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貴州省酒類流通管理條例

貴州省酒類流通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1-12-28 00:06:45

㈠ 酒類批發管理條例

這條規定限制的是酒廠(生產酒的企業)不能向沒有許可證的單位批發酒類,回也就是說,如果單答位、酒店沒有取得酒類經營許可證的話,不能直接到酒廠去批發酒。你作為經營酒類批發的單位,批發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不受這條規定的限制。

㈡ 酒類流通備案登記證需要什麼材料

酒類經營者備案登記程序如下:

(一)領取《酒類流通備案登記表》(以下簡稱《登記表》)。《登記表》可以通過商務部政府網站下載,或到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領取。

(二)填寫《登記表》。酒類經營者應完整、准確、真實地填寫《登記表》;同時認真閱讀《登記表》所附條款,並由法定代表人或業主簽字、蓋章。

《酒類流通管理辦法》,由商務部於2005年10月19日第15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管理辦法全文共包括六章。2012年11月15日,商務部公布《酒類流通管理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規定酒類流通實行經營者備案登記制和溯源制;向未成年人售酒者,處2000元以下罰款。

(2)貴州省酒類流通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酒類流通管理辦法》

第八條 商務主管部門應自收到酒類經營者提交的上述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辦理備案登記手續,在《登記表》上加蓋印章。

第九條 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完整准確地記錄和保存酒類經營者的備案登記信息和登記材料,建立備案登記檔案,定期向上級主管部門報送,並可向社會公布。

第十條 登記表上的任何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時,酒類經營者應當自變更之日起30日內(屬於工商登記事項的自工商登記變更之日起30日內)向商務主管部門辦理變更手續。

㈢ 酒類 管理制度

公司依法執行國家或行業有關標準的規定。在批發酒類商品填制《酒類流通隨附單》,詳細記錄酒類商品流通信息。《隨附單》附隨於酒類流通的全過程,單隨貨走,單貨相符,實現酒類商品自出廠到銷售終端全過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 本公司采購酒類商品時,向首次供貨方索取其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生產許可證(限生產商)、登記表、酒類商品經銷授權書(限生產商)等復印件。 對每批購進的酒類商品索取有效的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復印件以及加蓋酒類經營者印章的《隨附單》。 本公司儲運酒類商品時符合食品衛生管理、防火安全和儲運的相關要求。酒類商品遠離高污染、高輻射地區,遠離與有毒、有害、污染物(源)、腐蝕性等物品。

㈣ 《酒類流通管理辦法》屬於我國哪一類法律淵源

《酒類流通管理辦法》是由商務部發布的,應屬於部門規章

當代中國法律淵源是以憲法為核心的制定法形式,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淵源可分為以下幾類:
1、憲法憲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依特別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法。憲法是集中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規定國家制度、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其主要功能是制約和平衡國家權力,保障公民權利。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國最高的法律淵源。憲法主要由兩個方面的基本規范組成,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二是其它附屬的憲法性文件,主要包括:主要國家機關組織法、選舉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國籍法、國旗法、國徽法、保護公民權利法及其他憲法性法律文件。
2、法律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即狹義的法律,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法律分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非基本法律、專門法)兩類。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帶有普遍性的社會關系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統稱,如刑法民法訴訟法以及有關國家機構的組織法等法律。一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某種具體社會關系或其中某一方面內容的規范性文件的統稱。其調整范圍較基本法律小,內容較具體,如商標法、文物保護法等。
3、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就有關執行法律和履行行政管理職權的問題,以及依據全國人大的特別授權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但高於地方性法規和法規性文件。
4、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是指依法由有地方立法權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就地方性事務以及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需要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較大的市,指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地方性法規只在本轄區內有效。
5、規章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稱規章。內容限於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的規定,以及相關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根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其適用范圍是該民族自治地方。
7、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法規憲法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特別行政區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特別行政區同中央的關系是地方與中央的關系。但特別行政區享有一般地方所沒有的高度自治權,包括依據全國人大制定的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所享有的立法權。特別行政區的各類法的形式,是我國法律的一部分,是我國法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制定的法律也是我國法的淵源。
8、國際條約和行政協定國際條約指我國與外國締結、參加、簽訂、加入、承認的雙邊、多邊的條約、協定和其他具有條約性質的文件(國際條約的名稱,除條約外還有公約、協議、協定、議定書、憲章、盟約、換文和聯合宣言等)。這些文件的內容除我國在締結時宣布持保留意見不受其約束的以外,都與國內法具有一樣的約束力,所以也是我國法的淵源。

㈤ 貴州酒類零售許可證哪個單位辦理

到所在地商務局辦理。
依據《貴州省酒類生產流通管理辦法》第十一條 本省酒類銷售實行許可制度。但酒類生產企業在其生產場所銷售其生產的酒類產品的,可以不申辦酒類銷售許可;供消費者當場飲用的酒吧、飯店、飲食攤點、售貨點等場所銷售酒類的可以不申辦酒類銷售許可。
根據前款規定未辦理銷售許可的銷售者,應當到登記注冊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同級商務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備案。

㈥ 關於酒類管理的政策文件有哪些

《酒類流通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酒類管理條例>>
1990年12月18日,召開了第129次總理辦公會議,對酒類生產和銷售討論議定了三點意見:
1 對酒類產銷中存在的混亂狀況,有必要進行一次清理整頓. 首先要把新建酒廠控制住.要通過採取行政的和經濟的辦法,進一步加強對酒類的產銷管理, 由輕工業部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對酒類生產環節進行清理整頓和加強管理的意見;由商業部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對酒類流通環節進行清理整頓和加強管理的意見,盡快提交國務院討論確定.
2 由國務院法制局牽頭,會同輕工業部和商業部等部門,共同研究起草<< 中華人民共和國酒類管理條例>>.
3 對酒類產銷是否實行專賣的問題,暫不定論,進一步研究各方面情況,權衡利弊後再定.
輕工業部和商業部都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各自的整頓清理意見.
輕工業部的決見認為建國以來所形成的飲料酒產銷管理體制不宜變動, 而應集中力量,按照第129次總理辦公會議的要求,對酒類產銷進行清理整頓. 同時根據 「政企分開」的精神,建議目前一些地區商業系統的糖酒公司等企業,不應兼有專賣行政管理職責。
輕工業部關於酒類產銷整頓的意見是,建議由輕工業部牽頭, 組織有關部門參加,共同組成在生產領域內清理整頓工作小組,負責對全國的飲料酒生產進行清理整頓.嚴格飲料酒技改,擴建等建設項目的審批程序. 大型建設項目由輕工業部提出初審意見,報國家計委審批立項.中小型項目也按同樣原則由各級輕工業部門審批立項. 未經上述程序批准,任何單位都不得按排飲料酒生產項目.對飲料酒生產實行許可證制度,並由輕工業部組織實施 .商業部門不得經銷無生產許可證企業生產的飲料酒. 由輕工業部組織制定並實施飲料酒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 同時對各部門的飲料酒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站實行技術歸口.加強對飲料酒評比工作的歸口管理, 根據國家技術監督局的計劃,由輕工業部組織對飲料酒的國優評比工作;由輕工業部會同其它部門組織部優評比;省級輕工業主管部門會同本省有關部門組織飲料酒省優評比.不經輕工業部批准,任何部門和地區不得以展覽會、博覽會、文化節、旅遊節、 地方節等名義,組織國內飲料酒的評比。
輕工業部還就調整飲料酒的稅收政策提出意見:在保證國家飲料酒總稅收額度不下降的前提下,對飲料酒實行高酒精度高稅、低酒精度低稅的政策:55度以上的烈性酒,其產品稅由現行的35%調整到40%以上;黃酒和葡萄酒, 其產品稅由現行的 30%和15%降為20%和10%;啤酒由從價計稅敗為從量定額計稅.各類飲料酒廠一律不得減免徵收產品稅、增值稅和所得稅。
商業部的意見認為:要解決酒類產銷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是必須有法可依;其次是要有可靠的組織保證;第三是要有有效的管理手段. 商業部認為組織機構可本著" 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在商業部副食品管理局增掛一塊牌子,恢復酒類管理局, 負責對酒類的流通管理.各級也按同樣的原則設置一套機構,兩塊牌子. 商業部酒類管理局的主要任務是會同輕工業部、國務院法制局擬定<<國家酒類管理條例>>; 會同國家有關部門制定有關法規、政策、規劃、計劃、標准等;並監督、檢查、指導各地貫徹執行上述規定;會同執法部門依法查處違反<<條例>>的違法行為; 審批酒類經營許可證和酒類商品准運證.對酒類流通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整頓,重點是酒類批發.酒類管理局的任務還包括加強酒類市場的衛生和質量管理,價格管理, 稅務管理.

㈦ 貴州酒類隨附單什麼時候取消的

沒有取消!
根據國家商務部《酒類流通管理辦法》的規定,酒類流通實行《酒類流通隨附單》(簡稱《隨附單》)制度。 《隨附單》即酒類批發企業(含酒類生產企業)在批發酒類商品時必須填寫的表明該批酒類商品來源、去向、品名、數量等內容的單據,可詳細記錄酒類商品流通信息,附隨於酒類流通的全過程,單隨貨走,單貨相符,是酒類商品的身份證。《隨附單》由商務部統一制定,各省酒類監督管理部門實施。

㈧ 四川省酒類管理條例的管理條例

四川省酒類管理條例
(2015年7月22日四川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了保證酒類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規范酒類生產經營活動,促進酒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四川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酒類生產經營以及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酒類,是指酒精度(乙醇含量)大於0.5%vol的飲料酒,包括發酵酒、蒸餾酒、配製酒以及其他含酒精成分的飲料。但依法應當按照葯品、保健食品管理的除外。
第四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酒類食品安全和產業發展工作的領導,保障公眾飲酒安全,促進酒類產業健康發展。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酒類生產經營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酒類產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酒類產業發展戰略和規劃實施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酒類生產經營的相關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勵和支持酒類生產者傳承傳統釀造工藝,運用新技術、新裝備,促進產業發展。
第七條 酒類生產經營者應當對其生產經營的酒類食品安全負責,誠實守信、嚴格自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第八條 酒類行業協會應當建立健全行業誠信自律管理機制,按照章程組織開展酒類產業基礎科學研究和科普宣傳,傳承酒類歷史文化;提供酒類食品安全信息技術服務,加強酒類食品安全知識教育、培訓;推動行業誠信建設,完善協調自律功能,引導和督促酒類生產經營者依法生產經營。 第九條 從事酒類生產經營活動,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取得生產經營許可。
從事酒類生產加工的小作坊,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的與其生產經營規模、條件相適應的食品安全要求。
個人及家庭釀造的酒類,不得銷售。
第十條 酒類生產經營應當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相關規定和酒類食品安全國家標准,保證酒類食品安全。
第十一條 酒類生產者應當建立酒類食品安全檢驗制度,加強酒類檢驗工作。
酒類生產者可以設立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自行檢驗酒類食品質量,也可以委託其他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
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酒類不得出廠銷售。
第十二條 酒類生產者應當建立酒類出廠檢驗記錄制度,查驗出廠酒類的檢驗合格證和安全狀況,如實記錄酒類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生產批號、檢驗合格證號、銷售日期以及購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相關內容,有保質期規定的,應當如實記錄保質期。
酒類出廠檢驗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酒類保質期滿後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二年。
第十三條 預包裝酒類應當具有符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標準的標簽標識。酒類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酒類的標簽標識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不得誤導消費者。
預包裝白酒不得虛假標示配料、執行標准等內容,應當在標簽標識上標注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固液法白酒的執行標准。
年份酒生產者應當在配料表中標注各類基礎酒、調味酒貯存年份及量比,並留存追溯、查驗材料。
第十四條 酒類生產加工小作坊生產加工白酒應當使用純糧固態法釀造,禁止使用食用酒精加工生產酒類,禁止生產預包裝酒類。
第十五條 酒類經營者采購酒類時,應當查驗供貨方許可證、出廠檢驗合格證或者其他合格證明,並索要有關證件的復印件。
酒類經營企業應當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酒類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並保存相關憑證。有保質期規定的,應當如實記錄保質期。
酒類食品進貨檢驗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產品保質期滿後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二年。
第十六條 經營散裝酒類食品的,經營者應當在固定的經營場所銷售。禁止流動銷售散裝白酒。
散裝白酒應當使用具備密閉性的盛裝容器,並在盛裝容器上標注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固液法白酒的執行標准及生產者、生產日期等。
餐飲服務提供者銷售自製的泡酒,應當在盛裝容器上標注酒類生產者和泡製材料的名稱、數量、泡製日期。
第十七條 進口的酒類食品應當符合相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進口的預包裝酒類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標簽、說明書應當載明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
第十八條 儲運酒類應當符合食品安全管理、防火和有關安全要求。酒類存放應當遠離高污染、高輻射物品,不得與有毒、有害、腐蝕性等物品混放。
第十九條 酒類生產經營禁止下列行為:(一)用甲醇、非食用酒精等其他非食用物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產酒類食品;(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或者經營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酒類食品;(三)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摻雜、摻假,或者以不合格酒類食品冒充合格酒類食品;(四)使用有毒、有害容器、工具和設備生產、包裝、運輸、儲存酒類食品;(五)銷售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酒類食品;(六)銷售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生產的預包裝酒類食品;(七)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條 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
酒類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的標志。 第二十一條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產業分布和不同的生態區域,建立知名品牌酒類食品資源保護區,加強對知名酒類品牌企業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管理。
第二十二條 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開展酒類知名品牌和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建設和保護工作,加強「四川著名商標」、「名牌產品」和「四川老字型大小」等相關品牌的培育、認證工作。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酒類食品商標、專利、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的培育和保護,鼓勵酒類生產經營者實施商標戰略。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具有文物價值的傳統釀酒窖池及其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完善酒類傳統釀造技術,加強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工作。
第二十四條 鼓勵酒類生產企業申請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注冊商標專用標識和圖案。
第二十五條 獲准使用酒類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資格的酒類生產企業應當按照地理標志產品的標准組織生產,確保原料、生產工藝、產品質量符合酒類地理標志產品質量標准,等級標志應當與實物標注一致。
第二十六條 申請使用酒類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保護的產品應當符合安全、衛生、環保的要求,對環境、生態、資源可能產生危害的產品,不得允許使用酒類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
第二十七條 酒類行業協會應當加強對協會會員單位的管理,制定具體的生產技術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開展政策制定、市場監管、品牌營銷和產業升級等工作。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執法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監督管理體系,完善監督檢查機制,督促和引導酒類生產經營者落實食品安全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建立酒類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第二十九條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酒類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制度,定期對酒類食品安全進行監督檢查和抽樣檢驗,及時查處不符合酒類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酒類食品和其他違反酒類食品安全的行為。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並公布酒類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記錄許可頒發、日常監督檢查結果、違法行為查處等情況;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酒類生產經營者增加監督檢查頻次。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履行酒類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有權採取下列措施,對生產經營者遵守本條例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一)進入生產經營場所實施現場檢查;(二)對生產經營的酒類進行抽樣檢驗;(三)查閱、復制有關合同、票據、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四)查封、扣押有證據證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或者有證據證明存在安全隱患以及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五)查封違法從事酒類生產經營活動的場所。
酒類生產經營者應當接受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有關資料,不得拒絕、阻撓檢查。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管理部門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酒類食品監督管理職責,應當加強協作,建立健全監督管理和執法信息的互通共享機制。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知識產權保護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酒類地理標志產品監督管理,查處偽造、冒用酒類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專利和商標等侵權行為。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應當建立酒類生產經營違法行為投訴舉報和獎勵制度,對投訴舉報應當及時處理;對查證屬實的,應當給予獎勵,並為舉報人保密。
第三十五條 執法人員實施監督檢查時,不得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不得索取和收受當事人的財物,不得泄露被檢查單位和個人的商業秘密。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法律、法規已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九條第三款規定,個人及家庭釀造的酒類進行銷售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酒類,並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三條第三款規定,未在配料表中標注各類基礎酒、調味酒貯存年份及量比,並留存追溯、查驗材料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違法生產經營的酒類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可並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可並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違法生產經營的酒類。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規定,使用食用酒精加工生產酒類、生產預包裝酒類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酒類,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的酒類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可並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可並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流動銷售散裝白酒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違法經營的酒類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可並處二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可並處貨值金額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散裝白酒和泡酒的盛裝容器和標識不符合規定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違法生產經營的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處二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處貨值金額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未按要求進行酒類儲運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第六項規定的,銷售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生產的預包裝酒類食品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一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未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的標志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四條 酒類生產加工小作坊是指具備基本生產條件,有固定生產場所,但生產加工規模較小、從業人員較少、生產經營條件簡單,不能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取得生產許可的酒類生產者。
第四十五條 本條例酒類經營者包括酒類銷售者和餐飲服務提供者。
第四十六條 本條例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㈨ 酒類流通備案登記怎麼辦理

申請酒類流通備案登記需要提交的資料如下,不過,可能會因城市及地區的不同,要求也可能也會有所不同,但是區別不會太大。
一、零售企業需要提交的資料:
1.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或食品流通許可證、稅務登記證復印件各一份;
2.經銷單位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身份證復印件;
3.營業場所證明:房屋租賃合同或者房產證明復印件;且營業場所應具備固定、與經營規模或經營技術相適應的經營場所,符合食品衛生管理、消防和建築設計防火要求;
4.知識測試題、從業人員資格審查表(此兩表格由受理單位提供),(須有一名具備酒類知識的從業人員)。
二、批發企業需要提交的資料:
1.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或食品流通許可證、稅務登記證復印件各一份;
2.經營單位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身份證復印件一份;
3.營業場所和倉儲使用證明:房屋租賃合同或者房產證明復印件一份;營業場所應具備固定、營業場所應具備固定、與經營規模或經營技術相適應的經營場所,符合食品衛生管理、消防和建築設計防火要求;倉儲設施應相對固定,與交易場所分離;
4.購銷管理、質量檢驗、財務等制度(包括食品經營五項制度);
5.知識測試題、從業人員資格審查表(此兩表格由受理單位提供),(須有兩名以上具備酒類知識的從業人員,提交兩人身份證復印件各一份,照片各一張)。
類型:
(一)由生產廠家提供酒類的還需要遞交的資料
1.經銷權委託書;
2.生產企業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衛生許可證或食品流通許可證復印件、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復印件;
3.酒類產品質量檢驗報告書復印件(由當地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部門出具);
4.酒類流通隨附單復印件。
(二)由經銷商提供酒類的還需要遞交的資料:
1.經銷權委託書;
2.經銷商營業執照復印件、衛生許可證或食品流通許可證復印件、經銷商酒類批發資質復印件;
3.生產企業給經銷商的經銷權委託書、生產企業的營業執照復印件、衛生許可證或食品流通許可證復印件、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復印件;
4. 酒類產品質量檢驗報告書復印件(由當地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部門出具);
5. 酒類流通隨附單復印件。
(三)經營進口酒等還需要遞交的資料:
1.海關征稅稅單完稅聯復印件;
2.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檢驗檢疫衛生正、副本復印件;
3.加貼進口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標志和符合飲料酒標簽標準的中文標識。
注意一下,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不能親自來辦理,委託代理要提交代理人的身份證原件(用於對照查驗)和復印件;以上所提供的復印件,必須由法定代表人簽字或蓋章(申請單位)。
採納哦謝謝

㈩ 酒類流通管理辦法的具體條文

酒類流通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規范酒類流通秩序,促進酒類市場有序發展,維護國家利益,保護酒類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酒類是指酒精度(乙醇含量)大於0.5%(體積分數)的含酒精飲料,包括發酵酒、蒸餾酒、配製酒、食用酒精以及其他含有酒精成分的飲品。經國家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批准生產的葯酒、保健食品酒類除外。
本辦法所稱酒類流通包括酒類批發、零售、儲運等經營活動。
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酒類流通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四條 酒類流通實行經營者備案登記制度和溯源制度。
第五條 商務部負責全國酒類流通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商務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酒類流通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從事酒類批發、零售的單位或個人(以下統稱酒類經營者)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後60日內,按屬地管理原則,向登記注冊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同級商務主管部門辦理備案登記。
第七條 酒類經營者備案登記程序如下:
(一)領取《酒類流通備案登記表》(以下簡稱《登記表》)。《登記表》可以通過商務部政府網站下載,或到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領取。
(二)填寫《登記表》。酒類經營者應完整、准確、真實地填寫《登記表》;同時認真閱讀《登記表》所附條款,並由法定代表人或業主簽字、蓋章。
(三)向商務主管部門提交下述備案登記材料:
1、 按本辦法第七條第(二)項要求填寫的《登記表》一式兩份;
2、 由法定代表人或業主簽字、蓋章的營業執照復印件和衛生許可證復印件;
3、 經商務部認可並由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公示要求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八條 商務主管部門應自收到酒類經營者提交的上述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辦理備案登記手續,在《登記表》上加蓋印章。
第九條 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完整准確地記錄和保存酒類經營者的備案登記信息和登記材料,建立備案登記檔案,定期向上級主管部門報送,並可向社會公布。
第十條 登記表上的任何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時,酒類經營者應當自變更之日起30日內(屬於工商登記事項的自工商登記變更之日起30日內)向商務主管部門辦理變更手續。
商務主管部門收到酒類經營者提交的書面材料後,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辦理變更手續。
《登記表》自酒類經營者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銷登記或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自動失效。商務主管部門應定期與同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實注銷或吊銷情況。
第十一條 商務主管部門在辦理備案登記或變更備案登記時,僅可收取經當地物價部門核定的工本費,不得收取其它費用。
第十二條 酒類經營者不得偽造、塗改、出租、出借、轉讓、買賣或騙取《酒類流通備案登記表》。 第十三條 從事酒類批發、零售、儲運等經營活動應當依法執行國家或行業有關標準的規定。
第十四條 酒類經營者(供貨方)在批發酒類商品時應填制《酒類流通隨附單》(以下簡稱《隨附單》),詳細記錄酒類商品流通信息。《隨附單》附隨於酒類流通的全過程,單隨貨走,單貨相符,實現酒類商品自出廠到銷售終端全過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
《隨附單》內容應包括售貨單位(名稱、地址、備案登記號、聯系方式)、購貨單位名稱、銷售日期、銷售商品(品名、規格、產地、生產批號或生產日期、數量、單位)等內容,並加蓋經營者印章。
已建立完善的並符合本辦法要求的溯源制度的酒類經營者,經商務部認可,可以使用自行制定的單據,代替本辦法規定的《隨附單》。
第十五條酒類經營者采購酒類商品時,應向首次供貨方索取其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生產許可證(限生產商)、登記表、酒類商品經銷授權書(限生產商)等復印件。
酒類經營者對每批購進的酒類商品應索取有效的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復印件以及加蓋酒類經營者印章的《隨附單》或符合本辦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單據;對進口酒類商品還應索取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核發的《進口食品衛生證書》和《進口食品標簽審核證書》復印件。
酒類經營者應建立酒類經營購銷台帳,保留3年。
第十六條 酒類經營者應當在固定地點貼標銷售散裝酒,禁止流動銷售散裝酒。
散裝酒盛裝容器應符合國家食品衛生要求,粘貼符合國家飲料酒標簽標準的標識,並標明開啟後的有效銷售期、經營者及其聯系電話。
第十七條 酒類經營者儲運酒類商品時應符合食品衛生管理、防火安全和儲運的相關要求。酒類商品應遠離高污染、高輻射地區,不得與有毒、有害、污染物(源)、腐蝕性等物品混放。
第十八條 酒類經營者銷售酒類商品應明碼標價,誠實守信。
第十九條 酒類經營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並應當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予以明示。
第二十條 禁止批發、零售、儲運以下商品:
(一)使用非食用酒精等有害人體健康物質兌制的酒類商品;
(二)偽造、篡改生產廠名、廠址、生產日期的酒類商品;
(三)侵犯商標專用權等知識產權的酒類商品;
(四) 摻雜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超過保質期等的酒類商品和非法進口酒;
(五)其他國家法律法規禁止銷售的酒類商品。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商務主管部門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對本行政區域內酒類流通進行監督管理。
各級商務主管部門不得限制或阻礙合法酒類商品在本地區的流通。
第二十二條 商務主管部門在監督管理時,應出示有效證件,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在有證據或接到舉報等情況下,執法人員可以查閱賬冊或抽取樣品。抽取樣品的,應當向當事人出具有效憑證。
商務主管部門有義務為當事人保守商業秘密。
酒類經營者應配合商務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情況,不得擅自轉移、銷毀待查受檢酒類商品。
第二十三條 商務主管部門應建立酒類流通監測體系,對當地酒類流通情況進行監測分析,建立酒類經營者信用檔案,並適時向社會公布。
商務部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酒類流通管理和酒類商品安全信息系統,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和酒類經營者應及時報送相關信息。
第二十四條 商務主管部門可自行或會同有關部門對本地區銷售的酒類商品進行抽樣檢驗,並可向社會公布檢驗結果。
商務主管部門出具或認可的酒類鑒定結論應以國家法定檢測機構檢測結果為依據。
第二十五條 鼓勵酒類行業組織建立和完善行業自律制度。
第二十六條 任何單位或個人有權向當地商務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有關部門舉報、投訴違反本辦法的行為。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十條第一款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給予警告,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視情節輕重,對酒類經營者處2000元以下罰款,並可向社會公告。
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的,可視情節輕重,處10000元以下罰款;違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的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並可向社會公布;拒不改正的,可視情節輕重,處5000元以下罰款,並向社會公告。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六、十七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可處10000元以下罰款,並可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九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或會同有關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或會同有關部門沒收非法商品,並可視情節輕重處30000元以下罰款;違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及侵犯商標專用權的,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處理;違反其他法律法規的,移送相關機關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可處10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三條 商務主管部門從事酒類流通監督管理違反本辦法規定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四條 已依法實行酒類流通行政許可管理的地區,應繼續執行許可證制度,酒類商品流通按本辦法實行溯源制度,酒類流通許可證書視同《登記表》。
第三十五條 《登記表》和《隨附單》由商務部統一制定,省級商務主管部門負責具體實施。
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商務主管部門可以依法委託相關機構從事酒類流通監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由商務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八條 本辦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自施行之日起設立3個月過渡期。在過渡期內,酒類經營者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辦理備案登記和建立酒類流通溯源制度。

熱點內容
法規EBS 發布:2025-07-13 05:36:17 瀏覽:572
法學考研是全國統考嗎 發布:2025-07-13 05:34:53 瀏覽:582
涉及產品詐騙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3 05:32:09 瀏覽:894
對英國合同法中對價的評價 發布:2025-07-13 05:32:00 瀏覽:772
最基本的黨內法規是管黨治黨的總規矩 發布:2025-07-13 05:26:54 瀏覽:816
小學生法學 發布:2025-07-13 05:26:09 瀏覽:966
公職人員偷蓋公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3 05:21:51 瀏覽:411
可以起訴法官嗎 發布:2025-07-13 05:13:49 瀏覽:513
為什麼喜歡合同法 發布:2025-07-13 05:13:48 瀏覽:22
勞動法實施於好久 發布:2025-07-13 05:13:47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