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護法法規
A.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未成年人的權利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未成年人的權利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受教育權等權利。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具體規定如下:
第三條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1)未成年人保護法法規擴展閱讀
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法律手段有:
1、向有關主管部門申請解決。如未成年人無故被校方開除學籍,可向有關教育管理部門申請解決;被有關單位僱用為童工,可向有關勞動部門申請解決等等。
2、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未成年人的身體遭受侵害(被毆打、強奸、傷害等),應立即向當地派出所或公安局報案,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遇有緊急情況,應撥打「110」報警電話。
3、向人民檢察院進行控告。如未成年人遭受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害後,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檢察院進行控告。
4、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訴訟。如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成員虐待後,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刑事審判庭按照刑事自訴案件的審判程序進行審理和判決。
5、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未成年人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與他人發生糾紛後,如繼承權被剝奪、被人打傷後花費的醫療費需由他人賠償、父母離婚後自己無人撫養等等,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起訴,請求法院追究侵權者的民事責任。
6、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未成年人對有關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而產生行政爭議時,可向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起訴,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B.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為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回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答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未成年保護的法律法規相關內容如下: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我國政府一貫重視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並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作出了巨大努力。
(2)未成年人保護法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於2006年12月29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於2020年10月17日修訂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C. 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我國頒布了哪些與少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
《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兩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專門法律。除此之外,還有多部法律對未成年作出了保護性規定:
《憲法》第四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二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刑事訴訟法》專門設置了一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並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婚姻法》第二十一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民法通則》專門設置了監護人制度,並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3)未成年人保護法法規擴展閱讀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二)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三)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
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D.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 )和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侵版犯。
未成年人保護法為了保權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
(4)未成年人保護法法規擴展閱讀:
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法規已規定行政處罰的,從其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責任,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或者對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人進行打擊報復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
E. 《未成年人保護法》具體內容!!
第一條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第三條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第四條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蝕。
第五條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二)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三)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第六條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
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第七條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有關部門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劃,相關經費納入本級政府預算。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採取組織措施,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具體機構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八條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工會、青年聯合會、學生聯合會、少年先鋒隊以及其他有關社會團體,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保護未成年人有顯著成績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十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已發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
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
(5)未成年人保護法法規擴展閱讀
《未成年人保護法》共有七章56條,第一章總則,主要規定了立法國的、依據,立法對象和基本原則;第二章家庭保護;第三章學校保護;第四章社會保護;第五章司法保護。
分別規定了保護主體的保護職責、內容和手段;第六章法律責任,主要規定了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法律責任,未成年人的請求權利以及行政復議的內容;第七章附則,授權制定行政規章和地方性法規,以及生效的時間。
由於未成年人在其成長過程中需要的保護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福利等各個方面,而現實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所造成的嚴重影響,則集中地反映在未成年人的身心受到傷害。
嚴重妨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影響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因此,《未成年人保護法》把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的保護作為主要內容,並著重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教育培養未成年人這兩個方面,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進行保護。
F. 保護未成年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未成年人由於還沒有成年,有很多身心上的弱點,也容易遭受不法分子侵害以及利用。所以國家制定了一些特殊法律專門保護未成年人。那麼法律是如何保護未成年的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法律是如何保護未成年的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這一立法宗旨,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保護和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二是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我國未成年人享有的合法權利分別規定在不同的法律當中,主要有:
1、憲法。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關於未成年人各項權利的規定,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據。比如憲法第四十九條關於"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的規定,是未成年人在家庭中享有的各項合法權利的根據;憲法第四十六條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是未成年人享有的受教育權利的根據。
2、未成年人保護法。1991年9月4日通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一部對未成年人的各項合法權利進行專門保護的法律。它具體規定了保護未成年人的指導思想、保護內容、保護工作的原則,對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予以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方法與內容,以及各種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法律責任,是一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利的基本法。該法分別於2006年和2012年進行了修訂和修正
3、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6月28日通過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具體規定了如何通過各種教育措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未成年人如何對犯罪自我防範,對已經犯罪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預防等內容。。
此外,婚姻法、收養法、刑法、義務教育法等許多法律,都有若干規定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具體條款。在開展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工作中,必須依照上述憲法和各種法律的規定進行,以便切實保護未成年人的各項合法權益。
未成年因為年齡太小,心理還沒有完全成熟,不僅需要父母的保護,也需要法律的保護。
G.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重要條例有那些
一、未成年保護的法律法規有什麼?
我國憲法、刑法、民則通法、婚姻法、義務教育法、等許多法律法規,都對保護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確規定另外,我國還特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部專門法律,從家庭、學校、社會、司法四個方面具體規定了在保護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責任。
對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的完善措施:
1.建立獨立的未成年人刑法。我國目前沒有設立獨立的未成年人刑法,考慮到未成年人的特殊性,雖然法律中有關於未成年犯罪的條款,但以成年人犯罪為基礎的法律終究不適用於未成年人,應制定專門的未成年法律。
法律中應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齡、責任能力、處罰標准等作出明確規定;增加未成年犯罪獨立的罪名,明確從寬處罰原則,適當降低處罰的力度,放寬減刑、假釋的條件,借鑒外國以教育為主的理念,對未成年犯罪加以保護。
2.完善合適成年人在場制度。應當明確合適成年人在場制度的強制性與必要性,將「可以通知」改為「應當通知」,這樣避免了未成人犯罪嫌疑人沒有成年人在場的情況,如果未成人犯罪嫌疑人的法定監護人無法到場,應當通知其他合適的成年人到場。
轉變辦案人員的觀念,讓其意識到該制度的重要性,確保未成年人權利得到保障。規定到場成年人的條件。有些成年人雖按通知到場,但並不了解自己的責任與目的,缺乏法律知識,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起不到幫助作用。
3.對未成年人庭審模式作具體規定。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在短時間內設立專門的少年法院是很難實現的,可以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庭審時作出相關規定。
首先,對專業術語進行解釋。有些未成年人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較低,法律知識匱乏,不能正確理解法官的專業詞彙,在這種情況下,可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對專業詞語作出解釋。不僅保障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權利,也有助於庭審順利有序的進行,提高庭審效率;
其次,法庭庭審氛圍不宜過於緊張、壓抑,由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年齡較小,心理承受能力低,在法院這種嚴肅的氛圍下,難免對其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很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都是初犯,在陌生、緊張的環境下,對自己的陳述不能做出完整真實的表達。
H. 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勞動法》規定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特殊崗位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保障其接受教育的權利;《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非法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八條
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未成年工是指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勞動者。
第六十四條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六十五條
用人單位應當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I. 常用保護未成年人法律法規有哪些
未成年人保護法
婦女權益保護法
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規定
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J. 未成年保護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律分析:目前關於未成年保護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六十條違反本法規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法規已規定行政處罰的,從其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責任,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或者對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人進行打擊報復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二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予以勸誡、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