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環評法律法規
⑴ 2016年兗州區私人煤廠環保治理標准,並且給出據,環保局的環評手續
你這個問題沒法回答。
煤場環保治理標準是什麼意思?煤場是洗煤廠還是倉儲?不說清楚自己的項目具體是幹啥的,無法給出環境管理的要求。
環評制度是我國環境管理的最基本的制度,法律要求建設項目在開工前必須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手續,不批準的不得開工,否則就是未批先建違法行為,目前環保部對環評違法管理的非常嚴,在追究責任、完成處罰前是一律不給補辦手續的。
環保要求是所有建設項目,無論煤場性質是私人還是國營,都有管理許可權,環保要求你出具環評和驗收的手續是合法的,因為煤炭相關行業基本都是對環境影響非常大的項目,而且目前山東正在清理整頓違規項目,違法項目需要進行整改,然後報部門備案,如果錯過這段時間的整改,後續對沒有環評的項目處罰會非常嚴厲。
⑵ 2016年環評師考試會考十三五規劃嗎
估計考的可能性不大。
因為環評考試內容是:
1、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准
2、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3、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4、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
十三五規劃算不上是法律法規,更算不上案例、技術導則、技術方法,所以考的可能性不大。
⑶ 2016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教材電子版
這些教材電子版都可以去學考易那邊下載的
⑷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環境影響評價的適用對象包括哪些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環境影響評價的適用對象包括建設項目
⑸ 沒有環評的老企業是責令整改還是直接關停
通常會要求進行整改,整改不合格會考慮予以關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三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處分。
建設單位未依法備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備案,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有本條所列違法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處罰。
(5)2016環評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建設項目概況;
(二)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
(四)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及其技術、經濟論證;
(五)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
(六)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監測的建議;
(七)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
⑹ 2016年環評 指出工程是否有重大危險源
環評師就是注冊環境影響評估師(也有簡稱是注冊環評師的),是環評行業的注冊職業資格證書,實施考試選拔制度,執行注冊管理,是環評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環評操作非常重要,那麼如此重要的環評師掛靠一年多少錢呢?
⑺ 環境影響評價流程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正式建立了我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該法第六條規定:「一切企業、事業單位的選址、設計、建設和生產,都必須充分注意防止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在進行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時,必須提出對環境影響的報告書,經環境保護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審查批准後才能進行設計」。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02)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報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建設項目有行業主管部門的,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應當經行業主管部門預審後,報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審批。由於目前CO2地質封存項目尚無行業主管部門,因此CO2地質封存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直接審批。審批時限可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相關規定。
2004年12月11日開始實施至今的HJ/T 169-2004《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提出「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條例》以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將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管理范疇,從而有利於項目建設全過程風險管理,並提高環境風險評價工作及審查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使其達到法制化、規范化和標准化的要求」。
(一)法律、法規及政策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1989]第22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02]第77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00]第32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1996]第66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1996]第77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防治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04]第3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防治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02]第72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1998]第253號《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9)國家環保總局第26號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
(10)相關技術規范與技術文件。
(二)環境影響評價主要工作內容
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1)工程分析;(2)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3)環境影響識別、評價因子篩選與評價等級確定;(4)環境影響分析、預測和評價;(5)環境保護措施及其技術經濟論證;(6)對本項目的環境影響進行經濟損益分析;(7)開展公眾參與;(8)擬定環境監測與管理計劃;(9)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
(三)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
具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包括如下3個階段。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見圖2-5。
圖2-5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流程圖
1.准備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首先是研究有關文件,包括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發展規劃和環境功能區劃、技術導則和相關標准、建設項目依據、可行性研究資料及其他有關技術資料。之後需進行初步的工程分析,明確建設項目的工程組成,根據工藝流程確定排污環節和主要污染物,同時進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區的環境現狀調查。結合初步工程分析結果和環境現狀資料,可以識別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因素,篩選主要的環境影響評價因子,明確評價重點。最後確定各單項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和評價工作等級。如果是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該階段的主要成果是編制完成環境影響評價大綱,將以上工作內容和成果全部納入其中。
2.正式工作階段
環境影響評價第二階段,主要工作是做進一步的工程分析,進行充分的環境現狀調查、監測並開展環境質量現狀評價,之後根據污染源強和環境現狀資料進行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預測,評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並開展公眾意見調查。最重要的是要根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法律法規和標准等的要求以及公眾的意願,提出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影響的環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若建設項目需要進行多個場址的比選,則需要對各個場址分別進行預測和評價,並從環境保護角度推薦最佳場址方案;如果對原選場址得出了否定的結論,則需要對新選場址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3.報告書編制階段
環境影響評價第三階段主要是匯總、分析第二階段工作所得的各種資料、數據,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確定項目建設的可行性,給出評價結論和提出進一步減緩環境影響的建議,並最終完成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
⑻ 環評是不是只是針對一般生產企業國企要做環評嗎有環保顧問回答嗎
環評是環境影響評價,所有的建設項目都要做環境影響評價,是針對某個項目來說的,不分是國企還是民企,國企的建設項目還是要做環評。可以去咨詢環保部門,哪些項目要做,哪些可以不做。如果不做環評擅自開工建設,後果是十分嚴峻的,因為新的環保法和環評法開始實施,處罰很重。要三思而後行,來看下法律後果。
一、 2015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十九條編制有關開發利用規劃,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開發利用規劃,不得組織實施;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
第六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第六十三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一)建設項目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被責令停止建設,拒不執行的;
二、 2016年9月1日起實施的《環評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根據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決定》修正)
第三十一條規定,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