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質量管理條例
『壹』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2019修正)
1. 為了確保食品安全,保護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立法目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廣東省實際情況,制定了《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
2. 本條例適用於廣東省行政區域內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和管理,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相關產品的使用,食品的儲存和運輸,以及食用農產品的市場銷售等活動。
3.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對其生產、經營的食品安全負責。食用農產品銷售者應對其銷售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負責。
4. 廣東省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統一領導、組織、協調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及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建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協調機制,確保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的落實。
5. 廣東省各級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如衛生、農業、林業、城市管理、公安以及海關等,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6.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負責本區域的食品安全隱患排查、信息報告、協助執法、宣傳引導等工作,指定食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協助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7.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知識的宣傳教育。新聞媒體應加強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標准和知識的公益宣傳,進行輿論監督。食品安全相關的宣傳報道應客觀、真實、公正。
8. 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應依法維護消費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合法權益。食品行業協會應建立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誠信建設,自律管理,指導、規范和督促會員依法生產經營。鼓勵志願者組織協助或參與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社會監督等工作。
9. 上級人民政府應對下級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進行評議、考核。各級人民政府應對本級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工作進行評議、考核。建立專業機構、社會組織、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管評議、考核的工作機制。
10. 任何組織或個人有權舉報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對查證屬實的舉報,相關部門應給予舉報人獎勵,並保密舉報人的身份信息;舉報人舉報所在單位的,應給予特殊獎勵。
11. 各級人民政府應對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12.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依法取得許可,並按照許可范圍生產經營。許可證明文件應在其生產經營場所顯著位置懸掛。設有網站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在網站首頁顯著位置公開許可證、產品注冊或備案憑證等信息,確保公開信息真實、合法、及時、有效。
13.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確食品安全責任,配備與生產經營規模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對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建立培訓檔案。
14. 食品經營者不得銷售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或食品小作坊登記證的食品生產者生產的食品。
15. 食品經營企業應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統一配送經營方式的食品經營企業,其各門店應建立總部配送食品台賬,並現場提供企業總部留存的食品供貨商資質證明、食品合格證明文件等資料。
16. 食品經營者運輸、配送食品時使用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符合衛生要求,配備與銷售食品相適應的保溫設施,滿足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濕度和環境等特殊要求。
『貳』 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管理,保證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建設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等活動以及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
本條例所稱建設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築工程、線路管道和設備安裝工程及裝修工程。第三條建設工程質量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技術標準的規定,滿足合同約定和設計文件的要求。
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依法對建設工程質量負責;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單位、工程質量檢測單位、商品混凝土生產單位、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單位依法承擔相應質量義務。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
交通運輸、水行政等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交通運輸、水利等專業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
生態環境、市場監督管理、人民防空、氣象等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建設工程質量的相關監督管理。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為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第五條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根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或者交通運輸、水行政等主管部門的委託,依據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實施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鼓勵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採用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辦法,提高建設工程質量水平;鼓勵金融、保險機構開展工程質量擔保和工程質量保險業務;鼓勵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實行工程質量擔保和工程質量保險。第二章質量義務第七條建設單位應當依法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承擔下列質量義務:
(一)采購的建築材料、商品混凝土、混凝土預制構件、建築構配件和設備應當符合產品質量標准、設計要求和合同約定,有產品出廠質量合格證明文件,國家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的應當具有相應證書,屬進口的應當具有商檢部門簽發的商檢合格證書;
(二)委託具有相應資格的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單位或者按照規定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經審查合格後再用於施工;
(三)按照有關規定組織制定工程質量檢測方案,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工程質量檢測單位進行工程質量檢測,見證或者委託監理單位見證取樣送檢、現場檢測;
(四)發生工程質量事故時,在接到事故現場報告後一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或者交通運輸、水行政等主管部門報告,並採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五)按照技術標准、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工程質量驗收和工程竣工驗收。第八條勘察單位應當依法開展建設工程勘察工作,承擔下列質量義務:
(一)按照國家有關建設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要求,編制真實、准確的工程勘察文件;
(二)參加建設單位或者監理單位組織的勘察設計交底和文件圖紙會審,對編制的工程勘察文件以書面形式向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作出詳細說明;
(三)按照技術標准、國家有關規定及合同約定參加工程質量驗收和工程竣工驗收;
(四)參加相關工程質量問題和質量事故處理,對因勘察造成的質量問題、質量事故提出相應技術處理方案;
(五)參加處理工程施工中出現的與勘察有關的其他問題。第九條設計單位應當依法開展建設工程設計,承擔下列質量義務:
(一)按照國家有關建設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要求,編制工程設計文件;
(二)參加建設單位或者監理單位組織的勘察設計交底和文件圖紙會審,對編制的工程設計文件以書面形式向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作出詳細說明;
(三)按照技術標准、國家有關規定及合同約定參加工程質量驗收和工程竣工驗收;
(四)參加工程質量問題處理和質量事故處理,對質量問題、質量事故提出相應技術處理方案;
(五)對設計採用新材料、新技術的工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工程施工現場派駐設計代表;
(六)參加處理工程施工中出現的與設計有關的其他問題。
『叄』 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保證工程質量,保障工程建設各方及用戶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進行土木工程、設備和管線安裝、裝飾裝修等工程建設活動,適用本條例。
軍事設施工程、搶險救災工程及建築面積60平方米以下的建築工程和農民自建自用的低層住宅,不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建設工程質量,是指對建設工程安全、適用、經濟、美觀等特性的綜合要求,建設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維修等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技術標准、施工規范和規程。
本條例所稱專業工程,是指除工業與民用建築和市政工程以外的建設工程。第四條省、市、縣(區)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建設工程質量主管部門。
政府有關專業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協助同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專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第二章監督管理第五條省、市、縣(區)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工程質量實行監督管理的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對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和專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進行管理和監督;
(二)負責對勘察、設計、施工、建設監理、建築構配件等單位的資質審查;
(三)對工程設計、施工進行監督檢查;
(四)組織或者參與建設工程質量驗收;
(五)查處建設工程質量違法行為;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專業工程質量違法行為的處理,應當會同有關專業部門進行。第六條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設立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和有關專業部門設立本專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以下合稱「質監機構」),應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質監機構經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家和省的規定對其資格進行考核確認後,負責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
質監機構的質量監督員必須經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家和省規定的標准考核合格,持證上崗。第七條建設工程質量實行分級分專業監督:
(一)中央委託省管的大型工程和省屬大型工程,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委託的質監機構進行監督;
(二)市、縣所在地的中央和省屬中、小型以及其他工業與民用建築、市政建設工程,由市、縣(區)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進行監督;
(三)除本條第(一)項以外的專業工程,由相應的專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負責監督。第八條建設過程中和保修期內的建設工程質量責任由質監機構鑒定。其鑒定結果可以作為調解、處理質量糾紛和質量問題的依據。
當事人對鑒定結果有異議的,可以提請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重新鑒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日內予以答復。第九條建設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當持下列文件、資料到質監機構辦理質量監督手續,接受質量監督:
(一)經批準的施工報建文件;
(二)勘察、設計、施工單位的資質證書;委託建設監理的工程,應有建設監理單位的資質證書;
(三)建設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和施工圖紙;
(四)施工承包合同副本。
質監機構應當自收到上述文件、資料之日起7日內,指派負責該項工程的質量監督員,並書面通知建設單位。第十條質監機構應當嚴格按照國家和省頒布的建設工程技術規范和質量標准進行監督檢查。第十一條質監機構在建設工程施工時應當對建設工程質量進行抽查,對建設工程的地基基礎、主體和隱蔽部位進行跟蹤監督,對有關事項做好記錄。發現問題時,應當及時書面責令質量責任單位限期改正。第十二條質監機構應當對工程使用的建築材料、構配件、設備的質量進行抽查。抽查不合格的,責令施工單位立即停止使用;已使用的,應當限期採取措施及時處理。第十三條質監機構應當對竣工的建設工程質量按優良、合格、不合格進行等級核定。
質監機構自建設單位申請核定建設工程質量等級之日起30日內,對於優良和合格的,出具質量等級證書;對於不合格的,應當書面通知建設單位。
未經核定質量等級或者經核定不合格的建設工程,不得交付使用。第三章質量責任第十四條建設單位應當選擇符合資質等級的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單位承擔相應的業務;委託資質等級相符的建設監理單位對建設工程實行監理,或者配備相應的專職技術人員進行監理。
建設單位應當在與選擇和委託的各單位簽訂的書面合同中明確雙方的工程質量責任。
『肆』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和《廣東省港口管理條例》的決定
一、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一)刪去第七條第二項。
(二)將第三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質量監督員應當經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或者交通運輸等主管部門依照國家和省規定的標准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三)刪去第四十九條第二項,將第三項改為第二項,修改為:「違反第七條第二項和第十八條,施工圖設計文件未經審查或者審查不合格,擅自施工的;」將第四項改為第三項,修改為:「違反第七條第五項,未按技術標准和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工程竣工驗收的。」二、廣東省港口管理條例
將第九條第二款、第三款修改為:「申請使用港口深水岸線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申請使用港口非深水岸線的,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審批。
「港口岸線使用人應當按照經批準的范圍和用途使用港口岸線,不得擅自改變港口岸線的使用范圍和使用功能。確需改變港口岸線使用人、使用范圍、使用期限、使用功能的,應當依法辦理變更手續。」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和《廣東省港口管理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