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的法律法規
A. 林業法律法規
林業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2009-07-14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2007-10-26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2007-07-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03-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003-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2002-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00-12-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9-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1993-07-02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1989-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985-01-01
五屆人大四次會議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81-12-13
行政法規
森林防火條例2008-12-01
風景名勝區條例2006-09-19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2006-04-29
血吸蟲病防治條例2006-04-01
退耕還林條例2002-12-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2000-01-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1997-03-20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1996-09-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編制出版管理條例
1995-07-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1994-10-09
城市綠化條例
1992-06-22
植物檢疫條例
1992-05-13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1992-03-01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1989-12-18
國務院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1982-02-27
部門規章
國有林場管理辦法
2011-11-17
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辦法
2011-07-26
林業行政許可聽證辦法
2008-08-01
國家林業局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管理辦法
2007-11-30
森林資源監督工作管理辦法
2007-09-28
林木種質資源管理辦法
2007-09-08
林木種子質量管理辦法
2006-11-13
開展林木轉基因工程活動審批管理辦法
2006-05-11
引進陸生野生動物外來物種種類及數量審批管理辦法
2005-09-27
普及型國外引種試種苗圃資格認定管理辦法
2005-09-23
松材線蟲病疫木加工板材定點加工企業審批管理辦法
2005-09-23
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並、改變經營范圍或者變更隸屬關系審批管理辦法
2005-06-16
林業統計管理辦法
2005-06-01
林業行政處罰案件文書製作管理規定
2005-05-27
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處置辦法
2005-05-23
營利性治沙管理辦法
2004-07-01
林業標准化管理辦法
2003-07-21
主要林木品種審定辦法
2003-07-14
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
2002-11-02
林業行政處罰聽證規則
2002-11-02
佔用徵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
2001-01-04
部門規章
林木和林地權屬登記管理辦法
2000-12-31
林業工作站管理辦法
2000-03-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
1999-08-10
國家林業局關於授權森林公安機關代行行政處罰權的決定
1998-06-26
林木良種推廣使用管理辦法
1997-06-15
林業行政執法證件管理辦法
1997-01-06
沿海國家特殊保護林帶管理規定
1996-11-13
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
1996-10-14
林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1996-09-27
林業行政執法監督辦法
1996-09-27
林業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
1996-04-02
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
1994-07-26
森林公園管理辦法
1993-12-11
陸生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費收費辦法
1992-12-19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
1991-01-09
森林採伐更新管理辦法
1987-09-10
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985-07-06
B. 撤銷林權證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你好,你可以看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令1996.10.16號頒布的《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的相關規定。http://hi..com/%B7%AE%C2%C9%CA%A6
C. 誰有國家林改的相關政策啊
國家林業局17省調研 林改政策框架初定2006-07-20 15:40:32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網友評論 0 條 進入論壇
北京報道 本報記者 李明三 實習記者 楊 卓
「我們想趕年底前正式出台文件。」7月19日,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國家林業局正在制定一份文件,用於指導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鑒於各地實際情況相差懸殊,這份名為《關於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只能「作出原則性的規定」。
在最近完成的一份調研報告中,國家林業局建議文件以國務院名義盡快下發。目前「文件初稿已經准備好了,還要徵求有關部門的意見」。
這次規模空前的調研活動涉及福建、江西、遼寧、內蒙、河北、山西、甘肅、重慶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國家林業局邀請了國務院研究室、發改委、財政部、稅務總局等部門,組成了9個聯合調研組,目的是為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出謀劃策。
調研總報告認為,福建、江西、遼寧三省林權改革創造了值得借鑒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受到了廣大林農的歡迎和擁護,現在「改革時機已經成熟,條件已經具備,全面深化林改勢在必行」。
而調研報告所提出的大部分政策建議,都將納入這份《指導意見》。
確權到戶
以確權到戶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林權改革,是林業生產關系的又一次重大調整。
現有集體林權包括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置權四項內容,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林業「三定政策」(穩定山權林權、劃定自留山、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基礎上形成的,涉及林地所有權、林木所有權,以及由此派生而來的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權等。
「集體林權制度遠比一般財產權復雜。」中國林業科學院研究員陳幸良認為,林地為集體所有,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而林木處分權又受到森林資源管理制度、林地管理制度等政策性制約,使得「林權關系成為一項政策性束權的集合」——權利主體模糊,權屬復雜多變,處分權得不到落實,收益權也易受侵犯。
明晰產權是這一輪林改的核心內容。調研報告主張依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由村民民主決策,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改革形式和方式,建立林地有償使用制度和林權動態管理制度。
江西在試點中提出了三種明晰產權的方法:一是均山,能夠分山到戶的全部分山到戶,實行家庭承包經營;二是均股,不能或不宜分山到戶的,維持集體統一經營,但須將股權分到戶,收益按股分紅;三是均利,集體山林通過流轉以其它方式承包經營的,所得流轉收益拿出70%以上按人口均分到戶。
福建方面則按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對山林的依賴程度,分類處理:依賴性強的,原則上均山,實行實物意義上的「耕者有其山」;依賴性不強或沒有依賴性的,經村民代表會議通過,以公開競爭的方式發包給企業或大戶經營,通過二次分配,保證村民實現貨幣形式的「耕者有其山」。
陳幸良建議通過《物權法》規范林地承包權的法律制度,給予林地承包權完整的法律保護。
按照他的構想,林改後,個人對自留山將擁有永久林地使用權,對責任山擁有長期使用權,集體經濟組織僅保有名義上的所有權;私有林和物權化的林地承包權受法律保護,權利人可以抵押、擔保、轉讓、繼承,自由處置。「國家政策不能規定侵權性的限制性條款,干涉所有者的經營行為。」
政策調整
陳所指的侵許可權制性條款集中在林地使用權流轉和林木採伐限額管理方面。
國家林業局在調研中發現,由於缺乏健全的林權流轉政策、法規,一些地方出現了山林歸大戶、流轉價格偏低、權力尋租等問題。
調查報告稱,「林改後,隨著產權關系的調整和明晰,原有林業管理的基礎已經發生變化,相應的林業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急需調整。」
報告建議從三個方面完善林業政策法規:
一是制定《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流轉條例》,明確流轉的原則、范圍、程序、監督、管理等相關規定,促使流轉依法健康有序地進行。報告還特別強調,各地流轉市場應當由政府主導,由林業主管部門具體指導,做好監管引導工作。
「《森林法》有關流轉的條款過於簡單,配套法規滯後,流轉工作出現一定程度的封閉性、局限性和隨意性。」陳幸良建議這一《條例》應當盡快出台。
二是抓緊修訂完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建立健全評估體系,為森林資源流轉提供規范性的制度平台。
報告提出,可以由國務院以行政法規形式出台相關規定,授權地方解決森林資產評估機構與評估人員的資質問題,或由國家林業局與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定期組織全國性的森林資產評估技術培訓,通過考試取得國家頒發的資質證書。
三是改革森林採伐限額管理制度,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林管理的有效形式,逐步實現經營者自主決定森林資源的培育和採伐,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
「現行林木採伐申請程序繁瑣,限制復雜,在具體操作中難以把握,影響了再造林的積極性。」陳幸良要求改進現有森林採伐限額管理制度,以落實權利人的財產處置權。
他甚至主張對生態區位重要的森林,需要林權權益人放棄部分處置權的,國家應支付生態補償金。
此外,報告還提出現行《育林基金管理辦法》與當前林業發展要求不適應,認為對木材徵收20%的育林基金,比例過高。建議逐步減征,還利於民。
財政補貼公益林?
林權改革以後,隨著商品林經濟效益的提升,生態公益林的管護將成為一個嚴重問題。
這個問題在南方林改過程中就已經突顯出來了。原因是商品林和公益林收入差距擴大,而國家對生態林補助極為有限。
「林權改革包含兩大目標,」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副秘書長於法穩說,「個人層面是最大程度地獲利,而國家層面是要提高森林覆蓋率,保障生態安全。」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林權改革得作出回答。
調研報告認為,必須創新公益林保護和合理利用新機制,逐步緩解公益林區群眾生產生活與資源保護之間的矛盾。
調研報告提出,要改革公益林權制度,建議根據生態區位的重要性,對生態公益林實行分區分類管理,加強引導,鼓勵群眾發展林下種植業和養殖業;同時落實公益林補償制度,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按照「政府為主負責,受益者合理負擔」的原則,從飲用水、水電和旅遊門票收入中劃出一定比例用於生態公益林補償,彌補林木被劃為生態公益林後給農民造成的損失。
陳幸良則主張以法律文書的形式明確生態補償來源。他給出的辦法是:國家公益林由中央財政補償,地方公益林由地方各級財政補償。
遼寧的公益林面積佔到全省林地的一半以上,他們在試點時,將自然保護區和重點生態區以外的生態林,納入了林改范圍,全部承包到人。他們得出的經驗是,「只要經營生態林的收益在林農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就能保證林農的經營積極性,保護好森林資源。」
張建龍在遼寧調研後認為,遼寧走出了一條適合北方地區集體林改革的路子,他們「在公益林改革方面的嘗試可供參考」。
D. 林業有哪些法律
您好。有關林業的法律法規大體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中華人民專共和國野屬生動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森林防火條例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退耕還林條例
林業工作站管理辦法
佔用徵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
造林質量管理暫行辦法
退耕還林工程現金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部門項目管理辦法
參考內容:法律界網站法務通VV
E. 林業有哪些法律
有關林業的法律法規大體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森林防火條例;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退耕還林條例;
林業工作站管理辦法;
佔用徵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
造林質量管理暫行辦法;
退耕還林工程現金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部門項目管理辦法。
F. 擅自改變林地用途違反了哪一條法律
G. 林權法律法規
林權的法律法規有《憲法》、《森林法》、《土地改革法》、《森林法實施條版例》權、《土地管理法》。
H. 林業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84年9月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7次會議通過 1984年9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7號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細則》(1986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1986年5月10日林業部發布);《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1989年12月18日國務院發布);《森林防火條例》(1988年1月6日國務院發布);《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1985年6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 1985年7月6日林業部發布);《森林採伐更新管理辦法》(1987年8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 1987年9月10日林業部發布);《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1994年7月26日林業部令發布);《林地管理暫行辦法》(1993年8月30日林業部發布);《森林公園管理辦法》(1994年1月22日林業部發布);《林業行政執法監督辦法》(1996年9月27日林業部發布);《林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1996年9月27日林業部發布);《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1996年10月14日林業部發布);《木材運輸檢查監督辦法》(1990年11月1日林業部發布 自發布之起);《木材檢查站管理辦法》(1990年11月1日林業部分布);海南省實施《森林防火條例》辦法(1991年12月2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第70次常務會議通過 1992年4月7日海南省政府第29號令發布);《海南省森林保護管理條例》(1993年7月30日海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次會議通過 1993年9月22日公布);《海南省木材市場管理暫行辦法》(1992年2月2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發布);《松香產品運輸管理辦法》(1991年10月29日林業部發布)。
I. 林權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林權的法律法規有《憲法》、《森林法》、《土地改革法》、《森內林法實施條例》、容《土地管理法》。
J. 林業相關政策法規
年是我國林業立法成就十分顯著的一年,林業法律體系更加完善。
國家林業局參與了《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起草制定工作。這部法律明確規定,林地承包的法律憑證為「林權證」;林地承包期為30年至70年,特殊情況經依法批准可以更長;承包林地的承包人死亡,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這些規定既為規范林地承包管理,維護林農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也為進一步穩定已形成的法律制度、管理體制創造了條件。
國家林業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完成了《退耕還林條例》的起草、修改、報審工作。這個《條例》已經去年12月6日國務院第6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並以第367號國務院令發布,自今年1月20日起施行。這為進一步推進退耕還林工作,實現「退得下、還得上、穩得住、不反彈」目標提供了法律保障,為規范退耕還林活動發揮積極作用。
2002年國家林業局公布了《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林業行政處罰聽證規則》和《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林業部分)》(第三批)等一批部門規章。初步完成了《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林木品種審定管理辦法》、《林業標准化管理辦法》、《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管理辦法》和《營利性治沙申請登記管理辦法》的審查工作。《全民義務植樹條例》和《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管理辦法》等一批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也在討論修改過程中。
《天然林保護條例》(討論稿)的起草工作已由國家林業局完成。國家林業局還組織了對《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防火條例》、《毀林開墾立案標准》等法律、法規的修改、制定等前期立法調研工作,並參與了《農業法》、《物權法》等法律的部分制定工作。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以及各部門起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草案78件提出了修改意見,辦理答復文件7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