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參事工作條例
1. 國際公法規范, 國際私法規范, 各國經濟法規, 國際商務慣例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對如何理解《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請示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是否可以作為行政訴訟被告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保險機構不正當競爭行為是否有權查處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房屋登記行政案件中發現涉嫌刑事犯罪問題應如何處理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徵收中央直屬發電廠的水力發電用水和火力發電貫流式冷卻用水水資源費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安交警部門能否以交通違章行為未處理為由不予核發機動車檢驗合格標志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審查頒發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是否以環保評價許可為前置條件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行政案件執行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能否對建築領域轉包行為進行處罰及法律適用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離退休人員與現工作單位之間是否構成勞動關系以及工作時間內受傷是否適用《工傷保險條例》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職工外出學習休息期間受到他人傷害應否認定為工傷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勞動行政部門在工傷認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勞動關系確認權請示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四條理解和適用問題請示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車輛掛靠其他單位經營車輛實際所有人聘用的司機工作中傷亡能否認定為工傷問題的答復
·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
·稅務稽查工作規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
·煙草專賣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外商投資合夥企業登記管理規定
·糧油倉儲管理辦法
·氣象災害防禦條例
·關於境內企業承接服務外包業務信息保護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中國共產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試行)
·行政學院工作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
·商標代理管理辦法
·港口經營管理規定
·國土資源行政復議規定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
·★老舊運輸船舶管理規定
·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辦法
·政府參事工作條例
·保險公司管理規定
·保安服務管理條例
·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管理辦法
·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
·取得內地法律職業資格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在內地從事律師職業管理辦法
·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律師事務所與內地律師事務所聯營管理辦法
·全民健身條例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機構管理辦法
·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規定(試行)
·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規定
·限期治理管理辦法
·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
·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
·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
·公務員申訴規定(試行)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信息系統使用規定
·土地調查條例實施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和處置辦法
·公安消防部隊執勤戰斗條令
·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定
·基礎測繪條例
·醫療器械廣告審查辦法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服務業管理規定
·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
·消防監督檢查規定
·火災事故調查規定
·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辦法
·民用機場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
·律師事務所收費程序規則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四)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專利、商標等授權確權類知識產權行政案件審理分工的規定》的通知
·一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刑事判決書樣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調整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標準的通知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標准
·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若干問題的規定
·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合議庭職責的若干規定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規則
·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示範章程
·律師事務所名稱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接受新聞媒體輿論監督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司法公開的六項規定
·人民檢察院檢察建議工作規定(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級別管轄異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委託評估、拍賣和變賣工作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保護行政訴訟當事人訴權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若干意見
·關於加強和規范監外執行工作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受理審查民事申請再審案件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執行工作中如何計算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等問題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認可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判決的補充規定
·人民檢察院舉報工作規定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網上仲裁規則(200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平台信息異議處理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港澳民商事案件司法文書送達問題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五個嚴禁」的規定》和《關於違反「五個嚴禁」規定的處理辦法》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見
·監察機關審理政紀案件的暫行辦法
·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
·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勞動教養試行辦法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執行有關問題的聯合通知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調整司法解釋等文件中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條文序號的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廢止的2000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目錄(第五批)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廢止的2000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目錄(第六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2007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第七批)的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停止執行死刑程序有關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有爭議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問題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有關舉證時限規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一審行政判決書樣式(試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行政抗訴案件調卷函樣式》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行政訴訟證據文書樣式(試行)》的通知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值庭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訟收費監督管理的規定
·人民法院監察工作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關於規范司法解釋施行日期有關問題的通知
·人民檢察院勞教檢察辦法
·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檢察辦法
·人民檢察院監獄檢察辦法
·人民檢察院監外執行檢察辦法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實行人民監督員制度的規定(試行)
·人民檢察院信訪工作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工作規定
·人民法院獎勵暫行規定
·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
·律師執業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內務條令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執法行為規范(試行)
·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組織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充分保障律師依法履行辯護職責確保死刑案件辦理質量的若干規定
·[江蘇省]關於刑事案件證據若干問題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台民事訴訟文書送達的若干規定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標准
·看守所留所執行刑罰罪犯管理辦法
·檢察人員執法過錯責任追究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
·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相互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
·關於依法嚴肅查處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執行犯罪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江蘇省公安廳《關於辦理輕傷害案件的暫行規定》
·公安部關於印發《公安機關辦理傷害案件規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務督察工作暫行規定
·關於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英文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英文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關於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見
·病歷書寫基本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
·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指導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外國企業或者個人在中國境內設立合夥企業管理辦法
·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錄音製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公司強制清算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
·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試行辦法
·對外承包工程資格管理辦法
·保險公司管理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國銀行業櫃面服務規范
·關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
·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操作規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
·工傷認定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馳名商標認定工作細則
·彩票管理條例
·馳名商標認定工作細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馳名商標保護的民事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管理辦法
·境外投資管理辦法
·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規定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
·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
·城市房屋拆遷估價指導意見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住宅室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
·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無正本提單交付貨物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票據管理實施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票據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企業債券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保險公司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
·拍賣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禁止進口限制進口技術管理辦法
·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辦法
·股權出資登記管理辦法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
·金融機構撤銷條例
·國內船舶管理業規定
·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涉及汶川地震相關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意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
·外商投資礦產勘查企業管理辦法
·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
·收費公路權益轉讓辦法
·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
·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債權人對人員下落不明或者財產狀況不清的債務人申請破產清算案件如何處理的批復
·道路旅客運輸班線經營權招標投標辦法
·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
·郵政普遍服務監督管理辦法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商業助學貸款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
·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准則
·房屋登記簿管理試行辦法
·救災捐贈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2. 2010年重要的政府文件有哪些
2010年 政府白皮書
中國的人力資源狀況 9月
中國互聯網狀況 6月
2010年 一號文件
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 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事務擔保條例(09-19)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09-10)
· 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制規定(09-06)
· 國務院關於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09-06)
· 國務院關於促進企業兼並重組的意見(09-06)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09-02)
· 國務院關於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08-23)
國務院發文
· 國務院關於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
· 國務院關於促進企業兼並重組的意見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 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
· 國務院關於印發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支持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 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於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做好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
· 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
· 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干意見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 國務院關於設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 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家行政學院工作的若干意見
· 國務院關於試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意見
· 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
· 國務院關於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 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 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 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 國務院關於當前穩定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
· 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 國務院關於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
· 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 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 國務院關於印發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表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的決定
· 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
· 國務院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若干意見
· 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 國務院關於調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的通知
· 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於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的通知
· 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 國務院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國務院令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事務擔保條例
·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制規定
·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
· 自然災害救助條例
· 全國人口普查條例
·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 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
·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的決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
· 氣象災害防禦條例
·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 行政學院工作條例
· 外國企業或者個人在中國境內設立合夥企業管理辦法
· 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錄音製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
· 政府參事工作條例
· 保安服務管理條例
· 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 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
·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 全民健身條例
·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58號
·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 基礎測繪條例
·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
· 彩票管理條例
· 民用機場管理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
·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
· 旅行社條例
· 國務院關於修改《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決定
· 國務院關於修改《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的決定
· 軍服管理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46號
·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的決定
·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的決定
·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的決定
· 草原防火條例
· 森林防火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采訪條例
· 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 國務院關於修改《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的決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境和對外合作研究利用審批辦法
· 公共機構節能條例
國務院辦公廳發電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有序做好支援甘肅舟曲災區有關工作的通知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解決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緊急通知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10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強降雪防範應對工作的通知
國務院發電
· 青海玉樹地震抗震救災捐贈資金使用管理監督辦法
· 國務院關於切實落實政策保證市場供應維護副食品價格穩定的緊急通知
3. 求答案, (1/10)某小學向其上級機關請求撥款,建立計算機校園網,應使用的公文文種是( )。(1分)
1某小學向其上級機關請求撥款,建立計算機校園網,應使用【請示】
2關於公告和通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內容重要程度都很高 】
3「意見」的特點不包括【問題的普遍性 】
4目前我國黨政機關公文的主要種類主要有【15】種
5公布實施《廣東省政府參事工作規定》,應使用的公文文種是【公告】
6廣東省人民政府提請審議李***等幾位同志的職務任免,應使用的公文文種是【議案】
7各級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的依據主要是【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8【公文分數序號】是同一份文稿印製若干份時每一份公文的順序編號。
9某學校向所在地公安局行文,請求更新校大門交通標志,應使用【函】
10第一至第四層次應依次標識為【一、 (一) 1. (1) 】
11這里的「意」是指【主題】
12黨政公文中,不能用來嘉獎表彰先進的是【命令】
13決定轉發這個文件,應使用的公文文種是【通知】
14廣東開放大學2015年發布的第17個文件的發文字型大小應寫成【粵開大〔2015〕17號】
15下面關於請示的說法,不正確的是【請示可以多頭主送】
4. 我國哪些法律屬於行政法的范疇
關於行政法范疇的網文如下,供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實施條例
·工傷保險條例
·人事爭議處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信訪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對如何理解《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請示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是否可以作為行政訴訟被告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保險機構不正當競爭行為是否有權查處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房屋登記行政案件中發現涉嫌刑事犯罪問題應如何處理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徵收中央直屬發電廠的水力發電用水和火力發電貫流式冷卻用水水資源費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安交警部門能否以交通違章行為未處理為由不予核發機動車檢驗合格標志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審查頒發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是否以環保評價許可為前置條件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行政案件執行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能否對建築領域轉包行為進行處罰及法律適用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離退休人員與現工作單位之間是否構成勞動關系以及工作時間內受傷是否適用《工傷保險條例》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職工外出學習休息期間受到他人傷害應否認定為工傷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勞動行政部門在工傷認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勞動關系確認權請示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四條理解和適用問題請示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車輛掛靠其他單位經營車輛實際所有人聘用的司機工作中傷亡能否認定為工傷問題的答復
·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
·稅務稽查工作規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
·煙草專賣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外商投資合夥企業登記管理規定
·糧油倉儲管理辦法
·氣象災害防禦條例
·關於境內企業承接服務外包業務信息保護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中國共產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試行)
·行政學院工作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
·商標代理管理辦法
·港口經營管理規定
·國土資源行政復議規定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
·★老舊運輸船舶管理規定
·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辦法
·政府參事工作條例
·保險公司管理規定
·保安服務管理條例
·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管理辦法
·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
·取得內地法律職業資格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在內地從事律師職業管理辦法
·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律師事務所與內地律師事務所聯營管理辦法
·全民健身條例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機構管理辦法
·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規定(試行)
·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規定
·限期治理管理辦法
·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
·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
·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
·公務員申訴規定(試行)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信息系統使用規定
·土地調查條例實施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和處置辦法
·公安消防部隊執勤戰斗條令
·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定
·基礎測繪條例
·醫療器械廣告審查辦法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服務業管理規定
·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
·消防監督檢查規定
·火災事故調查規定
·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辦法
·民用機場管理條例
·旅行社條例實施細則
·林業行政許可聽證辦法
·個體工商戶名稱登記管理辦法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審查辦法
·鄉村醫生考核辦法
·地震預報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條文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
·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
·無線電台執照管理規定
·軟體產品管理辦法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條文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全國經濟普查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退耕還林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
·土地復墾規定
·植物檢疫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
·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
·殯葬管理條例
·地名管理條例
·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
·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
·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
·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城市道路管理條例
·城建監察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廣播電視管理條例
·出版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
·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
·司法行政系統人民警察撫恤辦法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撫恤辦法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撫恤辦法
·革命烈士褒揚條例
·強制戒毒所管理辦法
·強制戒毒辦法
·收容教育所管理辦法
·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
·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
·專利代理條例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
·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
·專利實施強制許可辦法
·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非居民承包工程作業和提供勞務稅收管理暫行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旅行社條例
·組織機構代碼管理辦法
·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
·土地違法案件查處辦法
·香港澳門記者在內地采訪辦法
·道路機動車輛產品檢測工作監督管理規定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
·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醫師在內地短期行醫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軍服管理條例
·環境行政復議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立法工作管理規定
·農葯管理條例
·執業獸醫管理辦法
·鄉村獸醫管理辦法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案件違法所得認定辦法
·動物診療機構管理辦法
·水資源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這些都屬於廣義的行政法,只是一部分,還有很多。
5. 最近幾天的新聞
1月1日——中國與東盟FTA(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
1月1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 、《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規定》、《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指導規則》 、《保安服務管理條例》 、《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試行辦法》、《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行政學院工作條例》、《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錄音製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政府參事工作條例》、《吸毒檢測程序規定》、《經營者集中審查辦法》、《經營者集中申報辦法》、《國土資源行政復議規定》、《證券投資基金評價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供電監管辦法》開始實施[2]。
1月1日——俄羅斯「漢語年」拉開帷幕[3]。
1月1日——《南島晚報》正式創刊,成為三亞第一份都市類報紙,這一天在三亞美麗的碧海藍天留下了精彩的一筆。
1月1日——陝西省蒲城縣新平花炮公司在進行花炮生產過程中發生爆炸,造成9人死亡,8人受傷。
1月1日——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勒基馬瓦特區一個村莊內的排球場遭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至少造成115人死亡,另有100多人受傷。
1月1日——巴西里約州因暴雨發生泥石流災害,一酒店被掩埋造成15人遇難。
1月2日——一艘懸掛新加坡國旗的化學品船2日在亞丁灣海域被海盜劫持,船上有5名中國船員。這是索馬裏海盜在2010年劫持的第一艘船。
1月3日——中央氣象台發布寒潮和暴雪橙色警報:預計1月3日白天至1月4日夜間,華北等地將出現14至16℃降溫,局部有暴雪。
1月4日——華北地區因1月3日下大雪或暴雪,北京市、天津市中小學生停課一天。
1月4日——象限儀流星雨。
1月4日——阿聯酋的「迪拜塔」正式竣工啟用,同時改名為「哈利法塔」。
6. 國務院參事是高級幹部嗎
國務院參事並不是高級幹部。國務院參事是國務院參事室成員,由國務院總理親自聘任。他們是有德、有才、有名望之士,其中多為中國各民主黨派人士、無黨派人士、著名專家學者以及富有宏觀管理經驗的領導幹部。自成立以來先後共有參事191位,現任參事58位。
除國務院設立參事室外,省級人民政府和許多省轄市人民政府也都設有政府參事室。全國共有參事900多位。
(6)上海參事工作條例擴展閱讀
早在1949年4月7日,上海解放前夕,毛澤東主席就電示華東局領導人,提出上海解放後應設參事室,為建設新上海出謀劃策。1949年11月11日國務院參事室成立,各省區市政府參事室也於1950年左右相繼成立,政務院制定了《政務院參事室暫行工作簡則》。
幾十年來,黨和政府通過這種形式,團結了一批具有「德、才、望」的黨外專家學者和知名人士,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7. 省政府參事是干什麼的
(一)組織參事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二)組織參事圍繞本級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調查研究;
(三)組織參事開展同外國政府咨詢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四)組織參事參加愛國統一戰線工作;
(五)為參事依法履行職責提供保障和服務;
(六)對參事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考評;
(七)承辦本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7)上海參事工作條例擴展閱讀
依據《政府參事工作條例》
第十一條參事享有下列權利:
(一)直接向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人員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根據履行職責的需要,向本級和下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了解情況;
(三)應邀參加本級人民政府有關會議;
(四)享受國家規定的工作待遇。
第十二條參事應當履行工作職責,遵守工作紀律,保守國家秘密,遵守廉政規定,不得利用職務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
第十三條設立參事工作機構的人民政府應當為本級人民政府參事工作提供經費保障,為參事依法履行職責提供便利條件。
第十四條設立參事工作機構的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需要,安排本級人民政府參事開展參政咨詢工作的重點任務,定期向參事通報政府重大決策、工作部署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採取座談會、論證會等方式直接聽取參事的意見和建議,接受參事對政府工作的民主監督。
設立參事工作機構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配合參事的工作,及時辦理參事建議並向參事工作機構反饋辦理情況。
8. 政府參事是什麼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參事是一個官階名。清末改制,新設或改組的中央各部,每於正副大臣之下,設參事數人,由大臣奏補。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中央各部均有參事二至四人,掌擬訂與審議各種法律命令,官階地位與各司司長同等。民國十年(1921),公布有《省參事會條例》。各省或置或不置。參事會有會長與省參事員。省參事員有專任也有兼任,均由名人擔任,是從事咨詢及審議的人員。新中國成立之後,在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自倡議下,於1949年11月設立了國務院參事室,國務院參事室是國務院的直屬機構,它具有統戰性和咨詢性,主要職責是組織政府參事開展調查研究、建言獻策、咨詢國事等工作或活動。國務院參事由國務院總理親自聘任。國務院參事室自成立以來,先後共聘任有參事191位,現任參事41位。他們大多是各民主黨派成員或無黨派人士,也有中共的專家、學者和富有宏觀管理經驗的領導幹部。一般參事都是學識淵博,人生閱歷豐富,社會責任感強,是某一行業系統的知名專家或學者,社會公認度高。政府參事的基本職責是: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咨詢國事、民主監督、統戰聯誼。政府參事可以直接客觀公正地向本級政府首長反映社情民意,或提出意見和建議,這是政府參事的工作職責。政府參事工作制度是人民依照法律管理國家事務的一種渠道和形式。除國務院設立政府參事室外,省級人民政府和許多地級市人民政府也都設有政府參事室。截至2013年全國共有參事900多位。
《政府參事工作條例》已經2009年10月28日國務院第85次常務會議通過,國務院令第565號公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選聘程序
(一)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人員和各有關單位向參事工作機構推薦參事人選;
(二)參事工作機構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本條例第五條規定的條件,研究確定考察人選並進行考察;
(三)參事工作機構與有關部門根據考察情況研究確定參事擬聘人選,報本級人民政府審定;
(四)本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簽發聘書。
參事每屆任期不超過5年。政府工作需要且符合《條例》規定條件的,可以續聘。
參事職責
(一)圍繞本級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反映社情民意;
(二)對本級人民政府的工作進行監督,提出意見、建議和批評;
(三)對有關法律文件草案、本級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稿和其他重要文件草案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
(四)參加愛國統一戰線工作;
(五)承擔本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參事權利
(一)直接向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人員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根據履行職責的需要,向本級和下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了解情況;
(三)應邀參加本級人民政府有關會議;
(四)享受國家規定的工作待遇。
9. 如何搞好政府參事工作
第一條
為了規范和加強政府參事工作,保障參事依法履行職責,發揮參事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咨詢國是、民主監督、統戰聯誼的作用,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設立的參事工作機構,主管本級人民政府的參事工作。上級人民政府參事工作機構指導下級人民政府參事工作機構的工作。
第三條
參事實行聘任制。國務院參事由國務院總理聘任,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參事分別由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聘任,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參事由市長聘任。
第四條
參事主要從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中聘任,也可以從中國共產黨黨員專家學者中聘任。
第五條
參事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較大的社會影響和較高的知名度;
(三)具有較強的參政咨詢能力;
(四)具備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和意願。
參事的首聘年齡不得低於55周歲,不得高於65周歲。參事任職的最高年齡不得超過70周歲。
第六條
聘任參事應當依照下列程序:
(一)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人員和各有關單位向參事工作機構推薦參事人選;
(二)參事工作機構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本條例第五條規定的條件,研究確定考察人選並進行考察;
(三)參事工作機構與有關部門根據考察情況研究確定參事擬聘人選,報本級人民政府審定;
(四)本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簽發聘書。
第七條
參事每屆任期不超過5年。政府工作需要且符合本條例第五條規定條件的,可以續聘。
第八條
參事在任期內不再符合本條例第五條規定的條件或者不能繼續履行職責的,參事工作機構應當及時報本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予以解聘。
第九條
參事在任期內可以向參事工作機構申請離任。參事申請離任的,由參事工作機構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條
參事履行下列職責:
(一)圍繞本級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反映社情民意;
(二)對本級人民政府的工作進行監督,提出意見、建議和批評;
(三)對有關法律文件草案、本級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稿和其他重要文件草案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
(四)參加愛國統一戰線工作;
(五)承擔本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第十一條
參事享有下列權利:
(一)直接向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人員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根據履行職責的需要,向本級和下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了解情況;
(三)應邀參加本級人民政府有關會議;
(四)享受國家規定的工作待遇。
第十二條
參事應當履行工作職責,遵守工作紀律,保守國家秘密,遵守廉政規定,不得利用職務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
第十三條
設立參事工作機構的人民政府應當為本級人民政府參事工作提供經費保障,為參事依法履行職責提供便利條件。
第十四條
設立參事工作機構的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需要,安排本級人民政府參事開展參政咨詢工作的重點任務,定期向參事通報政府重大決策、工作部署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採取座談會、論證會等方式直接聽取參事的意見和建議,接受參事對政府工作的民主監督。
設立參事工作機構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配合參事的工作,及時辦理參事建議並向參事工作機構反饋辦理情況。
第十五條
參事工作機構負責對本級人民政府參事的組織管理和服務,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參事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二)組織參事圍繞本級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調查研究;
(三)組織參事開展同外國政府咨詢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四)組織參事參加愛國統一戰線工作;
(五)為參事依法履行職責提供保障和服務;
(六)對參事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考評;
(七)承辦本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第十六條
參事的人事關系所在單位應當為參事履行職責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落實國家規定的待遇。
第十七條
參事的人事關系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其編制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參事在參事工作中成績顯著、為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做出突出貢獻的,由本級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
第十九條
參事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從事與參事身份不符的活動、造成不良後果的,參事工作機構應當報本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予以辭聘。
第二十條
本條例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2制定目的編輯
為了規范和加強政府參事工作,保障參事依法履行職責,發揮參事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咨詢國是、民主監督、統戰聯誼的作用。
3制定背景編輯
政府參事工作是黨的統一戰線的重要方面,是政府工作的組成部分,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具體體現。新中國成立之初就在政務院設立了參事室,各大行政區和一些省市人民政府也相繼建立了參事制度。這是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將統一戰線理論運用於人民政權建設的一個創舉。6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黨委、政府領導下,政府參事積極發揮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咨詢國是、民主監督、統戰聯誼作用,為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政府參事工作,保障參事依法履行職責,促進政府參事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有必要制定政府參事工作條例。國務院在深入調查研究、全面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和公布了《政府參事工作條例》。
4制定意義編輯
《政府參事工作條例》是我國第一部規范和加強政府參事工作的行政法規,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全面總結政府參事工作60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作出了20條規定,充分體現了政府參事工作的特點和時代要求,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條例》既考慮統戰工作的需要,又考慮政府工作的實際需要,對參事任職年齡、隊伍構成等作了適當調整,對參事工作機構的組織管理和服務職責作了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