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政策性資金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全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以下簡稱政府采購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政府采購法第二條所稱財政性資金是指納入預算管理的資金。
以財政性資金作為還款來源的借貸資金,視同財政性資金。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的采購項目既使用財政性資金又使用非財政性資金的,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的部分,適用政府采購法及本條例;財政性資金與非財政性資金無法分割采購的,統一適用政府采購法及本條例。
政府采購法第二條所稱服務,包括政府自身需要的服務和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
第三條集中采購目錄包括集中采購機構采購項目和部門集中采購項目。
技術、服務等標准統一,采購人普遍使用的項目,列為集中采購機構采購項目;采購人本部門、本系統基於業務需要有特殊要求,可以統一采購的項目,列為部門集中采購項目。
第四條政府采購法所稱集中采購,是指采購人將列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項目委託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或者進行部門集中采購的行為;所稱分散采購,是指采購人將采購限額標准以上的未列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項目自行采購或者委託采購代理機構代理采購的行為。
第五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機構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確定分別適用於本行政區域省級、設區的市級、縣級的集中采購目錄和采購限額標准。
第六條國務院財政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政府采購政策,通過制定采購需求標准、預留采購份額、價格評審優惠、優先採購等措施,實現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扶持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目標。
第七條政府采購工程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貨物、服務,採用招標方式采購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及其實施條例;採用其他方式采購的,適用政府采購法及本條例。
前款所稱工程,是指建設工程,包括建築物和構築物的新建、改建、擴建及其相關的裝修、拆除、修繕等;所稱與工程建設有關的貨物,是指構成工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且為實現工程基本功能所必需的設備、材料等;所稱與工程建設有關的服務,是指為完成工程所需的勘察、設計、監理等服務。
政府采購工程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貨物、服務,應當執行政府采購政策。
詳細全文可看下方鏈接。
(1)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政策性資金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58號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2015年1月30日簽發的命令。
第658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制定。
簽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58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已經2014年12月31日國務院第75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總理 李克強。
2015年1月30日。
2.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中的較大金額是多少
「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前三年內,在經營活動中沒有重大違法記錄」,這是政府采購法規定的供應商投標資格條件之一。何為「重大違法記錄」,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作出了明確說明。其中,有關刑事處罰、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執照等處罰,實踐中爭議較少,也較容易把握,但多大數額才能稱之為「較大數額罰款」,政府采購法律法規體系中並未作清晰界定。
界定「較大數額罰款」,可以借鑒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處罰法提到,「行政機關作出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也就是說,一旦針對罰款數額,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這個罰款數額達到了需要舉行聽證的時候,即可認定為「較大數額罰款」,而這一認定方法,已基本成為行業共識。
3.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和政府采購法的不同
采購實施條例是對采購法的一個具體說明,說明白點就是對采購法的解釋
4.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2021年最新版無資金來源方面的條文
摘要 第十七條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供應商應當具備政府采購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的條件,提供下列材料:
5.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 十七條 必須提供嗎
是的,招標書上規定必須提供的就必須要提供,若無規定則不需。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專法實屬施條例(於2015年03月01日生效)第十七條
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供應商應當具備政府采購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的條件,提供下列材料:
(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營業執照等證明文件,自然人的身份證明;
(二)財務狀況報告,依法繳納稅收和社會保障資金的相關材料;
(三)具備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設備和專業技術能力的證明材料;
(四)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前3年內在經營活動中沒有重大違法記錄的書面聲明;
(五)具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的證明材料。
采購項目有特殊要求的,供應商還應當提供其符合特殊要求的證明材料或者情況說明。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
第一, 責任主體更明確。
按照《實施條例》規定,采購人應當根據集中采購目錄、采購限額標准和已批復的部門預算編制政府采購實施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備案。即是在政府采購預算執行中取消財政審核環節,由預算單位依法確定采購形式、采購方式並組織實施,向社會全面公開政府采購信息。各部門、各單位是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執行主體,負責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執行,並對執行結果負責。
財政部門是法定的政府采購監管部門,依法履行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管理職責。監管方式由原來的事前監管轉變為事後監督檢查。集中采購機構對列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項目實施采購,適合實行批量集中采購應當實行批量集中采購;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根據采購人的委託依法組織實施采購活動。
第二,管束范圍更廣泛。
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准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
《實施條例》對政府采購法律規定的范圍進行明確和細化:首先明確了財政性資金範圍。財政性資金是指納入預算管理的資金。以財政性資金作為還款來源的借貸資金,視同財政性資金。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的采購項目既使用財政性資金又使用非財政性資金的,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部分,適用政府采購法及其實施條例;財政性資金無法分割采購的,統一適用政府采購法及其實施條例。
其次明確了政府采購工程適用范圍。政府采購工程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貨物、服務,採用招標方式采購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及其實施條例;採用其他方式采購的適用政府采購法及其實施條例。
細化了政府采購服務項目的范圍。《實施條例》細化了政府采購服務的范圍包括政府自身需要的服務和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政府自身需要的服務,是指政府購買為了維持自身正常運轉所需的那部分服務,例如公車維修、加油、保險及公務印刷等;政府購買服務的范圍更廣,是指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例如養老、醫療、社工、慈善、法律援助等。
第三,采購管理更標准。
《實施條例》規定建立政府采購管理標准化的要求主體現在三個方面:明確了采購需求標准,是指采購項目的采購標准應當根據經費預算標准、資產配置標准和技術服務標准確定。也就是說,采購人應當在嚴格執行經費預算標准和資產配置標準的前提下,合理確定項目的技術和服務標准。在確定技術和服務標准時,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
實行流程的標准化。政府采購流程再造重點在於突出預算執行的主體地位、強化預算執行主體責任,實現政府采購監管方式的轉變。在簡化財政審批程序後,要求各部門切實加強對本部門、本系統內的政府采購預算編制、執行工作的領導,並按照新《預演算法》和相關法律、制度的規定,向社會全面公開政府采購信息。
實行采購文本的標准化。國務院財政部門將按照《實施條例》規定製定統一的招標文件標准文本,實現文本模塊化,減少照搬以往標書版本而出現的失誤,提高標書編制質量和效率。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的條例解讀3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專家系列解讀文章系列之三——條例所體現的立法進步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賈康
繼黨的十八大作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十八屆三中全會形成關於以經濟改革為重點推進全面改革的頂層規劃部署之後,十八屆四中全會又作出了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把經濟改革與行政、政治、司法、社會等方面的改革貫通銜接,給出了在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的「法治化」通盤指導。正是在這一背景下,2014年12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將成為我國財經領域法律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條例》是自2003年1月1日我國《政府采購法》付諸實施以後,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客觀需要,在政府采購法制建設中實現的重大立法進步。《條例》從總則開始,對政府采購當事人、方式、程序、合同、質疑與投訴、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等,以專章作出了明文規定。
從研究者的視角來看《條例》,它在總結十餘年我國實施《政府采購法》過程中的成績與經驗、問題與教訓的基礎上,呈現了以下特點:
第一,貫徹「依法治國」大政方針,體現了「良法」建設中務實的「問題導向」。在我國政府采購規模逐年擴大、成績顯著的同時,這一領域的問題也不可忽視,如出現「天價采購」和腐敗案例、質量不高、效率低下等,引起社會質疑和民眾不滿,亟需出台有效對策。
第二,緊緊抓住政府采購「陽光化」這一關鍵特徵,結合預算制度的規范化建設和信息公開方針,推進政府采購制度創新。當年我國《政府采購法》的制定與實施帶有強烈的「改革使命」特徵,其基本邏輯是以「陽光采購」與市場公平競爭機制對接,優化相關制度安排,鏟除「吃回扣」等分散采購中容易發生腐敗行為的土壤,形成有效監督管理和提升政府采購資金績效的長效機制。《條例》提高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的相關規定,如從采購項目到采購方式、中標與成交、合同及投訴處理結果的信息都必須公開,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項目,應當就確定采購需求徵求社會公眾意見,驗收應邀請服務對象參與並將結果向社會公告等,將更有力地引入制度性約束和社會監督,遏制尋租腐敗,促進政府采購公平公正。
第三,著力強化優化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和調控作用,在「結果導向」上基於物有所值而提升績效水平。政府采購在以制度因素促進資金節約、物有所值的基礎上,也以其批量、集中采購為主的形式,帶來了特定的政策調節功能。《條例》通過一系列具體和盡量細化的規則規定,完善了制定采購需求標准、預留采購份額、價格評審優惠、優先採購等措施,有望更好地實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目標。
此外,《條例》一系列具體、細致的規定,對實際工作和采購活動的指導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明確規定采購項目既使用財政性資金又使用非財政性資金,財政性資金與非財政資金無法分割采購的,統一適用《政府采購法》與《條例》;又如監督檢查、法律責任方面的詳細規定等都具有明晰的操作要領,必將促進政府采購制度落到實處。
8. 為什麼要出台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
第一,《條例》填補了法律空白,使政府采購法律體系更加科學完善。第二,《條例》堅持問題導向,增加了政府采購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對一系列長期困擾政府采購工作者的問題都進行了明確規定。第三,《條例》體現了創新精神,與時代發展和政府采購工作的現實要求高度契合。《條例》吸收了近年來各地政府采購改革創新的成果,其規定非常務實,契合當前政府采購管理現狀,具有時代感。比如,《條例》對財政性資金的界定、對單一來源公示及履約驗收管理均予以明確,為地方實踐提供了制度保障,使我們的政府采購工作更加有法可依。《條例》對於采購程序的規定也較為明晰,可操作性強。另外,《條例》第10條還要求實行統一的政府采購電子交易平台建設標准,推動電子化采購,這對於提高采購效率、提升采購質量、確保公平公正具有積極作用。
9.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十七條必須提供嗎
招標書上規定必須提供的就必須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