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詐騙罪法規競合
① 侵犯著作權罪與詐騙罪是法條競合嗎
侵犯著作權罪與詐騙罪,是兩個法律關系,不構成法條競合。
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侵犯著作權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音像、計算機軟體等作品,出版他人享有獨占出版權的圖書,未經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音像製品,製作、展覽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② 招搖撞騙罪與詐騙罪的競合怎麼處罰
應當按照詐騙罪處罰,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③ 合同詐騙罪與金融詐騙罪,不屬於法條競合
肯定不是法條競合啊,貸款詐騙罪和合同詐騙罪,這兩個是不同的法條,不是法條競合,侵犯的是不同的法益,所以不是法條競合。貸款詐騙罪中也存在合同,合同是行為,所以是想像競合。
④ 侵犯著作權罪和詐騙罪到底是法條競合還是想像競合犯
法條競合一般都是普通法跟特殊法之間的,比如詐騙罪跟貸款詐騙罪想像競合不能說是某個法條跟法條之間的,只有涉及到具體一個行為觸犯多個法條的時候,才形成想像競合
⑤ 以詐騙罪和信用卡詐騙罪說明法條競合的問題。。。急
刑法第196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廢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惡意透支的。
前款所稱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並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後仍不歸還的行為。
盜竊信用卡並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信用卡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行為。
信用卡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財產所有權。
2.本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採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3.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自然人可成為本罪的犯罪主體。
4.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行為人主觀上還必須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間接故意和過失犯罪不能構成本罪。在此應指出的是,在信用卡詐騙罪的各種行為中,行為人因行為不同,其犯罪故意 也各有其特定內容而不盡相同。例如,使用偽造的信用卡和使用作廢的信用卡進行詐騙犯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明知是偽造或者作廢的信用卡,否則,不能構成本罪。在信用卡透支的情況下,區分善意透支與惡意透支,也應當從行為人的故意內容來分析,如果行為人有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故意,則是惡意透支,反之,則是善意透支。
使用信用卡進行惡意透支。透支是指在銀行設立賬戶的客戶在賬戶上已無資金或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經過銀行批准,允許客戶以超過其賬上資金的額度支用款項的行為。透支實質上是銀行借錢給客戶。所謂惡意透支,根據《刑法》第196條第二款的規定,是指信用卡的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並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後仍不歸還的行為。善意透支和惡意透支的本質區別在於行為人在主觀上的差異。兩者在客觀上都是造成了透支,但善意透支的行為人主觀上有先用後還的意圖,屆時歸還透支款和利息,而惡意透支的行為人透支是為了將透支款占為己有,根本不想償還或者也沒有能力償還,在行為上採取潛逃的方式躲避債務。
⑥ 保險詐騙罪的教唆犯與詐騙罪的直接正犯為什麼構成想像競合犯而不是法條競合
我來解答一下吧……剛搜到的 如所周知,我國刑法分則沒有根據地設置了不少 「特別法條」,其中存在如果嚴格 遵循特別法條優於普通法條的原則,就會導致罪刑不相適應的現象。最典型的是, 「特別法 條」 設置的法定刑雖然輕於普通法條,卻不具有減輕根據,反而具有加重理由 (表面上是 基本類型與減輕類型的競合,實質上是基本類型與加重類型的競合)。例如,按照刑法理論 公認的說法,詐騙罪僅侵犯了財產,保險詐騙罪不僅侵犯了財產,而且侵犯了金融管理秩 序。既然如此,設置有關保險詐騙罪的特別規定時,其法定刑應當重於 (至少同於) 詐騙 罪的法定刑。 但刑法第 198條恰恰相反,對保險詐騙罪規定了輕於詐騙罪的法定刑。 罪刑相適應是刑法的基本原則,必須得到貫徹。如果採取重法條優於輕法條的原則,雖然 可以貫徹罪刑相適應原則,卻可能違反刑法第 266條 「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的規 定。就保險詐騙罪與合同詐騙罪的關系來說,保險詐騙罪被認定為特別法條,從而適用特 別法條,這樣也不可能做到罪刑相適應。倘若認定保險詐騙罪與詐騙罪 (或合同詐騙罪) 並不是法條競合而屬於想像競合, 則適用從一重罪處罰的原則。如此可以貫徹罪刑相適應原則,但人們可能對二者屬於想像競合的結論存在疑問。
⑦ 合同詐騙罪與詐騙罪是法條競合嗎
合同詐騙罪與詐騙罪的法條,是包容競合的法條競合關系。
區分詐騙罪與合同詐騙罪的關鍵在於詐騙行為是否發生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利用合同的形式騙取公私財物或者財產性利益。或者說,是否是以合同這種交易的形式為名進行的,只要正確地把握什麼是「合同」,那麼二者的界限就很明顯了。
⑧ 《刑法》中法條競合(法規競合)的條文有哪些
無語!!!!!!
每天都能看到一些搞笑的東西……
法條競合最典型的是詐騙罪與保險詐騙罪;還有市場經濟類犯罪中也有很多法條競合的,比如偽劣產品罪與偽劣化妝品罪之類的……
樓上純粹是在瞎鬧!!!
⑨ 詐騙罪和保險詐騙罪的競合問題
關於法條競合問題,我國的司法解釋和實際操作有一原則:擇一重處
⑩ 敲詐勒索罪與詐騙罪的想像競合問題
敲詐勒索罪與詐騙罪的想像競合問題一個是被騙,一個是被恐嚇。
詐騙罪是被害人基於認識錯誤而處分財產,敲詐勒索罪是被害人基於恐懼心理而交付財務,這是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
行為人以重傷、死亡的暴力威脅,使被害人產生了恐懼心理,所以定敲詐勒索,它又不是認識錯誤,所以不定詐騙。
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 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敲詐勒索罪是一種重要的侵犯財產罪,其犯罪對象是公私財物。有的學者認為,敲詐勒索罪的對象是復合的,包括人和公私財產。從敲詐勒索罪的客觀要件入手,敲詐勒索的客體只能是財產所有權,因而其犯罪對象只包括公私財物,而不包括人。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侵犯對象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因本法已於第193條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