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安法律法規
㈠ 森林公安局的職責范圍
根據我國《森林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和各地實際情況,森林公安主要承擔著五方面職責:一是立案偵查涉林(包括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林地資源等)違法犯罪案件。二是立案查處管轄范圍內的治安案件,也就是維護轄區治安秩序穩定。三是根據林業部門授權,立案查處有關林業行政案件。四是負責森林防火工作。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局與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是全國森林公安統帥部和全國森林防火參謀部。從各地看,全國有一半的省區森林公安機構與森林防火部門也是合署辦公。即使機構分設的地方,比如內蒙古、黑龍江、吉林、河南等省區的森林公安機關,同樣承擔著森林火災案件查處、打擊野外非法用火等職責。五是東北、內蒙古等大面積國有林區森林公安機關還負責轄區內的全部社會治安管理工作。
㈡ 森林公安到底是歸誰管
森林公安局是屬於林業局和公安局雙重領導的,行政上以林業局為主,但業務上受回公安局管理,一般是在答林業局設置作為內設機構的森林公安局,並掛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隊的牌子,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模式。
(2)森林公安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森林公安是國家林業部門和公安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武裝性質的兼有刑事執法和行政執法職能的專門保護森林及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生態安全、維護林區社會治安秩序的重要力量。
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林業、公安部門的領導下,森林公安機關和廣大森林公安民警牢記「以警為榮,以林為業」和「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理念,忠實履行法律職責,有力地打擊了各類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為生態建設和林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㈢ 森林公安的簡述
森林公安局(森林防火辦公室)既是國家林業局的職能機構也是公安部的業務部門(公安部十六局)。始建於1948年,最早在東北。到2005年底,除了上海市以外,全國大陸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建有森林公安機構6700多個,擁有近6萬名警力。森林公安已經成為一支遍布全國林區、山區及林業、生態建設與保護緊密相連的專業執法隊伍。主要職責是:
1、組織協調、指導監督全國森林防火工作,發布森林火災信息;指導森林公安工作,管理森林公安隊伍;協調和監督查處特大森林案件;聯系林業檢察院、法院。
2、擬定森林公安、森林防火工作的政策、法規、制度、標准,並監督執行。
3、指導全國森林公安工作,組織協調、指導、監督全國森林防火工作。
4、編制森林公安、森林防火的發展建設規劃並組織落實,組織指導森林公安、森林防火裝備、基礎設施建設,監督檢查專項資金使用落實情況,承擔警用裝備和森林防火專用物資的申請、購置、調拔工作。
5、指導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衛工作,分析、掌握本區社會治安動態。
6、組織、指導全國森林公安機關林業行政執法工作和森林防火行政執法工作。
7、協調組織打擊破壞森林及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的統一行動和專項斗爭及專項治理,督促查處破壞森林資源、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特大案件。指導林區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8、指導全國森林公安隊伍建設,承擔掌握森林公安機構設置、警力配備、警銜審批、領導幹部協管、立功授獎工作;組織、指導森林公安教育培訓、警務督察、宣傳工作;掌握和督察民警違法、違紀案件。
9、制定並實施全國特大森林火災的撲救預案,承擔國務院交辦的撲救特大森林火災的組織協調工作。
10、承擔林火監測和火災預測、預報工作,掌握全國火情動態,發布火災信息。
11、指導全國森林火災預防、撲救工作及專業隊伍建設,實施森林消防監督,指導、協調航空護林工作,承擔與周邊國家森林防火協定的履約工作。
12、指導、協調武警森林部隊森林防火、撲火業務工作。
13、領導森林火災預報監測信息中心。
14、承擔國家林業局檢察院法院工作辦公室的工作。
15、歸口管理東北航空護林中心、西南航空護林總站、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協管長春森林公安培訓中心。
16、承辦國家林業局、公安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森林公安「因林而建,依林而興」。根據我國《森林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和各地實際情況,森林公安主要承擔著五方面職責:一是立案偵查涉林(包括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林地資源等)違法犯罪案件。二是立案查處管轄范圍內的治安案件,也就是維護轄區治安秩序穩定。三是根據林業部門授權,立案查處有關林業行政案件。四是負責森林防火工作。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局與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是全國森林公安統帥部和全國森林防火參謀部。從各地看,全國有一半的省區森林公安機構與森林防火部門也是合署辦公。即使機構分設的地方,比如內蒙古、黑龍江、吉林、河南等省區的森林公安機關,同樣承擔著森林火災案件查處、打擊野外非法用火等職責。五是東北、內蒙古等大面積國有林區森林公安機關還負責轄區內的全部社會治安管理工作。
㈣ 森林公安四類行政案件
國家林業局關於森林公安機關辦理林業行政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
林安發〔2013〕20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廳(局),內蒙古、吉林、龍江、大興安嶺森工(林業)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局:
為進一步發揮森林公安機關保護森林資源的職能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林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國家林業局關於授權森林公安機關代行行政處罰權的決定》等法律、法規、規章,現就森林公安機關辦理林業行政案件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森林公安機關可以依法以其歸屬的林業主管部門的名義受理、查處林業行政案件,在對外法律文書上加蓋林業主管部門的印章。
森林公安局(分局)、森林警察(公安)大隊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39條、第42條、第43條、第44條規定的林業行政案件,應以自己的名義受理、立案、調查、作出處罰決定。森林公安派出所應當以其歸屬的森林公安局(分局)、森林警察(公安)大隊的名義辦理林業行政案件。
二、對於依法立為林業行政案件的,森林公安機關不得使用治安、刑事強制措施。森林公安民警在調查處理林業行政案件時,應當出示國家林業局統一核發的林業行政執法證件。
達到刑事案件立案標準的,森林公安機關必須立為刑事案件,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森林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刑事案件經批准撤銷案件、人民檢察院作出不起訴決定、人民法院作出無罪判決的,需要給予林業行政處罰的,應當依法作出處罰決定。
三、上級森林公安機關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決定查處或者指定其他森林公安機關查處下級森林公安機關有權查處的林業行政案件。下級森林公安機關認為案情重大、復雜的林業行政案件,需要由上級森林公安機關處理的,可以報請上級森林公安機關決定。
四、森林公安機關以其歸屬林業主管部門的名義實施林業行政處罰的,復議機關是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林業主管部門。
森林公安局(分局)、森林警察(公安)大隊以自己名義實施林業行政處罰的,復議機關是其歸屬的林業主管部門。省(區、市)森林公安局、市(地、州、盟)森林公安局直屬的森林公安局(分局)以自己名義實施林業行政處罰的,復議機關是設立該直屬森林公安局(分局)的省(區、市)森林公安局、市(地、州、盟)森林公安局。
五、本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國家林業局關於森林公安機關查處林業行政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林安發〔2001〕146號)同時廢止。
國家林業局
2013年12月5日
㈤ 淺談森林公安民警如何依法運用強制手段
□宋來忠 鄭慧利 森林公安民警在執法過程中,當需要制止違法犯罪行為,有效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護公共利益、群眾和自身安全時,應當根據需要依法運用強制手段制止違法犯罪行為。而實際工作中,一些民警把依法運用強制手段等同於正當防衛,而受到正當防衛條件的限制,束縛了手腳,降低了執法能力,導致民警傷亡的案件也時有發生。因此,依法、正確合理地使用強制手段,對及時制止和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樹立法律的威懾力、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保護民警自身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強制手段的概念、應用的目的和原則 強制手段是指公安民警為制止違法犯罪行為,而對行為人的人身採取的直接強制方法,包括對行為人實施的人身打擊或者約束。強制手段包括公安民警通過人體的作用而實施的徒手強制和使用警械和武器實施的強制,也包括使用非規定的器械而實施的強制。 公安民警通過實施強制手段迫使違法犯罪行為人停止繼續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或喪失繼續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能力,制服、捕獲違法犯罪行為人,使其受到法律的懲罰,而不是以攻擊或者傷害違法犯罪行為人的人身為目的。 使用強制手段,應當以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盡量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原則。 使用強制手段適用由輕到重,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就是根據違法犯罪行為的性質、情節、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對抗手段、雙方力量對比決定採取那一種強制手段,並不要求採用的手段必須與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暴力手段相對應,而是以能夠制止違法犯罪行為、制服犯罪行為人為標准,採用由輕到重的原則並不要求每一種違法犯罪行為都經過徒手強制、使用警械、再使用武器這三個遞進方式。在實踐中,應按現場實際情況直接作出判斷並決定直接採取的強制手段。 對於醉酒的人,當對本人有危險或對他人的人身財產或公共安全有威脅的,應當採取保護性措施約束到酒醒,必要時可以使用警繩或約束帶,但不可用手銬。 對精神病人,當對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公共安全有威脅的,可以採取保護性強制措施,約束人身自由,使其不致再實施危害行為。 對無正當理由不接受傳喚或者逃避傳喚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以及法律規定可以強制傳喚的其他違法行為人,可以強制傳喚。強制傳喚時,可以依法使用手銬、警繩等約束性警械。 強制手段與正當防衛的區別 性質不同,公安民警制止違法犯罪行為使用的強制手段是履行法定職責,是代表國家履行的一種社會義務。而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一種公民權利。 約束力不同,公安民警為制止違法犯罪行為使用的強制手段是法律的授權,警察的職責所在,是警察的法定義務,體現了國家的意志,是不可放棄的,否則就是失職甚至是瀆職。而公民沒有使用強制手段的權利,公民的正當防衛的權利也是可以選擇的行為。 導致民警不敢輕易實施強制手段的一些原因 現有的法律對於強制手段的使用規定過於籠統、寬泛,不夠清晰,在實踐中不易掌握。一些民警把強制手段等同於普通公民的正當防衛而受到正當防衛條件的限制,對強制手段的誤解束縛了手腳。一些民警在執法中遇到非使用強制手段不能制止的違法犯罪活動時,不敢果斷實施強制手段,該出手時不敢出手,致使在執法中受到不法傷害。 在執法實踐中,當民警依法使用強制手段時,有些人會百般阻撓、抗拒、辱罵,甚至毆打、襲擊人民警察。個別人沾邊就賴,認為實施強制手段便是「警察打人」,動輒撒潑耍賴、無理取鬧,更有甚者蓄意陷害敲詐,抓住一點自己認為的「過失」就沒完沒了,達不到自己認為的「公平」就決不算完,把自己的利益置於法律之上。 運用強制手段的一般程序 公安民警首先要依法履行職責,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規則履行公務,平時要增強個人安全保護意識,並把這種意識貫穿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即要有大無畏的精神,又要智勇雙全、講究策略,只有在依法、合理、有必要的情況下才能運用強制手段。 運用強制手段時首先要考慮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不能以制止違法犯罪而棄人民群眾生命財產不顧,蠻干、硬幹。在執法中要強化權利保護意識,尊重人格尊嚴,做到規范、文明執法,克服粗暴、野蠻執法行為。 在需要運用強制手段時,除來不及命令、警告或警告後可能導致嚴重後果的情形外,一般先用語言命令或警告或其他方式清晰而明確向行為人發出責令立即停止違法犯罪行為,否則將以強制方法處置的告誡,同時命令現場無關人員立即躲避,這既是法定義務也是必要的程序,這為依法使用強制手段創立了有利條件,也明確限制了對方的行為,起到較好的警示作用,聽從警告、命令的則一般無需動用強制手段。警告無效即行為人不聽警告仍繼續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或轉而實施新的違法犯罪行為時,應根據違法犯罪行為的性質、危害程度、暴力程度、對抗手段、雙方力量對比、緊急程度等因素採用相應強制手段。不要求強制手段必須與違法犯罪行為相對應,而是以能夠制止違法犯罪行為、制服犯罪行為人為標准。 如果違法犯罪人員中止其違法犯罪行為,服從命令的或已喪失反抗能力的,一般停止使用強制手段或採用約束措施。當違法犯罪行為得到制止時,應當停止使用以免造成不應有傷亡,或根據需要採用約束性手段。徒手能制止的一般不用警械,警械能制止的就不用武器,使用警械武器應當嚴格遵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的規定。 使用強制手段時,要有高度的自我保護意識、執法證據意識,盡量保留依法執法的證據,要有訴訟意識,防止無端訛詐,以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如對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採取保護措施時,有條件最好同步錄音、錄像。 運用強制手段的注意事項和建議 各級黨委、政府不宜隨意動用民警處理法定職責以外的其他事務。動用公安民警處置群眾性事件,必須堅持慎用警力、慎用強制措施、慎用警械武器的原則,一定要防止警力和警械使用不當激化矛盾。 應當不斷提高公安民警整體素質,規范執法行為,以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認真負責地為人民群眾辦好每一件事,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建立密切的警民關系。對於易引起群眾反感和易傷害群眾感情的事件,處理時要慎之又慎,要採取妥善的辦法予以解決。 在法律法規上應該更准確地規定民警實施強制手段的適用條件、范圍、方式、強制的限度等內容,以便民警在實踐中遇到應運用手段時敢於和善於運用強制手段。 應當堅持經常性的練兵活動,提高民警運用強制手段的實戰技能。為執行公務的民警提供應有的防護器具和辦案工具,警務督察機構對於民警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的行為應當予以維護。 許多突發事件往往事前無法預知,一些意外往往出於對小環節上的疏忽。因此,在執法過程中,在思想上要有高度的警覺,行動上要有必要的准備,隨時注意對方的手腳、局部表情和心理活動,要始終占據有利位置,把對方置於有效控制狀態之下,做到防患於未然,避免措手不及。不能只停留在本能執法上,而要不斷向技能執法轉變。
㈥ 林業有哪些法律
您好。有關林業的法律法規大體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中華人民專共和國野屬生動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森林防火條例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退耕還林條例
林業工作站管理辦法
佔用徵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
造林質量管理暫行辦法
退耕還林工程現金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部門項目管理辦法
參考內容:法律界網站法務通VV
㈦ 最新的林業相關的政策法規
林業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快國土綠化,發揮森林蓄水保土、調節氣候、改善環境和提供林產品的作用,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製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森林、林木的培育種植、採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管理活動,都必須遵守本法。
第三條 森林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國家所有的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個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記造冊,發放證書,確認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國務院可以授權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對國務院確定的國家所有的重點林區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記造冊,發放證書,並通知有關地方人民政府。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森林分為以下五類:
(一) 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的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少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
(二) 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三) 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 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五) 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
第五條 林業建設實行以營林為基礎,普遍護林,大力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方針。
第六條 國家鼓勵林業科學研究,推廣林業先進技術,提高林業科學技術水平。
第七條 國家保護林農的合法權益,依法減輕林農的負擔,禁止向林農違法收費同、罰款,禁止向林農進行攤滿腔派和強制集資。
國家保護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權和其他合法權益。
第八條 國家對森林資源實行以下保護性措施:
(一) 對森林實行限額採伐,鼓勵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擴大森林覆蓋面積;
(二) 根據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對集體和個人造林、育林給予經濟扶持或者長期貸款;
(三) 提倡木材綜合利用和節約使用木材,鼓勵開發、利用木材代用品;
(四) 徵收育林費,專門用於造林育林;
(五) 煤炭、造紙等部門,按照煤炭和木漿紙張等產品的產量提取一定數額的資金,專門用於營造坑木、造紙等用材林;
(六) 建立林業基金制度。
國家設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用於提供生態效益的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的森林資源、林木的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九條 國家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對民族自治地方的林業生產建設,依照國家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權的規定,在森林開發、木材分配和林業基金使用方面,給予比一般地區更多的自主權和經濟利益。
第十條 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主管全國林業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主管本地區的林業工作。鄉級人民政府設專程或者兼職人員負責林業工作。
第十一條 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全民義務植樹,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第十二條 在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森林管理以及林業科學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或者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第二章 森林經營管理
第十三條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依照本法規定,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利用、更新,實行管理和監督。
第十四條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森林資源清查,建立資源檔案制度,掌握資源變化情況。
第十五條 下列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也可以依法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但不得將林地改為非林地:
(一) 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
(二) 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權;
(三) 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採伐跡地、火燒跡地的林地使用權;
(四) 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
依照前款規定轉讓、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的,已經取得的林木採伐許可證可以同時轉讓,同時轉讓雙方都必須遵守本法關於森林、林木採伐和更新造林的規定。
除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不得轉讓。
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林業長遠規劃。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和自然保護區,應當根據林業長遠規劃,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報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實行。
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國有的農場、牧場、工礦企業等單位編制森林經營方案。
第十七條 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林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爭議,由當地縣級或者鄉級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當事人對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解決以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爭議的林木。
第十八條 進行勘查、開采礦藏和各項建設工程,應當不佔或者少佔林地;必須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依照有關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並由用地單位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森林植被恢復費專款專用,由林業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統一安排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植樹造林面積不得少於因佔用、徵用林地而減少的森林植被面積。上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督促、檢查下級林業主管部門組織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的情況。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森林植被恢復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森林植被恢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第三章 森林保護
第十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建立護林組織,負責護林工作;根據實際需要在大面積林區增加護林設施,加強森林保護;督促有林的和林區的基層單位,訂立護林公約,組織群眾護林,劃定護林責任區,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護林員。
護林員可以由縣級或者鄉級人民政府委任。護林員的主要職責是:巡護森林,制止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對造成森林資源破壞的,護林員有權要求當地有關部門處理。
第二十條 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在林區設立的森林公安機關,負責維護轄區社會治安秩序,保護轄區內的森林資源,並可以依照本法規定,在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授權的范圍內,代行本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規定的行政處罰權。
武裝森林警察部隊執行國家賦予的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的任務。
第二十一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切實做好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工作:
(一) 規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內,禁止在林區野外用火;因特殊情況需要用火的,經過縣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授權的機關批准;
(二) 在林區設置防火設施;
(三) 發生森林火災,必須立即組織當地軍民和有關部門撲救;
(四) 因撲救森林火災負傷、致殘、犧牲的,國家職工由所在單位給予醫療、撫恤,非國家職工由起火單位按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的規定給予醫療、撫恤、起火單位對起火沒有責任或者確實無力負擔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給予醫療、撫恤。
第二十二條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林業主管部門負責規定林木種苗的檢疫對象,劃定疫區和保護區,對林木種苗進行檢疫。
第二十三條 禁止毀林開墾和毀林採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毀林行為。
禁止在幼林地和特種用途林內砍柴、放牧。
進入森林和森林邊緣地區的人員,不得擅自移動或者損壞為林來服務的標志。
第二十四條 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不同自然地帶的典型森林生態地區、珍貴動物和植物生長繁殖的林區、天然熱帶雨林和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其他天然林區,劃定自然保護區,加強保護管理。
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對自然保護區以外的珍貴樹木和林區內具有特殊價值的植物資源,應當認真保護;未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批准,不得採伐和採集。
第二十五條 林區內列為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禁止獵捕;因特殊需要獵捕的,按照國家有關法規辦理。
第四章 植樹造林
第二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植樹造林規劃,因地制宜地確定本地區高森林覆蓋率的奮斗目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各行各業和城鄉居民完成植樹造林規劃確定的任務。
宜林荒山荒地,屬於國家所有的,由林業主管部門和其他主管部門組織造林;屬於集體所有的,由集體經濟組織組織造林。
鐵路公路兩旁、江河兩側、湖泊水庫周圍,由各有關主管單位因地制宜地組織造林;工礦區、機關、學校用地,部隊營區以及農場、牧場、漁場經營地區,由各該單位負責造林。
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由集體或者個人承包造林。
第二十七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部隊營造的林木,由營造單位經營並按照國家規定支配林木收益。
集體所有制單位營造的林木,歸該單位所有。
農村居民在房前屋後、自留地、自留山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城鎮居民和職工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內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
集體或者個人承包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後種植的林木歸承包的集體或者個人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規定的,按照承包合同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 新造幼林地和其他必須封山育林的地方,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封山育林。
第五章 森林採伐
第二十九條 國家根據用材林的消耗量低於生長量的原則,嚴格控制森林年採伐量。國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農場、廠礦為單位,集體所有的森林和林木、個人所有的林木以縣為單位,制定年採伐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匯總,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後,報國務院批准。
第三十條 國家制定統一的年度木材生產計劃。年度木材生產計劃不得超過批準的年採伐限額。計劃管理范圍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十一條 採伐森林和林木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 成熟的用材林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採取擇伐、皆伐和漸伐方式,皆伐應當嚴格控制,並在採伐的當年或者次年內完成更新造林;
(二) 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中的國防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只准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
(三) 特種用途林中的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嚴禁採伐。
第三十二條 採伐林木必須申請採伐許可證,按許可證的規定進行採伐;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後個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部隊、學校和其他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採伐林木,由所在地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
鐵路、公路的護路林和城鎮林木的更新採伐,由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採伐林木,由縣級林業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
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山和個人承包集體的林木,由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鄉、鎮人民政府依照有關規定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
採伐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適用以上各款規定。
第三十三條 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的部門,不得超過批準的採伐限額發放採伐許可證。
第三十四條 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申請採伐許可證時,必須提出伐區調查設計文件。其他單位申請採伐許可證時,必須提出有關採伐的目的、地點、林種、林況、面積、蓄積、方式和更新措施等內容的文件。
對伐區作業不符合規定的單位,發放採伐許可證的部門有權收繳採伐許可證,中止其採伐、直到糾正為止。
第三十五條 採伐林木的單位或者個人,必須按照採伐許可證規定的面積、株數、樹種、期限完成更新造林任務,更新造林的面積和株數不得少於採伐的面積和株數。
第三十六條 林區木材的經營和監督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第三十七條 從林區運出木材,必須持有林業主管部門發給的運輸證件,國家統一調撥的木材除外。
依法取得採伐許可證後,按照許可證的規定採伐的木材,從林區運出時,林業主管部門應當發給運輸證件。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林區設立木材檢查站,負責檢查木材運輸。對未取得運輸證件或者物資主管部門發給的調撥通知書運輸木材的,木材檢查站有權制止。
第三十八條 國家禁止、限制出口珍貴樹木及其製品、衍生物。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貴樹木及其製品、衍生物的名錄和年度限制出口總量,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
出口前款規定限制出口的珍貴樹木或者其製品、衍生物的,必須經出口人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批准,海關憑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放行。進出口的樹木或者其製品、衍生物屬於中國參加的國際公約限制進出口的瀕危物種的,並必須向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機構申請辦理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海關並憑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放行。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資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十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
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濫伐株數五倍的樹木,並處濫伐林木價值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拒不補種樹木或者補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林業主管部門代為補種,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支付。
盜伐、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超過批準的年採伐限額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或者超過職權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糾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關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未予糾正的,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可以直接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買賣林木採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的,由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違法買賣的證件、文件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買賣證件、文件的價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偽造林木採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三條 在林區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的林木的,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收購的盜伐、濫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收購林木的價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進行開墾、採石、采砂、采土、采種、采脂和其他活動,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樹木,可以處毀壞林木價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法規定,在幼林地和特種用途林內砍柴、放牧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樹木。
拒不補種樹木或者補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林業主管部門代為補種,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支付。
第四十五條 採伐林木的單位或者個人沒有按照規定完成更新造林任務的,發放採伐許可證的部門有權不再發給採伐許可證,直到完成更新造林任務為止;情節嚴重的,可以由林業主管部門處以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 從事森林資源保護、林業監督管理工作的林業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和其他國家機關的有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七條 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根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第四十八條 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適用本法規定的,自治機關可以根據本法的原則,結合民族自治地方的特點,制定變通或者補充規定,依照法定程序報省、自治區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施行。
㈧ 森林警察的職責是什麼
(一)林業行政處罰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二十條規定,國家林業局:授權森林公安機關查處《森林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規定的行政處罰案件。
1、第三十九條規定: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十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濫伐株數五倍的樹,並處濫伐林木價值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拒不補種樹木或者補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林業主管部門代為補種,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支付。盜伐、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第四十二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買賣林木採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的,由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違法買賣的證件,文件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買賣證件、文件的價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偽造林木採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批准出口文件,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第四十三條規定:在林區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的林木,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收購的盜伐、濫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收購林木的價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第四十四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進行開墾、採石、采砂、采土、采種、采脂和其他活動,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樹木,可以處毀壞林木價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違反本法規定,在幼林地和特種用途林內砍柴、放牧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樹木。拒不補種樹木或者補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林業主管部門代為補種,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支付。
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查處上述四類林業行政處罰案件,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其他森林公安機構查處上述四類林業行政處罰案件,以其歸屬的林業主管部門的名義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森林公安機關查處上述四類林業行政處罰案件,必須持有國家林業局統一核發的林業行政執法證件。
受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委託或授權,以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名義查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珍稀野生植物保護條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森林防火條例》等法律法規,需要進行行政處罰的案件。
(二)刑事偵查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公安部關於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公安部、國家林業局林安字[2000]156號、新林安字(2002)125號文件之規定,森林公安機關對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犯罪活動以及破壞林區社會治安的犯罪活動履行刑事偵查權。
(三)對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森林治安案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予以治安處罰。
(四)其它職權:
1、根據《人民警察法》第9條、第10條、第11條、第12條、第13條、第16條依法享有當場盤問、檢查權;留置權;使用武器、警械權;執行拘留、搜查、逮捕或其他強制措施權;優先乘坐交通工具權、技術偵察權等。
2、根據博州公通[1999]16號文件精神,承擔各林場以及偏遠山區、林區(主要是艾比湖附近區域、甘家湖荒漠次生林保護區及闊克巴斯套區域等)的治安管理任務,對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侵犯公私財產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㈨ 森林公安機關基本法律知識考試試題
森林公安業務考試試卷分為公共科目和專業科目,非執法部門民警以公共科目內為主,以「四法一條例一理容念」(《刑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主要內容。執法部門民警除公共科目外,側重專業科目,以《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森林防火條例》、《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國家賠償法》、《立法法》等法律法規及辦理森林、野生動物、林地資源刑事案件有關司法解釋、行政法規為主要內容。
請參閱相關教材。
㈩ 林業法律法規
林業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2009-07-14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2007-10-26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2007-07-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03-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003-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2002-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00-12-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9-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1993-07-02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1989-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985-01-01
五屆人大四次會議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81-12-13
行政法規
森林防火條例2008-12-01
風景名勝區條例2006-09-19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2006-04-29
血吸蟲病防治條例2006-04-01
退耕還林條例2002-12-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2000-01-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1997-03-20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1996-09-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編制出版管理條例
1995-07-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1994-10-09
城市綠化條例
1992-06-22
植物檢疫條例
1992-05-13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1992-03-01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1989-12-18
國務院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1982-02-27
部門規章
國有林場管理辦法
2011-11-17
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辦法
2011-07-26
林業行政許可聽證辦法
2008-08-01
國家林業局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管理辦法
2007-11-30
森林資源監督工作管理辦法
2007-09-28
林木種質資源管理辦法
2007-09-08
林木種子質量管理辦法
2006-11-13
開展林木轉基因工程活動審批管理辦法
2006-05-11
引進陸生野生動物外來物種種類及數量審批管理辦法
2005-09-27
普及型國外引種試種苗圃資格認定管理辦法
2005-09-23
松材線蟲病疫木加工板材定點加工企業審批管理辦法
2005-09-23
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並、改變經營范圍或者變更隸屬關系審批管理辦法
2005-06-16
林業統計管理辦法
2005-06-01
林業行政處罰案件文書製作管理規定
2005-05-27
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處置辦法
2005-05-23
營利性治沙管理辦法
2004-07-01
林業標准化管理辦法
2003-07-21
主要林木品種審定辦法
2003-07-14
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
2002-11-02
林業行政處罰聽證規則
2002-11-02
佔用徵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
2001-01-04
部門規章
林木和林地權屬登記管理辦法
2000-12-31
林業工作站管理辦法
2000-03-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
1999-08-10
國家林業局關於授權森林公安機關代行行政處罰權的決定
1998-06-26
林木良種推廣使用管理辦法
1997-06-15
林業行政執法證件管理辦法
1997-01-06
沿海國家特殊保護林帶管理規定
1996-11-13
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
1996-10-14
林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1996-09-27
林業行政執法監督辦法
1996-09-27
林業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
1996-04-02
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
1994-07-26
森林公園管理辦法
1993-12-11
陸生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費收費辦法
1992-12-19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
1991-01-09
森林採伐更新管理辦法
1987-09-10
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98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