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法規司
❶ 高分懸賞:國家發改委公務員招考職位「業務司局一、二、三……」是什麼意思是招進去後再分到其他司嗎
發改委的業務司局主要包括運行局投資司、外資司、西部司、振興司、農經司、基礎司、就業司、法規司、國際司。招錄的時候只寫一二三四。。。,錄用後會根據情況分配到這九個業務司局。不會去下屬單位。部委的直屬單位一般都是事業單位
❷ 國家發改委裝備司的職責是什麼
國家發改委沒有裝備司,與此相近的是國家物資儲備局。
國家發改委下設:辦公廳、政研室、規劃司、綜合司、運行局、體改司、投資司、外資司、地區司、西部司、東北司、農經司、能源局、基礎司、產業司、高技術司、環資司、氣候司、社會司、就業司、經貿司、財金司、價格司、價檢司、法規司、外事司、人事司、稽察辦、機關黨委、離退休局、儲備局、監察局、委學術委員會、葯品價格評審中心、價格認證中心、國家節能中心等。
物資儲備局的主要職責為:
一、研究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中的功能和地位,提出戰略物資儲備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政策建議,擬訂主要礦產資源的資源儲備和用戶儲備的相關政策。
二、研究提出國家戰略物資儲備發展戰略,負責擬訂和組織實施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中長期規劃;監測評估中長期規劃實施情況;組織國家戰略物資儲備效益評估。
三、監測分析國際國內主要能源資源的供求格局和變化趨勢並進行預測預警,承擔運用國家戰略物資儲備進行經濟調節、公共服務預警體系建設,組織編制和負責國家戰略物資儲備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和日常管理。負責擬訂和組織實施國家戰略物資的收儲、動用和輪換計劃。
四、研究國家戰略物資儲備體制改革的重大問題,負責國家戰略物資儲備體制改革工作。
五、監測分析國家應急物資保障狀況,研究提出依託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做好應急物資保障的政策建議;參與國家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相關工作。
六、研究提出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相關財稅、金融、價格和費用標準的政策建議,負責國家物資儲備財務管理工作,組織編制部門預算和決算,承擔各種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七、起草國家戰略物資儲備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草案和部門規章,承擔相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
八、組織擬訂國家戰略物資儲備行業規范、技術標准、統計指標,負責國家戰略物資儲備的日常管理,推進國家物資儲備管理信息化和現代化。
九、擬訂國家物資儲備倉庫建設和改造規劃,負責儲備倉庫布局結構調整工作;負責擬訂和下達年度固定資產投資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所屬行政事業單位及派出機構的國有資產管理;對中央其他部門儲備倉庫建設規劃提出意見和建議。
十、領導所屬國家物資儲備管理機構。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授權,管理各儲備物資管理局、辦事處領導班子成員及相應職級幹部;負責國家物資儲備系統人事管理、機構編制、隊伍建設等工作;負責戰略物資儲備對外交流與國際合作。
十一、指導國家物資儲備系統的安全保衛工作,監督安全生產;負責國家物資儲備系統的教育、培訓、保密、檔案、外事、離退休幹部等工作。
十二、負責國家物資儲備系統紀檢監察、審計和信訪工作;指導所屬國家物資儲備管理機構的黨群工作。
十三、承辦國家發展改革委交辦的其他事項。
❸ 國家發改委屬於哪個政府部門管轄
國家發改委屬國務院組成部門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簡稱:國家發展改革委),屬於國務院26個組成部門之一,是綜合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總量平衡,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的宏觀調控部門。
國家發改委內設機構:
政策研究室、發展規劃司、國民經濟綜合司、經濟運行調節局、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地區經濟司、西部開發司、東北振興司、農村經濟司、基礎產業司、產業協調司、高技術產業司、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
應對氣候變化司、就業和收入分配司、經濟貿易司、財政金融司、價格司、價格監督檢查司、法規司、外事司、人事司、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重大項目稽察特派員辦公室、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國家物資儲備局。
(3)國家發改委法規司擴展閱讀:
國家發改委的主要職能:
一、擬訂並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提出國民經濟發展、價格總水平調控和優化重大經濟結構的目標、政策,提出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和政策的建議。
二、負責監測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態勢,承擔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的責任,研究宏觀經濟運行、總量平衡、國家經濟安全和總體產業安全等重要問題並提出宏觀調控政策建議,負責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調節經濟運行,負責組織重要物資的緊急調度和交通運輸協調。
三、負責匯總分析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情況,參與制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土地政策,擬訂並組織實施價格政策。綜合分析財政、金融、土地政策的執行效果,監督檢查價格政策的執行。負責組織制定和調整少數由國家管理的重要商品價格和重要收費標准等。
四、承擔指導推進和綜合協調經濟體制改革的責任,研究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大問題,組織擬訂綜合性經濟體制改革方案,協調有關專項經濟體制改革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搞好重要專項經濟體制改革之間的銜接,指導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和改革試驗區工作。
五、承擔規劃重大建設項目和生產力布局的責任,擬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和投資結構的調控目標、政策及措施。安排中央財政性建設資金,按國務院規定許可權審批、核准、審核重大建設項目、重大外資項目、境外資源開發類重大投資項目和大額用匯投資項目。
六、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組織擬訂綜合性產業政策,負責協調第一、二、三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並銜接平衡相關發展規劃和重大政策;協調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服務業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
七、承擔組織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並協調實施和進行監測評估的責任,組織擬訂區域協調發展及西部地區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研究提出城鎮化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負責地區經濟協作的統籌協調。
八、承擔重要商品總量平衡和宏觀調控的責任,編制重要農產品、工業品和原材料進出口總量計劃並監督執行,根據經濟運行情況對進出口總量計劃進行調整,擬訂國家戰略物資儲備規劃,負責組織國家戰略物資的收儲、動用、輪換和管理,會同有關部門管理國家糧食、棉花和食糖等儲備。
九、負責社會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的政策銜接,組織擬訂社會發展戰略、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參與擬訂人口和計劃生育、科學技術、教育、文化、衛生、民政等發展政策,推進社會事業建設,研究提出促進就業、調整收入分配、完善社會保障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
十、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負責節能減排的綜合協調工作,組織擬訂發展循環經濟、全社會能源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規劃及政策措施並協調實施,參與編制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規劃,協調生態建設、能源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重大問題,綜合協調環保產業和清潔生產促進有關工作。
十一、組織擬訂應對氣候變化重大戰略、規劃和政策,與有關部門共同牽頭組織參加氣候變化國際談判,負責國家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相關工作。
十二、起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按規定指導和協調全國招投標工作。
十三、組織編制國民經濟動員規劃、計劃,研究國民經濟動員與國民經濟、國防建設的關系,協調相關重大問題,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動員有關工作。
十四、承擔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有關具體工作和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的具體工作。
十五、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政府網-國務院組織機構(組成部門)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❹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司長什麼級別
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司長的行政級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是國家發改委的直屬機構,行政級別為正廳級。因此,司長的行政級別為正廳級。
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的主要職責:
(一)分析全國及各地區社會發展形勢;提出社會發展戰略、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宏觀政策,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人力資源開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及改善健康保健條件等重大措施。
(二)協調社會發展和改革的重大問題;研究提出社會事業發展、產業發展和管理體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參與相關法規的制定。
(三)擬訂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專項規劃;編制全國社會發展年度計劃,銜接平衡社會發展計劃指標,監督評估計劃實施情況。
(四)研究社會發展領域投融資政策和規模;編制社會事業部門年度投資計劃、優先發展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中長期和年度投資專項規劃;安排用於社會發展領域國家級建設項目的國家財政性建設資金、部門和地方專項及補助性投資。
(五)審核社會發展領域重大項目和國家財政性建設資金安排的項目;協調重大建設項目前期和建設過程中的相關工作;評估項目建設效益。
(六)與國內相關研究機構合作,開展社會發展領域重大問題研究;與社會發展領域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進行交流和合作。
(七)負責聯系人口和計劃生育、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廣播影視、旅遊、民政、文物、新聞出版、檔案、社會科學以及政法等有關國務院部門、機構和人民團體、社會團體的工作。
(八)承辦委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❺ 國家發改委四大平台
國家發改委的「四個平台」主要是指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12358價格監管平台、國家公共資源交易平台。
1、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
2015年以來,發改委以加快建設覆蓋全國的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為抓手,持續取消下放投資審批許可權及關聯審批事項,建立健全縱橫聯動協同監管機制,不斷創新和優化服務。2015年12月7日,李克強總理親自來發改委開啟了平台上下聯通按鈕,在線平台正式進入全國范圍試運行應用階段。
2、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建立全社會信用數據統一平台的決策部署,按照《國務院關於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及相關文件要求,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於2015年10月正式上線運行。平台建設突出跨部門、跨地區信用信息資源共享與數據整合,為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撐。
3、12358價格監管平台
12358價格監管平台是發改委主動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創新市場價格監管機制的重要舉措,也是主動作為、定位轉型,提升治理能力的具體體現。
從2015年初開通運行以來,充分發揮「四級聯網、一件一碼、痕跡管理、實時在線」優勢,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取得了顯著成效,逐漸成為群眾維護價格權益的主渠道。
4、國家公共資源交易平台
為貫徹國務院關於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的決策部署,這個平台近日啟動試運行,縱向與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完成對接,並進行數據交換,橫向與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12358價格監管平台實現貫通,基本形成了全國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共享「一張網」,實現了四個方面的功能。
(5)國家發改委法規司擴展閱讀
國家發改委始終堅持放管結合並重,加快轉變職能,強化主動監管意識,不斷創新監管方式,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成運行「放管服」改革「四大平台」,並推動平台間相互對接、信息互聯共享,為強化監管和服務提供了重要抓手和載體。
1、在投資監管方面,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創新投資管理方式建立協同監管機制的若干意見》,研究制定中央預算內投資綜合監管機制。加大項目稽察力度,建立動態數據管理體系,實施投資項目全過程在線監督。
2、在信用建設方面,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打破了政務信用信息孤島,目前已全面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並會同60多個部門,累計簽署4個守信聯合激勵備忘錄和24個失信聯合懲戒備忘錄,制定獎懲措施超過100項。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制定了信用信息「逢報必查」和「逢辦必查」制度,這是藉助信用手段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創新政府管理與服務模式的開拓之舉。
3、在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方面,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和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台自啟動運行以來,縱向與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完成對接並進行數據交換,橫向與其他三大平台實現貫通,基本形成了全國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共享「一張網」,並依託平台建設交易在線監管系統,開展大數據智能監管,通過分析交易各方關聯度,智能預警圍串標等違法違規行為。
「通過這個平台,監管更加高效。平台上公共資源交易各個關鍵環節的信息實現交易全過程自動留痕、可溯可查,不必再採取過去人盯人的監管模式,通過數據比對分析,可以智能監測預警違法違規行為。」國家發改委法規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4、在價格監管方面,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全國12358價格監管平台自2015年開通運行以來,充分發揮「四級聯網、一件一碼、痕跡管理、實時在線」優勢,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取得顯著成效,逐漸成為群眾維護價格權益的主渠道。
❻ 發改委有哪些部門
發改委的職能部門有政策研究室、發展規劃司、國民經濟綜合司等,具體說明如下:
1、政策研究室:起草重要文件
2、發展規劃司: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生產力布局的建議,
3、國民經濟綜合司:監測分析宏觀經濟形勢和國際經濟發展變化,進行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測預警
4、經濟運行調節局:監測經濟運行態勢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5、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研究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大問題,
6、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綜合分析國際資本動態及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的狀況
7、地區經濟司:組織擬訂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政策
8、西部開發司:組織擬訂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協調有關重大問題
9、東北振興司:組織擬訂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協調有關重大問題
10、農村經濟司:綜合分析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情況,提出農村經濟發展戰略、體制改革及有關政策建議
11、基礎產業司:統籌能源、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的銜接平衡
12、產業協調司:綜合分析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組織擬訂綜合性產業政策
13、高技術產業司:綜合分析高技術產業及產業技術的發展態勢
14、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綜合分析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
15、應對氣候變化司:綜合分析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組織擬訂應對氣候變化重大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
16、就業和收入分配司:綜合分析就業與人力資源、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的情況
17、經濟貿易司:監測分析國內外市場狀況,承擔重要商品總量平衡和宏觀調控相關工作
18、財政金融司:研究分析全社會資金平衡
19、價格司:監測預測價格總水平變動,提出價格總水平調控目標、政策和價格改革的建議
20、價格監督檢查司:起草有關價格監督檢查法規草案和規章
21、法規司: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和規章
22、外事司:承擔與相關國際組織、外國政府部門及機構合作的有關事宜
23、人事司:承擔機關和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隊伍建設等工作。
24、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組織擬訂國民經濟動員規劃、計劃
25、重大項目稽察特派員辦公室:組織開展對重大建設項目的稽察
26、機關黨委:負責機關、委管國家局和在京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27、離退休幹部局:負責機關離退休幹部工作,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幹部工作。
28、國家物資儲備局:負責擬訂國家戰略物資儲備的戰略和規劃,組織國家戰略物資的收儲、動用、輪換和日常管理。
(6)國家發改委法規司擴展閱讀
發改委的主要職責:
1、擬訂並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提出國民經濟發展、價格總水平調控和優化重大經濟結構的目標、政策,提出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和政策的建議,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提交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報告。
2、負責監測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態勢,承擔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的責任,研究宏觀經濟運行、總量平衡、國家經濟安全和總體產業安全等重要問題並提出宏觀調控政策建議,負責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調節經濟運行,負責組織重要物資的緊急調度和交通運輸協調。
3、負責匯總分析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情況,參與制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土地政策,擬訂並組織實施價格政策。綜合分析財政、金融、土地政策的執行效果,監督檢查價格政策的執行。負責組織制定和調整少數由國家管理的重要商品價格和重要收費標准,依法查處價格違法行為和價格壟斷行為等。負責全口徑外債的總量控制、結構優化和監測工作,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4、承擔指導推進和綜合協調經濟體制改革的責任,研究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大問題,組織擬訂綜合性經濟體制改革方案,協調有關專項經濟體制改革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搞好重要專項經濟體制改革之間的銜接,指導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和改革試驗區工作。
❼ 發改委有那些下屬機構.直屬單位
發改委的職能部門有政策研究室、發展規劃司、國民經濟綜合司等,具體說明如下:
1、政策研究室:起草重要文件。
2、發展規劃司: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生產力布局的建議。
3、國民經濟綜合司:監測分析宏觀經濟形勢和國際經濟發展變化,進行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測預警。
4、經濟運行調節局:監測經濟運行態勢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5、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研究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大問題。
6、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綜合分析國際資本動態及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的狀況。
(7)國家發改委法規司擴展閱讀:
主要職責:
(一)擬訂並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
提出國民經濟發展、價格總水平調控和優化重大經濟結構的目標、政策,提出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和政策的建議,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提交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報告。
(二)負責監測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態勢,承擔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的責任,研究宏觀經濟運行、總量平衡、國家經濟安全和總體產業安全等重要問題並提出宏觀調控政策建議,負責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調節經濟運行,負責組織重要物資的緊急調度和交通運輸協調。
(三)負責匯總分析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情況,參與制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土地政策,擬訂並組織實施價格政策。綜合分析財政、金融、土地政策的執行效果,監督檢查價格政策的執行。
負責組織制定和調整少數由國家管理的重要商品價格和重要收費標准,依法查處價格違法行為和價格壟斷行為等。負責全口徑外債的總量控制、結構優化和監測工作,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❽ 國家發改委有哪些部門
發改委的職能部門有政策研究室、發展規劃司、國民經濟綜合司等,具體說明如下:
1、政策研究室:起草重要文件。
2、經濟運行調節局:監測經濟運行態勢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3、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研究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大問題。
4、發展規劃司: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生產力布局的建議。
5、國民經濟綜合司:監測分析宏觀經濟形勢和國際經濟發展變化,進行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測預警。
6、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綜合分析國際資本動態及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的狀況。
7、地區經濟司:組織擬訂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政策。
8、基礎產業司:統籌能源、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的銜接平衡。
9、產業協調司:綜合分析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組織擬訂綜合性產業政策。
10、西部開發司:組織擬訂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協調有關重大問題。
11、東北振興司:組織擬訂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協調有關重大問題。
12、農村經濟司:綜合分析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情況,提出農村經濟發展戰略、體制改革及有關政策建議。
13、經濟貿易司:監測分析國內外市場狀況,承擔重要商品總量平衡和宏觀調控相關工作;組織擬訂重要農產品、工業品和原材料進出口總量計劃並監督執行,根據經濟運行變化提出計劃調整建議;會同有關方面管理國家糧食、棉花、食糖等儲備;
14、財政金融司:研究分析全社會資金平衡;研究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金融體制改革等問題,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執行情況,並提出建議;提出直接融資的發展戰略和政策建議,按分工核准非上市公司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牽頭推進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的發展及制度建設。
(8)國家發改委法規司擴展閱讀:
發改委的主要職責:
1、擬訂並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提出國民經濟發展。
價格總水平調控和優化重大經濟結構的目標、政策,提出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和政策的建議,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提交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報告。
2、負責監測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態勢,承擔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的責任,研究宏觀經濟運行、總量平衡、國家經濟安全和總體產業安全等重要問題並提出宏觀調控政策建議,負責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調節經濟運行,負責組織重要物資的緊急調度和交通運輸協調。
3、負責匯總分析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情況,參與制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土地政策,擬訂並組織實施價格政策。綜合分析財政、金融、土地政策的執行效果,監督檢查價格政策的執行。
負責組織制定和調整少數由國家管理的重要商品價格和重要收費標准,依法查處價格違法行為和價格壟斷行為等。負責全口徑外債的總量控制、結構優化和監測工作,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4、承擔指導推進和綜合協調經濟體制改革的責任,研究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大問題,組織擬訂綜合性經濟體制改革方案,協調有關專項經濟體制改革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搞好重要專項經濟體制改革之間的銜接,指導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和改革試驗區工作。
❾ 發改委都有哪些部門
根據主要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內設26個職能機構(司、局):
(一)辦公廳。負責會議組織、文電運轉、檔案管理、保密、秘書事務和政務信息等委機關日常政務以及委機關財務、資產管理、安全保衛等行政事務;負責機關電子政務的組織實施和信訪工作。
(二)政策研究室。負責重要文件起草和信息發布工作;組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改革開放和國際經濟的重大問題。
(三)發展規劃司。研究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生產力布局的建議;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中長期發展、總量平衡和結構調整的目標和政策;提出推進城鎮化的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組織編制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專項規劃、區域規劃。
(四)國民經濟綜合司。
分析研究國內外經濟形勢,進行宏觀經濟的預測、預警,提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對策建議;組織研究並提出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包括年度總量平衡、結構調整和重要商品平衡的目標和政策;提出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等宏觀調控目標,以及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和政策的建議;擬訂並協調國家重要物資儲備計劃。
(五)經濟運行局(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
監測分析工交行業經濟運行態勢,組織解決工交行業經濟運行的有關重大問題,研究提出工交行業經濟運行方面的政策建議;組織重要物資的緊急調度和交通運輸協調工作;提出動用國家物資儲備的建議;管理國家葯品儲備;承擔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
(六)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研究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大問題;組織擬訂綜合性經濟體制改革方案,協調有關專項改革方案;提出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議。
(七)固定資產投資司。監測分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狀況,研究提出固定資產投資的總規模、結構和資金來源,提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調控政策;提出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建議;安排國家撥款的建設項目和重大建設項目。
(八)產業政策司。研究分析產業發展的情況,組織擬訂綜合性產業政策,組織和協調專項產業政策的制定,監督產業政策落實情況;提出國家鼓勵、限制和淘汰的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指導目錄;研究服務業的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協調服務業發展;提出優化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的政策建議。
(九)國外資金利用司。
研究國際資本的動態,監測分析我國利用外資的狀況,提出利用外資戰略,研究協調有關重大政策;負責全口徑外債的總量控制、結構優化和監測工作;提出利用外資規劃,提出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貸款規劃和限額以上備選項目;商有關部門擬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安排限額以上外商投資重大項目;提出對境外投資的戰略、總量、結構、用匯的規劃和政策;安排在境外的資源開發類和大額用匯投資項目。
(十)地區經濟司(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辦公室)。
組織擬訂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協調國土整治、開發、利用和保護政策,參與編制水資源平衡與節約規劃、生態建設與環境整治規劃;協調地區經濟發展,指導地區經濟協作,協調經濟特區和開放地區的重大問題;編制「老」、「少」、「邊」、「窮」地區經濟開發計劃和以工代賑計劃;承擔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的日常工作。
(十一)農村經濟司。研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重大問題;提出農村經濟發展戰略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建議;銜接平衡農業、林業、水利、氣象等的發展規劃和政策。
(十二)能源局(國家石油儲備辦公室)。研究國內外能源開發利用情況,提出能源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擬訂能源發展規劃,提出相關體制改革的建議;實施對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等能源的管理;管理國家石油儲備;提出能源節約和發展新能源的政策措施。
(十三)交通運輸司。研究交通運輸發展的狀況,提出交通運輸發展戰略、規劃和體制改革建議;擬訂促進交通運輸技術進步的政策,對交通運輸現代化實施宏觀指導。
(十四)工業司(國家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稀土辦公室、鹽業管理辦公室)。
(十五)高技術產業司。
研究高技術產業及產業技術的發展動向,提出高技術產業發展和產業技術進步的戰略、規劃、政策、重點領域和相關建設項目;提出支持重點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組織可促進和帶動國民經濟素質提高的重大產業化示範工程和重大成套裝備的研製開發;組織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學研聯合,推動國民經濟新產業的形成。
(十六)中小企業司。
(十七)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司。
研究解決經濟、社會與環境、資源協調發展的重大問題;提出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政策;編制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規劃,參與編制環境保護規劃;組織協調環保產業有關工作,依法組織協調清潔生產促進工作;組織協調相關重大示範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
(十八)社會發展司。提出社會發展戰略,擬訂和協調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協調人口、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廣播影視、旅遊、政法、民政等發展政策;協調社會事業發展和改革的重大問題。
(十九)經濟貿易司。
(二十)財政金融司。研究分析全社會資金平衡;研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及財政、金融體制改革的問題,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執行情況並提出建議;提出直接融資的發展戰略和政策建議;參與確定有價證券的發行總規模、結構和投向;研究提出企業債券的發行總量和資金投向。
(二十一)價格司。監測預測價格總水平變動,提出價格總水平的調控目標、調控政策和價格改革建議;起草商品價格和收費方面的法律、法規;擬訂重要商品價格和收費政策並組織實施;提出價格管理的范圍、原則和辦法;擬訂和調整中央政府管理的商品價格和收費標准;組織重要農產品成本調查。
(二十二)價格監督檢查司。指導價格監督檢查工作,組織實施價格檢查,依法處理商品價格和收費的違法行為和違法案件;承擔中央各部門、省級人民政府和中央企業的價格違法案件的審理工作;起草價格監督檢查的行政法規、規章,按規定受理價格處罰的復議案件和申訴案件。
(二十三)就業和收入分配司。研究就業、居民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的情況,提出就業規劃,提出促進就業、調整收入分配、完善社會保障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組織擬訂和論證相關體制改革方案,協調解決相關的重大問題。
(二十四)法規司。組織起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負責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執行情況的調查研究;負責相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
(二十五)外事司。負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國際組織、外國政府及機構合作的有關事宜;協助有關司推進重大涉外項目,開展國際經濟調研;負責委機關日常外事工作。
(二十六)人事司。按管理許可權,負責委機關及委屬單位的幹部管理和人事工作。機關黨委。負責委機關、委管國家局和委屬單位的黨群工作。保留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重大項目稽察特派員辦公室和國家物資儲備局。
❿ 國家發改委各司局有哪些
根據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內設28個職能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一)
1.辦公廳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
承擔信息、安全保密、信訪、政務公開工作;承擔機關財務、資產管理、內部審計等工作。
政策研究室
起草重要文件;
組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改革開放和國際經濟的重大問題;
承擔新聞發布和信息引導等工作。
2.發展規劃司
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生產力布局的建議,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中長期發展、總量平衡及結構調整的目標和政策;
組織擬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並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監測與評估;提出推進城鎮化的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
3.國民經濟綜合司
監測分析宏觀經濟形勢和國際經濟發展變化,進行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測預警;
研究總量平衡,提出宏觀調控的目標以及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和政策的建議;
開展宏觀調控政策評估;
組織擬訂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提出年度重要商品平衡的總量目標和相關政策建議;
提出國家重要物資儲備政策建議,擬訂並協調國家重要物資儲備計劃;
組織研究和提出國家經濟安全和總體產業安全戰略及政策建議。
4.經濟運行調節局
監測經濟運行態勢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組織煤、電、油、氣及其他重要物資的緊急調度和交通運輸協調;
組織應對有關重大突發性事件,提出安排重要應急物資儲備和動用國家物資儲備的建議。
5.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
研究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大問題,指導推進和綜合協調經濟體制改革;
組織擬訂綜合性經濟體制改革方案;
參與研究和銜接委內司局及有關方面擬訂的專項經濟體制改革方案,協調推進專項經濟體制改革;指導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和改革試驗區工作;
協調解決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的重大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七)
6.固定資產投資司
監測分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狀況,擬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和投資結構的調控目標、政策、措施;
起草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有關法律法規草案;
提出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和修訂投資核准目錄的建議;
安排中央財政性建設資金,按國務院規定許可權,審核重大建設項目;
指導工程咨詢業發展。
7.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
綜合分析國際資本動態及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的狀況;
提出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的戰略、規劃、總量平衡和結構優化的目標、政策,協調有關重大政策;
承擔全口徑外債總量控制、結構優化和監測工作;
會同有關方面組織擬訂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貸款規劃並提出重大備選項目;會同有關方面擬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
按國務院規定許可權,審核外商投資重大項目、境外資源開發類重大投資項目和大額用匯投資項目。
8.地區經濟司
組織擬訂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政策;
協調國土整治、開發、利用和保護政策,參與制定土地政策,參與編制水資源平衡與節約規劃、生態建設與環境整治規劃;
組織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
指導地區經濟協作;
編制老、少、邊、窮地區經濟開發計劃和以工代賑計劃;
協調落實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提出重大項目布局建議並協調實施,推進中部地區內外協調合作和相關機制建設。
9.西部開發司
組織擬訂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協調有關重大問題;
提出西部地區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重大項目布局等建議並協調實施。
10.東北振興司
組織擬訂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協調有關重大問題;
提出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重大項目布局等建議並協調實施。
11.農村經濟司
綜合分析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情況,提出農村經濟發展戰略、體制改革及有關政策建議,協調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
銜接平衡農業、林業、水利、氣象等發展規劃、計劃和政策,提出重大項目布局建議並協調實施。
12.基礎產業司
統籌能源、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的銜接平衡;
綜合分析能源和交通運輸運行狀況,協調有關重大問題,提出有關政策建議。
13.產業協調司
綜合分析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組織擬訂綜合性產業政策,研究提出綜合性政策建議;
統籌工業、服務業的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的銜接平衡;
協調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和重大產業基地建設;
會同有關方面擬訂服務業的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協調服務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14.高技術產業司
綜合分析高技術產業及產業技術的發展態勢,組織擬訂高技術產業發展、產業技術進步的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
做好相關高技術產業化工作,組織重大產業化示範工程;
統籌信息化的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的銜接平衡;
組織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學研聯合;推動國民經濟新產業的形成。
15.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
綜合分析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
組織擬訂能源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規劃和政策措施並協調實施,參與編制環境保護規劃;
協調環保產業和清潔生產促進有關工作;
組織協調重大節能減排示範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
承擔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有關節能減排方面的具體工作。
16.應對氣候變化司
綜合分析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組織擬訂應對氣候變化重大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
牽頭承擔國家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相關工作,會同有關方面牽頭組織參加氣候變化國際談判;
協調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和能力建設;
組織實施清潔發展機制工作;
承擔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具體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十八)
17.社會發展司
綜合提出社會發展戰略,組織擬訂和協調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
協調人口和計劃生育、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廣播影視、旅遊、政法、民政等發展政策;
推進社會事業建設;協調社會事業發展和改革的重大問題。
18.就業和收入分配司
綜合分析就業與人力資源、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的情況,提出促進就業、調整收入分配、完善社會保障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和政策建議;
推進相關體制改革,協調解決相關重大問題。
19.經濟貿易司
監測分析國內外市場狀況,承擔重要商品總量平衡和宏觀調控相關工作;
組織擬訂重要農產品、工業品和原材料進出口總量計劃並監督執行,根據經濟運行變化提出計劃調整建議;
會同有關方面管理國家糧食、棉花、食糖等儲備;
擬訂現代物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協調流通體制改革中的重大問題。
20.財政金融司
研究分析全社會資金平衡;
研究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金融體制改革等問題,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執行情況,並提出建議;
提出直接融資的發展戰略和政策建議,按分工核准非上市公司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牽頭推進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的發展及制度建設。
21.價格司
監測預測價格總水平變動,提出價格總水平調控目標、政策和價格改革的建議;
組織起草有關價格、收費方面的政策和法規草案;
提出政府價格管理的范圍、原則、辦法和修訂政府定價目錄的建議;
組織擬訂重要商品價格、收費政策和調整中央政府管理的商品價格及收費標准;
組織重要農產品、重要商品和服務的成本調查。
22.價格監督檢查司
起草有關價格監督檢查法規草案和規章;
指導價格監督檢查工作,組織實施價格檢查,依法查處商品價格、服務價格、國家機關收費中的價格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價格壟斷行為;
按規定受理價格處罰的復議案件和申訴案件。
23.法規司
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和規章;
承擔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工作;
承擔相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
按規定指導協調招投標工作。
24.外事司
承擔與相關國際組織、外國政府部門及機構合作的有關事宜;
協助有關司推進重大涉外項目;
開展國際經濟調研;承擔機關日常外事工作。
25.人事司
承擔機關和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隊伍建設等工作。
26.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
組織擬訂國民經濟動員規劃、計劃;研究國民經濟動員與國民經濟、國防建設的關系,協調相關重大問題;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動員有關工作;協調國民經濟平戰轉換能力建設。
26.重大項目稽察特派員辦公室
組織開展對重大建設項目的稽察;跟蹤檢查相關行業和地方貫徹執行國家投資政策和規定情況;組織開展對中央財政性建設資金投資安排實施情況的監督和檢查;
對違規問題,按國家有關規定提出處理意見。
26.機關黨委
負責機關、委管國家局和在京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27.離退休幹部局
負責機關離退休幹部工作,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幹部工作。
28.國家物資儲備局
負責擬訂國家戰略物資儲備的戰略和規劃,組織國家戰略物資的收儲、動用、輪換和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