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賓滿族自治縣清永陵保護管理條例
❶ 清永陵在我國哪個省哪個縣
清永陵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啟運山腳下,是努爾哈赤遠祖,曾祖,祖父父親,伯父,叔父的陵園。始建於1598年。清天聰8 年(1634年)稱興京陵,順治16年(1659年)尊為永陵。
❷ 清朝赫圖那拉是什麼地方
赫圖阿拉故城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距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永陵5公里。「赫圖阿拉」是滿語,漢意為橫崗,即平頂小山崗,是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❸ 守護清永陵的最高武官如何被活活淹死的
清永陵,是大清王朝的祖陵,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的啟運山腳下。背靠猶如卧龍般的啟運山,面臨蘇子河,是風水學中一個極佳的地方。
在清朝,看管皇陵的最高武官是守陵的八旗兵總管,為正三品武官,在朝廷中也算是一員大將,比官職是從四品的知府還要高出三截。
然而,在歷史上,守護清永陵的八旗兵最高武官,竟然有一人被活活淹死,在史冊上留下了極不光彩的一面。
清永陵建在啟運山腳下平坦的地方,而面前不遠處的蘇子河,卻是一個河床較高的河流。故而,每到雨季洪水泛濫的時候,都會嚴重威脅到永陵的安全。
嘉慶十五年(1810年)六月,遼寧進入雨季之後,永陵地區便暴雨連綿,大雨一直下個不停。
連日來的大雨,使蘇子河河水暴漲,再加上山上山洪暴發,直泄蘇子河中,致使河水沖破堤壩,洪水如脫韁的野馬般,直接沖向了永陵這個皇家重地。
二十八日凌晨,聽到動靜的永陵守陵官兵,急忙開始向附近的啟運山撤退、逃命。
正在睡夢中的永陵八旗兵總管滿福,得知情況之後,也連忙帶著妻兒和隨身的三個親兵撤退。
然而,還沒等他們走出總管衙門,洪水就已經到來。無奈之下,滿福只好把總管大印綁在身上,帶著妻兒和親兵爬到了房頂上,希望可以躲過一劫。
但不幸的是,由於房屋建成一百多年來,根本就沒有翻修過,根本就抵擋不住洪水的巨大沖擊。
此時,部分逃到啟運山上的八旗兵官兵,眼睜睜看到滿福等人所在的房屋被洪水沖垮,但卻無能為力去施救。
滿福等人落入洪水中後,只有他的三位親兵自救成功,滿福及其妻兒全部溺水死亡。而且,直到47天之後,他們的屍體才在下游的河道中找到。
而滿福那枚綁在身上的總管大印——「看守永陵山河關防」印,卻不見了蹤影。
看守永陵山河的官員,不僅沒有看管住永陵的山河,反而喪命於山河之中,不得不讓人感嘆啊!
❹ 清永陵是誰的陵墓
清永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以上四代父祖的陵寢。
清永陵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它與沈陽葬努爾哈赤的福陵(東陵)、葬皇太極的昭陵(北陵)合稱盛京三陵。因永陵建築年代遠在清朝定都北京之前,且墓主人輩份又高,因此永陵稱「三陵之首」,是清王朝的關外第一陵。
永陵始稱興京陵,順治十六年(1659)年改稱永陵,寓意大清王朝「江山永固」之意。陵中葬有努爾哈赤六世祖猛特穆、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四人各設一座神功聖德碑樓,此外,努爾哈赤的伯父禮敦、叔父塔察篇古兩人,也葬於陵中。
清永陵建築吸收中原帝陵前設享殿,後為寶頂,周以方垣,均衡對稱的陵寢體制,同時保持了清朝先世木柵為門的本色面貌,是滿族文化最為濃郁的陵寢建築群。
(4)新賓滿族自治縣清永陵保護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清永陵使用沿革:
清永陵在明嘉靖年間福滿安葬始至清入關前(1644年)為福滿家族墓地。清順治二年(1644)至宣統三年(1911年)為清政府永陵總管衙門與掌關防衙門主持祭祀的場所。
民國元年(1912)至民國二十二年(1933)為清室駐奉天省辦事處永陵總管衙門、掌關防衙門主持祭祀之場所。民國二十三年(康德元年1934)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為偽滿洲國設立機構主持祭祀的場所。
1945年至1947年屬新賓縣民主政府管轄。陵內住一人何長清。1947年6月至1949年屬新賓縣人民政府教育科管轄。清永陵住一人何長清。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61年永陵鎮文化館管理。陵內駐一人,何長清。
1962年4月成立新賓縣文物管理所,至2002年10月22日由縣文物管理所管理使用。2002年10月22日撤消縣文物管理所,成立清永陵文物管理所,清永陵由專門管理機構清永陵文物管理所使用。
❺ 愛新覺羅的後人每年都去清永陵祭祖嗎那他們是幾月幾號舉行祭祀儀式
對。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啟運山腳下。佔地面積1,1000平方米。清永陵北依啟運山,南臨蘇子河,對恃煙筒山。清永陵始建於1598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祖陵。按照清朝典制,清永陵每年要舉行四次大祭,小祭二十四次。大祭在清明、七月十五、冬至、歲暮舉行。每月初一、十五均舉行小祭活動。愛新覺羅的後人每年都去清永陵祭祖。他們大部分是在7月7號舉行祭祀儀式。
❻ 清永陵在那!
永陵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起連山腳下,是努爾哈赤遠祖,曾祖,祖父父親,伯父,叔父的陵園。始建於1598年。清天聰8 年(1634年)稱興京陵,順治16年(1659年)尊為永陵。
永陵是著名的清初關外三陵之首(另外二陵是坐落在沈陽的福陵和昭陵)。也是我國現存規模較大,體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寢建築群。它具有我國古代建築的優秀傳統和滿族藝術風格,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撫順市新賓縣境內的清永陵被譽為關外第一陵,這里葬著清王朝的六位祖先。與沈陽市境內的昭陵、福陵統稱為關外三陵。
清永陵始建於1558年,初稱興京陵。1659年,改稱永陵。至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陵內葬著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貼木爾、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及伯父禮敦、叔父塔察篇古。1648年,清世祖福臨追封猛哥貼木爾為「肇祖原皇帝」、福滿為「興祖直皇帝」、覺昌安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為「顯祖宣皇帝」。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後九次來永陵謁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動成為清代的國家大典。永陵陵園最初並沒有修建殿堂樓閣,建築均為青磚青瓦,肅穆庄嚴。隨著清王室的強盛,這座清王室營造最早、安靈最多的陵園也日趨完善。康熙十六年,永陵改建,青磚青瓦變成了紅牆黃瓦,陵園的規模和格局也基本定型。現存的永陵古建築群由下馬碑、前宮院、方城、寶城、省牲所等部分組成,總佔地面積為一萬一千多平方米。
清永陵是滿族祖先留下的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與沈陽的昭陵、福陵一起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清永陵輝煌的陵園建築與秀麗的大自然交相輝映,景色萬千,已成為海內外遊人參觀游覽的歷史名勝和與外界進行文化交流的紐帶與橋梁。
❼ 清永陵的簡介是什麼
清永陵是清王朝的祖陵,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起連山腳下,始建於1598年。這座陵墓在1634年被稱為「興京陵」,在1659年被改尊為「永陵」。永陵內埋葬著努爾哈赤的六世祖、曾祖、祖父、父親及他的伯父和叔父,按照墓主的身份和輩分,永陵位居盛京三陵之首。永陵的整體建築是由陵前參拜道、下馬石碑、前院、方城、寶城、省牲所等幾部分組成的。陵前的參拜道南北長840米,以黃沙鋪墊。參拜道南北兩端的左右各有一通下馬石碑。
碑的陽面都豎著書寫著漢、滿、蒙、回、藏5種字體的「諸王以下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文字,用來告示凡謁陵祭祖之王大臣到此時,必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步行入陵,以表對皇陵的尊崇與哀思。
參拜道的中央有一座名叫「玉帶橋」的小橋。草倉河由後堡繞陵前,經過玉帶橋向西流入西堡龍頭月牙泡。因為這條河在陵前呈內弓形,像一條圍腰的御帶,因此叫御帶河。
參拜道北端緊接永陵前院正門名正紅門或前宮門。前宮門是小木作硬山式琉璃瓦頂建築。面闊三楹,進深兩間,每間有兩扇木柵欄門,上覆紅漆。
這種木柵欄是清代皇帝、皇後陵寢中永陵所獨有的木柵欄,是滿族早期建築的特色之一,也是源於建州女真人「樹柵為寨」的古老生活遺俗。
前院正中東西並列4座單檐歇山式四祖碑亭。按中長次右、左老右少的位序依次為肇、興、景、顯四祖碑亭。
亭座為方形高台,條石砌築。亭身方體,前、後壁各闢券門一座,兩扇對開木門。琉璃瓦頂下之沿椽與額枋之間鋪做三翹七棲斗拱。木件通體油飾彩畫。牌樓內各立贔屭座神功聖德碑。碑的陽面鐫刻著滿、蒙、漢3種字體的頌詞,用來弘揚四祖的文治武功。
四祖碑亭前東廂五間硬山式青磚瓦房為齊班房兩間,祝版房3間,分別是守陵官員值班和用來存放祝版的房舍。西廂5間硬山式青磚瓦房是茶膳房兩間,滌器房3間,分別是燒茶做飯、加工供品及洗滌膳具器皿的房舍。
碑亭後的左、右兩面,各建了硬山式青磚瓦房3間,前後有外廊,分別是果房和膳房。前院東西牆各闢一門,是為東紅門和西紅門。在皇帝和皇後謁陵時,皇帝由東紅門出入,皇後由西紅門出入。
前院緊挨著方城,方城是單檐歇山式建築,面闊三楹,進深兩間,青磚磨縫平砌大山,前後無檐牆。三楹各闢一門,兩扇對開,朱漆板門各布了九九八十一枚鎏金銅門釘,取意「九九歸一」。帝王為九五之尊,橫九縱九,唯皇最大。
方城的正門名叫「啟運門」,啟運門中門為神門,是用來給墓主的神靈出入的門。東門是皇帝及大臣出入的門,西門則是皇太後、太後、妃及平常司事人出入的門。兩扇劃分了出入人等級的門反映了源於清代嚴格的等級制度。啟運門兩翼的繚牆正中,各自鑲嵌了一個陶質的雙面五彩雲龍袖壁,壁中一金龍張牙舞爪,騰於海水江崖之上,騰雲吐霧,戲耍火珠,造型生動,雕塑精美,充分體現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和精湛技藝。方城內的正殿叫「享殿」、「啟運殿」,是供奉四祖神位及祭祀的場所。啟運殿高築於方形的墀陛之上,是單檐歇山式琉璃瓦頂建築,面闊三楹,門四窗八。明間後牆辟券門一座以通寶城,殿外三面環廊,龍吻透雕「日」、「月」兩個字,各分東、西取「破明」之意。
啟運殿內有4座暖閣,暖閣里有寶床、枕被,是用來給四祖的神靈休息的地方。暖閣前各自放置了4座龍、鳳寶座,寶座上放置了神牌,分別是肇祖原皇帝、原皇後,興祖直皇帝、興祖直皇後,景祖翼皇帝、景祖翼皇後,顯祖宣皇帝、顯祖宣皇後的漢、滿文合壁神牌。
龍、鳳寶座前是放置了各種供品的供案,供案前則是4套掐絲琺琅祭器,每套5件,共20件。祭器的座是楠木香幾。
啟運殿前還有東、西配殿各三楹,都是單檐歇山式建築、琉璃瓦頂、三面環廊。東配殿是維修啟運殿時,恭藏肇、興兩個祖牌位、神器及祭祀的臨時場所。而西配殿主要是祭祀時供喇嘛打坐、念經、超度亡靈的地方,平時恭藏乾隆御筆「神樹賦」碑。啟運殿與西配殿之間,還有一座青磚、瓦砌築的高近3米的歇山式,名叫「焚帛亭」的小建築。焚帛亭俗稱「燎爐」,是在祭祀永陵時用來焚化祝版、制帛及金銀錁子及紙錢的祭爐。
啟運殿後就是寶城。寶城的平面呈馬蹄形,前有泊岸,後有八角弧形羅圈牆,高3.6米。寶城內南北長18.7米,東西寬22.4米。分前、後兩層台地。上層台中葬興祖、左昭景祖、右穆顯祖。興祖墓東北是肇祖衣冠冢。下層台左葬武功郡王禮敦,台右葬恪恭貝勒塔察篇古。中間是礓嚓三段共21級。興祖墓前以前有一棵古榆,枝杈離地一米,枝幹彎屈,壯若游龍,枝葉繁茂,綠蔭厚大,足以覆蓋寶城。根據傳說,這棵榆樹就是離地一米的懸龍之穴。當年老汗王背他父親的屍骨時,就是放在這棵離地一米有叉的榆樹上,然後屍骨就長到樹里再也取不下來了,老漢王只好把祖先葬骨在樹間,結果他的後代就當了皇帝。
寶城後就是陵山,即啟運山。啟運山石骨棱崢,山脊此起彼伏狀若行龍,俗傳「懸龍」。據說,龍脊上有幾個山包,清朝就會有幾個皇帝。
前院的西面有一個獨立的院落,院內有正房5間,西廂房3間,前有一座垂花門,東與西紅門相通。此院名省牲所,是屠宰祭祀牛、羊的場所。省牲所西牆外原有冰窖一個,是冬季貯冰,防止供夏季祭祀的供品腐爛變質、防暑降溫用的。
清永陵不僅以神奇的傳說,豐富的內涵,重要的價值聞名於天下,而且在建築形制、布局、造型、工藝上都有自己的建築特點和藝術特色。
清永陵的基本陵寢形制是前朝後寢,二方一園,南北排列,三進院落。所謂二方一園的三進院落,是指第一進院落前院是方形,第二進院落方城也是方形,第三進院落寶城是圓形。
而清永陵的位置,按照我國傳統的學術風水學來講,是坐北朝南、神道貫穿、居中當陽,中軸不偏,位於啟運山南麓,背風朝陽。也就是說,清永陵是在窩風藏氣的龍脈正穴之前營造了寶鼎正殿。
在寶鼎正殿的位置,又由正穴向南修築了一條長約1000米的筆直通道,稱為「神路」。這條神路是陵寢的中軸線,也是陵寢的坐向線。享殿的啟運殿就建在中軸線的北端,有「居中當陽」之意。
啟運門、正紅門都在軸線上坐北朝南依次排開,既有層層拱護正殿的作用,又有突出中心,強化皇權的寓意。
永陵的殿寢左右對稱,彼此呼應,均衡布局主次分明,陵寢的東配殿與西配殿、果房與膳房、肇祖碑亭與興祖碑亭、齊班房祝版房與茶膳房滌器房,東下馬碑與西下馬碑皆以中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排列,均衡布局,主次分明,彼此呼應,平衡、穩定、莊重又圓滿。
清永陵的陵寢建築經緯組合,高低錯落,逐級升高,對比襯托,由前至後縱橫排列。如下馬碑縱向,前宮門橫向,東西廂房縱向,四祖碑亭橫向,果膳房縱向,啟運門橫向,東西配殿縱向,啟運殿橫向。
正視則一縱一橫,交替進行,經緯組合,靈活多變。這種經緯交錯排列給人以生動、新鮮、靈活、深邃之感。側視陵寢建築,由前至後則呈低—高—低—高,波浪起伏形式。
這種波浪狀的建築物輪廓線隨著地勢的逐步升高,勢若波濤洶涌。
啟運殿後的寶城寶鼎是奉安帝、後屍骨的地宮寢殿稱「後寢」。我國古代觀念認為,「事死如事生」,認為皇帝死後到陰間仍然當皇帝,因此陵寢的方城,就是他們陰間的皇城,享殿就是他們在陰間上朝臨御的宮殿。而寶城內的寶鼎地宮則是他們陰間的寢宮。
之所以將方城建成方形,將寶城寶鼎建成圓形是分別象徵地和天,以合「天圓地方」之說。
清永陵由下馬碑、前宮院、方城、寶城、省牲所、冰窖、果樓等部分組成,整體建築具有鮮明的我國古代建築特色和滿族藝術風格。清永陵居於著名的清初關外三陵之首,號稱清朝「關東第一陵」。
❽ 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有哪些旅遊景點
新賓旅遊資源獨特,自然景觀訂以石詭、林茂、水奇的猴石森林公園,皇封懸龍的啟運山,雲蒸霞蔚的煙筒山,遼寧屋脊的鋼山為代表;人文景觀以清前史跡為代表有關東第一陵之稱的清永陵,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城,後金的防禦關隘建州三關等。
赫圖阿拉城:赫圖阿拉城地處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內,與世界文化遺產清永陵隔水相望,旅遊交通十分便捷,景區環境優美,一年四季都有滿族歌舞表演和滿族傳統的特色餐飲及農家飯菜。人參、鹿茸、蘑菇、木耳、干鮮野果等地方土特產品和旅遊紀念品琳琅滿目。
崗山國家森林公園:崗山國家森林公園,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新賓滿族自治縣東部響水河子鄉龍崗山南麓,素有「遼寧屋脊」之稱。交通比較方便。撫順新賓崗山國家森林公園有原始森林561公頃,為長白山支系的龍崗山脈。
新賓地藏寺 :地藏寺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的老城,老城原名赫圖阿拉城,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的第一首府。努爾哈赤下令在赫圖阿拉城東高阜台地上,修建愛新覺羅氏家族寺院地藏寺、顯佑宮,清代稱為皇寺。
夏園行宮:夏園行宮始建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為盛京侍郎得福奉旨所建。位於今夏園村,距清永陵2.5公里,距縣城25公里。整體建築群內建宮宅81間。清代,帝王東巡謁祖是其封建政治活動中的一項重大舉措,夏園行宮則是清代帝王東巡祭祖謁陵的駐蹕之所。夏園行宮背山面水,景色秀麗。
中華滿族風情園:中華滿族風情園位於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城東側,是我國唯一的展示滿族民族發展歷史的綜合性瀏覽區,園內有滿族歷史文化長廊、滿族博物館、地藏寺、顯佑宮、商賈一條街、赫城湖、跑馬場等旅遊景點。
崗山森林公園:崗山森林公園隸屬新賓滿族自治縣崗山林場,行政區位於新賓滿族自治縣響水河鄉腰堡村北,東與吉林省通化縣接壤,南與本溪市桓仁縣毗鄰,西部為富爾江。
❾ 撫順旅遊景點風景是怎麼排名的
撫順旅遊景點風景排名:皇家海洋樂園、赫圖阿拉城景區、崗山森林公園、玉龍溪森林公園、熱高樂園、雷鋒紀念館、天女山景區。
1、皇家海洋樂園
極地海洋世界是樂園的主要游覽項目,全年開放,而且秋冬季節的票價還有優惠。在極地海洋世界,你可以暢游亞馬遜、鯊魚、大堡礁、海獸四大主題隧道,還可以看到愛吃蘋果的北極熊、愛吮手指的海象、紳士風度的企鵝、兇殘的食人魚及深海稀有魚類,還能與歡騰的海豚、頑皮的白鯨等珍稀海洋生物近距離親吻互動。
4、玉龍溪森林公園
玉龍溪原始森林公園位於清原滿族自治縣縣城南側海拔500公尺的南長嶺頂端,距縣城4公里,是通往紅河峽谷漂流景區和渾河源森林公園的必經驛站,沈吉鐵路,國道202線和彰桓公里貼身而過,素有峰頂看日出,果園食早餐,漂流此歇腳,沐浴漭林不見天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