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荒土地的法律法規
『壹』 25年前開荒的土地,有法律保護嗎
對二十年前開荒的土地現法律的規定: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八條規定: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所以說開荒的土地的所有權屬於國家或者農民集體所有。
(1)開荒土地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墾荒與生態平衡:
墾荒的過程必然會改變原有的生態環境。因此,墾荒要和保護、建立新的生態平衡結合起來,統一考慮。主要的措施包括保護森林、草原和水土資源;不在陡坡開荒;緩坡地墾殖時建水土保持工程,以防水土流失。
不輕易圍湖、圍江造田,以保持和發揮江河湖泊的調蓄水作用,防止洪澇災害和保護水產資源;圍海造田時防止影響水產養殖、海岸帶建設和入海潛流工程的蓄水、排水能力,以免對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防止大氣、水域和土壤污染等。
『貳』 哪條土地方面的法律規定在25度以上的地是不準開荒的
我家開荒地前幾年給村集體交費,最近二年不收費了。這算強占土地嗎
『叄』 開荒地法律法規
如果有證,比照耕地補償。
『肆』 國家對開荒土地的政策是什麼
一、開荒前需要明確荒地的所屬:如果是國有荒山、荒地、荒灘,可以進行開荒並用於農業,但不能用於建房;如果是歸村集體的荒地,需要和村集體進行協商之後才可開墾使用。對於「四荒地」(指的是荒山、荒溝、荒丘以及荒灘),國家是鼓勵開荒的,如果村集體內沒有人開發,也可承包給集體以外的人。二、【法律依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條開墾未利用的土地,必須經過科學論證和評估,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定的可開墾的區域內,經依法批准後進行。禁止毀壞森林、草原開墾耕地,禁止圍湖造田和侵佔江河灘地。第四十一條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國有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確定給開發單位或者個人長期使用。
『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對農村開荒地如何規定
荒溝、荒山等荒地都屬於農村集體所有,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通過招標、拍賣等方式進行發包。經依法承包的,取得土地使用權。未經村集體同意的開荒地,應當返還給村集體。
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四十四條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適用本章規定。
第四十五條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的,應當簽訂承包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承包期限等,由雙方協商確定。以招標、拍賣方式承包的,承包費通過公開競標、競價確定;以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承包費由雙方議定。
第四十六條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可以直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實行承包經營,也可以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股分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後,再實行承包經營或者股份合作經營。
(5)開荒土地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土地管理,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第三條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全面規劃,嚴格管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制止非法佔用土地的行為。
第四條 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國家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土地用途,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前款所稱農用地是指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
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的土地,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遊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以外的土地。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第五條 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全國土地的管理和監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設置及其職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有關規定確定。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義務,並有權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提出檢舉和控告。
第七條 在保護和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進行有關的科學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陸』 國家對農村個人開荒土地有什麼規定
首先要明確,所開荒的土地到底是屬於是國家所有,還是屬於集體所有。對於開荒者來說,國家有法律規定,開荒者有權使用被開荒的土地,可以用來耕種,但不能用於建房。對於開荒地,一般是維持原有開荒者的使用權。但如果原有開荒者在開荒後又撂荒,後續的開荒者能否取得開荒地的使用權,要看前一個開荒者是否構成了撂荒的事實。如果種植一年生的作物,一直過了兩年都沒有人再打理,可以視為是撂荒。
如果所有權屬於村集體的開荒地,村集體可以依法追回開荒地的使用權。但是根據最高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村集體必須對開荒者進行賠償。當遇到征地時,對於開荒地的征地補償標准,目前確是一個法律空白。但從原則上來講,開荒地的補償應該與農地的補償是一樣的。村民如果想取得所開荒土地的承包使用證,可以與村集體協商。先與村集體簽訂相關的承包合同,然後再向政府申請發證。
目前的法律雖然對於開荒地獲得承包使用證沒有專門的法律條文,但可以從其他相關的法律中推導出依據來。應當鼓勵向開荒者發放土地承包證,因為這符合中國的國情,有利於充分利用中國越來越緊張的耕地資源。
「四荒地」是農村較豐富的土地資源,包括依法歸我國農民集體使用的「四荒地」和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四荒地」,具體為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未利用的土地,屬於現行經濟環境中未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利用的土地,但它們屬於寶貴資源的一種。 「四荒地」既可以採取家庭聯產承包的方式進行承包,也可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進行承包;既可以承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也可以承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
目前國家鼓勵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發展休閑農業,對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利用「四荒地」發展休閑農業,其建設用地指標給予傾斜。另外,還將加快制定鄉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條件依法從事旅遊經營的管理辦法。
『柒』 土地法關於開荒地的有關規定有哪些
荒溝、荒山等荒地都屬於農村集體所有,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通過招標、拍賣等方式進行發包。經依法承包的,取得土地使用權。未經村集體同意的開荒地,應當返還給村集體。
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四十四條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適用本章規定。
第四十五條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的,應當簽訂承包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承包期限等,由雙方協商確定。以招標、拍賣方式承包的,承包費通過公開競標、競價確定;以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承包費由雙方議定。
第四十六條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可以直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實行承包經營,也可以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股分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後,再實行承包經營或者股份合作經營。
承包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的,應當遵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
『捌』 開荒者有權使用被開荒的土地,的法律是哪些
第一、土地使用了15年,在以前是要交稅的,你家交稅了沒有?交稅就存在承包的關系了。
根據土地管理法37條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耕地。連續二年未使用的,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應當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
第二、開荒者有權使用被開荒的土地,可以用來耕種,但不能用於建房。對於開荒地,一般是維持原有開荒者的使用權。
如果所有權屬於村集體的開荒地,村集體可以依法追回開荒地的使用權。但是根據最高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村集體必須對開荒者進行賠償。
第三、處理方案:
盡可能多的找人幫你家出具一份證明,證明內容是這地一直是你家在耕作從未間斷,證明形式當然以書面證明為佳。還有就是你們大隊那個證明,要麼讓他們也出具你家在耕作的證明材料(迂迴一下說說好話),然後找村委簽字蓋章,就像我家那個1981的證明一樣。
得到了村委的證明就可以了,土地他在怎麼爭,都沒有用的,不是他家的就不是他家的,如果政府要收回作其它用,須給予補償。
『玖』 對開荒地國家有什麼法律規定
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國有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確定給開發單位或者個人長期使用。如果您沒有經過批准,那麼這個屬於集體所有,到時候開發政府無償收回,拿不到補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