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航海條例
㈠ 英國發布《航海條例》的根本目的是
根本C維護資產階級利益
直接A打擊荷蘭的海上貿易活動
航海條例(Navigation Acts),英國歷史上關於航海貿易的一系列立法。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鼓勵發展英國的航海事業和海外貿易。1381年理查二世頒布英國最早的航海條例,1485年和1540年又陸續訂立。1651年,英吉利共和國政府針對當時英國海上貿易的主要競爭對手荷蘭頒布的航海條例規定,凡從歐洲運往英國的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或商品生產國的船隻運送;凡從亞洲、非洲、美洲運往英國或愛爾蘭以及英國各殖民地的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或英屬殖民地的船隻運送。英國各港口的漁業進出口貨物以及英國國境沿海貿易的貨物,完全由英國船隻運送。這些規定排擠了荷蘭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危及荷蘭的海上利益,導致1652年的第一次英荷戰爭。荷蘭戰敗,被迫承認這一條例。1661年頒布的航海條例重申1651年航海條例的主要內容,規定某些產品只能運送到英國和愛爾蘭或英國其他殖民地。1665年爆發第二次英荷戰爭,英國戰敗,航海條例稍有放寬。1651年以後頒布的航海條例是為了壟斷英國和殖民地的貿易,維持英國殖民地對英國的依賴,限制殖民地的經濟發展。1672年和1692年英國政府又先後頒布航海條例。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開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到1849年廢除大部分航海條例。1854年,外國的商船被准許從事英國沿海的貿易。至此,航海條例所規定的限制完全取消。
㈡ 英國航海條例由頒布到廢止的過程
航海條例(Navigation Acts),英國歷史上關於航海貿易的一系列立法。
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鼓勵發展英國的航海事業和海外貿易。1381年理查二世頒布英國最早的航海條例,1485年和1540年又陸續訂立。1651年,英吉利共和國政府針對當時英國海上貿易的主要競爭對手荷蘭頒布的航海條例規定,凡從歐洲運往英國的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或商品生產國的船隻運送;凡從亞洲、非洲、美洲運往英國或愛爾蘭以及英國各殖民地的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或英屬殖民地的船隻運送。英國各港口的漁業進出口貨物以及英國國境沿海貿易的貨物,完全由英國船隻運送。這些規定排擠了荷蘭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危及荷蘭的海上利益,導致1652年的第一次英荷戰爭。荷蘭戰敗,被迫承認這一條例。1661年頒布的航海條例重申1651年航海條例的主要內容,規定某些產品只能運送到英國和愛爾蘭或英國其他殖民地。1665年爆發第二次英荷戰爭,英國戰敗,航海條例稍有放寬。
1651年以後頒布的航海條例是為了壟斷英國和殖民地的貿易,維持英國殖民地對英國的依賴,限制殖民地的經濟發展。但同時,也給殖民地的經濟帶來了正面效應:
1、對美國南部,造船物資和靛藍的生產受到鼓勵,煙草、稻米等產品獲得了可靠的市場;
2、對北部,船運業主得以免受法國、荷蘭、西班牙等國商船的競爭。
672年和1692年英國政府又先後頒布航海條例。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開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到1849年廢除大部分航海條例。1854年,外國的商船被准許從事英國沿海的貿易。至此,航海條例所規定的限制完全取消。
㈢ 19世紀40年代英國廢除《穀物法》和《航海條例》的主要原因。他們的被廢除說明了什麼
從別的答案找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最好從正規教材上找答案,比較標准
拿破崙戰爭結束以後,英國估計歐洲市場將對英國商品重新開放,因而投資者擴大投資范圍,企業主擴大生產規模,商人擴大囤集的貨物數量。但是,歐洲大陸在經歷了長期的戰爭破壞後,購買力極為有限;戰爭的結束使軍需定貨停止;各國在戰爭期間也將自己的工業逐漸發展起來;加之美國在1812年的美英戰爭勝利後也實行高額關稅的貿易保護政策等,各國對英國工業品的需求量大為減少,英國工業生產過剩、大批工業企業倒閉、生產減縮,經濟呈現蕭條景象。1815年,英國政府為維護土地貴族利益而頒布了" 穀物法" ,規定國內市場的小麥價格每誇特低於80先令時,禁止外國穀物輸入。
" 穀物法" 對土地貴族階級有利,因為它把國內的穀物價格維持在很高的水平之上,從而可以提高地租;" 穀物法" 對工業資產階級不利,因為隨著工業的發展,開始需要大量的農產品,而高昂的穀物價格勢必引起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和利潤的降低。工業資產階級與地主階級圍繞" 穀物法" 的存廢問題展開了斗爭。" 穀物法" 頒布後,英國糧價上漲、地租猛增。昂貴的穀物,使工人貨幣工資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潤減少,削弱了工業產品的競爭能力;昂貴的穀物,擴大了英國各階層的吃糧開支,從而減少了對工業產品的消費;同時,歐洲許多農業國也採取限制英國工業品進口的措施,以抑制穀物法,使英國的對外貿易額銳減。1815年,英國出口總值為5100萬英鎊,1819年減至3500萬英鎊;英國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1800年為33%,1820年降至27%。
從1820年起,英國經濟開始復甦。國王喬治三世死後,其子即位,即喬治四世(1820-1830)。政府內出現了以坎寧和庇爾為首的革新人物,迫於形勢,他們感到只有對工業資本家和工人作一些讓步;才能鞏固土地貴族和金融巨頭的統治。英政府在自由主義策略的影響下,廢除了部分法令,並於1826年放寬穀物進口的限制,規定國內糧食價格高於一誇特60先令時即准許糧食進口。工業資產階級發動了反穀物條例的運動,因為" 穀物法" 的實行,嚴重地影響了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使工廠主難於壓低工資和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削弱了英國工業品的競爭能力。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分析的:" 當時在大不列顛棉織布廠內使用的10萬架蒸汽機和25萬架手織機,每年要消費4100萬磅麵粉來漿刷經線。漂白等過程所用的麵粉,又等於此量的三分之一。這樣消費的麵粉的總價值,依他計算,在過去10年間,每年等於342083鎊。和大陸麵粉價格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出,由穀物關稅強加在工廠主頭上的麵粉高價一項,每年已經等於17萬鎊。格勒估計,1837年,至少等於20萬鎊。" 19世紀20年代,工業資產階級曾企圖用改變穀物價格的辦法來廢除穀物條例,但沒有成功;以後,資產階級又試圖在改革議會制度的同時取消穀物條例,也沒有收到效果。但是,工業資產階級為了自己的利益採用種種手段迫使英國政府作出了一系列讓步:1823年通過了《哈斯基森林法》,英政府放寬了對其他國家航運的抑制和對外糧食進口的限制,同時,迫使英國政府與各主要國家訂立了互惠關稅協定,規定把輸入英國工業品的進口稅平均降低30%,還取消了絲織品的進口禁令,降低了原料、特別是生絲、羊毛、煤等的進口稅率,在1824年,英國工業資產階級迫使政府廢除了於1719年和1750年先後頒布的關於禁止熟練技工出境的禁令;1825年又迫使政府廢除了於1774年、1781年、1785年先後頒布的禁止工具、機器圖樣和機器出口的禁令;1841年至1846年期間,英國又取消了605 種商品的進口稅,降低了1035種商品的進口稅;1846年,在激進的自由貿易派推動下,皮爾保守黨政府廢除了限制糧食進口的《穀物法》;1849年,羅素輝格黨內閣又廢除保持近200 年的《航海條例》。這些法令和措施,特別是《穀物法》的廢除,在英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標志著自由貿易原則對關稅保護主義的勝利,也標志著工商業資產階級對土地貴族的勝利。
航海條例
http://ke..com/view/136081.html?wtp=tt
㈣ 1651年英國頒布《航海條例》,規定凡是出入英國或英國殖民地的貨物都必須由英國船載運。1854年英國廢除了
1651年英國頒布《航海條例》,規定凡是出入英國或英國殖民地的貨物都必須由英國回船載運。1854年英國廢除答了這一條例。這一變化表明 A.工業革命促進了自由貿易 B.議會改革完善了民主政治 C.英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D.貿易中心轉到大西洋沿岸
㈤ 比較1815年穀物法和航海條例精神相同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穀物法廢除原因
(1)目的:打擊荷蘭商業殖民優勢。
內容:在英國及其勢力范圍的貿易由英國人經營。
影響:導致英荷戰爭,英國的海外商業利益得到拓展。
(2)相同點:保護英國的經濟利益。
原因:英國糧食歉收;英國工業革命的展開。
變化:由貿易保護(或:重商主義)到提倡自由貿易(或:自由主義)
㈥ 英國實施和廢除航海條例的原因是什麼
最初的目的抄是為了鼓勵發展英國的航海事業和海外貿易。
1651年以後頒布的航海條例是為了壟斷英國和殖民地的貿易,維持英國殖民地對英國的依賴,限制殖民地的經濟發展。
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開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到1849年廢除大部分航海條例。1854年,外國的商船被准許從事英國沿海的貿易。至此,航海條例所規定的限制完全取消。
望採納O(∩_∩)O謝謝
㈦ 為什麼英國因為自由貿易而廢除航海條例自由貿易有什麼要求嗎
1、首先解釋自由貿易,咱們才好說為何英國要廢除航海條約。
所謂自由貿易,最為簡單的解釋就是:除了市場因素外,去除所有會影響經濟的因素,這就是自由市場(自由貿易)。
相對現實的解釋是:去除,或盡可能減小影響市場貿易的政治因素,這種經濟政策就被成為自由貿易。
如果以特徵來解釋的話,自由市場的特徵一般包括:商品和資本的自由流動,除市場因素外沒有其他外力干擾的競爭,以及純以經濟規律調節的市場,等。
顯然,自由市場非常有利於市場中的強者(特別是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的強者),不利於市場中的弱者。如果提問者你能明白這一點,我們就好解釋為何英國要設立航海條例,以及之後為何要廢除。
2、咱們來說說航海條例,其內容為:
只有英國或其殖民地所擁有、製造的船隻可以運裝英國殖民地的貨物。
政府指定某些殖民地產品只准許販運到英國本土或其他英國殖民地,包括如煙草、糖、棉花、靛青、毛皮等。
其他國家的製造產品,必須經由英國本土,而不能直接運銷殖民地,
限制殖民地生產與英國本土競爭的產品,如紡織品等。
簡而言之就是,所有涉及英國的跨國貿易,必須要完全在英國本土的掌握之下。包括英國殖民地的跨國貿易。
3、英國並不是第一個崛起的海洋貿易國,我們知道在這之前有荷蘭和兩牙(西班牙、葡萄牙)。如果海洋貿易完全以自由方式進行,那麼強者顯然是上面這些國家而非剛剛抬頭的英國。英國需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所以在重商主義的思潮之下訂立航海條例,這樣就能減緩荷蘭、兩牙貿易對於英國的沖擊(因為所有涉及的貿易在英國境內全都要由英國掌控),而且把殖民地的經濟也緊緊拉到本土上,提高本土經濟的實力。
而等到航海條例廢除的時候,英國已經成為日不落帝國,他是全球市場的最強者,不再需要對自身進行貿易保護,同時航海條例的繁雜設計也阻礙了英國商品自身的流動速度,以及英國商人采購原料的速度,故而航海條例已然沒有存在價值,自然是要廢除的。
再有,航海條例限制了殖民地的經濟權力,而這種限制的結果便是北美殖民地的不滿和獨立(美國獨立)。有鑒於此,為了防止其他殖民地步上北美的後塵,航海條例的廢除——特別是針對殖民條款的廢除——也是必要的,以此提升殖民地對本土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