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條例制定主體

條例制定主體

發布時間: 2021-12-26 11:33:13

A. 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制定主體是誰

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以前的條例是國務院制定的。

B. 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什麼

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

C. 可以制定黨紀處分條例單項實施規定的主體有哪些

黨紀處分條例主體由縣級以上黨委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後討論通過報省黨委審批通過可執行

D. 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區別是 制定主體

一、黨內法規與黨內制度的區別
從兩個概念產生時間看,先有黨內制度後有黨內法規;從制定主體看,黨內法規只能由省級以上黨組織制定,而黨內制度的制定主體可以是黨的各級組織;從概念外延看,黨內制度的外延明顯大於黨內法規,黨內制度不僅包含黨內法規,還包括黨內規范性文件、黨內慣例等。
二、黨內法規與黨內規范性文件的區別
從制定主體看,黨內法規的制定主體只能是省級以上黨組織,規范性文件的制定主體更為廣泛,既包括黨內法規的制定主體,還包括黨的其他組織;從文件名稱看,黨內法規的名稱是特定的,分別是黨章、准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而規范性文件的名稱一般為決議、決定、意見、通知等;從表述形式看,黨內法規的內容應當用條款形式表述,而規范性文件一般不用條款形式表述;從內容看,黨內法規通常要對違規責任及其追究作出明確規定,規范性文件則不一定要作出這方面的規定;從審核批准程序看,黨內法規更為嚴格,一般要求採用會議審議批准方式,而規范性文件多採用領導傳批方式;從效力看,同一主體制定的黨內法規與規范性文件,前者效力一般高於後者。
三、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法規的區別
一是調整對象不同,黨內法規主要調整的是黨內關系和黨內生活,國家法律法規主要調整的是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二是制定機關和制定程序不同,黨內法規是由省級以上黨組織按照《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規定的程序制定的,而國家法律法規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等根據《立法法》規定的程序制定的;
三是適用范圍不同,黨內法規適用於黨組織和黨員,國家法律法規適用於一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四是實施方式不同,黨內法規主要以黨的紀律作為實施保障,國家法律法規主要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有所區別,但兩者之間是協調統一、良性互動的關系。一方面,黨內法規必須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原則和精神;另一方面,把黨內法規中成熟的制度規定適時經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法律,是立法的一個重要源頭。黨內法規的實施有利於保障憲法和法律的實施。推進黨內法規建設,對國家法律來說不是削弱而是加強。我們黨依法執政,既要依據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又要運用黨內法規管黨治黨,二者統一於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宏偉事業中。

E. 政府規章制定主體

《立法法》第七十一條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根據這一規定,規章制定主體
是「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省的公安廳出台的規定只能稱為政府機關的規范性文件,不具有「規章」性質。

F.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在制定主體上有區別么

制定主體沒有區別。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主體都是中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

具體區別如下:

1、含義不同

自治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綜合性的基本依據和活動准則。
單行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區域自治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制定的單項法規。

2、立法的具體范圍不同

自治條例:是指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有關本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組織和活動原則、自治機關的構成和職權等內容的綜合性的規范性文件。

單行條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在自治權的范圍內,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的關於某一方面具體事項的規范性文件。

3、涉及內容不同

自治條例:通常規定有關本地區實行的區域自治的基本組織原則、機構設置、自治機關的職權、工作制度及其他重大問題。

單行條例:我國民族自治機關根據民族特點對國家法律、法令作出的變通的或補充的規定。如《西藏自治區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變通條例》等。

(6)條例制定主體擴展閱讀: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相應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自治區的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報上省級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大常務會備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對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立法許可權作了特別規定:

即「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G. 法律制定的主體是指公民還是國家

根據各種法律的規定,能夠參與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以下幾類:

1、公民(自然人)。這里的公民既指中國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國境內或在境內活動的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

2、機構和組織(法人)。這主要包括三類:

(1)各種國家機關(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等);

(2)各種企事業組織和在中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3)各政黨和社會團體。

(7)條例制定主體擴展閱讀

法律主體是活躍在法律之中,享有權利、負有義務和承擔責任的人。此處所說的「人」主要是指自然人。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將法人等「人和組織」類推為法律主體。

至於法律主體是否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就應當承擔義務或者責任,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普遍的認識是,權利與義務具有一致性,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法學上,「權利」有客觀權利與主觀權利之分。客觀權利,簡單地說即是在制定法中所規定的權利。這種權利是明確的、法定的,當事人據此可主張權利、排除妨礙或者申請國家的保護與救濟;但主觀權利的概念則比較復雜,大致說來有三種不同的用法:

一是將主觀權利等同於「自然權利」,強調主觀權利中的「主觀」意蘊,認為「所有構成主體屬性的、屬於其本質的、為其固有的,都是主觀的」,由此主觀權利「就是根據自我判斷從事一切自認為有益於其生存的活動」。在啟蒙時代,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鳩等思想家所強調的「自然權利」即屬於這種類型的表述。這一理論強調的是生而為人者都必然擁有與其生命、自由、自我發展、追求幸福等密切相關的權利,這些權利不依賴於國家和社會的存在,反之,自然權利的讓渡,構成了國家和社會成立的基礎。

二是將主觀權利理解為「特權」,是一個「保留給權利主體的領域」,「它為了主體的利益而限制著其他人的自由;它在人們之間構成一種有利於某一特定個體的法律上的不平等」。「特權」意味著這種權利為特定的當事人所擁有而其他人不得染指。

H. 地方性法規的制定主體是什麼

地方復性法規的制定製主體

1、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2、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3、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地方性法規即地方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其效力不能及於全國,而只能在地方區域內發生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8)條例制定主體擴展閱讀

根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授權決定,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遵循憲法的規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制定經濟特區法規,在經濟特區的范圍內適用。

但經濟特區法規在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非經濟特區范圍內不能適用,如深圳的寶安區不屬於深圳經濟特區的范圍,因此經濟特區法規就不能在寶安區適用。

但由於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制定的許多法規涉及城市管理的事項,只在城市的部分區域實施,而不能在整個城市的區域內實施,不利於對整個城市的統一管理,同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目前已經具備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條件,因此,立法法賦予了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地方性法規制定權。

I. 什麼主體可以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從我國的政治體制和國家政權架構行政區劃建制,對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省級行政區的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有權制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授權范圍內可以制定在本轄區內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是管轄區域內的綜合性的基本規范和行為准則,單行條例是民族區域內針對特定的行為規范的單項法規,都是地方性法規,所管轄區域內都是要遵照執行,並且上報我國最高權利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構常務委員會批准備案後生效。自治州和自治縣(含自治旗)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也要報省級行政區劃的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備案後生效。

熱點內容
北大法律碩士法學2016 發布:2025-07-13 21:45:13 瀏覽:25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 發布:2025-07-13 21:45:00 瀏覽:422
法院證據清單 發布:2025-07-13 21:39:52 瀏覽:980
最新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7-13 21:27:20 瀏覽:896
道德講堂的活動內容 發布:2025-07-13 21:26:31 瀏覽:785
重慶大學法學博士 發布:2025-07-13 21:26:28 瀏覽:65
公司規章制度約定待崗 發布:2025-07-13 21:15:23 瀏覽:617
法院傳票貼門上 發布:2025-07-13 21:15:11 瀏覽:299
幼兒園工作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13 20:42:24 瀏覽:557
法律服務進鄉村總結 發布:2025-07-13 20:37:28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