處於劣勢。在1827年倫敦大學創辦以前,當時惟一的兩所大學,牛津和劍橋,深受宗教束縛,其課程設置死抱住古典學科,忽視理論,與社會需要脫節。19世紀後50年,美國、德國崛起,世界資本主義競爭加劇。美國流水裝配線、電氣化,均早於英國;德國化學工業發展迅速,到1913年規模超過英國一倍。面對上述形勢,人才的培養更加迫切。大學教育需要有新發展,不僅數量要增多、規模要擴大,而且教學內容要對口,學制要靈活。19世紀50年代以後英國大學正是按照這樣的方向改革的,這要歸功於紐曼、斯賓塞、赫胥黎、派鐵生等開展的兩場大辯論:真正的知識是通用知識(liberal knowledge)還是專業職業性知識(professional knowledge)。辯論的意義在於:提高並確立理科在大學中的地位;大學不單是理論教學,而且是科研的中心。這兩點也符合時代的要求,體現了現代化社會發展對教育的期望。這次辯論將倫敦大學建立以來的大學教育的發展與改革推向了新的高度。另一更直接的刺激是由於在1867年巴黎舉行的歐洲博覽會上,英國的技術優勢被德國奪去。出席博覽會的納塞兄弟回里茲後在一封公開信中說:「其主要原因,我們相信是在於他們極大注意了對各種製品做出科學的改進,以及政府為工人和雇員而設立良好的科學技術教育體系。在所有主要製造業中心都建立了培訓青年工人的學校,以極低收費,有些甚至免費提供科技教育。」信中納塞兄弟提出了建立工業技術學校及紡織設計學校的計劃,從而導致了約克郡理工學院的建立,並於1904年成為獨立的里茲大學。而且在英國也出現了一批熱心辦大學的工業家,他們為新大學的創立提供了資金。19世紀後半葉大批新型大學在英格蘭北部及威爾士涌現。19世紀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科技的發展密切相關,第一次世界大戰對英國科技教育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它使英國高等教育的學生成分發生了變化。過去上大學的主要是上層階級,其他階級的子弟只能接受科技教育,讀技術學院。1914年以後,中產階級的下層及其子女都能上大學了。戰爭期間,國家全力以赴發展「生存科學」,即工程、燃料技術、航空、紡織、冶金、炸葯化學、物理學以及農業、水產、營養、土壤、海洋生物等學科。各大學都加強了應用科技的教學和研究。1918年大戰結束後,這方面的研究得到繼續和加強。1935年科學工業研究部報告表明,工業界對這方面科研的投入增加了40%。全國對科技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性的認識得到統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職業技術教育

20世紀後期,原蘇聯衛星上天,核工業、電子工業的迅猛發展,帶來了戰後科學技術的激烈競爭。由於種種原因,英國的發展速度趕不上美國、日本、德國,但是也是在不斷改革、追趕。首先是提高科技教育的地位,英國在戰後50年中跨了三大步:①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將一部分條件好的技術學院改為高級技術學院並劃歸中央。②《1956年白皮書》調整了技術教育的結構,把工藝技術一直到技術學位劃分等級,規定了11所高級技術學院為技術教育的最高層次,其中10所高級技術學院根據《羅賓斯報告》的建議,於10年後升格為大學。這就使學員在技術教育范疇內也能拿到大學學士學位證書,並由此形成了高等教育體制的雙軌制。③20世紀80年代末雙軌制結束,40多所以應用技術為重點的多科技術學院正式升格為大學,與牛津、劍橋等平起平坐,這樣就使技術教育與傳統大學教育一樣擁有頒發各級學位證書的資格,成為英國高等教育史上重要的里程碑。20世紀60年代以後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起了綱領性作用的正是《羅賓斯報告》。《羅賓斯報告》明確了英國高等教育的目標不再是過去那種為培養傳教士、法官律師和醫學,或為學習而學習。而是為了培養人們在競爭中求生存所需要的特殊技術和才能,為了提高人們的思維能力。高等教育不僅要產生專家,還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和修養。在這之前,對高等教育的界定僅限於大學教育。羅賓斯委員會把英國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作了集中的闡述,使高等教育的含義得到明確:它不只是指大學,並包含了繼續教育中的高級科技教育等所有中學後的教育,它也不只是正規學士、碩士、博士課程,它還包括非正規的業余證書課程。這樣才能全面地、多層次地、多樣化地發展高等教育。其次是國家制定統一的專業證書標准及其與普通學歷的關系。過去英國民間專營考試證書的機構很多,但標准不一,並且職業技術的專業證書和普通學歷證書互不溝通,在人們重學歷輕專業合格證書的情況下,優秀人才大多流向普通學歷的學習,影響了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提高。為此,國家按照企業生產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突出實際操作能力,制定了由低級向高級逐級攀登的五級國家專業資格證書標准(NVQ)。並且規定在職業技術教育中拿到三級證書者可直升大學。

再者就是在職業技術教育中繼續保持「三明治」的辦學特色。從高級技術學院時代起,學校就有了「三明治」學制。這種第一學年在學校打基礎、第二學年到企業頂班實習、第三學年回學校深入學習獲取學位的學制,使理論與實踐得到很好的統一,是傳統學制所不能比擬的,也是技術學院的最大特色。在技術學院升格為大學以後仍保留了這一辦學特色,由此吸引了眾多的企業介入教育事業,為學校與企業人才雙向流通打開了渠道。英國的教育基本上是「國營」的,100多所大學中只有一所是私立的。國家對教育的管理一方面用立法手段,另一方面則大量使用經濟手段來管理教育。近年來,英國政府在職業技術教育中試用「代金券」制度。十六歲左右的中學生畢業後就可以得到一張代金券,用這張代金券就可以「購買」使自已達到國家二級專業資格證書的機會,一張代金券至少代表1000英鎊,用它可以支付培訓費。把學費以代金券形式發給學生,給學生以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權利,吸引不到學生的專業和學校就意味著沒有經費,學校不改進工作就只好關門。為鼓勵青年人不斷上進,國家還有意拉開工資檔次,在培訓中每上升一級,就意味著工資的跳躍。

三、啟示

英國政府下大力氣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的地位,為此進行了體制上的不斷改革,使英國整個社會對職業技術教育的認識不斷深化。長期以來,人們崇拜大學教育,輕視勞動技術教育,優秀人才只有進大學才算是正途;職業技術教育似乎只是為那些准備當工人或低級技術員的人而設立的;但是今天職業技術教育已取得與大學教育同等的地位,而且開辟了互相融合、互相貫通的途徑。另一方面把職業技術教育滲透到整個教育體系,使每個學段都注意了職業技術教育。義務教育階段(16歲前),技術課是學生的必修課。16歲後分流,一部分選擇幾門課進一步加深認識,通過高級水平考試,從而獲得進大學的資格;另一部分則以各種方式實行職業技術教育,有的先上職業技術班(校)取得合格證書,然後就業;有的先找到工作,由單位選送讀職教班,提高業務水平,獲得合格證書。在大學以外的職業教育學院里即設有中專水平的班,也設有大學水平甚至碩士水平的班,根據國家統一標准培訓、考試、頒發相應的證書。近年來英國經濟蕭條,許多企業大批裁員,失業率大增。英國政府大力鼓勵失業人員接受職業技術培訓以便轉業,或使其在經濟恢復後再就業時更有競爭力。因此不管是經濟繁榮發展時期,還是蕭條停滯時期,職業技術教育一直處於興旺的狀態。綜觀英國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史,深刻地感受到職業技術教育的改革必須首先改變人們的觀念,必須改變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各項變革中體現中國的職教特色,如何吸取有用的外國經驗,這正是我們教育改革的目的所在。

盡管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從英國的教育體系來看,20世紀70年代以前職業教育還未被納入主流教育,高等教育以大學教育為主,重視理論教學和人文研究。1966年,工黨政府發表了《關於職業技術學院(又譯為多科技術學院)和其他學院的計劃》的白皮書:—正式將職業技術學院納入與傳統大學平行的高等教育體系,與普通學歷教育具有同等的地位。這以後的幾十年是英國高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的時期。實行全日制,半日制、夜間制、函授制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提供多級水平的學歷文憑課程和職業資格課程,文憑考試和職業證書可以互相兼容。在政府的支持下,英國職業教育培養了大批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並形成完善的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制度。
20世紀90年代以後,英國前職業教育理念不斷創新,出現了「新職業主義」觀,其目標是「構建和鞏固一個針對全體青年的全新的職業教育體系」。新職業主義主張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相互融會貫通,普通教育職業化,職業教育普通化,並提出建立兩年制基礎學位制度的思路。兩年制基礎學位制度是一個開放式學習制度,其課程修業年限為2年(240學分),學生可以選擇全日制2年完成,也可以選擇業余時間2年以上累計學分完成。學生入學時可以是高中畢業生,也可以是工作多年的成人;學生畢業後可以選擇就業,也可以選擇學習更高級職業資格和大學榮譽學位。兩年制基礎學位的教學也是開放式的。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例如曼切斯特城市大學提供的e- learning網上授課平台,該虛擬課堂是針對邊工作邊學習的學生設計的,教師按照每門課程的不同教學要求建立該課程的主頁,為參加課程學習的學生建立特定的賬戶,並實時進行更新和維護。課程主頁上有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方法,每章的教學資料、每章的練習和考核題以及大量的資料。學生可以實時與教師互動,提問或交作業等。

「三明治課程」實現職業教育產學結合

三明治課程(Sandwich Courses)是一種「理論—實踐—理論」的人才培養模式,其實施方式是在兩學期之間,通過在校授課和到企業實習相互輪替的教學方式實現以職業素質,綜合應用能力為主的人才培養目標。在英國,這種培養模式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分為三個階段,學生中學畢業後,先在企業工作實踐一年,接著在學校里學習完二年或三年的課程,然後再到企業工作實踐一年,即所謂的「1+2+1」和「1+3+1」教育計劃;第二種形式是第一、二、四學年在學校學習三年理論,第三學年到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實踐,即所謂的「2+1+1」教育計劃。但是不論用哪種方式完成「三明治」課程,學生都需要在最後一年回到學校完成學業。
一般情況下,學生的工作實習單位和實習崗位由企業招聘以及學校推薦共同完成。許多企業以及政府部門已經和學校之間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企業定期向學校公布擬聘用崗位的情況,學生工作的情況;學校則設立專門的部門負責推薦。聯系和落實學生的實習工作。學生還可以登錄網站直接查詢工作實習信息,找到合適自己的招聘崗位並聯系企業應聘;也可以自己公布個人信息尋求相對應的企業職位。如果學生沒有找到合適的企業完成實習,那麼該生就不能完成學業直到其找到單位為止。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實習期間是可以獲得企業報酬的,而且待遇不低,通常情況下每年1萬英鎊到1.5萬英鎊左右。一年的工作經歷不僅使學生變得成熟。自信,同時也掌握了工作技能,積累有用的工作經驗。這段經歷使學生能夠輕松就業,甚至有可能在實習的公司最終就業。

「三明治課程」推動行為與質量控制

英國政府白皮書《高等教育——應對新的挑戰》認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不僅要接受學術的,專業的和職業的教育,他們在畢業時,還要具有有助於復興經濟所需的能力、技能、態度和價值。」這里所描述的「能力、技能、態度和價值」正是「三明治」課程實踐環節的培養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和質量控制是「三明治」課程體系的核心,是通過嚴謹的「三明治」課程考核評估體系來完成的。
「三明治」課程的考核評估體系,是一個全過程考核體系,主要包括企業評估結果。指導老師評價結果和學生自評結果。企業評估結果:學生長時間在企業工作,其實習行為主要由企業經理或主管直接指導和培訓,因此企業評估結果是評估考核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指導老師評估結果,每個實習學生都有一個實習指導老師。實習指導教師在實習開始時指導督促學生制定學生「個人實習發展規劃」,在實習過程中通過電話和郵件等形式跟蹤學生的實習進程並隨時和學生探討實習過程中的疑惑。最後,實習老師要有一個「placement visit」。這個visit由學生安排,必須有企業的經理、學生和指導老師參加。在這個visit期間,指導教師要檢查學生所制定的「個人實習發展規劃」完成的進度,學生的實習日誌、企業的反饋等。學生工作日記:學生工作日記由個人發展計劃,工作日誌和反饋三部分組成。它是證明學生工作期間表現的核心文檔。學生要記錄在工作期間的表現。承擔的工作內容,個人發展計劃的完成進度,掌握的技能以及在此期間取得的其他成績。
「三明治」課程的考核評估體系是一個全過程的考核體系,由企業、學校、學生共同完成。它對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行為控制和質量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明治課程」對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啟示

建立高職教育和企業界的有機結合
高等職業教育和企業界的有機結合是英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也是世界范圍內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之一。建立學校與職業之間新型戰略關系已經越來越被世界各國商業界。工業界和教育界所認可。曼切斯特城市大學工讀交替制的「三明治」課程對這一目標的實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三明治」課程里。企業和學校之間從實踐場所的設置、崗位的提供、學生的應聘。薪金的支付以及學生工作質量的監督、學習效果的考核等已經形成一套系統的有機融合的運行機制,這種運行機制使得英國的高職教育更具有靈活性,開放性,更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我國高職教育的實踐教學環節近年來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探索出了許多實踐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案例教學、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實驗、課程設計,技能實訓、生產實習、模擬環境實訓,創新製作等。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院校採取類似英國「三明治」課程的實踐方式。學校和企業的關系僅僅限於實訓基地的設立、橫向課題的合作;實習的方式也限於觀摩和學習,還沒有形成一套有機融合的機制。學生沒有投入真實的環境中就無法了解和掌握企事業單位的現代化設備、生產技術和科學管理,高職教育所倡導的職業崗位與學習的「零距離對接」就無法真正地實現。因此借鑒英國「三明治」教學方式,探索企業界和高等院校有機融合的新的實踐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進入企業工作和學習,必將最大限度縮短學生從學校到企業之間的適應期,同時讓企業分享高等教育的成果,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從而使我國職業教育更加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
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新的職業能力
英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已經不再局限於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再局限於具體崗位的專門知識與技能的要求,而是立足學生新的職業能力的培養。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職業技能應該視為多種能力和品質的綜合體現,這種新的職業能力不僅包括專業技能和水平,而且特別重視綜合應用能力。重視個人品質在職業活動中的作用,強調核心技能的可遷移性。它包括了人際交往與合作共事的能力;包括了組織。計劃和創新的能力;包括了隨機應變的能力等等。英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評估體系規定,企業和學校不僅考核學生的專業知識,而且將個人品質、素質。綜合應用能力等核心技能作為重要的考核評估內容。這種新的核心能力是從事任何職業都必不可少的跨職業的能力,需要在真實的工作背景,真實的沖突和矛盾中獲得。在我國高職院校採取的諸多實踐教學方式中,還沒有哪一種方式能夠達到這個效果,即使是目前最提倡的模擬綜合實訓教學方式。況且這種方式還存在實訓基地的建設,實訓軟體的更新。實訓平台的實效性等多種問題。如果借鑒英國「三明治」課程模式,加大和企業的合作,改革我國高職教育的實踐模式,對學生新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將起到重要的作用。當然,這種方式的建立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政策,具體的模式需要進一步探索。
採取靈活的教學形式
從英國職業教育的不同的教學形式來看,無論是基礎學位制度還是「三明治課程」,無論是職業資格證書學習還是學歷教育,它無不體現了其教學方式靈活多樣的特點,也貫徹了英國政府倡導的終身學習的職業教育目標。2006年將是我國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一年,政府已經撥出專項資金用於職業教育的發展,探索靈活多樣的職業教育教學形式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無疑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㈡ 英國法國瑞士的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較,職業教育側重於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職業教育的意義是多層面的,其中最直接的一點,就在於能夠培養大量的我國目前急需的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中國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製造業梯度轉移的情況下,抓住了成為世界製造大國的一個大好的機遇。

㈢ 英國教育體制是什麼

  1. 第一階段:3歲到5歲的幼兒園教育;

  2. 第二階段:5-11歲的小學教育;

  3. 第三階段:11歲-16歲的中學教育。5歲-16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書籍和必要的供應。

  4. 第四階段:16歲-18歲是中學高級班(或大學預備班),為中學至大學的過渡期;也稱繼續教育階段,主要是學術方向和職業方向學習。完成預科的學生主要參加普通教育高級考試,而職業技校的學生除了要參加GCE-A level考試外,還要參加普通國家職業資格考試。

  5. 第五階段:大學教育。一般從18歲開始,讀本科需要3年-4年(醫科為5年),可取得學士學位。碩士通常為1年-2年,博士為3年-5年。

㈣ 介紹一下英國整體教育制度

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實行5~16歲的義務教育,威爾士實行4~16歲的義務教育。雖然都是要實行義務教育,但是,英格蘭、威爾士以及北愛爾蘭的教育體制與蘇格蘭的教育體制是不一樣的。 1.學齡前教育(Pre-school ecation / Pre-preparatory ecation) 被過濾廣告 被過濾廣告 很多英國孩子在3~4歲時就開始接受學齡前教育,相當於中國的幼兒園教育。 2.小學教育(Preparatory/Primary ecation) 與中國一樣,英格蘭、威爾士以及北愛爾蘭小學學制為6年,但是兒童5歲(威爾士兒童4歲)就上學,在7歲時要參加關鍵階段1(Key Stage 1)考試,11歲時參加關鍵階段2(Key Stage 2)考試並完成小學教育。蘇格蘭小學學制為7年,12歲小學畢業。 很多海外(包括我國)學生在7歲時才接受小學教育,可以進入英國私立學校學習,通常是寄宿學校,這樣的話,學生將在13歲小學畢業,以後各階段教育完成年齡都要順延兩年。 3.中學教育(Secondary ecation) 英國中學教育持續7年,分為兩個階段,16歲前階段和16歲後階段。16歲是指英國學生的教育年齡。 這個階段的教育也可稱為普通教育,普通教育是相對於高等教育而言的。把英國學生16歲以後階段的2年A level教育稱為大學的預科教育是不妥的,其實,英國的2年A level教育畢業水平是高於中國的3年高中教育畢業水平的,所以,也就不難理解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大學的學制是三年的原因了。 英國學生在14歲之前要學習科目眾多的中學教育課程,並在14歲時參加關鍵階段3(Key Stage 3)的考試。學生從14歲開始,除了學習英語、數學以及科學類等核心課程以外,還需要學習四到五門選修課程,兩年後,也就是16歲時,參加關鍵階段4(Key Stage 4)的考試,這就是中級普通教育證書(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cation)考試,或者參加國際中級普通教育證書(IGCSE:International GCSE)考試,或者參加普通蘇格蘭教育證書(SCE Standard Grade:Scottish Certificate of Ecation)考試。 在16歲完成了國家法律規定的義務教育後,可以繼續學習也可以選擇工作。當然,大多數學生還是選擇學習,學習有兩個方向:學術方向以及職業方向。如果想將來攻讀學位課程,也就是想進行學術方向的學習,通常還要學習兩年,最後參加高級普通教育證書(GCE A level)考試或者國際中學文憑(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考試,在18歲時完成中學教育。在蘇格蘭,16歲學生只需要學習一年高等蘇格蘭教育證書(SCE H-grade:Scottish Certificate of Ecation Higher Grade)課程並參加考試,成績合格可被蘇格蘭大學錄取,如果成績不太理想或者想去蘇格蘭以外的大學上學,可以再學習一年,提高原來課程的成績或者參加高級高等蘇格蘭教育證書(SCE Advanced Higher Grade)考試。 從總體上看,中國的小學教育時間與英國一樣,同為6年,而中國的中學教育(3年初中+3年高中)卻比英國少了一年,這就從一個方面解釋了為什麼中國高中畢業生必須先讀英國大學預科課程的問題。 4.職業教育(Vocational Ecation) 在14歲時參加關鍵階段3(Key Stage 3)的考試後,學生不想進行學術方向的學習,還可以進行職業方向的學習,也就是可以接受職業教育培訓,為16歲完成義務教育後參加工作做准備。不論學術教育還是職業教育,14~16歲的教育仍屬於義務教育。16歲以後的職業教育就屬於繼續教育的范疇了。有關繼續教育的情況請看第三章對繼續教育院校的介紹。 職業教育培訓內容廣泛,主要分成四類:普通職業資格類、高等職業資格類、專業資格類以及職業進修類。 (1)普通職業資格類 14歲以上的學生,如果不選擇學術方向的學習,那麼他可以選擇職業方向的學習,比如可以學習國家普通職業資格證書(GNVQ)課程,在蘇格蘭是蘇格蘭普通職業資格證書(GSVQ)課程,課程實用性強。基礎GNVQ課程的水準與四門成績在D到G的中級普通教育證書(GCSE)課程的水準相當;中級GNVQ課程的水準與四門成績在A*到C的中級普通教育證書(GCSE)課程的水準相當;高級GNVQ課程的水準與高級普通教育證書(A-Level)課程的水準相當,換句話說,只要成績合格,選擇GNVQ課程的學生一樣可以申請上大學。從2000年9月份開始,英國出現了職業性的A level課程,英文名稱為AVCE(Advanced Vocational Certificate of Ecation),正逐漸取代高級GNVQ課程,水準與學術性的A-level課程水準相當。 (2)高等職業資格類 課程面向18歲以上的學生,主要有國家高等證書(HNC)和國家高等文憑(HND)兩種課程,前者學習時間為一年,後者學習時間為兩年,分別相當於大學學士學位課程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水平。課程畢業後,可以轉讀學士學位課程,視具體情況,有時可以直接進入大二或大三學習。 少數高等職業資格文憑的水準可以達到研究生的水準。 (3)專業資格類 英國能夠提供一些被世界廣泛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課程,比如商務研究、計算機、工程、藝術和設計、酒店管理、旅遊和時裝設計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是特許注冊會計師協會(ACCA)資格證書和特許市場營銷學院(CIM)文憑。 (4)職業進修類 幾乎所有你感興趣的職業,英國都開設有相應的課程,比如餐飲、美容美發、廣告、旅遊、攝影、高爾夫球管理、電影製作和音響技術等。 5.高等教育(Higher Ecation) 在18歲通過高級普通教育證書考試或同等水平考試後,英國學生的學習就進入了高等教育(Higher Ecation)階段。高等教育是指本科以上的課程教育和培訓,大部分課程學習結束時可使你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或者同等學歷。30%以上的英國年輕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全英國共有180多萬接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學生,其中5%來自歐盟,6%來自世界其他國家。

㈤ 請問大家英國職業教育的稱謂是是什麼

你好
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實行5~16歲的義務教育,威爾士實行4~16歲的義務教育。雖然都是要實行義務教育,但是,英格蘭、威爾士以及北愛爾蘭的教育體制與蘇格蘭的教育體制是不一樣的。 1.學齡前教育(Pre-school ecation / Pre-preparatory ecation) 被過濾廣告 被過濾廣告 很多英國孩子在3~4歲時就開始接受學齡前教育,相當於中國的幼兒園教育。 2.小學教育(Preparatory/Primary ecation) 與中國一樣,英格蘭、威爾士以及北愛爾蘭小學學制為6年,但是兒童5歲(威爾士兒童4歲)就上學,在7歲時要參加關鍵階段1(Key Stage 1)考試,11歲時參加關鍵階段2(Key Stage 2)考試並完成小學教育。蘇格蘭小學學制為7年,12歲小學畢業。 很多海外(包括我國)學生在7歲時才接受小學教育,可以進入英國私立學校學習,通常是寄宿學校,這樣的話,學生將在13歲小學畢業,以後各階段教育完成年齡都要順延兩年。 3.中學教育(Secondary ecation) 英國中學教育持續7年,分為兩個階段,16歲前階段和16歲後階段。16歲是指英國學生的教育年齡。 這個階段的教育也可稱為普通教育,普通教育是相對於高等教育而言的。把英國學生16歲以後階段的2年A level教育稱為大學的預科教育是不妥的,其實,英國的2年A level教育畢業水平是高於中國的3年高中教育畢業水平的,所以,也就不難理解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大學的學制是三年的原因了。 英國學生在14歲之前要學習科目眾多的中學教育課程,並在14歲時參加關鍵階段3(Key Stage 3)的考試。學生從14歲開始,除了學習英語、數學以及科學類等核心課程以外,還需要學習四到五門選修課程,兩年後,也就是16歲時,參加關鍵階段4(Key Stage 4)的考試,這就是中級普通教育證書(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cation)考試,或者參加國際中級普通教育證書(IGCSE:International GCSE)考試,或者參加普通蘇格蘭教育證書(SCE Standard Grade:Scottish Certificate of Ecation)考試。 在16歲完成了國家法律規定的義務教育後,可以繼續學習也可以選擇工作。當然,大多數學生還是選擇學習,學習有兩個方向:學術方向以及職業方向。如果想將來攻讀學位課程,也就是想進行學術方向的學習,通常還要學習兩年,最後參加高級普通教育證書(GCE A level)考試或者國際中學文憑(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考試,在18歲時完成中學教育。在蘇格蘭,16歲學生只需要學習一年高等蘇格蘭教育證書(SCE H-grade:Scottish Certificate of Ecation Higher Grade)課程並參加考試,成績合格可被蘇格蘭大學錄取,如果成績不太理想或者想去蘇格蘭以外的大學上學,可以再學習一年,提高原來課程的成績或者參加高級高等蘇格蘭教育證書(SCE Advanced Higher Grade)考試。 從總體上看,中國的小學教育時間與英國一樣,同為6年,而中國的中學教育(3年初中+3年高中)卻比英國少了一年,這就從一個方面解釋了為什麼中國高中畢業生必須先讀英國大學預科課程的問題。 4.職業教育(Vocational Ecation) 在14歲時參加關鍵階段3(Key Stage 3)的考試後,學生不想進行學術方向的學習,還可以進行職業方向的學習,也就是可以接受職業教育培訓,為16歲完成義務教育後參加工作做准備。不論學術教育還是職業教育,14~16歲的教育仍屬於義務教育。16歲以後的職業教育就屬於繼續教育的范疇了。有關繼續教育的情況請看第三章對繼續教育院校的介紹。 職業教育培訓內容廣泛,主要分成四類:普通職業資格類、高等職業資格類、專業資格類以及職業進修類。 (1)普通職業資格類 14歲以上的學生,如果不選擇學術方向的學習,那麼他可以選擇職業方向的學習,比如可以學習國家普通職業資格證書(GNVQ)課程,在蘇格蘭是蘇格蘭普通職業資格證書(GSVQ)課程,課程實用性強。基礎GNVQ課程的水準與四門成績在D到G的中級普通教育證書(GCSE)課程的水準相當;中級GNVQ課程的水準與四門成績在A*到C的中級普通教育證書(GCSE)課程的水準相當;高級GNVQ課程的水準與高級普通教育證書(A-Level)課程的水準相當,換句話說,只要成績合格,選擇GNVQ課程的學生一樣可以申請上大學。從2000年9月份開始,英國出現了職業性的A level課程,英文名稱為AVCE(Advanced Vocational Certificate of Ecation),正逐漸取代高級GNVQ課程,水準與學術性的A-level課程水準相當。 (2)高等職業資格類 課程面向18歲以上的學生,主要有國家高等證書(HNC)和國家高等文憑(HND)兩種課程,前者學習時間為一年,後者學習時間為兩年,分別相當於大學學士學位課程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水平。課程畢業後,可以轉讀學士學位課程,視具體情況,有時可以直接進入大二或大三學習。 少數高等職業資格文憑的水準可以達到研究生的水準。 (3)專業資格類 英國能夠提供一些被世界廣泛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課程,比如商務研究、計算機、工程、藝術和設計、酒店管理、旅遊和時裝設計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是特許注冊會計師協會(ACCA)資格證書和特許市場營銷學院(CIM)文憑。 (4)職業進修類 幾乎所有你感興趣的職業,英國都開設有相應的課程,比如餐飲、美容美發、廣告、旅遊、攝影、高爾夫球管理、電影製作和音響技術等。 5.高等教育(Higher Ecation) 在18歲通過高級普通教育證書考試或同等水平考試後,英國學生的學習就進入了高等教育(Higher Ecation)階段。高等教育是指本科以上的課程教育和培訓,大部分課程學習結束時可使你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或者同等學歷。30%以上的英國年輕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全英國共有180多萬接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學生,其中5%來自歐盟,6%來自世界其他國家。

㈥ 國外的職業教育是怎麼的一種流程

  1. 美國CBE模式:美國職業教育的實施機構主要是綜合高中和社區學院,社區學院是美國職業教育體系的一大特色。由於美國職業教育具有大眾性的特徵,因此其職業教育主要是由學校或學院這種公共教育機構來承擔的,僱主參與職業教育的程度在美國一直很低,當然這與其職業流動性高也應有一定關系。

  2. 德國「雙元制」:德國是目前世界上經濟和科學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探究原因,德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質和發達的職業教育是促成該國強盛的關鍵所在。德國職業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雙元制」,它被人們稱為德國職業教育的秘密武器。「雙元制」是一種國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辦學制度。「雙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職業學校,其主要職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其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里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這種形式的學習被人們稱為「雙元制」。

  3. 澳大利亞TAFE模式:新型的現代學徒制度,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主要由勞動部門負責,勞動部門的作用逐漸加大,且佔主導作用。直接承擔職業教育的主要實體是TAFE。TAFE雖然是學院,但實際上學員80%的時間是在工作現場進行的工作本位學習,只有20%的時間是在TAFE進行的學校本位學習,它實際上也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學徒制度。

㈦ OFQUAL 在英國職業教育體系中代表什麼

Ofqual
網路釋義
Ofqual:辦公室 | 理委員會

㈧ 英國教育制度是怎樣的

英國的教育系統號稱是世界上最為嚴謹,復雜但又靈活的教育系統之一。 小學教育英國的教育旨在幫助學生盡量發展個人才能,並將這些才能加以培訓,進而貢獻社會。英國法律規定家長必須確保年齡在五至十六的子女接受全日教育。英國約有百分之九十三的兒童在公費資助的學校讀書,即國立學校;其餘的兒童則就讀不受公費資助的學校(有時指公立或私立學校)。一般來說,英國國立小學為五至十一歲的兒童而設;在蘇格蘭及英格蘭部分地方,小學學齡延至十二歲。小學通常分為"幼兒"及"初級"兩部分。但有些地區由國立地方教育局所開辦的學校則使用三級制:即初小、高小和中學。小學生八或九歲轉讀高小,並在十二或十三歲時讀中學。大部分小學都是男女同校的。私立小學通常被稱為"預備學校",為七至十三歲的學生作好准備,通過考試入讀私立中學。雖然政府並無硬性規定五歲以下的兒童必須入學,但大部分地區的地方教育局(LFAs)均有提供學前或幼兒教育,由合資格的老師任教。五歲時,按照法律是必須上學的年齡,多數五歲的孩子這時候會進入Infant School,而七歲進入Junior School(初級學校).英國的多數公立學校將Infant School與Junior School合並起來,組成Primary School(即我們說的小學).英國的小學基礎教育與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的小學比起來要容易,輕松得多.這也許是西方教育的仁慈之處吧,小孩子就該多玩一玩.因此,許多已在本國念過小學的小孩子,到了英國在班裡的成績總是領先.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雖然英國的私立小學(Prep school)大多接受海外學生,但來英國"留小學"的為數實在不多.此外,也有獨立由個別人士和志願機構開辦的學前教育班。為幼兒提供早期教育,可使他們在讀小學時更能適應學校生活。中學教育多年來,英國政府為全國五至十六歲的學生提供強制教育。在十三歲到十六歲的時候,學生們進入獨立學校(即類似於台灣的國中,香港的中學,及中國大陸的初級中學),學生們在獨立學校的任務基本上是准備GCSE的考試,GCSE是一個普通中學教育證書,學生們可以選擇最多至十個不同的科目.拿到了GCSE的證書,也就標志著中學教育的結束.在完成中學的課程,拿到GCSE後.學生就可以決定是要念高等學校還是為工作做准備.當然這時候,學生是不可以直接去大學的,GCSE的完成是相當於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高中一年級結束.而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高中二年級和三年級(年齡在約16-18歲)就是英國的繼續教育(擴充教育)時期.香港引用英國的教育制度,因此這里與英國是一樣的.許多留學生是在這時候來英國留學的。繼續教育(Further Ecation/擴充教育)延續教育是指中學教育以上,本科程度以下的教育,通常在延續教育學院而不是在大學修讀。課程側重職業訓練方面,但亦照顧到不同年齡人士對一般學術課程的需求。在英國,人們一般入讀延續教育學院修讀學術性專業,發掘興趣,並發展及提高工作技能,進而投身工商界。所有學術和技術性的科目,以至為不同行業管理人員、技術員及工匠開辦的專修課程都樣樣俱備。由於這類課程具有多元化及靈活性強等特點,學生不一定需要正式學歷資格,亦可以通過入讀延續教育學院最初的課程而逐步考取更高資格。近年英國成立了多所由中央政府和工業界資助的城市科技學院(CTCs),開辦的課程更廣泛,並側重理科及技術方面,供十一至十八歲人士修讀。英國共有八百多所由延續教育資助委員會(FEFC)資助的延續教育學院及若干私立學院。最大的延續教育學院有二萬多名學生;最少的則不足二百人。延續教育學院一方面與中學一樣,提供普通教育文憑試高級程度及高級補充程度(GCEA-/AS-level)課程和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試(GCSE)速修課程;另一方面又與一些大學一樣,開辦高級文憑課程。學院的規模各異,開辦的課程種類繁多,傳統上課程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個別院校所提供的課程可反映出該校所在地的工業類型。在教學方法方面,延續教育學院比傳統中六學校較為靈活。一些延續教育學院與鄰近的大學的課程互有聯系,學生可讀完一年"先修"課程後轉到鄰近的大學繼續進修本科或高級文憑課程。大部分延續教育學院沒有宿舍,但校方有專人協助學生尋找適當的住所;大部分私立學院則設有宿舍。除了個別學院頒發一些學院文憑外,大部分課程均為獨立評審機構承認,所頒發的乃國際認可的資格。這些機構不是教育機關,他們的課程及考試由特定委員會、有關行業的代表、技術導師和政府評審員所編定。延續教育的目的一是為了上大學,一是為了就業。你可以在你原來中學念Sixth form(第六年級:一個擴充的年級),或是進入一家繼續教育學院(FE college/Tertiary college),念以下一種課程:GCSE、GCE A-/AS-levels專門為了進入大學的課程,英國本國學生如在這時已決定要讀大學,多會加入這個課程.A level是較重理論的課程。課程科目廣泛,一般為期一年、兩年或十八個月。修讀GCEA-levels不適宜少於一年,除非是為了爭取較好成績的重考生。這些課程由其中一個認可考試機構評審,而各個機構的評審水準或難度沒有區別。報讀GCEA-level的學生,一般需有GCSE四科C級或以上成績。進階、預科課程Access course/Foundation Course預科課程也叫基礎課程.是專為海外學生設計的大學銜接課.通常如果你合格畢業,會擔保你在某一間大學的位置.課程一般為期一年,修畢後可直接進入大學或高等教育學院修讀本科課程。入學資格彈性較高,但需要有良好的英語水平。有工作經驗的成年學生也可申請。學歷未符合大學入學要求的人士如能完成課程,可證明其升讀本科課程的能力。秘書及商科課程學生可考取皇家文學會(RSA)或必文考試學會(PEI)所頒發的證書。學生可選修一科或多個科目,包括辦公室管理、秘書實務、商科和會計等。RSA頒發一級(初班)、二級(中班)及三級(高班)文憑,以上較高的私人助理文憑。PEI的秘書文憑課程亦分三級,課程主要分為商科和秘書,這兩門課程最低入學條件一樣,均需有GCSE三科C級或以上成績(包括英文)。如報考較專門及較高級課程則需GCEA-levels合格。職業先修訓練課程商業及科技教育協會(BTEC)及蘇格蘭職業教育協會(SCOTVEC)負責審核培訓技術人員的課程,例如市場調查助理或設計繪圖員等。這些人員是技工與專業人員兩者間的重要中層人員。在英國共有二萬二千個BTEC課程。BTEC兩年制國家文憑的申請人需有GCSE四科C級以上成績。成功修畢文憑課程或在GCSE考取四科合格及GCEA-level一科合格的人士可繼續修讀兩年制高級文憑或本科課程。文憑課程的科目包括會計、商科、市場學、電子、機械、生產及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及農務等。倫敦城市工聯會(C&G)課程獲國際認可並為多種行業提供專業資格,包括美發、印刷、飲食、裁剪和時裝等。這些課程通常不需要正式入學條件,申請人只需通曉英語並證明可從課程中得益便可。國家職業訓練文憑(GNVQ)/普通國家職業資格.不要以為這課程就是職業教育,事實上,大部分在英國大學念書的留學生是讀GNVQ作為繼續教育的.這個課程非常重視實踐與能力的培養.在完成GNVQ後你可以直接去大學念書.如果你想工作的話,這又是一個廣泛承認的職業資格.是國家專業資格委員會(NCVQ)現正在院校推行的新學歷。GNVQ將逐步取代由BTEC、C&G及RSA頒發的專業資格。這三個團體獲NCVQ認可作為頒發GNVQ的團體;科目范圍和現有的相同,例如商科及財務、消閑及旅遊業、飲食及酒店服務業、健康護理、製造業、藝術及設計等。目前CNVQ共分三級,將來或會有更多級別。每一級開設不同的專業課程,包括必修的和自選的課程。學生如有意入讀大學,應考慮選修一科高級程度的GNVQ科目(相等於兩科GCEA-levels),再加上其他GNVQ范圍的課程或一科GCE A-level或兩科GCE AS-levels課程。GNVQ課程一般需時一至兩年,分為基礎、中級和高級三個程度。NVQ 一個完全專業的職業資格,只針對就業而設計.EFL 英語作為外語課程.為海外學生而設.有些只想學習英文的學生會在學院讀這個課程.更有些想讀大學的海外學生,因為英語不好而在GNVQ或Foundation Course前必須讀這個課程. 本科教育當你完成了預備課程,通過UCAS申請程序,就可以進入大學了。英國的本科大學教育世界聞名,一個英國的First degree在世界都被承認.課程的時間多為三年.也有一小部分四年或是六年的課程.常見的First degree有BA(文學學士),BSc(理學學士),LLB(法學學士)等.在你畢業的時候,大學會根據你的總成績確定你的degree level,最好的成績是first class(一級),還有二級上,二級下,三級和PASS.如果你想繼續讀研究生(所)的話,這將是一個重要的參數.英國現有八十九所大學。各大學的規模、地點、開辦的課程各有不同,為有志入讀大學的學生提供廣泛的選擇。大學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所以學生在本科課程最後一年,通常需獨立完成一項研究工作或撰寫論文,以決定獲頒授學位的級別。大學本身為獨立的組織,可以自行決定開辦的課程、教學和評審課程的方法,以及確定課程名稱。不過,所有大學都設有校外主考員制度,由校外人士以客觀態度進行評審,確保所有院校的學術水平。英國的高等教育學院和大學一樣,是提供高等教育的主要學府,課程包括本科、碩士、研究院及師范專業課程。這些院校的學生人數通常比大學少,所以校方更能細心照顧學生。大部分院校都擁有大量宿位,並設有優良的體育和文娛活動設施。高等教育學院的學術水平,一般由當地大學或有關評審委員會如商業及科技教育協會(BTEC)及蘇格蘭職業教育協會(SCOTVEC)等負責監督。課程。藝術及設計學院主要開辦有關藝術及設計各方面的基礎、文憑、高級文憑及本科課程。申請人通常要呈交一些作品供學院作為評審入學的輔助材料。高級國家文憑課程 有些學院開辦BETC及SCOTVEC所頒發的高級國家文憑課程。課程通常為兩年全日制(或廠校交替三年制課程),包括理科、技術及商科課程。學生修畢高級文憑課程後,可轉讀本科課程。入學條件一般是在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試(GCSE)取得四科C級成績,以及在普通教育文憑試高級程度(GCEA-level)取得一科合格,或擁有BTEC/SCOTVEC國家文憑。本科課程 修讀完本科課程後可取得本科學位,課程一般為三年制;廠校交替制課程則需四年。一些蘇格蘭大學的榮譽本科學位課程亦須修讀四年。醫學、牙科、建築等本科課程,最長須攻讀六年。英國高等教育學院共開辦超過五千項不同科目的本科課程。入學條件方面,申請人最少需有GCE A-levels兩科合格和若干GCSE科目合格。由於學位競爭激烈,部份課程可能要求申請人有三科GCEA-levels或連同高級補充程度(AS-levels)考試取得相等於三科GCE A-levels的良好成績,又或在BTEC文憑考獲好成績。攻讀首個本科課程人士需向大學及學院入學處理中心(UCAS)申請。該中心出版的申請手冊詳述申請手續和列載各大學或院校開辦的課程。此外,還有由英國各大學每年聯合出版的《Universityand College Entrance:The Official Guide》,該書被視為一本有關各類本科課程入學條件的權威刊物。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學位競爭激烈,因此符合入學資格並不保證獲得錄取。碩士教育英國的碩士研究生(所)課程最吸引人之處就是時間只用讀一年.節省你的寶貴時間.但是課程的密度相對也很高。Postgraate(研究生/所)課程的Qualification有以下四種: * PGCE-一種師范研究生(所)證書. * Pg Dip-研究生(所)文憑* Master Degree-碩士學位* PhD or Dphill-博士學位講授式研究生課程 分業年制研究院文憑課程及一或兩年制碩士學位課程。申請人報讀碩士學位課程必須有本科學位或相關的專業資格。未符合資格的人士,如欲報讀一年制碩士課程,一般需要先選讀研究院文憑課程或先進修一年才可攻讀碩士學位課程。有關英國大學開的各項講授式研究生課程,可參考《GraateStudies》和《Higher Ecation in the UK》。研究式研究生課程 各大學及高等教育學院都有開辦,申請人需有優等本科學位(一級榮譽或二級一等榮譽)或碩士學位。哲學碩士學位研究生須從事一至兩年全日制研究工作,研究進度如令校方滿意,可以轉讀哲學博士課程。修畢課程後,學生可取得國際認可專業資格。科目包括會計、銀行業、行政秘書、市場學、測量、社會工作及法律等等。英國的博士學位與其他國家不同之處是,它不是授課式的.沒有博士課程這樣的東西.你要做的是再三年或更長時間內,確定研究計劃,展開研究行動,和完成最終的研究論文.這種研究過程完全是獨立的,但導師會在開始時與你商榷一個目標,並會在你的研究過程中監視你的進展.最後的論文大概要用6-7個月的時間完成

㈨ 有沒有人能提供准確的英國教育制度啊

英國教育體系一般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3歲到5歲的幼兒園教育; 第二階段是5-11歲的小學教育; 第三階段是11歲-16歲的中學教育。5歲-16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書籍和必要的供應。16歲-18歲是中學高級班(或大學預備班),為中學至大學的過渡期; 第四階段為大學教育。一般從18歲開始,讀本科需要3年-4年(醫科為5年),可取得學士學位。碩士通常為1年-2年,博士為3年-5年; 第五階段為16歲以後的繼續教育。包括青年和成人的職業教育(正規大學不算在內),方式有全日、半日和業余時間。學制的長短在各地、各部門、各專業均不相同。
義務教育 (Compulsory Ecation)
英國的學生從四歲開始接受義務教育,享受全免費的國家福利,學校甚至還提供免費的午餐,所有的家長必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讀書。小學教育一般持續到11歲,然後進入中學。英國的中學不分初中高中,從中一(Form 1)到中五(Form 5)共五年的時間。
普通中學教育(GCSE)
普通中學證書(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cation)是指完成中學教育最後兩年(中四、中五)後取得的文憑。學習GCSE課程的中國留學生較少,只適合十六歲以下的少年學生選讀。
GCSE的評分方法
Grade A* 傑出(A good result of exceptional quality) Grade A 進入延續教育和高等教育所需要的較佳成績 (The higher grades needed for further and higher ecation) Grade B Grade C Grade D 達到平均水平,是進一步發展的良好基礎成績 (Regarded as average grades-a good base from which to grow) Grade E Grade F 成績較低,總算有用。 (The lower, bu still useful, grades of achievement) Grade G Ungraded 沒有評分(Unfortunately, no score
延續教育是英國教育體系中最有特色也最精彩的部分,它是繼小學(Primary)中學(Secondary)教育之後的「第三級教育」(Tertiary)。為進入高等教育或者就業打下基礎。也是中國的高中學生留學英國的關鍵階段。一般來說接受延續教育的學生介於16和18歲之間。它分為兩種體系:學業路線(Academic Route)和職業路線(Vocational Route)。學業路線著重於培養學術研究方面的人才,職業路線則結合社會各層面的職業需要,培養在各種行業中具有專門技能和知識的人才。這兩種體系在英國受到同等的重視。
A-Level 的全稱是「普通教育高級證書」(General Certificate of Ecation Advanced Level),是學業路線的重要階段,它總共有100多個科目,學制一般為兩年,專業分科極為細致。雖然讀此類課程的學生年齡在16-18歲之間,但也決不能認為等同於我們中國學生在高中學習的課程。我們傾向於把A-Level看作大學的基礎課,相當於中國大學本科課程的首兩年。A-Level的選科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一般按照兩個原則(專業目標原則、擅長原則)來選科。目前每個學生必須從這些課程中選讀三門科目,但根據最近英國教育部最新的改革方案,每個學生在第一年的科目要增加到四門,目的是使學生的知識范圍更加廣泛。具體規定尚待公布。
A-Level的三門(或四門)科目應圍繞學生自己在大學本科中希望學習的專業和將來的職業目標來選擇。雖然大學在錄取學生的時候大部分專業都沒有嚴格要求一定要選修了相對應的A-Level科目,但對於英文程度有限而且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學習的中國學生來說,還是應該在A-Level中選擇一門與將來大學專業有關的科目。 例: 假設你希望將來從事計算機方面的工作,則可以考慮選擇以下科目: 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 數學 (Mathematics) 物理學 (Physics) 商學 (Business Studies) 或者: 數學 (Mathematics) 信息技術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物理學 (Physics) 化學 (Chemistry)
擅長原則
A-Level的成績高低決定了學生將來能夠進入怎樣的大學,因此一定要選擇一兩門自己擅長的科目。 歷史、地理、法律、商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文科類課程要求做大量的讀和寫,對語言的要求較高,加上中國中學文史類課程與英國的差別非常大,因此此類課程對中國學生來說是比較難取得好成績的。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類課程是中國學生的專長,在這些課程上中國高中畢業生的程度已經相當於A-Level第一年的程度。因此只要解決了語言問題,基本上不會遇到非常困難的境況。所以,數學幾乎成為每一個中國學生必選的課程。 關於AS-Level的特別說明:AS-Level(Advanced Supplementary Level)是A-Level課程的一個特別組成部分。一門AS-Level科目在內容和分量上相當與一門A-Level科目的一半,深度和難度上與A-Level相當。兩門AS-Level科目的成績相當於一門A-Level科目的成績。2000年9月開始,A-Level和AS-Level科目將有較大變化,我們將及時向大家詳細介紹。據悉,調整後的AS-Level科目在深度和難度上相當於A-Level的前半部分,這樣調整降低了AS-Level科目的難度,A-Level課程的學生第一年都將從AS-Level科目開始學習,所以學生必須選修四門以上不同的AS-Level科目,而在第二年再確定只選三門A-Level科目。
A-Level和AS-Level的評分方法
Grade A-Level AS A 10 5 B 8 4 C 6 3 D 4 2 E 2 1 雖然在A-Level的兩年中只讀三、四門課,但也千萬不要以為比在中國讀書輕松得多,語言是留學生最大的障礙。據估計,讀A-Level需要大約一萬二千以上的單詞量,而普通的中國高中畢業生,如果沒有課外補習和額外的學習,大約掌握三到四千的英文單詞。如果每天掌握四十個單詞,需要堅持一年時間才能基本達到學習A-Level的程度。當然也有十分優秀的高中生直接進入A-Level,甚至HND課程,取得良好成績的。
GNVQ-General Natioan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是一種廣泛的職業教育課程,與學業路線中的GCSE和A-Level相平行,但在學業深度和難度上並不亞與這類課程。它的學習的方式靈活多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愛好安排課程,選擇學分制或模塊式的學習方式,甚至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穿插工作,在學習和工作同時進行的過程中最終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業。
選科
GNVQ的選科比較簡單,每門課程就是一個專業,不像A-Level那樣需要選三個科目。雖然它出現得比較晚,但普及的速度非常快,目前已經有大約一半的英國學生選擇GNVQ做為接受延續教育的方式。因此這也是中國中學生到英國留學可以選擇的一條路線。GNVQ分為三個等級: 初級:(Foundation) 中級:(Intermidiate) 相當於四門GCSE(中學五年級)的程度,一般需要一年時間完成。 高級:(Advanced) 相當於兩門A-Level的程度,一般需要兩年時間完成。學生還可以選擇加修一門A-Level科目,以達到相當於三個A-Level科目的程度。完成這個級別的學習後,學生可以有資格進入大學本科學習,三年後取得學士學位。
評分標准
GNVQ和A-Level課程評分沒有嚴格的對應關系,下表是兩種標準的比較: GNVQ評分 相當於A-Level評分標准 Distinction 優秀 A/B Merit 良好 C Pass 及格 D/E 目前英國教育部門正在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將GNVQ和A-Level的評分標准統一起來,這樣更有顧名思義,高等教育是英國教育體系中的高級階段,它包括: 本科(Bachelor Degree) 研究生(Master Degree) 博士生(Doctorial Degree) 高級國家文憑(HND-Higher National Diploma)。 高等教育通常都是由大學(University)提供,但許多學院(College)也提供Bachelor和HND課程。
高級國家文憑(HND)
HND-Higher National Diploma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文憑。它是職業教育體系中的最高階段,學制一般為兩年。HND理論上相當於中國的大專文憑,但分類更細,專業性更強。進入HND要求已經完成A-Level或者GNVQ-Advanced的課程,中國的高中學生如果在某些方面(比如計算機)有特殊專長並且表現出相當好的語言能力的話,也有可能直接進入HND,但讀起來會相當辛苦。 HND畢業後,如果取得比較好的成績,可以選擇直接進入本科第三年的課程,通常是本校或聯校的相應專業。也就是說,再加一年就可以取得學士學位。但英國最好的大學一般不接受此類學生。
大學本科(Bachelor Degree)
英國本科學士學位學制一般三年,但有些大學的某些特殊專業要求讀四年或以上,如醫科。在英國人眼裡,醫科和法律專業是最難考取也是最難讀的專業。(這兩種學科的共同點是「人命關天」)。 進入英國大學本科的路線有多條,最常見的是憑著三門A-Level的成績進入本科。如果你已經取得GNVQ Advanced文憑,那麼也有資格報讀絕大多數大學的本科課程。但英國最好的大學如Oxford、Cambridge和LSE一般只憑GNVQ成績是進不去的,在A-Level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也只有少數才能通過面試被錄取。中國的大學在校本科生或已經取得大專文憑的學生可以通過一種特別設計的銜接課程(Access To Higher Ecation Programme 或 Higher Ecation Foundation Course)來達到進入英國大學本科學士學位課程的水平。這種課程在英國院校中有很多種,稱謂也不同,但內容近似。 本科生畢業後取得學士學位(Bachelor Degree),英國的學士學位有很多種,以下是常見的幾種類型: 文學士(BA-Bachelor of Art) 理學士(BSc-Bachelor of Science) 工程學士 (BEng-Bachelor of Engineering) 法學士(LLB) 一般來說「ART」指的是語言、文學和藝術類專業,「SCIENCE」指的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學術研究類專業,而「Engineering」指的是與製造、建築、環境保護等實用技術有關的專業。在英國,文、理的概念和我們不盡相同,比如中國大學把金融、財會等學科劃分到文科類別里,而著名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則把這些學科歸為理科。把財會當作科學來研究,英國人治學之嚴謹由此亦可見一斑。 在學士學位中還有一種「榮譽學士學位」(Honors),這是一種比普通學士學位更高一等的學位。大多數大學的榮譽學位只要求讀三年,只是在深度和難度上略高於普通學士學位。而有些大學的某些專業規定讀三年取得學士學位,再加一年取得榮譽學位。
研究生課程(Master Degree)
英國的研究生課程只需要一年時間,這與中國和美國都不同。在這一年裡學生主要是寫論文和做課題研究,課堂教學較少,因此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如果沒有在英國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或語言不過關,是很難完成這一年課程的。有一些學院為此專門設計了一種研究生預備課程(Pre-master Programme),以幫助留學生能夠順利進入研究生課程並成功取得學位。 進入研究生課程的要求是已經取得學士學位,如果有一段時間的相關工作經驗也非常有幫助。 研究生畢業後取得碩士學位(Master Degree),碩士學位也有與學士學位對應的幾類,此處不再冗述。
利於學生進入高等教育階段以獲得學士或更高的學位。
英國的一些學院和大學建立了一種稱為「聯校」(Associated College/University)的關系,類似於中國許多大學設有附屬中學的情況。聯校一般在地理位置上比較接近,通常位於同一個城市。建立聯校的目的是在教學設施和課程安排上互相補充,各施所長。比如位於英格蘭中部的University of Bradford和Bradford College就是一種非常密切的聯校關系。學生可以在Bradford College里修讀本科甚至研究生的課程,而畢業後的文憑由University of Bradford頒發。這樣避免了在教學設備方面的重復投資和充分利用了師資力量。又例,如果學生被University of Wales的工商管理碩士專業(MBA)錄取,可以先在它的聯校Lewes College 特設的Pre-master課程中修讀一年,以在語言、專業知識、學習技能上達到進入研究生課程的水平。這是想到英國攻讀MBA學位的中國學生的一種不錯的選擇。

㈩ 簡述英國的教育制度

英國的教育制度:

第一階段:幼兒園教育(3-5歲)

第二階段:小學教育(5-11歲)

第三階段:中學教育(12-16歲)

5歲-16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書籍和必要的供應。

第四階段:延續教育(16-18歲)

延續教育分為兩種體系:學業路線和職業路線。學業路線著重於培養學術研究方面的人才,而職業路線則結合社會各層面的職業需要,培養在各種行業中具有專門技能和知識的人才。

第五階段:本科教育(19-21歲)

本科課程一般需要3年-4年(醫科為5年)。英國大學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所以學生在本科課程最後一年,通常需要獨立完成一項研究工作,並撰寫論文,學校以此決定所授予學位的級別。

第六階段:研究生教育(22歲以後)

授課式碩士學位:以教學為主,多為實用性專業,一般分為三個學期。第一、二學期以授課為主,第三學期撰寫學位論文。

研究式碩士學位:以做研究為主,學校將指派一名導師監督研究工作,導師僅給學生提供指導和建議,大部分時間是學生自己進行創新性研究,最後完成一篇3~5萬字的學位論文。

博士學位:一般需要經過3年的課程學習和研究,並提交學位論文,有時也要書面考試。




(10)英國職業教育相關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依據地區的不同,英國教育可以劃分為:英格蘭教育、威爾士教育、蘇格蘭教育、北愛爾蘭教育。

英國教育是權力下放的,在聯合王國各個組成國家中,教育系統各不相同,也由不同政府監管:英國政府負責英格蘭地區的教育,威爾士政府負責威爾士地區的教育,蘇格蘭政府負責蘇格蘭地區的教育,北愛爾蘭行政局負責北愛爾蘭地區的教育。

18世紀60年代, 英國開始工業革命,要求廣大勞動群眾子女接受一定的教育與訓練,成為合格的勞動力,促進了教育的發展。

1839年,政府成立樞密院教育委員會,此為第一個監督和管理教育的國家機構。教育撥款法的通過及中央教育機構的建立是英國教育由教會控制向國家化方向發展的轉折點,亦是國家干預公共教育事業的開始。

1870年,教育署長福斯特提出初等教育法案,奠定了整個教育制度的基礎。

1902年,議會通過首相巴爾福提出的教育法案,建立公立中等教育制度,但並未建立一套完全相互銜接的公共教育制度。

1944年,教育大臣巴特勒在議會上提出教育法案(稱《1944年教育法》或《巴特勒教育法》),確立了從初等、中等直到繼續教育的公共教育體系,對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體制進行重大改革,為當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礎,但並未完全改變歷史遺留的雙軌制,公學未被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自實施《1944年教育法》至20世紀80年代初的40年間,教育有很大變化。1981年開始實行「公助學額計劃」,為公立學校學生轉讀獨立學校提供機會。進入20世紀80年代,尤其是《1988年教育改革法》頒布後,教育又進行了改革。

熱點內容
咸陽免費法律援助 發布:2025-07-18 08:01:01 瀏覽:31
法院20 發布:2025-07-18 08:00:19 瀏覽:446
項目資料章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8 08:00:11 瀏覽:189
古代公主的刑法 發布:2025-07-18 07:58:44 瀏覽:776
化妝品處罰條例 發布:2025-07-18 07:54:31 瀏覽:2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理論淵源 發布:2025-07-18 07:53:48 瀏覽:952
給商戶斷電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8 07:50:21 瀏覽:829
行政訴訟法法律ppt 發布:2025-07-18 07:42:05 瀏覽:641
呂祖解道德經 發布:2025-07-18 07:28:42 瀏覽:594
書吧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18 07:26:30 瀏覽: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