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保護條例起草工作
Ⅰ 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的發布內容
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
(2001年11月30日武漢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9次會議通過,2002年1月18日湖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9次會議批准;根據2010年9月15日武漢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7次會議通過、2010年9月29日湖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8次會議批準的《武漢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
第一條為加強本市湖泊的保護,防止填占、侵害湖泊,維護生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湖泊的保護,具體湖泊名稱見附錄。
法律、法規對風景名勝區內湖泊的保護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湖泊保護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按照統一規劃、依法管理、綜合整治、科學利用的原則,加強湖泊保護工作。
第四條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湖泊的保護、管理、監督。各區水行政 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湖泊的日常保護、管理、監督。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內湖泊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委託開發區管理機構負責日常保護、管理、監督。
規劃、國土資源、環境保護、農業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湖泊保護和管理工作。
湖泊的管理單位為湖泊保護的責任單位。
第五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有利於保護湖泊、改善生態環境的原則,依照城市總體規劃,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湖泊保護規劃,經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綜合協調,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江岸、江漢、硚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區范圍內的湖泊(以下統稱中心城區湖泊)和跨區湖泊的保護規劃,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有關部門編制;其他區范圍內湖泊的保護規劃,由所在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區有關部門編制,並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湖泊保護規劃包括湖泊水資源規劃、整治計劃、調度計劃和開發利用規劃。未經市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湖泊的利用功能。
第六條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湖泊進行勘界,劃定湖泊規劃控制范圍,設立保護標志,標明保護范圍和責任單位。
中心城區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分為水域、綠化用地、外圍控制范圍。
第七條湖泊保護的責任單位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合理利用湖泊,負責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內的綠化和湖泊水面的保潔工作,對填占、侵害湖泊的行為應當及時制止,並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部門報告。
第八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填湖。
第九條中心城區湖泊水域和綠化用地除按照規劃建設排水泵站、污水處理設施、園林小品及相關的市政設施外禁止佔用,禁止建設其他任何建築物、構築物;外圍控制范圍內的建設應當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和湖泊保護規劃的要求進行。其他區湖泊除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外,禁止佔用。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應當盡量避免佔用湖泊;因特殊原因確需佔用湖泊的,應當由建設單位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並報市人民政府同意後,按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報批。
第十條湖泊的開發利用應當按照湖泊保護規劃和湖泊利用功能,統籌兼顧,充分發揮湖泊的綜合效益。
中心城區湖泊的開發利用應當有利於市民游覽、休閑;其他區范圍內的湖泊在服從防洪、灌溉、排澇的前提下,可以發展養殖、旅遊等事業。
第十一條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服務等設施,應當建設相應的污水處理設施。未設計污水處理設施的,不得批准興建;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或者不使用污水處理設施的,不得投入使用。
在中心城區湖泊行駛的船舶禁止使用汽油、柴油等污染水體的燃料。在湖泊水域范圍內開展游樂、運動等水上活動,應當符合環保要求。
第十二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湖泊保護規劃,組織開展湖泊綜合整治工作。
建設單位經批准在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內從事工程設施建設的,應當嚴格按批準的方案進行;工程設施建設對湖泊造成影響的,應當與工程設施建設同步實施整治。
第十三條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內的綠化工作應當按照湖泊保護規劃的要求進行。中心城區湖泊由園林綠化部門負責進行綠化建設,增加綠化面積,形成濱湖綠化帶;其他區湖泊的綠化工作由責任單位負責。
第十四條禁止在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內從事採石、爆破等侵害湖泊的活動。
第十五條禁止向湖泊排放未經處理或者雖經處理但未達到國家、省、市規定標準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禁止向湖泊傾倒垃圾、渣土及有毒、有害物質。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中心城區湖泊范圍內新設排污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作出關閉現有排污口的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十六條本條例施行前,中心城區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內已有的不符合湖泊保護規劃的建築物、構築物和設施,不得改建和擴建,嚴重影響湖泊保護的,由市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拆除。其他區的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內的建築物、構築物和設施的改建、擴建,應當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批准,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批准前,應當徵求市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十七條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執法部門應當建立執法巡查制度,加強對湖泊的經常性保護管理,發現填占、侵害湖泊的行為,及時予以處理。
第十八條對舉報填占、侵害湖泊行為的單位和個人,由市、區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湖泊水域范圍內違法建設建築物、構築物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建,限期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強行拆除,責令承擔所需費用,並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處以5萬元以下罰款;拒不恢復原狀 或者不採取其他補救措施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代為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責令承擔所需費用:
(一)違法填占湖泊的;
(二)在湖泊水域范圍內進行採石、爆破等侵害湖泊活動的;
(三)向湖泊傾倒垃圾、渣土的。
對利用機動車輛或者其他機械違法填占湖泊、向湖泊傾倒垃圾、渣土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處罰。
第二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依法予以處罰:
(一)向湖泊傾倒有毒、有害物質的;
(二)向湖泊排放未經處理或者雖經處理但未達到國家、省、市規定標準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
(三)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內的生產、生活、服務設施,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或者不使用污水處理設施,投入使用的;
(四)在中心城區湖泊行駛的船舶使用汽油、柴油等污染水體的燃料的;
(五)在中心城區湖泊外圍控制范圍和綠化用地范圍內違法建設建築物、構築物,在其他區湖泊的規劃控制范圍內未經批准或者不按照批準的方案改建、擴建建築物、構築物的。
第二十二條責任單位不履行保護職責,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改正,並由其上級主管部門或者所在單位對責任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三條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湖泊保護管理工作中應當依法行政,公正執法;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條例批准填占湖泊的,由市或者區人民政府對批准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本條例批准填占湖泊,造成損失的,批准單位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五條本條例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Ⅱ 雲南省星雲湖保護條例公布
原標題:雲南省星雲湖保護條例(2019年9月28日雲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
雲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十三屆]第二十三號
《雲南省星雲湖保護條例》已由雲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於2019年9月28日審議通過,現予以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雲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9年9月28日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星雲湖的保護,防治水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與星雲湖保護、管理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星雲湖保護堅持保護優先、科學規劃、統一管理、綜合防治、合理利用、綠色發展的原則。
第四條星雲湖最高運行水位為1723.35米(1985國家高程基準,下同),最低運行水位為1721.65米。
星雲湖水質以《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下同)Ⅲ類為保護標准,科學治理,改善、提高現有水質。實施星雲湖生態補水工程,其水質應當達到國家Ⅲ類水以上標准。
第五條星雲湖保護范圍按照功能和保護要求,劃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
一級保護區為星雲湖水域及星雲湖最高運行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00米以內的范圍;二級保護區為一級保護區以外徑流區的范圍。
一、二級保護區的具體范圍由玉溪市人民政府劃定並公布。一級保護區應當設置界樁、明顯標識。
第六條星雲湖保護實行河(湖)長制。河(湖)長的設置、職責和工作機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七條省人民政府、玉溪市人民政府、江川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星雲湖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保護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建立長期穩定的保護投入和生態保護補償、生態補水機制。
徵收的水資源費、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按照有關規定用於星雲湖保護。
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星雲湖的義務,有權制止和舉報污染湖泊、破壞生態環境等違法行為。
省人民政府、玉溪市人民政府、江川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星雲湖保護激勵機制,鼓勵基層組織、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力量參與湖泊保護,發揮新聞媒體和社會的監督作用。
第二章管理機構和職責
第九條省人民政府統籌領導星雲湖保護工作,協調處理有關星雲湖保護的重大問題,加強監督檢查。
第十條玉溪市人民政府對星雲湖實施統一保護和管理,履行下列職責:
(一)建立星雲湖保護治理長效機制,實施河(湖)長制,組織領導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等工作;
(二)批準星雲湖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
(三)指導、督促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江川區人民政府履行星雲湖保護治理職責;
(四)負責星雲湖水資源調度;
(五)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一條玉溪市人民政府湖泊管理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負責指導江川區人民政府湖泊管理機構的業務工作;
(二)負責星雲湖一級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制定保護和管理措施,報玉溪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三)按照依法批準的范圍和許可權,在一級保護區相對集中行使生態環境保護、水政、漁政等部分行政處罰權;
(四)審查星雲湖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並對規劃的實施進行監管;
(五)配合江川區人民政府做好星雲湖保護工作;
(六)玉溪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二條江川區人民政府負責星雲湖保護和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統籌推進星雲湖保護范圍內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二)編制星雲湖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報玉溪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三)督促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星雲湖保護范圍內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履行星雲湖保護和管理職責;
(四)協助玉溪市人民政府湖泊管理機構在星雲湖一級保護區開展行政執法工作;
(五)玉溪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三條江川區人民政府湖泊管理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負責星雲湖二級保護區的日常監督管理工作;
(三)協助玉溪市人民政府湖泊管理機構在星雲湖一級保護區開展行政執法工作;
(四)監督星雲湖保護治理項目的實施;
(五)玉溪市人民政府湖泊管理機構和江川區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第十四條星雲湖保護范圍內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在本行政區域內履行下列職責:
(一)實施星雲湖保護治理的相關規劃、方案和措施;
(二)協助開展星雲湖保護行政執法工作,配合查處有關違法行為;
(三)控制面源污染和星雲湖沿岸污染源;
(四)收集、處理城鎮和農村生產、生活垃圾及其他廢棄物;
(五)指定人員負責日常保護和管理工作;
(六)江川區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五條省人民政府、玉溪市人民政府、江川區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星雲湖保護和管理工作。
第三章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
第十六條星雲湖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堅持保護優先,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其他相關規劃應當與星雲湖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
第十七條星雲湖保護范圍內的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星雲湖流域水資源、水產資源、土地礦產資源、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以及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古樹名木的保護。
第十八條江川區人民政府應當對星雲湖保護范圍內的水庫、河道、溝渠、濕地、湖泊等組織實施水污染綜合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對荒山荒坡進行生態修復,逐步實行退耕、還林、還草,改善流域環境資源承載能力。
第十九條江川區人民政府在星雲湖一級保護區有計劃地實施退耕、退塘,還湖、還濕地、還林,建設生態緩沖帶,實施環湖截污治污工程。對原住居民採取有效措施逐步遷出,對遷出的原住居民,依法給予補償安置。
第二十條星雲湖保護范圍內應當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產業,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高效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
第二十一條星雲湖保護范圍內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推廣農業綜合防控措施,鼓勵使用有機肥、生物農葯、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科學處置農業廢棄物。
星雲湖二級保護區范圍內畜禽規模養殖應當符合畜牧業發展規劃、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病死畜禽、畜禽糞便、污水等廢棄物,防止污染環境。
第二十二條星雲湖保護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應當符合星雲湖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
在星雲湖二級保護區內原建成的磷化工等工礦企業和其他項目,應當採取措施防治污染,確保污染物排放達到規定標准。
第二十三條星雲湖保護范圍內的住宿、餐飲等經營者應當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和垃圾收集設施,不得將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星雲湖及入湖河道、溝渠、水庫等。
城鎮應當實現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和處理全覆蓋,滿足處理和排放要求,逐步做到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
農村應當建立和完善日常保潔及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機制,建設垃圾、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實行垃圾收集、清運和處置責任制。
第二十四條星雲湖實行禁漁區和禁漁期制度。禁漁區由玉溪市人民政府劃定,在禁漁區禁止捕撈活動;禁漁期由玉溪市人民政府湖泊管理機構確定,在禁漁期禁止捕撈、收購和銷售星雲湖魚類。
第二十五條在星雲湖從事漁業捕撈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申請辦理捕撈許可證,繳納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並按照捕撈許可證核準的作業類型、場所、時限和漁具規格進行作業。
第二十六條星雲湖入湖船隻實行許可制度。入湖船隻的新增、改造、更新應當經玉溪市人民政府湖泊管理機構批准。
入湖船隻應當服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配備安全設備,禁止超載。
第二十七條一級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新建、改建、擴建建築物、構築物,但經玉溪市人民政府批準的環保、水利、水文、通信、濕地工程及科研、執法船停靠設施除外;
(二)新建排污口;
(三)填湖,圍湖造田、造地、建魚塘,網箱、圍欄(網)養殖;
(四)爆破、打井、采沙、採石、取土;
(五)侵佔或者損毀湖堤、護岸,損毀或者擅自移動界樁、標識;
(六)養殖畜禽;
(七)毒魚、炸魚、電魚或者使用禁用的漁具、捕撈方法進行捕撈;
(八)獵捕野生動物,放生或者丟棄外來物種;
(九)在湖泊清洗車輛、寵物、畜禽、農產品和生產生活用具及其他污染水體的物品;
(十)傾倒、堆放、填埋、拋撒生產生活垃圾;
(十一)在湖岸灘地搭棚、擺攤、設點經營,燒烤、野炊;
(十二)燃放煙花爆竹、燒香燒紙、放孔明燈;
(十三)使用泡沫製品、輪胎等簡易浮動設施載人入湖;
(十四)二級保護區內禁止的行為。
第二十八條二級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新建、改建、擴建嚴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項目;
(二)向入湖河道、溝渠、城鎮排水管網排放超過國家或者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水污染物;
(三)向入湖河道、溝渠、水庫排放、傾倒油類、酸液、鹼液、有毒廢液、廢渣等;
(四)在入湖河道、溝渠、水庫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岸坡傾倒、堆放、存貯、填埋固體廢棄物,丟棄或者填埋病、死畜禽;
(五)在入湖河道、溝渠傾倒糞便,丟棄農葯、農葯包裝物,清洗施葯器械;
(六)隨意傾倒、堆放、填埋廢棄菜葉等農業廢棄物;
(七)在沿湖面山采礦、開山採石、挖砂取土、毀林毀草;
(八)生產、銷售、使用含磷洗滌用品和國家禁止的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葯;
(九)其他污染水體和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
第四章合理利用
第二十九條星雲湖的開發利用應當符合星雲湖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可以依託湖區資源發展生態漁業、生態農業、生態旅遊及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產和服務業。
第三十條星雲湖漁業發展應當按照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重點發展大頭鯉、星雲白魚,人工放養鰱魚、鱅魚、青魚、鯽魚、鯉魚。
在星雲湖引進、推廣水生生物新品種,應當通過科學試驗論證,並按照規定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三十一條星雲湖水資源的利用應當優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態環境保護,兼顧農業、漁業、工業用水等需要。星雲湖水量調度,應當保持合理水位,保證湖水水位不低於最低運行水位。因特殊情況確需在最低運行水位以下取用星雲湖水的,由玉溪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二條江川區人民政府應當合理利用星雲湖自然風光、自然遺產、人文景觀、優秀傳統文化習俗,按照有關規劃配套建設休閑、觀光、康體等設施,開展文化、體育、游樂等活動,傳承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
在星雲湖一級保護區內開展科研、影視拍攝、大型水上體育等活動,應當事先報經玉溪市人民政府湖泊管理機構批准。
第三十三條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單位對星雲湖保護、治理和合理開發利用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四條在星雲湖一級保護區內有下列違法行為之一的,由玉溪市人民政府湖泊管理機構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處罰:
(一)新建、改建、擴建除環保、水利、水文、通信、濕地工程及科研、執法船停靠設施以外建築物、構築物的,責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強制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單位或者個人承擔,並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二)填湖,圍湖造田、造地、建魚塘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清除障礙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網箱、圍欄(網)養殖的,責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強制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單位或者個人承擔,並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三)爆破、打井、采沙、採石、取土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整改,可以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四)侵佔或者損毀湖堤、護岸的,責令限期採取補救措施,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損毀或者擅自移動界樁、標識的,責令限期恢復原狀,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五)養殖畜禽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六)使用禁用的漁具、捕撈方法進行捕撈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可以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毒魚、炸魚、電魚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捕撈許可證,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七)放生或者丟棄外來物種的,給予警告,可以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八)在湖泊清洗車輛、寵物、畜禽、農產品和生產生活用具及其他污染水體的物品的,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九)傾倒、堆放、填埋、拋撒生產生活垃圾的,責令改正,對個人可以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十)在湖岸灘地搭棚、擺攤、設點經營或者燒烤、野炊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十一)燃放煙花爆竹、燒香燒紙、放孔明燈的,給予警告,可以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十二)使用泡沫製品、輪胎等簡易浮動設施載人入湖的,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十三)在禁漁期、禁漁區進行捕撈或者無證捕撈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十四)違反入湖許可制度的,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入湖船隻違反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未配備安全設備或者超載的,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
(十五)未經批准開展科研、影視拍攝、大型水上體育活動的,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五條在星雲湖二級保護區有下列違法行為之一的,由江川區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處罰:
(一)在入湖河道、溝渠、水庫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岸坡丟棄或者填埋病、死畜禽的,由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二)在入湖河道、溝渠傾倒糞便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個人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三)在入湖河道、溝渠丟棄農葯、農葯包裝物或者清洗施葯器械的,由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單位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四)隨意傾倒、堆放、填埋廢棄菜葉等農業廢棄物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個人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五)在沿湖面山采礦、開山採石、挖砂取土的,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采出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六)生產、銷售含磷洗滌用品的,服務業經營者、工業企業使用含磷洗滌用品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處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七)原建成的磷化工等工礦企業和其他項目,污染物排放未達到標準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採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停業、關閉。
第三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其他行為,本條例未作處罰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七條以侮辱、毆打等方式阻礙國家工作人員在湖泊管理中履行職務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國家工作人員在星雲湖保護和管理中貪污受賄、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九條玉溪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條例,制定實施細則。
第四十條本條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2007年9月29日雲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的《雲南省星雲湖保護條例》同時廢止。
Ⅲ 江蘇省環境保護有哪些相關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九條、第十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六條規定了環境與資源保版護。具體的法權律法規:一、環境保護方面:包括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
2、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線保護條例、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條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管理條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3、江蘇省環境保護條例
4、江蘇省環境保護廳關於當前全省環境監測系統進一步做好服務經濟發展工作的通知
5、江蘇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6、江蘇省湖泊保護條例
Ⅳ 《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中的湖泊包括人工水庫嗎
包括人工水庫
Ⅳ 南昌市水利局的主要職責
(一)負責《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江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江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江西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南昌市城市防洪條例》、《南昌市城市水土保持條例》、《南昌市城市湖泊保護條例》、《南昌市城市供水和節約用水管理條例》、《南昌市城市污水處理費徵收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組織起草水務管理地方性法規、規章並監督實施。
(二)貫徹執行國家和省里有關水行政的工作方針、政策,擬定全市水務工作的方針、政策、發展戰略規劃、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以及水資源、防洪排澇、供水、排水、節水、水土保持、污水處理及回用等專業規劃並組織實施。
(三)統一管理全市水資源(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負責組織全市水資源的監督和調查評估;擬定全市水長期供求計劃、水量分配方案和城市水源規劃,並負責監督實施;制定全市各行業用水定額;負責城市湖泊水系保護監督和管理調度;組織有關國民經濟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及重大建設項目的水資源和防洪的論證工作;組織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含辦理開采礦泉水、地熱水取水許可證)和水資源費徵收制度,對水資源保護實施監督管理;發布水資源公報。
(四)負責城市供水、排水管理工作,擬定全市計劃用水、節約用水政策;編制全市計劃用水、節約用水規劃,制定有關標准;組織、承擔和監督全市計劃用水;負責指導協調和監督全市節約用水工作。
(五)按照國家資源與環境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標准,擬定全市水資源保護規劃;組織水功能區的劃分和向飲水區等水域排污的控制;監測江河湖庫的水量、水質,審定水域納污能力,並向環保部門提出限制排污總量的意見。
(六)負責全市水務企業的行業管理,負責水務行業的特許經營管理,依法監管供水企業的資質,組織審核相關的水價格,負責全市供排水水質日常監測和監管工作。
(七)主管全市河道、堤防、水庫、湖泊(包括人工水道、行洪區、蓄洪區、滯洪區)、河口灘塗等水域及其岸線,負責全市重要河道的綜合治理、開發和保護;編制、審查中小型水務基建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報告;負責水工程的建設管理;對政府投資的水務資金進行宏觀調節和監督管理;負責水工程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的審批工作;負責市管涉河建設項目審查和河道采砂規劃及審批管理。
(八)承擔南昌市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的日常工作,組織、協調、監督、指導全市防洪抗旱工作;組織制訂市內主要江河湖泊防禦洪水預案;組織制訂全市重要水工程度汛方案;組織制訂全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對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實施防汛抗旱調度;負責全市防汛抗旱信息工作。
(九)組織、指導水政、水保監督和水行政執法;協調並仲裁部門間和縣區間的水事糾紛。
(十)負責全市防洪、排澇、供水、排水及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管理及維護工作;負責排水許可管理;負責污水處理費的使用監管工作。
(十一)負責全市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組織全市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及預防監督工作;歸口管理農村「四荒」資源的開發治理;負責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管理工作。
(十二)指導農村水利工作和行業的水電管理;組織協調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村水電電氣化、農業節水灌溉和鄉鎮供水以及農村飲水工作。
(十三)擬定水務行業的經濟調節措施;指導水務行業的經營工作;負責水務固定資產的監管;研究提出有關水務的財務政策、信貸、價格等經濟調節意見,並組織實施。
(十四)負責全市水工程質量監督,組織監督國家和部、省頒發的水務行業質量標准和工程規程規范的實施,主管全市水務建築市場。
(十五)組織、指導全市水務設施、水域及其岸線的管理和保護;組織指導全市水工程登記、安全鑒定工作;組織建設和管理具有控制性的或跨縣區的重要水工程;組織指導水工程的安全監管。
(十六)組織水務科技研究和技術推廣,負責管理全市水科技、教育、對外合作事項,指導和管理全市水務隊伍建設。
(十七)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本部門、本系統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十八)承辦市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Ⅵ 哪裡可以查到近期新增的法律法規
如下,自己整理下吧。
2012年1月新頒布的EHS法律法規
法規屬性 法規名稱 頒布日期 實施日期
綜合管理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於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通知
2012-01-05 2012-01-05
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2012修訂)
2012-01-19 2012-03-01
大連市安全生產隱患和違法行為報告與舉報獎勵辦法實施細則 2012-01-06 2012-01-06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等七項法規中有關行政強制條款的決定 2012-01-09 2012-01-09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和廢止《山東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規定》等18件省政府規章的決定 2012-01-10 2012-01-10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山東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等二十五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2012-01-13 2012-01-13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黑龍江省農業機械事故處理規定〉等20部省政府規章的決定 2012-01-16 2012-01-16
浙江省《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實施細則
2012-01-16 2012-02-16
建設項目 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2012-01-30 2012-04-01
體系與認證 南京市企業安全生產標准化評審工作管理辦法(試行) 2012-01-19 2012-01-19
危險化學品 關於明確港口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
交通運輸部 2012-01-09 2012-02-09
化學品測試合格實驗室管理辦法
2012-01-16 2012-01-16
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安全管理規定
2012-01-17 2012-03-01
廣東省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安全監管2012年工作要點 2012-01-11 2012-01-11
海南省三亞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辦法 2012-01-19 2012-02-01
低碳與生態 河南省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辦法 2012-01-11 2012-03-01
江蘇省湖泊保護條例 2012-01-12 2012-02-01
排放與治理 紹興市重點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運行管理考核辦法 2012-01-10 2012-01-10
紹興市區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實施辦法 2012-01-16 2012-02-01
水污染 江蘇省長江水污染防治條例 2012-01-12 2012-02-01
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 2012-01-12 2012-02-01
南京市水環境保護條例 2012-01-14 2012-04-01
蘇州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 2012-01-04 2012-03-01
大氣污染 山東省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 2012-01-04 2012-03-01
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2012年修訂) 2012-01-12 2012-01-12
雜訊與震動 江蘇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 2012-01-12 2012-02-01
固體廢棄物 江蘇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2012年修訂) 2012-01-12 2012-02-01
節能與資源
管理 國務院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
2012-01-12 2012-01-12
徐州市地下水資源管理條例(2012年修訂) 2012-01-12 2012-01-12
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2012年修訂) 2012-01-10 2012-02-01
消防安全 蘇州市消防條例(2012年修訂) 2012-01-12 2012-05-01
遼寧省消防條例 2012-01-05 2012-03-01
江西省建築消防設施管理規定 2012-01-11 2012-01-11
河南省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2012年修訂) 2012-01-12 2012-01-12
建築安全 廣州市建設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規定 2012-01-05 2012-03-01
徐州市城市房屋安全管理條例(2012年修訂) 2012-01-12 2012-01-12
南京市城市房屋安全管理條例(2012年修訂) 2012-01-12 2012-01-12
貴陽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條例 2012-01-12 2012-01-12
交通安全 關於進一步加強客貨運駕駛人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
2012-01-20 2012-01-20
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2012年修訂) 2012-01-12 2012-02-01
江蘇省內河交通管理條例(2012年修訂) 2012-01-12 2012-02-01
江蘇省公路條例(2012年修訂) 2012-01-12 2012-02-01
事故與應急 關於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建設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
2012-01-20 2012-01-20
天津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備案工作程序規定(暫行) 2012-01-09 2012-01-09
特種設備 關於進一步加強公共交通領域電梯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2-01-19 2012-01-19
機械電氣安全 江西省雷電災害防禦辦法 2012-01-11 2012-03-01
工傷與保險 海南省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條例實施細則(2012年修訂) 2012-01-10 2012-01-10
海南省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條例實施細則(2012年修訂) 2012-01-10 2012-01-10
江蘇省社會保險費征繳條例(2012年修訂) 2012-01-12 2012-02-01
食品葯品安全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葯品安全「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1-20 2012-01-20
廈門市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試行) 2012-01-05 2012-02-05
Ⅶ 中國有哪些跨界河流
摘要我國面臨著水污染,河湖萎縮、功能退化,地下水大量超采,水土流失嚴重等水環境問題。本文通過分析造成水環境問題的原因,提出了解決水環境問題的對策:以改善生態環境為根本切入點,制定水資源保護規劃,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建立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保護和管理模式,實行水量水質統一管理。關鍵詞水環境地下水水污染水土流失開發利用水資源一、水環境問題的現狀1.水污染是我國面臨的最主要的水環境問題據水利部對全國700餘條河流約10萬km河長開展的水資源質量評價結果:46.5%的河長受到污染(相當於Ⅳ、Ⅴ類);10.6%的河長嚴重污染(已超Ⅴ類),水體已喪失使用價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從地區分布來看,支流水質一般劣於幹流,幹流下游水質一般劣於上游,城市工礦區河段水質最差。南方河流水質整體上優於北方河流,中西部地區水質整體上優於東部發達地區。在全國七大流域中,太湖、淮河、黃河流域均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海河、松遼流域污染也相當嚴重,污染河段佔60%以上。全國有1/4的人口飲用不符合衛生標準的水。2.河湖萎縮、功能退化,部分湖泊咸化趨勢明顯在北方缺水地區,由於河道天然徑流減少,引用水量增加,開發利用不盡合理,江河斷流及平原地區河流枯萎已成為又一個嚴重的水環境問題。近30年來,我國湖泊水面面積已縮小了30%。素有千湖之稱的江漢湖群,目前的湖泊面積僅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50%。調查表明,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湖泊乾涸現象十分嚴重,部分湖泊含鹽量和礦化度明顯升高,湖泊咸化趨勢明顯。新疆的博斯騰湖,由於上游修建灌溉工程,入湖水量銳減,含鹽高的灌區退水又不斷入湖,十幾年就由淡水湖演變為鹹水池,湖水礦化度上升了6倍,水面減少120km2,水位降低3.54m。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型鹹水湖——羅布泊也已乾涸。圍湖造田是南方地區湖泊面積萎縮的首要原因。江漢湖群因圍墾消失湖泊983個,減少面積2041km2,目前僅存湖泊83個;洞庭湖區在不到40年的時間內,圍墾面積達15萬hm2,淤積與圍墾互為因果,惡性循環。3.地下水大量超采由於地表水資源貧乏和水污染加劇,一些地區對地下水進行掠奪式開發,地下水超采現象十分嚴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維持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用水需求。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已形成地下水區域性降落漏斗149個,漏斗面積15.8萬km2,其中嚴重超采面積6.7萬km2,占超采區面積的42.3%。多年平均超采地下水67.8億m3。4.水土流失面廣量大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67萬km2,占國土面積的38%,其中水力侵蝕面積179萬km2。每年流失土壤50多億t,嚴重影響土壤肥力。全國每年因水土流失新增荒漠化面積2100km2,土地利用價值和承載能力降低。每年因水土流失而損失的耕地面積達7萬多hm2。黃土高原每年水土流失帶走的氮、磷、鉀就達4000萬t,相當於全國一年的化肥產量。黃河平均年輸沙量16億t,其中4億t淤積在下遊河床中,使下遊河床以每年10cm的速度抬升,黃河已成為世界著名的地上懸河。與此同時,泥沙中所攜帶來的氮、磷是造成江河湖庫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二、造成水環境問題的原因1.無節制地排放未經處理的廢污水是河湖污染的首要原因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用水量的持續增大,排入江河湖庫的廢污水不斷增加。據水利部門最新調查資料,現狀廢污水排放量已超過80年代初的1倍,年排廢污水達600億t,這些廢污水80%以上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庫,是主要的污染源。我國江河污染主要是城市和工礦企業的點源污染所致,一個入河排污口污染一大片,在大江大河形成岸邊污染帶;支流小河一個工廠的污染就會使整條河流受到污染,變成排污溝。2.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協調是影響水環境狀況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後,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一方面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經濟實力,另一方面,由於鄉鎮企業技術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給生態環境特別是水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小造紙、小製革等「十五小」企業對水環境的破壞尤為嚴重,一個小造紙廠就能污染整條河流。3.水土流失以及化肥、農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河湖污染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大多數湖泊是氮、磷造成的富營養化,據專家估算:近50%的氮、磷來自於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除以上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外,對污染治理投入不足、治理技術落後、治理設施正常運轉率低,對保護水資源宣傳教育和依法管理的力度不夠,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總之,從全國情況看,水污染態勢呈總體惡化趨勢,形勢嚴峻。水污染正從東部向西部發展,從支流向幹流延伸,從城市向農村蔓延,從地表向地下滲透,從區域向流域擴散。4.水資源短缺與水污染互為因果,加劇了水環境惡化由於水資源短缺,水體稀釋能力低,水環境更趨惡化。海河流域水資源匱乏,水污染也相當嚴重。平原河道基本枯萎,鄰近城市的河道成為排污溝,被喻為「無河不幹,有水則污」。地處濕潤地區的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由於水體受到污染,也成為水質型缺水地區,水鄉無水可用已成為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水污染也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5.水土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是導致水環境問題的重要原因黃河斷流的根本原因在於引用水量的大量增加和未能實現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調度。黃河河套地區,農業用水大水漫灌,年灌溉定額超過15000m3/hm2,致使土壤發生次生鹽漬化;而地處河口的東營市及勝利油田,枯水季節無水可用,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兩省也難以保證灌溉用水。據統計,由於對濕地的盲目開墾、改造,以及對濕地生物資源和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近40年來中國沿海地區累計喪失海濱灘塗濕地面積20萬km2以上,占沿海濕地面積的50%。三、解決水環境問題的對策1.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以改善生態環境為根本和切入點,制定水資源保護規劃,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實踐證明,以犧牲環境換發展,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路是行不通的。必須在全社會樹立水資源與水環境的憂患意識,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使經濟發展水平與資源條件、環境狀況相適應。經濟建設要充分考慮水土資源條件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合理確定與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加快發展,根據水資源條件確定重點發展區域和發展重點,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要把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結合起來。對於污染嚴重地區,應將改善水環境作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果斷地關停嚴重污染環境的小企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按照國務院批準的水利部「三定」規定的要求,全面開展水資源保護規劃工作,逐步建立完整的、科學的全國水資源規劃體系。組織開展水功能區的劃分和控制向飲水區等水域排污的工作;做好江河湖庫的水量水質監測和評價工作,審定江河湖庫等水域的納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總量的意見;及時發布水資源狀況公報;維護江河湖庫水資源的使用功能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努力使水的資源屬性與環境屬性相統一。減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水環境的根本措施,實施總量控制、嚴格排污管理最有效的法是根據流域水環境容量確定污染物允許排放量,以控制進入江河湖庫的污染物。將排污總量指標層層分解,由縣以上人民政府根據上級政府制定的污染物控制計劃,組織制定轄區內排污總量控制計劃,並將排污總量指標分解到每個排污單位,納入目標責任制管理,同時加強對入河排污口的監督性監測與管理,控制退水中污染物總量不超過規定指標。另外,還可以根據需要與可能適時適度調水,改善湖泊水質,防止湖泊富營養化。2.建立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保護管理模式,實行水量水質統一管理,健全流域水環境監測網路,實行動態監測、區域聯防要以水資源優化配置為目標,加強流域和區域的水資源統一管理。當前,尤其要注意強化地表水與地下水統一管理,供水與需水統一管理,水量與水質統一管理。搞好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保護,努力提高水資源的科學有效利用和保護水平。流域是一個完整的水資源系統,水環境狀況是流域水資源管理的重要指標。當前應加強流域水資源保護機構的作用,發揮水利部門水量、水質同步監測、統一管理的優勢,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強化水污染治理力度,實現水資源統一管理,地表水地下水聯合調度,改善流域水環境,加強地下水的保護、抑制超采區地面沉降。為了防治過度開采地下水資源引起的地面沉降,各級水利部門要認真加強對地下水的監測和采補平衡分析,提出回灌規劃,充分利用洪水及間隙期多餘的水量,採取各種補給入滲技術回灌地下水,爭取地下水早日恢復平衡,抑制地面沉降的發展。流域水環境監測網是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的尖兵與耳目,應該優先建設,先行發展。重點加強現場測試能力與快速反應能力,在有條件地區建設自動測報與預警系統。對跨界河流與重大污染事故實行動態監測,定期向社會公布水環境信息。近期應加強省際邊界水體的監測,積極開展跨省的污染聯防。3.要大力做好節約用水和污水資源化的工作當前,我國用水浪費嚴重,全國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系數大多隻有0.4,而很多國家已達到0.7~0.8;我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為l03m3,是發達國家的10~20倍,水的重復利用率我國為40%左右,而發達國家為75%~85%。因此,要下最大的決心,做好節約用水工作,要把節水和水資源的高效利用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要以節水灌溉為重點進行灌區建設。節水工作要遵循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土洋結合、講求實效、農民歡迎的原則。要把建立節水型農業、節水型工業、節水型社會作為全社會的共同目標。要大力提倡清潔生產和污水資源化。目前可將經處理的工業廢水作為低質水源,用於火力發電廠的冷卻水、煉鐵高爐冷卻水、石油化工企業中一些敞開式循環水等,在石油開采中回用水還可用作油井注入水;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氮、磷等營養物質,而重金屬、農葯等有毒有害物質濃度較低,可用於農田灌溉;處理後的污水還可用於地下水回灌,用於養殖水生生物,用作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水源、旅遊水和景觀水等。4.依法治水,完善水資源保護立法及法律修改工作依法治水,是改善我國水環境的關鍵所在,各級水利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取水許可審批管理的力度,強化取水許可的管理,嚴格控製取水量,限制耗水量大、污染嚴重的企業用水,還要對退水水質進行嚴格管理。對新申請取水許可證的單位,嚴格按照取水許可水質管理規定,必須提交取水和退水對環境影響的分析報告,方可取水許可申請審批手續。對逾期仍超標排污的單位和企業,要堅決依法吊銷其取水許可證。要盡快修改《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理順流域水資源保護機構的內外關系,制定流域及區域各種配套法規,如:《供水水源地管理法》、《水資源保護條例》、《入河排污口管理法》和《保護水資源經濟補償法》的起草工作,使水資源保護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另外,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項目審批過程中,要對治污的投資比例提出明確規定。5、團結協作,科學治理水資源保護與水污染防治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水資源保護是目的,水污染防治是手段。兩者均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存在著區域管理難以解決的矛盾。因此水利、環保、農業、城建等各部門團結協作是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環境的組織保證,應各司其職,各用所長,統一規劃,統一目標,統一行動,統一調度。水環境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涉及自然、社會、環境諸多因素,提高治理措施的科技含量和理論水平是當務之急,應逐年安排關鍵問題與關鍵技術的科技攻關,指導治理工作。
Ⅷ 湖泊數量最多的省
一、中國湖泊數量最多的省是湖北省。
二、湖北省有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潤澤楚天,水網縱橫,湖泊密布,湖北省因此又稱「千湖之省」。
境內除長江、漢江幹流外,省內各級河流河長5公里以上的有4228條,另有中小河流1193條,河流總長5.92萬公里,其中河長在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1條。長江從西向東,流貫省內26個縣市,西起巴東縣鯿魚溪河口入境,東至黃梅濱江出境,流程1041公里。境內的長江支流有漢水、沮水、漳水、清江、東荊河、陸水、灄水、倒水、舉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漢水為長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境內由西北趨東南,流經13個縣市,由陝西白河縣將軍河進入湖北鄖西縣,至武漢匯入長江,流程858公里。
(湖北武漢東湖)
《湖北半個世紀百畝以上湖泊數量減少近半》(2015年01月29日 17:10:19來源: 新華網)
Ⅸ 國家是否規定不能填湖
國家沒有具體規定不能填湖,但是各個地方政府通常都有制定法律法規禁止填湖,如《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
根據《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規定
第二十條 湖泊保護范圍包括湖泊保護區和湖泊控制區。
湖泊保護區按照湖泊設計洪水位劃定,包括湖堤、湖泊水體、湖盆、湖洲、湖灘、湖心島嶼等。湖泊設計洪水位以外區域對湖泊保護有重要作用的,劃為湖泊保護區。城市規劃區內的湖泊,湖泊設計洪水位以外不少於50米的區域劃為湖泊保護區。
湖泊控制區在湖泊保護區外圍根據湖泊保護的需要劃定,原則上不少於保護區外圍500米的范圍。
第二十一條在湖泊保護區內,禁止建設與防洪、改善水環境、生態保護、航運和道路等公共設施無關的建築物、構築物。
在湖泊保護區內建設防洪、改善水環境、生態保護、航運和道路等公共設施的,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建設單位經依法批准在湖泊保護區內從事建設的,應當做到工完場清;對影響湖泊保護的施工便道、施工圍堰、建築垃圾應當及時清除。
第二十二條 禁止填湖建房、填湖建造公園、填湖造地、圍湖造田、築壩攔汊以及其他侵佔和分割水面的行為。
湖泊已經被圍墾或者築壩攔汊的,應當按照湖泊保護規劃,逐步退田(圩)還湖。
第二十三條 在湖泊保護范圍內新建、改建排污口的,應當經過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批;涉及通航、漁業水域的,應當徵求交通運輸、農(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二十四條 湖泊控制區內的土地開發利用應當與湖泊的公共使用功能相協調,預留公共進出通道和視線通廊。
禁止在湖泊控制區內從事可能對湖泊產生污染的項目建設和其他危害湖泊生態環境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