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轉移支付辦法暫行條例

轉移支付辦法暫行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1-09 04:42:05

① 國務院發布的《財政違法行為處罰分條例》是對國家工作人員實施行政處分的法律依據之一

第三條:財政收入執收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國家財政收入管理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補收應當收取的財政收入,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一)違反規定設立財政收入項目;
(二)違反規定擅自改變財政收入項目的范圍、標准、對象和期限;
(三)對已明令取消、暫停執行或者降低標準的財政收入項目,仍然依照原定項目、標准徵收或者變換名稱徵收;
(四)緩收、不收財政收入;
(五)擅自將預算收入轉為預算外收入;
(六)其他違反國家財政收入管理規定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條 財政收入執收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國家財政收入上繳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收繳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隱瞞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
(二)滯留、截留、挪用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
(三)坐支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
(四)不依照規定的財政收入預算級次、預算科目入庫;
(五)違反規定退付國庫庫款或者財政專戶資金;
(六)其他違反國家財政收入上繳規定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條 財政部門、國庫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國家有關上解、下撥財政資金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延解、占壓應當上解的財政收入;
(二)不依照預算或者用款計劃核撥財政資金;
(三)違反規定收納、劃分、留解、退付國庫庫款或者財政專戶資金;
(四)將應當納入國庫核算的財政收入放在財政專戶核算;
(五)擅自動用國庫庫款或者財政專戶資金;
(六)其他違反國家有關上解、下撥財政資金規定的行為。
第六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規定使用、騙取財政資金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有關財政資金,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財政資金;
(二)截留、挪用財政資金;
(三)滯留應當下撥的財政資金;
(四)違反規定擴大開支范圍,提高開支標准;
(五)其他違反規定使用、騙取財政資金的行為。
第七條 財政預決算的編制部門和預算執行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國家有關預算管理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追回有關款項,限期調整有關預算科目和預算級次。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一)虛增、虛減財政收入或者財政支出;
(二)違反規定編制、批復預算或者決算;
(三)違反規定調整預算;
(四)違反規定調整預算級次或者預算收支種類;
(五)違反規定動用預算預備費或者挪用預算周轉金;
(六)違反國家關於轉移支付管理規定的行為;
(七)其他違反國家有關預算管理規定的行為。
第八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國有資產管理的規定,擅自佔有、使用、處置國有資產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和被侵佔的國有資產。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九條 單位和個人有下列違反國家有關投資建設項目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騙取的國家建設資金,沒收違法所得,核減或者停止撥付工程投資。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屬於國家公務員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截留、挪用國家建設資金;
(二)以虛報、冒領、關聯交易等手段騙取國家建設資金;
(三)違反規定超概算投資;
(四)虛列投資完成額;
(五)其他違反國家投資建設項目有關規定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處理、處罰。

② 財政部關於加強地方財政結余結轉資金管理的通知的資金轉賬

全面清理結余結轉資金
省級財政部門要組織本級各部門、督促和指導省以下各級財政部門對結余結轉資金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區分不同情況予以處理,切實壓縮結余結轉資金規模。
對於結轉項目
對本級財政預算安排形成的結轉項目,經清理確認屬於已無法支出或無需支出的,要通過調減項目預算等方式,將資金收回總預算統籌管理;超過預算確定期限一年以上的,原則上也要收回總預算;確需繼續保留的,要盡快分解下達至本級有關部門和下級財政部門,並按照規定用途安排支出,加快支出進度。對上級專項轉移支付安排形成的結轉項目,其資金管理辦法對結余結轉有具體規定的,按規定執行;未作具體規定且超過預算確定期限一年以上的,可在其資金管理辦法規定的用途和使用范圍內,調整到其他級次或同類項目,並報上級財政部門備案。
對於部門結余資金
要在編制年度部門預算時統籌安排使用。對部門結轉資金,要督促部門加快支出進度。對部門結轉超過預算確定期限一年以上的項目,財政部門要商相關部門通過調減部門預算等方式將資金收回本級預算。其中上級專項轉移支付結轉項目,參照財政結轉項目中上級專項轉移支付結轉的處理方式辦理。

③ 保監會相關法律法規

2015年開始的法律法規有:新《環境保護法》《住房城鄉建設領域違法違規行為舉報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服務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課程)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新《預演算法》鐵路運輸企業准入許可辦法》、《鐵路旅客運輸安全檢查管理辦法》和《鐵路旅客車票實名制管理辦法》《關於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關於廢止適用於國家第三階段汽車排放標准柴油車產品的公告》《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規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辦法》《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
1.新《環境保護法》出台
環保執法人員有查封扣押權力
新《環境保護法》歷經3年多全面修訂,今天起終於正式施行了。這是中國環境領域「基本法」25年來的首次修訂,也是一次相當徹底的修訂,僅完整保留了原法的兩條規定,其餘全部做了修改,還新增了23條規定。
新環保法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更改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
同時,新修訂的環保法對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作出了更多有針對性的規定,如國家建立跨行政區域的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國家促進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等。
在環境公益訴訟方面,新修訂的環保法將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擴大到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的相關社會組織。
新環保法還被稱作「史上最嚴」的新法之一,其創新設計了「按日計罰」,並賦予環保執法人員查封、扣押的權力,環保部門可對超標或超總量的行為直接限產或停產。除強化環保處罰外,對未批先建、無證排污等四類行為,相關監管部門可以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處以治安拘留。
2.住建領域違法違規舉報
住建違法舉報60個工作日辦結
住建部對外發布的《住房城鄉建設領域違法違規行為舉報管理辦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根據管理辦法,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及法律法規授權的管理機構,應當設立並向社會公布違法違規行為舉報信箱、網站、電話、傳真等,明確專門機構負責舉報受理工作。受理機構應在收到舉報後進行登記,並在7個工作日內區分情形予以處理。舉報件應在受理之日起60個工作日內辦結。
3.流動人員檔案管理
取消流動人員人事檔案保管費
中組部、人社部等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收取人事關系及檔案保管費、查閱費、證明費、檔案轉遞費等名目的費用,各級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要提供免費的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基本公共服務。
4.高考加分新規
奧賽、體育特長等5項加分被取消
《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課程)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中規定,2015年1月1日起,將取消奧賽、體育特長等5項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類加分項目。
5.未成年人保護
性侵未成年人可撤銷監護人資格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2015年1月1日起實施。其中規定有性侵害、出賣、暴力傷害未成年人,以及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等行為的監護人,將被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其監護人資格。
6.新《預演算法》出台
預算公開讓人民監督政府花錢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修改後的《預演算法》,這是素有「經濟憲法」之稱的預演算法20年來的首次大修。新預演算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與現行法相比,新預演算法突顯未來全面規范、透明預算、提高效率的預算制度改革方向。新預演算法增加條款限制預算調整行為,並詳細規定如何編制預算調整方案,對未按規定編制、調整預算等行為,引入「追究行政責任」的懲戒規定。
新預演算法首次將「預算公開」入法、部分「開閘」地方發債、首次明確了轉移支付的法律地位……這部把「規范政府收支行為」寫入立法宗旨的新預演算法的最大亮點,是將政府從管理主體變為被監督對象,更強調讓人民監督政府花錢。
對全口徑財政收入已超過20萬億元的中國來說,新預演算法的實施將開啟邁向現代財政制度的「新時代」。
7.「三項鐵路新規」
K字頭及以上列車車票實名制
國家鐵路局發布的《鐵路運輸企業准入許可辦法》、《鐵路旅客運輸安全檢查管理辦法》和《鐵路旅客車票實名制管理辦法》三項新規於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鐵路旅客車票實名制管理辦法》在讓廣大旅客能夠快捷進行購票和查驗方面作出了規定。主要有鐵路運輸企業應當為公安機關辦理旅客臨時身份證明提供場所及必要辦公條件;積極推進管理和技術創新,採取互聯網、電話等新型售票方式,逐步配備自助售票、取票和自動檢票、查驗等設備。首次明確實名制管理辦法的實施范圍:快速及以上等級旅客列車和相關車站實行車票實名制管理,兒童票除外。
8.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
汽車4S店壟斷維修模式將被打破
《關於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自2015年1月1日起生效,這意味著消費者將來有可能可以在普通修理廠用更低的成本享受與4S店一樣的維修服務。2015年起所有上市新車必須公開維修技術資料,允許授權配件經銷企業向終端用戶轉售原廠配件。
9.柴油車排放新標准
國三柴油車產品將不得銷售
工信部發布的《關於廢止適用於國家第三階段汽車排放標准柴油車產品的公告》中要求,從2015年1月1日起,國三柴油車產品將不得銷售。
10.《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規定》出台
打車不允許攜帶寵物
交通運輸部發布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規定》於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規定》中明確指出,乘客不得攜帶寵物和影響車內衛生的物品乘車;未取得計程車經營許可,擅自從事計程車經營活動的,法律責任由原來罰款最高1萬元現升至2萬元。
11.《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辦法》出台
母公司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12.5%
銀監會與財政部、人民銀行、證監會、保監會五部委2014年12月31日聯合發布《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辦法》,對資產公司集團綜合經營及集團管控從監管制度上進行了規范。《辦法》於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辦法》強調,資產公司應當逐步建立、定期評估與其風險狀況相匹配的前瞻性壓力測試方案。資產公司應當建立健全集團內部交易風險隔離機制,增強內部交易透明度,降低內部交易的復雜程度,避免風險過度集中,不得通過內部交易進行監管套利。
《辦法》明確,資產公司母公司及附屬金融類法人機構應當分別滿足各自監管機構的單一資本要求,其中,資產公司母公司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12.5%。資產公司母公司、附屬銀行業金融機構及附屬非金融機構應當滿足銀監會相關並表監管的資本監管要求,附屬證券業和保險業金融機構應當分別滿足各自分業並表的資本監管或償付能力監管要求。
12.《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出台
外資銀行准入門檻降低
國務院公布了修改後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定於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條例的核心是開放,金融市場對外資銀行的准入門檻更低了。原先,外資銀行申請人民幣業務不僅需要三年以上的開業年限,還要求前兩年連續盈利。而根據新條例,開業年限要求已經由三年以上改為一年以上,而且不再要求提出申請前兩年連續盈利,並規定外資銀行的一家分行已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該行在境內設立的其他分行申請經營人民幣業務不受開業時間的限制。
修改後的條例,對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分行,不再規定其總行無償撥給營運資金的最低限額,去掉了不少於1億元營運資金的要求。
同時,不再將已經在中國境內設立代表處作為外國銀行(外國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設立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以及外國銀行在中國境內初次設立分行的條件。
13.央企高管薪酬制度改革
多數央企負責人降薪
《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從2015年正式實行。范圍包括由國務院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黨組書記)、總經理(總裁、行長等)、監事長(監事會主席)以及其他副職負責人。
適用企業具體包括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責任的53家央企,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以及其他金融、鐵路等19家央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介紹,與改革前相比,改革後多數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水平是要下降的,有的企業負責人下降幅度可能還比較大,但不是簡單「一刀切」。
14.個人從兩大交易所取得的股票轉讓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自2015年1月1日起實施,明確了個人轉讓股權的稅收徵收政策。
現行稅收政策規定,個人從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轉讓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依照相關規定徵收個人所得稅。《辦法》明確了這一徵收政策規定,對於個人轉讓上述兩種情形以外的股權取得的所得,應依法徵收20%的個人所得稅。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④ 公共款項支出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規范和加強中央財政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以下簡稱補助資金)管理,提高補助資金使用效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財政部專項資金管理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補助資金,是指中央財政通過專項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用於支持各地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補助資金。
第三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面向全體城鄉居民免費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面向特定人群或針對特殊公共衛生問題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具體內容,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和國家中醫葯局會同財政部,根據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有關要求和年度工作任務、衛生事業發展規劃以及財政預算情況研究確定。
第四條補助資金按照以下原則分配和管理:
(一)合理規劃,科學論證。合理規劃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科學論證項目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統一分配,分級管理。補助資金由中央財政統一分配,具體項目落實由各級衛生計生、食品葯品監管和中醫葯部門分級負責。
(三)講求績效,量效掛鉤。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績效管理,建立績效評價結果與資金分配掛鉤機制。

⑤ 國辦發2015 3號文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准、增加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調整機關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實施方案》、《關於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實施方案》、《關於增加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的實施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准,相應增加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和津貼補貼制度的重要舉措,是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周密安排,精心組織,把各項政策落實到位。要嚴格執行實施方案,認真做好組織實施工作;嚴格組織人事紀律和財經紀律,確保各項工作平穩順利進行。
自本通知印發之日起,凍結規范津貼補貼(績效工資,下同)的增長,各地區、各部門不得自行提高津貼補貼水平和調整津貼補貼標准,要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改革性補貼政策和考核獎勵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章)
2015年1月12日

關於調整機關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實施方案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調整機關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決定,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調整基本工資標準的辦法
從2014年10月1日起,調整公務員基本工資標准,同時將部分規范津貼補貼納入基本工資。調整後,職務工資標准由現行的340元至4000元分別提高到510元至5250元;級別工資各級別起點標准由現行的293元至3020元分別提高到810元至6135元,其他各級別工資檔次標准相應提高(調整後的工資標准見附表1)。將部分規范津貼補貼納入基本工資後,規范津貼補貼標准相應減少(各職務層次減少額度見附表3)。嚴格按納入基本工資後剩餘的額度執行。
在調整公務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同時,適當調整機關工人技術等級(崗位)工資標准,同時將部分規范津貼補貼納入技術等級(崗位)工資(調整後的工資標准見附表2)。將部分規范津貼補貼納入技術等級(崗位)工資後,規范津貼補貼標准相應減少(各技術等級減少額度見附表3),嚴格按納入基本工資後剩餘的額度執行。
二、其他有關政策問題
(一)適當提高直接從各類學校畢業生中錄用的公務員試用期工資標准。提高後的試用期工資標准為,初中畢業生每月1190元,高中、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每月1220元,大學專科畢業生每月1345元,大學本科畢業生每月1390元,獲得雙學士學位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含學制為六年以上的大學本科畢業生)、研究生班畢業和未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每月1435元,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每月1580元,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生每月1720元。上述人員規范津貼補貼標准相應減少的具體辦法,由各地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確定。
(二)機關新參加工作工人的學徒期、熟練期工資待遇的調整,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三、建立基本工資標准正常調整機制
落實公務員法要求,建立工資調查比較制度,定期開展公務員和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水平的調查比較,合理確定公務員工資水平。
建立定期調整機關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制度。今後基本工資標准原則上每年或每兩年調整一次,依據工資調查比較結果,綜合考慮國民經濟發展、財政狀況和物價變動等因數確定調整幅度。近期基本工資標准每兩年調整一次,參考同期物價上漲幅度、同期企業在崗職工工資增長率等因數,確定工資增長幅度。如遇發生金融危機、重大自然災害等特殊情況,基本工資標准延後調整。調整基本工資標準的具體方案,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財政部研究擬訂,按程序報批後組織實施。
四、經費來源
這次調整機關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准所需財政資金,按行政隸屬關系和現行經費保障渠道解決。對部分地方所需經費,中央財政通過增加均衡性轉移支付給予適當補助,具體辦法由財政部另行研究確定。
五、組織實施
(一)黨中央、國務院各部門和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機關以及在京有關單位調整機關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工作,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負責協調,各部門(單位)具體實施;各地區和黨中央、國務院各部門在京外單位(少數部門除外),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領導下,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二)各地區要按照本實施方案規定,結合實際情況,擬訂本地區調整機關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准和將部分規范津貼補貼納入基本工資的具體辦法,按程序報批後組織實施。各省直機關和各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的實施辦法,須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審批;其他市(地、州、盟)和各縣(市、區、旗)的審批辦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結合當地實際確定,確保部分規范津貼補貼納入基本工資工作落實到位。
(三)各地區、各部門要嚴格執行本實施方案規定,對違反規定的,按照《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監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審計署令第31號)嚴肅處理。
本實施方案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解釋。
附表1 公務員職務級別工資標准表
職務等級 領導職務 非領導職務 職務等級 領導職務 非領導職務
國家級正職 5250 縣處級正職 1360 1270
國家級副職 4290 縣處級副職 1080 1010
省部級正職 3440 鄉科級正職 860 820
省部級副職 2720 鄉科級副職 720 690
廳局級正職 2130 1990 科員 600
廳局級副職 1700 1590 辦事員 510
1檔 2檔 3檔 4檔 5檔 6檔 7檔 8檔 9檔 10檔 11檔 12檔 13檔 14檔
1級 6135 6604 7073 7542 8011 8480
2級 5625 6029 6433 6837 7241 7645 8049
3級 5160 5524 5888 6252 6616 6980 7344 7708
4級 4721 5055 5389 5723 6057 6391 6725 7059 7393
5級 4318 4632 4946 5260 5574 5888 6202 6516 6830 7144
6級 3949 4243 4537 4831 5125 5419 5713 6007 6301 6595 6889
7級 3622 3896 4170 4444 4718 4992 5266 5540 5814 6088 6362
8級 3336 3590 3844 4098 4352 4606 4860 5114 5368 5622 5876
9級 3079 3313 3547 3781 4015 4249 4483 4717 4951 5185 5419
10級 2841 3056 3271 3486 3701 3916 4131 4346 4561 4776 4991
11級 2620 2818 3016 3214 3412 3610 3808 4006 4204 4402 4600 4798
12級 2415 2598 2781 2964 3147 3330 3513 3696 3879 4062 4245 4428 4611
13級 2225 2395 2565 2735 2905 3075 3245 3415 3585 3755 3925 4095 4265 4435
14級 2049 2207 2365 2523 2681 2839 2997 3155 3313 3471 3629 3787 3945 4103
1檔 2檔 3檔 4檔 5檔 6檔 7檔 8檔 9檔 10檔 11檔 12檔 13檔 14檔
15級 1887 2034 2181 2328 2475 2622 2769 2916 3063 3210 3357 3504 3651 3798
16級 1738 1874 2010 2146 2282 2418 2554 2690 2826 2962 3098 3234 3370 3506
17級 1602 1727 1852 1977 2102 2227 2352 2477 2602 2727 2852 2977 3102
18級 1478 1593 1708 1823 1938 2053 2168 2283 2398 2513 2628 2743 2858
19級 1365 1470 1575 1680 1785 1890 1995 2100 2205 2310 2415 2520
20級 1263 1358 1453 1548 1643 1738 1833 1928 2023 2118 2213
21級 1171 1256 1341 1426 1511 1596 1681 1766 1851 1936
22級 1089 1164 1239 1314 1389 1464 1539 1614 1689
23級 1017 1082 1147 1212 1277 1342 1407 1472
24級 954 1010 1066 1122 1178 1234 1290 1346
25級 899 947 995 1043 1091 1139 1187
26級 851 893 935 977 1019 1061
27級 810 846 882 918 954 990
附表2 機關技術工人崗位技術等級工資標准表
機關普通工人崗位工資標准表
技術等級/工資 1檔 2檔 3檔 4檔 5檔 6檔 7檔 8檔 9檔 10檔 11檔 12檔 13檔 14檔 15檔 16檔 17檔 18檔 19檔
高級技師
1000 1558 1643 1728 1828 1928 2028 2143 2258 2373 2503 2633 2763 2908 3053 3198
技師
720 1317 1387 1457 1527 1611 1695 1779 1878 1977 2076 2190 2304 2418 2548 2678
高級工
585 1128 1185 1242 1299 1367 1435 1503 1582 1661 1740 1832 1924 2016 2121 2226 2344 2462
中級工
475 1011 1057 1103 1149 1206 1263 1320 1388 1456 1524 1603 1682 1761 1852 1943 2046 2149 2252
初級工
385 920 956 992 1028 1074 1120 1166 1223 1280 1337 1404 1471 1538 1617 1696 1775 1866 1957
普通工
0 1280 1312 1344 1380 1416 1462 1508 1565 1622 1690 1758 1838 1918 2009 2100 2202 2304 2406 2508
附表3 公務員和機關工人規范津貼補貼減少額度
職務等級 減少額度 職務(技術等級) 減少額度
省部級正職 650 高級技師 360
省部級副職 590 技師 310
廳局級正職 530 高級工 280
廳局級副職 480 中級工 240
縣處級正職 430 初級工 210
縣處級副職 380 普通工 210
鄉科級正職 330
鄉科級副職 290
科員 250
辦事員 220

關於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實施方案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決定,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調整基本工資標準的辦法
從2014年10月1日起,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准,同時將部分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沒有實施績效工資的,從應納入績效工資的項目中納入。調整後的崗位工資標准,專業技術人員由現行的550元至2800元分別提高到1150元至3810元,管理人員由現行的550元至2750元分別提高到1150元至3770元,工人由現行的540元至830元分別調高到1130元至1640元;薪級工資標准,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由現行的80元至2600元分別提高到170元至至5795元,工人由現行的70元至915元分別提高到150元至1855元(調整後的工資標准見附表1至3)。
將部分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後,績效工資水平相應減少(各崗位等級減少額度見附表4)。
二、其他有關政策問題
(一)適當提高直接從各類學校畢業生中錄用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見習期和初期工資標准。提高後的標准為:初中畢業生每月1190元,高中、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每月1220元,大學專科畢業生每月1345元,大學本科畢業生每月1390元,獲得雙學士學位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含學制為六年以上的大學本科畢業生)、研究生班畢業和未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每月1435元,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沒有1580元,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生每月1720元。上述人員績效工資水平相應減少的具體辦法,由各地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確定。
(二)事業單位新參加工作工人的學徒期、熟練期工資待遇的調整,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三)中小學教師、護士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標准提高10%。
三、建立基本工資標准正常調整機制
落實《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要求,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准正常調整機制。今後基本工資標准原則上每年或每兩年調整一次,近期每年連調整一次。如遇發生金融危機、重大自然災害等特殊情況,基本工資標准延後調整。調整基本工資標準的具體方案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財政部研究擬訂,按程序報批後組織實施。
四、經費來源
這次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准所需經費,按單位類型不同,分別由財政和事業單位負擔。由財政負擔的經費,按現行財政體制和單位隸屬關系,分別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負擔。對部分地方所需財政負擔經費,中央財政通過增加均衡性轉移支付給予適當補助,具體辦法由財政部另行規定。
五、組織實施
(一)黨中央、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黨中央、國務院各部門及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各民族黨派、各人民團體所屬在京事業單位調整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工作,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負責協調,各部門(單位)具體實施;各地區和黨中央、國務院各部門所屬在京外單位(少數部門除外),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領導下,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二)各地區要按照本實施方案規定,結合實際情況,擬定本地區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准和將部分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的具體辦法,按程序報批後實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實施辦法,須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審批;其他市(地、州、盟)和各縣(市、區、旗)的審批辦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結合當地實際確定。
(三)部分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後,各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政部門要重新核定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各單位嚴格按照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執行。
(四)各地區、各部門要嚴格執行本實施方案的規定,對違反規定的,按照《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監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審計署令第31號)嚴肅處理。
本實施方案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解釋。

附表1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基本工資標准表
附表2 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基本工資標准表
附表3 事業單位工人基本工資標准表
技術崗位 崗位工資 管理崗位 崗位工資 工勤崗位 崗位工資
一級專業技術崗位 3810 一級職員崗位 3770 技術工一級 1640
二級專業技術崗位 2910 二級職員崗位 3140 技術工二級 1430
三級專業技術崗位 2650 三級職員崗位 2660 技術工三級 1300
四級專業技術崗位 2355 四級職員崗位 2200 技術工四級 1200
五級專業技術崗位 2060 五級職員崗位 1900 技術工五級 1140
六級專業技術崗位 1890 六級職員崗位 1660 普通工 1130
七級專業技術崗位 1760 七級職員崗位 1460
八級專業技術崗位 1550 八級職員崗位 1320
九級專業技術崗位 1475 九級職員崗位 1220
十級專業技術崗位 1390 十級職員崗位 1150
十一級專業技術崗位 1280
十二級專業技術崗位 1220
十三級專業技術崗位 1150
薪級 管理/技術 工勤 薪級 管理/技術 工勤 薪級 管理/技術 工勤 薪級 管理/技術 工勤
1 170 150 18 713 568 35 1949 1507 52 3900
2 188 166 19 765 608 36 2048 1576 53 4026
3 209 182 20 817 648 37 2147 1645 54 4152
4 230 200 21 874 693 38 2246 1714 55 4278
5 251 218 22 931 738 39 2345 1783 56 4404
6 275 236 23 993 788 40 2452 1855 57 4530
7 299 254 24 1061 838 41 2559 58 4656
8 327 275 25 1129 894 42 2676 59 4782
9 355 296 26 1202 950 43 2793 60 4938
10 387 320 27 1275 1006 44 2910 61 5094
11 419 344 28 1354 1066 45 3027 62 5250
12 456 371 29 1433 1126 46 3144 63 5406
13 493 398 30 1512 1186 47 3270 64 5562
14 535 428 31 1597 1246 48 3396 65 5795
15 577 458 32 1682 1310 49 3522
16 619 493 33 1767 1374 50 3648
17 666 528 34 1858 1438 51 3774

附表4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績效工資減少額度
專業技術等級 減少額度 管理崗位等級 減少額度 工人崗位等級 減少額度
一級 655 一級 650 技術工一級 360
二級 555 二級 590 技術工二級 310
三級 515 三級 530 技術工三級 280
四級 485 四級 480 技術工四級 240
五級 450 五級 430 技術工五級 210
六級 415 六級 380 普通工 210
七級 390 七級 330
八級 340 八級 290
九級 325 九級 250
十級 300 十級 220
十一級 275
十二級 250
十三級 220

關於增加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的實施方案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增加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的決定,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增加離退休費辦法
機關事業單位2014年9月30日前已辦理離退休手續和已達到離退休年齡的人員(按國家有關規定經批准留任的除外),從2014年10月1日起增加離退休費。
(一)離休人員每月按下列標准增加離休費:行政管理人員,省部級正職及以上1400元,省部級副職1140元,廳局級正職900元,廳局級副職730元,縣處級正職570元,縣處級副職480元,鄉科級及以下400元;專業技術人員,教授及相當職務820元,副教授及相當職務540元,講師(含相當職務)及以下職務400元。
(二)退休人員每月按下列標准增加退休費:行政管理人員,省部級及以上1100元,廳局級700元,縣處級460元,鄉科級350元,科員及辦事員260元;專業技術人員,教授及相當職務700元,副教授及相當職務460元,講師及相當職務350元,助教(含相當職務)及以下職務260元;工人,高級技師和技師350元,高級工以下(含高級工)及普通工260元。
(三)按國家規定辦理退職的人員,按每人每月260元增加退職費。
(四)在按以上標准增加離退休費的基礎上,1934年9月30日前出生的離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100元,1934年10月1日至1939年9月30日期間出生的離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60元。
二、經費來源
這次增加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所需財政資金,按行政隸屬關系和現行經費保障渠道解決。對部分地方所需經費,中央財政通過增加均衡性轉移支付給予適當補助,具體辦法由財政部另行研究確定。
三、組織實施
黨中央、國務院各部門和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各民族黨派、各人民團體,及其所屬在京事業單位增加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的工作,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負責協調,各部門(單位)具體實施;各地區和中央部門在京外單位(少數部門除外),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領導下,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本實施方案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解釋。

⑥ 中央財政林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介紹

2014年4月30日,財政部、國家林業局以財農〔2014〕9號印發《中央財政林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該《辦法》分總則、預算管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林業補貼、森林公安補助、國有林場改革補助、監督檢查、附則8章36條,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財農〔2009〕381號)、《中央財政林業補貼資金管理辦法》(財農〔2012〕505號)、《林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農〔2009〕290號)、《中央財政濕地保護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農〔2011〕423號)、《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補助費管理辦法》(財農〔2005〕44號)、《林業生產救災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農〔2011〕10號)、《中央財政森林公安轉移支付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農〔2011〕447號)、《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範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農〔2009〕289號)、《林業貸款中央財政貼息資金管理規定》(財農〔2009〕291號)同時廢止。《邊境草原森林防火隔離帶補助費管理規定》(財農〔2002〕70號)中有關邊境森林防火隔離帶補助的內容同時廢止。

⑦ 如何加強政法轉移支付資金的管理辦法

立足工作大局,把握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方向
隨著司法管理體制改革的全面深化,省級財政對基層政法機關將承擔更多更大的經費保障和財務監管責任。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既要立足當前,加強管理,完善制度,著力解決政法轉移支付資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問題,確保財政資金安全規范高效使用;又要著眼長遠,站位全局,密切關注,認真研究司法體制改革的影響,積極提出政策建議,提前做好測算分析和應對准備工作,著力解決制約政法經費體制改革的機制弊端,爭取最大的改革「紅利」,全面提升政法經費保障水平,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供堅強保障。
加強支出管理,明確辦案業務費使用范圍
辦案業務費是政法機關日常執法支出的重要內容,對確保有效履行職責、促進經濟社會穩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必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政法轉移支付資金辦案業務費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具體支出范圍、單獨核算、專款專用、資金支付、監督檢查等內容,重點結合各政法機關自身業務特點,細化支出范圍和規定要求,確保日常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明確要求政法轉移支付資金由專人負責,嚴格審批程序,實行單獨核算,指導基層政法機關進一步規范政法經費支出管理,嚴禁將用於維持單位基本運轉的各類支出列入辦案業務費,杜絕隨意改變支出用途的行為,使單位辦案業務費支出更加細化透明。
要求各地財政部門認真履行管理監督職能,對政法機關資金申請的合法性、真實性進行全面審核,並採取有力措施嚴格控制授權支付方式資金額度,提高直接支付方式資金額度,嚴格限定提取現金比例,確保政法轉移支付資金高效使用。
加強裝備管理,提高政法業務裝備使用效率
隨著執法辦案日益規范,科技強警不斷推進,對政法機關業務裝備投入和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有必要加強對省政法機關業務裝備年度采購計劃的指導和管理,優化裝備采購計劃審批流程,注重從裝備計劃的合理性、可行性上把關,確保業務裝備配置重點突出、符合實際、節約耐用,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繼續完善業務裝備分級采購方式,對電腦、列印機、復印機等專業性不強的設備,適當下放采購許可權,由各政法機關自行采購,保證盡快完成采購任務。
指導基層政法機關加強業務裝備資產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業務裝備動態管理機制,對采購的業務裝備,及時登記入賬,增加固定資產,確保賬實相符。在做好實物資產管理的同時,將新采購的業務裝備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中登記,切實加強資產動態管理,維護裝備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提高業務裝備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建立省政法機關資產管理基礎資料庫為目的,指導全省政法機關有效利用政法裝備動態管理系統軟體,實現政法系統基本裝備存量和標準的比對,對政法系統基本裝備實施動態管理,提高政法裝備資金的使用效益。
加強內控管理,促進政法機關財務規范化
科學完備的政法機關財務內部核算管理體系是加強政法經費保障工作的客觀需要,是政法轉移支付資金有效使用的重要基礎。
有必要以《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行政單位財務規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等法規制度的頒布實施為契機,認真做好新制度、新規則的貫徹實施,完善財務管理辦法和會計核算體系,加強單位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對政法轉移支付資金的使用嚴格把關,加強票據審核,嚴控辦案成本,提高使用效益。
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以預算管理為主線,以資產管控為核心」的內部控制體系,嚴格審批程序,規范核算內容,全省政法系統定期或不定期對財務收支活動開展內部檢查,確保日常經費按規定使用,有效防範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
每年定期加強對財會人員的業務培訓,邀請相關專業人員講解政法轉移支付資金政策和財務管理制度,使其不斷增強法紀觀念,掌握財政資金使用要求,規范核算內容,嚴格按要求管理使用政法轉移支付資金,確保財務收支清晰,資產管理到位,促進政法機關財務管理水平穩步提高。
加強制度建設,確保資金使用管理有章可循
不斷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是確保政法轉移支付資金管理使用的有效保障。
有必要督促指導盡快出台新修訂的政法機關財務管理辦法,將政法機關財務核算與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支出分類、政法經費分類統計報表等銜接起來,完善政法機關預算編報管理、收入管理支出分類、往來資金管理以及財務核算監督等內容,為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奠定基礎。
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本地區政法轉移支付資金業務裝備管理辦法,建立健全業務裝備管理制度,實行價值形態和實物形態的管理,認真做好業務裝備使用管理、閑置調劑、報廢處置等管理工作,防止資產流失。
在現行分稅制財政體制條件下,進一步按照科學化管理要求,編制政法經費綜合預算、提高年初預算批復的到位率,建立重大項目支出預算事前全面評審機制,完善結余資金管理方式,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建立動態監控機制,推進政法轉移支付資金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加強監督檢查,確保轉移支付資金高效使用
各級財政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政法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向管理要績效。
有必要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堅持管理與監督並重,每年定期組織開展政法轉移支付資金使用情況的自查自糾,持續推進政法轉移支付資金績效考評工作,將監督檢查結果與下年度部門預算編制、資金安排掛鉤,避免資金的不合理使用,促進政法機關經費支出效益最大化。
會同省級政法機關每年對基層政法機關政法轉移支付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深入調研,了解掌握辦案部門的現狀及辦案成本,指導各地合理優化支出結構,科學安排業務支出,嚴格控制辦案成本,努力做到勤儉節約、杜絕浪費、注重實效,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指導市縣財政部門注重日常監管,嚴格審核辦案業務費開支,加強對資金支出流向、支出用途的審核把關,嚴禁用於日常公用經費開支項目、非業務高檔裝備購置及設施改造,同時有效利用政法裝備管理系統軟體,及時掌握基層政法機關業務裝備配備情況,作為審核年度裝備新增計劃參考依據之一,防止重復購置。
在科學考評省政法轉移支付資金使用效益的同時,逐步完善現行政法經費績效考評體系。在現有考評要素中增設政法工作成效評價指標,主要反映經費投入帶來的辦公辦案條件以及社會公共安全指標的改善,包括辦公辦案條件改善、破案率和結案率提高、重大維穩專項工作成效、平安建設指標等,不斷強化對政法轉移支付資金的跟蹤問效。

⑧ 財政處罰處分條例 內容

《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已經2004年11月5日國務院第69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

第一條 為了糾正財政違法行為,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審計機關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決定。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的派出機構,應當在規定職權范圍內,依法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決定;審計機關的派出機構,應當根據審計機關的授權,依法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決定。

根據需要,國務院可以依法調整財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統稱財政部門)、審計機關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統稱審計機關)的職權范圍。

有財政違法行為的單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及有財政違法行為的個人,屬於國家公務員的,由監察機關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統稱監察機關)或者任免機關依照人事管理許可權,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條 財政收入執收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國家財政收入管理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補收應當收取的財政收入,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一)違反規定設立財政收入項目;

(二)違反規定擅自改變財政收入項目的范圍、標准、對象和期限;

(三)對已明令取消、暫停執行或者降低標準的財政收入項目,仍然依照原定項目、標准徵收或者變換名稱徵收;

(四)緩收、不收財政收入;

(五)擅自將預算收入轉為預算外收入;

(六)其他違反國家財政收入管理規定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條 財政收入執收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國家財政收入上繳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收繳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隱瞞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

(二)滯留、截留、挪用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

(三)坐支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

(四)不依照規定的財政收入預算級次、預算科目入庫;

(五)違反規定退付國庫庫款或者財政專戶資金;

(六)其他違反國家財政收入上繳規定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條 財政部門、國庫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國家有關上解、下撥財政資金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延解、占壓應當上解的財政收入;

(二)不依照預算或者用款計劃核撥財政資金;

(三)違反規定收納、劃分、留解、退付國庫庫款或者財政專戶資金;

(四)將應當納入國庫核算的財政收入放在財政專戶核算;

(五)擅自動用國庫庫款或者財政專戶資金;

(六)其他違反國家有關上解、下撥財政資金規定的行為。

第六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規定使用、騙取財政資金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有關財政資金,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財政資金;

(二)截留、挪用財政資金;

(三)滯留應當下撥的財政資金;

(四)違反規定擴大開支范圍,提高開支標准;

(五)其他違反規定使用、騙取財政資金的行為。

第七條 財政預決算的編制部門和預算執行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國家有關預算管理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追回有關款項,限期調整有關預算科目和預算級次。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一)虛增、虛減財政收入或者財政支出;

(二)違反規定編制、批復預算或者決算;

(三)違反規定調整預算;

(四)違反規定調整預算級次或者預算收支種類;

(五)違反規定動用預算預備費或者挪用預算周轉金;

(六)違反國家關於轉移支付管理規定的行為;

(七)其他違反國家有關預算管理規定的行為。

第八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國有資產管理的規定,擅自佔有、使用、處置國有資產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和被侵佔的國有資產。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九條 單位和個人有下列違反國家有關投資建設項目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騙取的國家建設資金,沒收違法所得,核減或者停止撥付工程投資。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屬於國家公務員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截留、挪用國家建設資金;

(二)以虛報、冒領、關聯交易等手段騙取國家建設資金;

(三)違反規定超概算投資;

(四)虛列投資完成額;

(五)其他違反國家投資建設項目有關規定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處理、處罰。

第十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及國家有關規定,擅自提供擔保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造成損失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造成重大損失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一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國家有關賬戶管理規定,擅自在金融機構開立、使用賬戶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有關財政資金,沒收違法所得,依法撤銷擅自開立的賬戶。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第十二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被挪用、騙取的有關資金,沒收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政府承貸或者擔保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二)滯留政府承貸或者擔保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三)截留、挪用政府承貸或者擔保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四)其他違反規定使用、騙取政府承貸或者擔保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行為。

第十三條 企業和個人有下列不繳或者少繳財政收入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收繳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不繳或者少繳財政收入10%以上30%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隱瞞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

(二)截留代收的財政收入;

(三)其他不繳或者少繳財政收入的行為。

屬於稅收方面的違法行為,依照有關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處罰。

第十四條 企業和個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違反規定使用、騙取的有關資金,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並處被騙取有關資金10%以上50%以下的罰款或者被違規使用有關資金10%以上30%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財政資金以及政府承貸或者擔保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二)挪用財政資金以及政府承貸或者擔保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三)從無償使用的財政資金以及政府承貸或者擔保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中非法獲益;

(四)其他違反規定使用、騙取財政資金以及政府承貸或者擔保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行為。

屬於政府采購方面的違法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處罰。

第十五條 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有財政違法行為的,依照本條例有關國家機關的規定執行;但其在經營活動中的財政違法行為,依照本條例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的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 單位和個人有下列違反財政收入票據管理規定的行為之一的,銷毀非法印製的票據,沒收違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對單位處5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公務員的,還應當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違反規定印製財政收入票據;

(二)轉借、串用、代開財政收入票據;

(三)偽造、變造、買賣、擅自銷毀財政收入票據;

(四)偽造、使用偽造的財政收入票據監(印)制章;

(五)其他違反財政收入票據管理規定的行為。

屬於稅收收入票據管理方面的違法行為,依照有關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處罰。

第十七條 單位和個人違反財務管理的規定,私存私放財政資金或者其他公款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資金,沒收違法所得。對單位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公務員的,還應當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第十八條 屬於會計方面的違法行為,依照會計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處罰。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屬於國家公務員的,還應當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九條 屬於行政性收費方面的違法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違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行政處分暫行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及國務院另有規定的,有關部門依照其規定處理、處罰、處分。

第二十條 單位和個人有本條例規定的財政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監察機關依法進行調查或者檢查時,被調查、檢查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拒絕、阻撓、拖延。

違反前款規定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屬於國家公務員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第二十二條 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監察機關依法進行調查或者檢查時,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監察機關的負責人批准,可以向與被調查、檢查單位有經濟業務往來的單位查詢有關情況,可以向金融機構查詢被調查、檢查單位的存款,有關單位和金融機構應當配合。

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監察機關在依法進行調查或者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2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查詢存款時,還應當持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監察機關簽發的查詢存款通知書,並負有保密義務。

第二十三條 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監察機關依法進行調查或者檢查時,在有關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監察機關的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第二十四條 對被調查、檢查單位或者個人正在進行的財政違法行為,財政部門、審計機關應當責令停止。拒不執行的,財政部門可以暫停財政撥款或者停止撥付與財政違法行為直接有關的款項,已經撥付的,責令其暫停使用;審計機關可以通知財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主管部門暫停財政撥款或者停止撥付與財政違法行為直接有關的款項,已經撥付的,責令其暫停使用,財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將結果書面告知審計機關。

第二十五條 依照本條例規定限期退還的違法所得,到期無法退還的,應當收繳國庫。

第二十六條 單位和個人有本條例所列財政違法行為,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監察機關可以公告其財政違法行為及處理、處罰、處分決定。

第二十七條 單位和個人有本條例所列財政違法行為,弄虛作假騙取榮譽稱號及其他有關獎勵的,應當撤銷其榮譽稱號並收回有關獎勵。

第二十八條 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監察機關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 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監察機關及其他有關監督檢查機關對有關單位或者個人依法進行調查、檢查後,應當出具調查、檢查結論。有關監督檢查機關已經作出的調查、檢查結論能夠滿足其他監督檢查機關履行本機關職責需要的,其他監督檢查機關應當加以利用。

第三十條 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監察機關及其他有關機關應當加強配合,對不屬於其職權范圍的事項,應當依法移送。受移送機關應當及時處理,並將結果書面告知移送機關。

第三十一條 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和處分決定的程序,依照本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 單位和個人對處理、處罰不服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

國家公務員對行政處分不服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出申訴。

第三十三條 本條例所稱「財政收入執收單位」,是指負責收取稅收收入和各種非稅收入的單位。

第三十四條 對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及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委託的組織及其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以委任、派遣等形式任命的人員以及其他人員有本條例規定的財政違法行為,需要給予處分的,參照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1987年6月16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違反財政法規處罰的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⑨ 中央財政如何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辦法

財政部7月26日發布消息稱,2018年中央財政繼續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辦法,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脫貧攻堅工程實施。

下一步,中央財政將按照黨的十九大「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的有關精神,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加大支持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提高重點生態功能地區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來源:新華社

⑩ 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的第六章 教育經費

第三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在財政預算中將義務教育經費單列,確保義務教育經費及時足額撥付、專款專用,並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義務教育經費的決算情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用於實施義務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保證按照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義務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職工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第三十五條省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制定不低於國家標準的學校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准,滿足教育教學的基本需要。
特殊教育學校(班)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准應當不低於普通學校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的五倍。
第三十六條省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落實本省義務教育經費,並根據各地財政收入狀況,確定本省各級人民政府分擔義務教育經費的項目和比例。
省人民政府應當規范義務教育專項轉移支付,支持和引導各級人民政府增加對義務教育的投入,扶持特殊教育發展,支持革命老區、山區、庫區、行蓄洪區等貧困地區以及皖北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和城鎮薄弱學校發展。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確保將上級人民政府的義務教育轉移支付資金按照規定用於義務教育,不得減少本級人民政府應當承擔的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新增義務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義務教育。
第三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地方教育附加、教育費附加和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的教育資金納入教育部門預算管理,按照規定用於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
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義務教育經費的審計監督和統計公告制度,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益。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挪用義務教育經費,不得向學校非法收取或者攤派費用。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