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空氣環保法規
❶ VOC美國國標是多少
生意社2009年04月15日訊
在環保意識高漲的今天,各國關於塗料VOC含量日益嚴格。美國加州今年推出了幾個有關塗料VOC含量的規定和提案,需要引起中國出口廠商和供應出口廠商的塗料廠家密切注視。
2009年3月6日,美國加州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區(SCAQMD)通過了法規114:「消費者塗料稀釋劑和多種用途的溶劑規定」。此項規定限制了在洛杉磯地區銷售的塗料稀釋劑和多種用途的溶劑中的VOC含量。這將包括在五金店,家裝點和油漆供應商店銷售的,供消費者,承包商和塗料公使用的,塗料稀釋劑和清洗塗料應用設備的溶劑。從2010年1月1日起,該規則規定的過渡期期間VOC的限制為每升300克,直至2011年1月1日達到每升25克的含量。
由於VOC限制是在每升25克,符合此規定塗料稀釋劑將只包括被豁免的化合物(包括丙酮),和以大豆為基礎塗料和水性漆產品。由於業界的意見,SCAQMD包括了一個為期一年的銷售期讓商家清除店中存貨(而不是最初的6個月售出期)。另外,法規114豁免了用於工業維修塗料,高鋅的工業維修塗料和高溫工業維修塗料的稀釋劑。
在2009年3月5日,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RB)提出了自己的」消費者塗料稀釋劑和多用途溶劑規則」提案。如果此提案通過,將在2009年6月開始實施。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建議稀釋劑VOC含量在2010年12月21日起限制為每升300克。從2013年12月21日起,這一限制將降低至每升25克的。
美國是中國傢具和玩具的產品的大國。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的規定在美國有著深遠的影響,常常被其他各州採用。同時,因為加州是美國最大的和消費者收入最高的市場,許多美國商家會按照加州的規定設計和生產在全國行銷的產品,以免同時管理兩套庫存,增加不必要的費用,減少管理的復雜性。因此,中國的出口廠家和為出口廠家配套的塗料廠不能把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的VOC規定當作成僅限於加州的地區性規定,而應深切意識到到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的規定對全美環境立法的指導性。
美國塗料VOC含量的新規定及直接影響中國塗料廠家。 木器塗料主要用於傢具製造和室內裝修。其中,傢具製造業對木器塗料行業舉足輕重。而在中國的傢具製造業中,出口傢具是推動產業的引擎。據輕工信息中心統計,2008年1月~11月,我國傢具企業完成產值2632.04億元,其中傢具出口247.02億美金,佔全國傢具產量的64%。可以說,為出口傢具配套的塗料對中國木器塗料產業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密切注視加州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區和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的提案和立法的同時,中國塗料廠家需要積極准備,將產品從現在的溶劑型油漆換代到環保型的水性漆。沒有這樣遠見的塗料公司,在美國市場進入水性漆的趨勢中,將會陷入被動,
目前,有許多中國企業對水性漆現在還處在觀望階段。有些公司雖然水性漆有興趣,卻苦於沒水性漆相關的技術。可喜的是,有一些有眼光,有魄力的塗料企業已經開始了從溶劑型塗料到水性漆的轉型,走在了行業的前面。在中國品牌中,嘉寶莉多年來一直為推動中國水性漆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今年四月,重慶三峽油漆股份有限公司透露,該公司已向發改委提交5萬噸環保水性漆生產項目申請,預計投資額將達5000萬元,產值將達到10億元。此外,還有一些塗料企業直接同美國華津思公司這樣的專業水性漆原料廠商結為合作夥伴,依託著美國華津思公司對水性塗料技術的掌握及其優質的水性塗料原料,共同開發水性漆產品。在國外塗料VOC含量日益嚴格,而中國塗料產業仍然依賴於國外需求的環境下,這些走在市場之前的企業將成為塗料界下一步發展的贏家。
註解:
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RB):
加州在美國環保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是美國唯一一個有空氣資源委員會的州。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自1967年成立以來就一直致力於空氣質量的改善。在1966年,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在全美率先提出汽車尾氣排放的限制,後被美國聯邦政府採納。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的使命包括:創造和保持健康的空氣質量;防止公眾接觸空氣中的污染源;為遵守空氣污染的規則和條例提供創新性的方法。CARB是加州環境保護局一個部門。
加州是美國唯一被允許有這樣的管理機構的省份,因為它是唯一的一個在國家聯邦清潔空氣法案已通過前就擁有這樣機構的省份。美國其他省份可以按照加州的標准,或使用聯邦的標准,但不能確定自己的標准。
VOC:
VOC是英文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有機揮發物)的縮寫。有機揮發物(VOC)含量是塗料界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許多VOC會嚴重損害人的肝、腎和中樞神經系統,刺激呼吸道和口腔黏膜,有些還有致癌和致畸作用。VOC對動植物的危害也是十分嚴重的,對環境的破壞可能造成物種的毀滅,這主要表現在對空氣和水的污染、光化學反應產物的危害,以及地球臭氧層的破壞導致太陽輻射危害等。塗料是VOC的第二大釋放源,減少塗料中的VOC含量和控制VOC的釋放是十分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我國標准規定VOC≤100克/升
歐盟標准規定VOC≤75克/升
美國的VOC不管是溶劑型還是水性,內部裝飾性塗料的標准為150g/L以下
❷ 關於美國①治理霧霾的方法②洛杉磯1943年霧霾事件的中英雙語簡介。
正是1943年發生的霧霾事件,開啟了洛杉磯治理霧霾之戰。到上世紀80年代末洛杉磯治理霧霾的成果開始逐步顯現出來,洛杉磯空氣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期間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
(一)成立專門的空氣質量管理機構
1.美國環境保護署
1970年地球日,2千萬美國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在保護環境方面不得力。壓力之下,時任總統尼克松不得不同意成立了一個特殊的部門: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結束了美國沒有聯邦政府機構共同應對危害人體健康及破壞環境的污染物問題的局面。
自1970年以來,EPA一直致力於營造一個更清潔、更健康的環境。其職責包括制定全國的環保法規,進行相關科學研究,以及向各級地方政府機構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等。根據《清潔空氣法案》和《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准》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將全國分為3類:達標區、不達標區和無法判定區。其中,不達標區被劃定為大氣質量控制區,必須實行州實施計劃(簡稱SIP),以達到並保持大氣質量標准。
EPA將美國50個州劃為10個大區,每個大區設立區域環境辦公室,由它們作為EPA的代表,對所轄大區的綜合性環保工作進行監督,在這些州內代表EPA執行聯邦的環境法律、實施EPA的各種項目,協調州與聯邦政府的關系,以促進跨州區域性環境問題的解決。加州屬第九大區管轄。
2.成立區域空氣質量管理機構,實現聯防聯控
1946年,洛杉磯市成立了全美第一個地方空氣質量管理部門——煙霧控制局,並建立了全美第一個工業污染氣體排放標准和許可證制度。一批工廠被迫關閉或遷往其它城市,但空氣污染狀況依然存在。人們開始意識到空氣污染不單是一個城市的問題,相鄰城市和地區必須共同參與,在更大范圍內控制空氣污染。1947年,盡管遭到石油公司和商會的竭力反對,洛杉磯縣空氣污染控制區成立,成為全美首個負責空氣污染控制的管區,給所有的工業都設置了空氣污染准入制度,這是美國第一個和大氣污染防治有關的區域管理項目。隨後10年裡,加州南部橙縣、河濱縣和和聖伯納蒂諾縣也先後成立相同的組織。
1967年,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ARB)成立,其使命包括保持良好的空氣質量,防止公眾接觸空氣中的污染源,為遵守空氣污染的規則和條例提供創新性方法等。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制定了全美第一個總懸浮顆粒物、光化學氧化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其它污染物的空氣質量標准。
洛杉磯所在的南加州是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由於空氣的流動性,污染源與受害區域並不一致。為了實現跨地區合作應對空氣污染,合理分攤治污費用,1977年由位於南加州地區的洛杉磯縣、橙縣、河濱縣和和聖伯納蒂諾縣的部分地區聯合成立了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局(SCAQMD),負責制定區域空氣質量管理規劃和政策,對區內企業和固定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進行統一監管。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局成立後制定了一系列空氣污染治理政策,成為區域聯防聯控的典範。
SCAQMD制定和實施「空氣質量管理計劃」,促使本地區恪守聯邦和州清潔空氣標准,同時還制定諸多規則以減少各種來源的排放,包括特定類型的設備、工業流程、塗料和溶劑,甚至消費性產品。向許多企業和行業發布可以確保符合質量的規則。SCAQMD工作人員會定期檢查以確保符合這些要求。SCAQMD在所轄區域內38個位置持續監控空氣質量,在出現空氣質量不佳時能及時通知公眾。
SCAQMD主要負責控制空氣污染的靜態來源。這些來源可能包括從大型發電廠和煉油廠到街角加油站的任何場所。大約有28400家企業在SCAQMD許可下運營。許多消費性產品也被認為是靜態來源,包括建築塗料、傢具清漆以及數以千計含揮發性溶劑的產品。
二)出台法規為空氣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洛杉磯空氣污染防治的法律框架包括聯邦、州、地區(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局)和地方政府四個不同層次。各級政府根據其許可權和職責制定相關空氣質量法規和政策,各有側重,相互銜接,並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全面、適用於區域空氣治理的策略。
1. 聯邦政府出台《清潔空氣法》
在聯邦政府層面,美國環境保護署負責制定全國性的空氣保護法規,監管各個州的各項污染物排放標准,包括路面機動車輛,火車、飛機和船隻等移動污染物排放標准,以及監督州政府制定和推行各項空氣質量管理規劃和政策。
1970年,聯邦政府通過了《清潔空氣法》,它是從1955年的《空氣污染控製法》、1963年的《清潔空氣法》、1967年的《空氣質量控製法》發展而來的,1977年、1990年又對其進行了兩次修正。《清潔空氣法》是一項全國性的立法,具有廣泛的約束效力,被視為一座里程碑。法案規定由聯邦政府制定空氣質量標准,列出了空氣污染物質名單,制定了車輛的認證、檢測、減排配件應用等多項制度,對燃料的生產也做出明確規定。根據該法案設立了聯邦環境保護署,除了賦予其實在的管理權力外,法案還規定環保署可以對污染空氣的行為提起民事和刑事訴訟。這些都在未來的空氣污染防治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1971年,美國政府頒布了《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准》,要求對6種空氣污染物進行管制,當時人們對污染物的概念是「總懸浮顆粒物(TSP)」,即所有飄浮在空氣中的顆粒。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一些粒徑更小的顆粒物,尤其是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更大。因此,1987年美國環保署廢除了總懸浮顆粒物的標准,制定了PM10的標准。並開始展開了更小的顆粒物,即PM2.5的科學研究。1997年,美國環保署首次增加了PM2.5的標准,要求各州年均值不超過15微克/立方米,日均值不超過65微克/立方米。 2006年,PM2.5的日均值收緊至35微克/立方米。
2.州及地方政府層面的法案
在州政府層面,1988年,加州通過了《加州潔凈空氣法》,對未來20年的加州空氣質量進行全面規劃。加州空氣資源局負責制定路面和非路面移動污染源的排放標准、汽車燃料標准,以及消費產品管制規定。加州空氣資源局同時負責根據聯邦《潔凈空氣法》制定州政府的空氣質量實施計劃。由於《加州潔凈空氣法》較聯邦政府的《潔凈空氣法》更嚴格,故《加州潔凈空氣法》成為州政府監管空氣質量標準的主要依據。根據《加州潔凈空氣法》,各類污染源必須採用有效可行技術方案控制污染物排放,並應以每年百分之五的幅度減少污染物和其先導污染物的排放。
在地區管理層面,洛杉磯所在的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局負責監管固定污染源、間接污染源和部分移動污染源(如火車和船隻的可見排放物)的污染物排放,同時亦負責制定區域空氣質量管理規劃和政策。
在地方政府層面,由南加州政府協會(SCAG)負責區域交通規劃研究,編制區域經濟和人口預測,協調各城市之間的合作和協助地方執行減排政策。洛杉磯市政府則需要制定和實施與交通有關的治理措施,以配合上述各項空氣質量控制規劃的實施。
(三)引入市場機制
20世紀70年代開始,各國治理空氣污染借鑒了水污染治理的排污許可證制度,對排污企業進行管制。加州實行比美國聯邦更加嚴格的標准,如美聯邦將排污100噸以上的企業認定為主要污染源,而加州明確排污10噸以上就按主要污染源予以監控。
如何用市場的手段治理空氣污染,一直是人們思考的方向。SCAQMD推出了RECLAIM空氣污染排放交易機制。目前納入交易機制的約有300多家工廠,由SCAQMD對其排污情況進行在線實時監測,其排放額度分配依據10多年前的估算量而得出,並且每年遞減,從而強制排污企業減少空氣污染。排放指標在芝加哥期貨市場公開掛牌交易,目前每年交易額約10億美元。這種做法,對控制固定污染源較有效果。
(四)開發空氣污染治理先進技術
因為深受空氣污染之害,加州在監測空氣污染方面領跑全美。如1970年率先測PM10;1980年測廢氣中的鉛和二氧化硫;1984年測PM2.5;1990年分析PM2.5的化學成分等。加州在開發先進技術治理空氣污染方面也一直居領先地位。
1953年,加州空氣污染控制改革委員會推廣涉及空氣污染控制技術,包括減少碳氫化合物的排放量、創建汽車尾氣排放標准、柴油卡車和公交車使用丙烷作為燃料、放緩增長重污染工業、禁止垃圾露天焚燒、發展快速公交系統等。
加州還成立機動車污染控制局,負責測試汽車尾氣排放並核准排放控制裝置。20世紀60年代加州在全美率先實行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量的措施。
1975年加州要求所有汽車配備催化轉換器。
20世紀70-80年代,加州環保機構鼓勵使用甲醇和天然氣取代汽油,這樣會減少一半的汽車煙霧排放量。
1987年,加州空氣質量管理機構通過了一項汽車公乘計劃,以減少空氣污染。該機構從1993年開始通過回收項目來全面控制每個設施的煙霧排放量,他們還將開發更為廣泛的交易計劃來提高排放交易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1988年,加州空氣質量管理局成立了技術進步辦公室來幫助私營企業加快發展低排放或零排放技術。這些先進技術包括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零VOC塗料和溶劑、遙感、可用替代燃料的重型車輛和機車。其中,SCAQMD在開發治理空氣污染先進技術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包括:
——資助零排放燃料電池和混合技術作為小汽車、巴士和其它車輛的動力。
——提供超過1億美元的州和地方資金,幫助把柴油拖船、建築設備和重型卡車轉換為低排放量和清潔燃料型運輸工具。
——資助研究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尤其是對兒童、運動員以及呼吸系統疾病患者。
(五)不同時期採取的具體措施回顧
早期控制措施:40-50年代初,規范露天垃圾燃燒、禁止後院焚燒 、減少工廠煙霧排放、削減煉油廠二氧化硫的排放等。
50年代以後:通過削減煉油廠和加油操作過程中的油氣揮發減少碳氫化合物的排放;建立機動車尾氣排放標准;柴油貨車及公共汽車採用丙烷代替柴油;減緩重污染企業的發展;禁止露天焚燒垃圾;發展快速公交系統。
60年代空氣質量規章制度的實施顯著地減少了排放,治理含有碳氫化合物的化工溶劑、垃圾填埋場有毒氣體、熱電廠氮氧化物、處理動物工廠的排放。
60-70年代重點機動車:加油站油氣回收、催化轉化裝置 、機動車強制排放檢測。
70年代開始,淘汰含鉛汽油的使用。
直到80年代,重點都放在控制以下6種污染物上:臭氧、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鉛。
80年代要求石化企業提供清潔汽油。
90年代提出了清潔車輛和燃料的目標。
1977年成立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局,開展跨行政區域協同污染治理。
80年代末還採取措施控制特殊有毒污染物,如:六價鉻,石棉,以及已知破壞地球的平流層臭氧的氟氯化碳(即氟利昂)。
1987年採取了一個里程碑式的交通共乘方案。
90代初,不再是簡單控制工廠煙囪和汽車尾氣,將重點放在了運輸和市場激勵措施上。
1992年實施了區域清潔空氣市場激勵方案(RECLAIM)。包括大約330家主要排污企業,排放包括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燃燒的副產品,都是形成臭氧和顆粒物污染的組成成分。
2003年,聯邦政府尚未要求強制性達到PM2.5標准時,加州率先制訂了強制性標准(12μg/立方米,2006年聯邦標准15.0μg/立方米 )。
控制直接排放源措施:工業及商業固定源和燃燒設施、家庭壁爐和採暖、機動車(新排放標准、新的汽柴油標准、嚴格的油氣回收措施)、非道路動力機械、施工工地(減少土方施工、抑塵措施)、道路鋪裝、農業。
控制二次污染物的措施:控制NOX(鍋爐、發電設施、發動機、家用爐具、熱水器)及VOC 排放(建築塗裝、溶劑使用)。
強調企業和公眾的社會責任和參與。
標准(加州標准):PM10年均值標准為20μg/立方米 ,日均值為50μg/立方米;PM2.5年均值為12μg/立方米,日均值為35μg/立方米。
美國進口 醫用口罩普衛欣,過濾性好,不僅防顆粒物也防飛沫。對小至0.1微米的顆粒物過濾效率達99.8%, 對小至0.3微米的細菌或病毒載體(常見於飛沫)過濾效率達99.9%。採用SecureFit專利技術,通過調節來適應不同臉型,達到很高的貼合性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出門戴上口罩,J*D有
Losangeles suffered smoke can be traced back to before World War II. One day in 1903, a heavy instrial st so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residents mistakenly think that a solar eclipse.The Second World War, grea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instr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bring about air pollution. City population and the rapid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motor vehicles.According to meteorological records, from 1939 to 1943 the visibility decreased rapidly.Losangeles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shocked, smoke obscured their view, smoke and stinto their lungs.
In July 26, 1943, more serious situation occurs. On the same day, smoke enveloped the city,large thick smoke down to the center of Losangeles, it is the day, but only pitch-dark, visibilityto less than 3 blocks. At the time when the summer heat, under a heat wave, "gas" become aggravated, attack the people's eyes and throat, make people unbearable tingle. Because at that time is to fight against Japan, people even suspected of being the enemy "". This is the famous "1943 Losangeles haze" event.
In 1945,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but a haze of battle has just begun. In 1952 and 1955, Losangeles has had two serious "photochemical smog", each have killed hundreds ofpeople over the age of 65 and died of respiratory failure. The alarm is sounded, Losangeleshas been from the "city of angels" into "fog city", the city sky ridiculed as "washed out of the film".
洛杉磯遭受到煙霧的侵擾可以追溯到二戰以前。1903年的一天,厚重的工業粉塵使廣大居民誤以為發生了日食。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大地提高了工業發展水平,也帶來了空氣污染。城市人口以及機動車的數量快速增長。根據氣象記錄,1939年到1943年間能見度迅速下降。洛杉磯人也越來越感到震驚,煙霧模糊了他們的視野,煙塵侵入了他們的肺部 。
1943年7月26日,更嚴重的狀況發生了。當日,煙霧籠罩城區,大塊厚厚的煙幕降落到洛杉磯市中心,明明是白晝,卻昏天黑地,能見度只到3個街區以內。當時正值酷暑,在熱浪之下,「毒氣」變本加厲,襲擊人們的眼睛和喉嚨,使人產生難以忍受的刺痛之感。由於當時正在同日本作戰,人們甚至懷疑遭受了敵方的「毒氣攻擊」。這就是有名的1943年「洛杉磯霧霾」事件。
1945年,二戰結束了,但是對霧霾的戰斗卻剛剛開始。1952年和1955年,洛杉磯先後發生了兩次嚴重的「光化學煙霧」,每次都造成數百名65歲以上老人因呼吸系統衰竭而死亡。警鍾正在敲響,洛杉磯已經從「天使之城」變為「霧霾之城」,城市的天空被譏諷為「沖壞了的膠卷」。
❸ 加州排放規定或成拜登政府「模版」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RB)主席MaryNichols表示,該州與主流車企簽訂的燃油效率要求協議可以作為聯邦政府到2025年規范的「出色模板」。據消息人士透露,Nichols或將成為下一任聯邦環境部部長。
CARB主席MaryNichols(圖片來源:Nichols推特)
消息人士透露,Nichols,現年75歲,打算今年從CRAB退休,同時也是拜登政府旗下環保署署長的高票候選人之一。
Nichols拒絕回答她是否在接受拜登團隊的審查,但表示如果被任命,將會接受環保署的管理工作。她表示:「我已經說過,我很感興趣,但是我還需要表明的是,我自願為新政府提供任何服務。」拜登發言人尚未立即置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❹ 加州65環保和新歐標有什麼區別
請先給出明確答復:區別在於管控的測試元素和產品。
CA65和新歐標E1、E0級的定義
- CA65:加州65法案是1986年美國加州地區通過的有關有毒化學物質的提案,全稱《1986安全飲用水和有毒物質執行法案》,此法案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加州市民和加州的引用水源,避免被有毒的化學物質污染,管控主要是以提供合理清晰的警告標簽為主,此法案涉及的產品范圍非常廣,包含紡織服裝、珠寶、玩具、電子電器等,管控物質非常多,目前已達900多種,並且每年至少會更新一次。
- 新歐標:從2003年開始,環保總局規定板材游離甲醛含量必須達到E1級。E1、E0級標準是根據人造板中游離甲醛含量來劃分的,針對人造板游離甲醛含量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來定義的。
管控產品的區別:CA65管控的產品非常之廣,包含紡織服裝、珠寶、玩具、電子電器等。
而新歐標針對於板材類的產品。
管控元素的區別:CA65管控的元素非常也很廣,可能會對引用水源造成污染的元素都在管控范圍內。
而新歐標針對於甲醛。
❺ 美國是怎麼治理環境污染的
二戰以後,美國工業及交通業迅猛發展,能源消耗量激增,大氣污染嚴重,當時不吸煙的人也會患上嚴重肺部疾病。自此,美國開始防治大氣污染的進程,通過制定法律、建立監管機構、提高技術水平、採用經濟激勵、調動公眾參與等措施逐步改善了大氣環境。
完善法律框架,權責明晰
美國為了防治大氣污染制定了非常完善的法律框架。美國大氣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包括聯邦、州、地區、地方政府四個層次,每一層次的法律法規都明確規定了各級政府在治理空氣上的許可權和職責,各有側重,層層銜接,形成了一套完整、全面、適用於空氣治理的法律體系。
美國針對大氣污染頒布了多項立法和修正案,是防治大氣污染的基本依據。1955年制定了第一部聯邦大氣污染控製法規《空氣污染控製法》,之後又出台了《1960年空氣污染控製法》《1963年清潔空氣法》《1965年機動車空氣污染控製法》《1967年空氣質量法》,1970年出台了具有重大意義的《清潔空氣法》,1977年、1990年又對其進行了兩次修正。《清潔空氣法》是一項全國性的立法,具有廣泛的約束力,由聯邦政府制定空氣質量標准,制定車輛的認證、檢測、減排配件應用、燃料生產標准等多項制度。該法案是環境保護署開展行政管理的依據,賦予了環境保護署對污染大氣的行為提起民事和刑事訴訟的權利。
建立機構機制,進行聯防聯控
美國成立專門監管機構進行大氣污染防治。1970年出台《清潔環境法》的同時,聯邦政府層面成立了環境保護署(EPA)。環境保護署通過制定全國的環保法規,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等,致力於環境問題的改善。每個州和地區按照環境保護署法律政策的規定,都有清潔空氣的標准,定期提交空氣質量「達標」的詳細實施計劃。如果有州政府沒有完成計劃,環境保護署將採取強制性措施,確保空氣質量達標。
美國搭建聯防聯控管理機制,對大氣污染進行全盤整合式管理。首先,聯邦政府部門之間相互協調配合,進行空氣治理。如能源部、環境保護署等不同的機構和部門會推出各具特色的空氣污染治理項目,相互配合進行空氣治理。其次,構築大氣跨界污染治理體系。環境保護署將美國各州劃分成10個大區,每個大區設立區域環境辦公室,對所轄大區的綜合性環保工作進行監督,執行聯邦的環境法律、實施環境保護署的空氣治理項目,協調州與聯邦政府的關系,以促進跨州的區域性環境問題的解決。再次,建立跨區域空氣質量管理機構,共同應對空氣污染。加州成立的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局(SCAQMD)具有立法、執法、監督、處罰等職權,通過強制執行和監控、技術改進、宣傳教育等多種方式協調開展工作,保障了南海岸的空氣質量達標。
採用經濟手段,建立排污權交易體系
美國在大氣污染防治過程中,最有特色的是利用市場經濟手段控制污染排放,建立了排污權交易體系。美國是一個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20世紀70年代以來,環境保護署借鑒了水污染治理的排污許可證制度,對大氣污染企業進行管理,因不同所有者之間排污權的交易必須是有償的,排污權交易市場應運而生,逐步建立起以氣泡、補償、銀行、容量節余為核心內容的排污權交易體系。
最初,一個工廠內部的多個排污口之間可以相互調配,只要工廠的排污總量未超過規定標准就不算違規,後來范圍擴大到同一公司不同工廠之間,甚至同一地區的不同工廠。最開始,排污交易只在部分地區進行,涉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一氧化碳和消耗臭氧層物質等多種大氣污染物,交易形式也是多樣的,為後來全面實施排污權交易奠定了基礎。1990年《清潔大氣法修正案》通過後,聯邦政府開始實施酸雨控制計劃,排污交易主要集中於二氧化硫,在全國范圍的電力行業實施,並制定了可靠的法律依據和詳細的實施方案,成為迄今為止最廣泛的排污權交易實踐。
排污權交易制度充分發揮了市場的功能,既可以刺激技術落後的企業努力改進技術,減少排污量,又可以給治理成本比較高的企業留出交易空間,通過排污權交易體系獲得排污配額,滿足排污需求。
提高技術水平,轉變生產方式
加強科學研究,提高認識和治理大氣污染的水平。科學研究不僅是科學制定大氣污染防治法律和政策的需要,也
是順利、有效實施相應法律和政策的需要。環境保護署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研究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及應對方案,科學家的研究讓公眾日益了解到大氣污染的危害和真正成因。人們逐步達成共識,工業文明下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氣污染,從而開始對汽車尾氣排放和燃料生產進行限制。此外,針對各種污染大氣的污染源都具有較為成熟的處理技術,如燃煤電廠的脫硫、脫硝、除塵等,先進的機動車排放控制技術結合清潔的燃油,能去除機動車尾氣中的絕大部分污染物。
提高技術水平,提高大氣污染監測標准。伴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對於大氣環境的監測標准也相應提高。針對pm2.5等空氣污染物的標准制定是美國治理空氣污染的科學保障,自1997年開始,美國開始將顆粒物細分為細顆粒和粗顆粒分別監測。因為pm2.5屬於可吸入肺的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美國於2006年還更新了pm2.5含量的新標准,由先前的每立方米65微克下降為每立方米35微克。
轉變生產方式,經濟轉型升級。奧巴馬政府積極推出「清潔能源和安全法案」,鼓勵資本投資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逐步轉變依賴石油煤炭的生產方式。
信息公開,公眾積極參與
首先,政府信息公開,公眾可以隨時獲得關於空氣質量的信息。環境保護署在網站上適時公布空氣質量指數,環境信息的公開給了民間組織推動監測標准提高的機會。環保局和其他機構合作設立了「空氣質量指數」,向公眾提供有關地方空氣質量以及空氣污染水平是否達到威脅公眾健康的及時、易懂信息
其次,公眾環保意識增強,對大氣質量有更高的要求。在經濟快速發展基礎上,公眾開始對生存環境更加關注,對大氣質量有更高要求。1970年4月22日,2000萬民眾在全美各地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促成了1970年聯邦《清潔空氣法》的出台。
再次,公眾積極參與民間訴訟,環保型公益組織發揮重要作用。20世紀60年代,生態危機的加劇、民權運動的興起讓美國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空前覺醒,70年代以來,美國公眾參與空氣質量訴訟案件有幾百例,環保型公益組織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每一次空氣質量監測標準的提升,背後都有民間組織和公眾起訴政府的司法推動。
❻ 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條文和政策法規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第三條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第四條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五條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
第六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第七條國家支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鼓勵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促進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財政投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普及工作,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志願者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五十九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
前款規定的罰款處罰,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按照防治污染設施的運行成本、違法行為造成的直接損失或者違法所得等因素確定的規定執行。
地方性法規可以根據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增加第一款規定的按日連續處罰的違法行為的種類。
第六十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採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第六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第六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重點排污單位不公開或者不如實公開環境信息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公開,處以罰款,並予以公告。
(6)加州空氣環保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一)不符合行政許可條件准予行政許可的;
(二)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包庇的;
(三)依法應當作出責令停業、關閉的決定而未作出的;
(四)對超標排放污染物、採用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環境事故以及不落實生態保護措施造成生態破壞等行為,發現或者接到舉報未及時查處的;
(五)違反本法規定,查封、扣押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設施、設備的;
(六)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
(七)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而未公開的;
(八)將徵收的排污費截留、擠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六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❼ 加州65環保標准
一、對超越900種化學物質有限制。加利福尼亞州65號提案《安全飲用水和有毒物質強製法令》於1986年11月頒布實。該提案的目的是維護加州飲用水源不受已知致癌、生殖毒性的化學物質污染,維護大眾健康。提案要求商家經過明晰合理的標簽警告消費者產品中含有已知的毒性化學物質。現在已經有超越900種化學物質被加州認為致癌或具有生殖毒性,列入化學列表中。二、對一切在加州出售的產品形成影響。案例產品:1、珠寶、玩具2、電氣裝置、玻璃陶瓷材料3、服裝、飾物、葯、農葯、染料4、化妝品、禮品5、製造或施工用品、化學過程的副產品如汽車尾氣、煙霧、天然氣燃燒等三、提案的核心要求:1、不容許將提案列明的危險物質排放到引用水裡。2、提供清晰且合理的警告(對列明的物質,必須警告,除非暴露含量特低,不會造成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