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制條例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理條例的第四章 責任
許可證持有單位及其上級領導部門的責任
第十六條
核材料許可證持有單位的責任是;
(一)遵守國家的法律和法規;
(二)對所持有的核材料負全面安全責任,直至核材料安全責任合法轉移為止;
(三)接受管理和監督。
第十七條
核材料許可證持有單位的上級領導部門應當給所屬持有單位以必要的支持和督促檢查,並承擔領導責任。
❷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理條例的第二章 監督管理職責
第六條
國家核安全局負責民用核材料的安全監督,在核材料管制方面的主要職責是:
(一)擬訂核材料管製法規;
(二)監督民用核材料管製法規的實施;
(三)核准核材料許可證。
第七條
核工業部負責管理全國的核材料,在核材料管制方面的主要職是:
(一)負責實施全國核材料管制;
(二)負責審查、頒發核材料許可證;
(三)擬訂核材料管制規章制度;
(四)負責全國核材料帳務系統的建立和檢查。
第八條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負責涉及國防的核材料的安全監督和核准核材料許可證。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其他事項
(一)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行業管理部門,主要是管規劃、管政策、管標准,指導行業發展。要堅持政企分開的原則,不幹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
(二)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外保留國家航天局、國家原子能機構牌子,代表國家參加國際航天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及其他政府間國際組織和有關活動,履行有關職責。委託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承辦國務院中央軍委專門委員會的有關工作。
(三)煉油、煤制燃料和燃料乙醇的行業管理由國家能源局負責,其他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行業管理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
(四)管理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煙草專賣局。
(五)原信息產業部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置的通信管理局劃給工業和信息化部,實行垂直管理,行政編制500名。
(六)原信息產業部所屬事業單位和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7所直屬高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中小企業對外合作協調中心、中國機電設備招標中心、中國機電設備成套服務中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其他所屬事業單位的設置、職責和編制事項另行規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1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08-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01-16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01-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01-16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01-16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01-1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01-16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01-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11-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10-31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09-0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12-10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12-10 《國務院關於印發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03-07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 03-04 《國務院關於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02-17 《國務院關於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01-17 《國務院關於印發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12-12 《國辦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 10-19 《國務院關於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10-10 《國務院關於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09-13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08-07
《「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07-20
《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07-17
《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07-12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印發》07-09
《「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06-29
《關於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指導意見》06-02
《關於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若干意見》05-02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04-27
《民用爆炸物品進出口管理辦法》03-29
《國務院印發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02-10
《國務院批轉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02-08
《「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01-17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01-04
《軍工關鍵設備設施管理條例》公布 10月1日施行 07-01
《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11-01
《武器裝備質量管理條例》10-12
《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制規定》10-11
《氣象災害防禦條例》02-03
《煙草專賣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02-03
《通信網路安全防護管理辦法》 02-03
《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08-13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08-13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03-05
《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管理條例》02-05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02-05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02-05
《國防專利條例》02-05
《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02-05
《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02-05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0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0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兩用品及相關技術出口管制條例》0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品出口管理條例》0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出口管制條例》0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02-05
《農葯管理條例》02-05
《食鹽專營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02-05
《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02-05
《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0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02-05
《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02-05
《鹽業管理條例》02-04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理條例》02-04
《軍工產品質量管理條例》02-04
《武器裝備研製設計師系統和行政指揮系統工作條例》01-16
《軍用標准化管理辦法》01-16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理條例的第三章 核材料管制辦法
第九條
持有核材料數量達到下列限額的單位必須申請核材料許可證;
(一)累計的調入量或生產量大於或等於0.01有效公斤的鈾、含鈾材料和製品(以鈾的有效公斤量計);
(二)任何量的鈈--239、含鈈--239的材料和製品;
(三)累計的調入量或生產量大於或等於3.7×10的13次方貝可(1000永)的氚、含氚材料和製品(以氚量計);
(四)累計的調入量或生產量大於或等於1公斤的濃縮鋰、含濃縮鋰材料和製品(以鋰-6量計)。
累計調人或生產核材料數量小於上列限額者,可免予辦理許可證,但必須向核工業部辦理核材料登記手續。
對不致危害國家和人民群眾安全的少量的核材料製品可免予登記,其品種和數量限額由核工業部規定。
第十條
核材料許可證的申請程序是:
(一)核材料許可證的申請單位向核工業部提交許可證申請書以及申請單位的上級領導部門的審核批准文件;
(二)核工業部審查並報國家核安全局或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核准;
(三)核工業部頒發核材料許可證。
第十一條
核材料許可證持有單位必須建立專職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保管核材料,嚴格交接手續,建立賬目與報告制度,保證帳物相符。
許可證持有單位必須建立核材料衡算制度和分析測量系統,應用批準的分析測量方法和標准,達到規定的衡算誤差要求,保持核材料收支平衡。
第十二條
許可證持有單位應當在當地公安部門的指導下,對生產、使用、貯存和處置核材料的場所,建立嚴格的安全保衛制度,採用可靠的安全防範措施,嚴防盜竊破壞,火災等事故的發生。
第十三條
運輸核材料必須遵守國家的有關規定,核材料托運單位負責與有關部門制定運輸保衛方案,落實保衛措施。運輸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確保核材料運輸途中安全。
第十四條
核材料持有單位必須切實做好核材料及其有關文件、資料的安全保密工作。凡涉及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要按照國家保密規定,准確劃定密級,制定嚴格的保密制度,防止失密、泄密和竊密。
對接觸核材料及其秘密的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審查。
第十五條
發明核材料被盜、破壞、丟失、非法轉讓和非法使用的事件,當事單位必須立即追查原因、追回核材料,並迅速報告其上級領導部門、核工業部、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和國家核安全局。對核材料被盜、破壞、丟失等事件,必須迅速報告當地公安機關。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理條例的第五章 獎勵和處罰
第十八條
對核材料管制工作做出顯著成績單位、個人,由國家核安全局、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或核工業部給予表揚和獎勵。
第十九條
凡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國家核安全局可依其情節輕重,給予警告、限期改進、罰款和吊銷許可證的處罰,但吊銷許可證的處罰需經核工業部同意。
(一)未經批准或違章從事核材料生產、使用、貯存和處置的;
(二)不按照規定報告或謊報有關事實和資料的;
(三)拒絕監督檢查的;
(四)不按照規定管理,造成事故的。
第二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在接到處罰通告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但是,對吊銷許可證的決定應當立即執行。對處罰決定不履行又不起訴的,由國家核安全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十一條
對於不服從核材料管制、違反規章制度,因而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或者盜竊、搶劫、破壞本條例管制的核材料,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❻ 非法儲存危險化學品多少構罪
有以下五種情況,即構成犯罪:
(一)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工商登記注冊,擅自從事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的;
(二)未取得危險化學品生產許可證,擅自開工生產危險化學品的;
(三)未經審查批准,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擅自改建、擴建的;
(四)未取得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或者未經工商登記注冊,擅自從事危險化學品經營的;
(五)生產、經營、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危險化學品,或者用劇毒化學品生產滅鼠葯以及其他可能進入人民日常生活的化學產品和日用化學品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
【非法製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葯、爆炸物罪】非法製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葯、爆炸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罪】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6)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制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理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管制的核材料是:
(一)鈾-235,含鈾--235的材料和製品;
(二)鈾-233,含鈾--233的材料和製品;
(三)鈈-239,含鈈--239的材料和製品
(四)氚,含氚的材料和製品;
(五)鋰-6,含鋰--6的材料和製品;
(六)其他需要管制的核材料。
鈾礦石及其初級產品,不屬於本條例管制范圍。己移交給軍隊的核製品的管制辦法由國防部門制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理條例》第三條:
國家對核材料實行許可證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理條例》第四條:
核材料管制的基本要求是:
(一)保證符合國家利益及法律的規定;
(二)保證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安全;
(三)保證國家對核材料的控制,在必要時國家可以徵收所有核材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理條例》第九條:
持有核材料數量達到下列限額的單位必須申請核材料許可證;
(一)累計的調入量或生產量大於或等於0.01有效公斤的鈾、含鈾材料和製品(以鈾的有效公斤量計);
(二)任何量的鈈--239、含鈈--239的材料和製品;
(三)累計的調入量或生產量大於或等於3.7×10的13次方貝可(1000永)的氚、含氚材料和製品(以氚量計);
(四)累計的調入量或生產量大於或等於1公斤的濃縮鋰、含濃縮鋰材料和製品(以鋰-6量計)。
累計調人或生產核材料數量小於上列限額者,可免予辦理許可證,但必須向核工業部辦理核材料登記手續。
對不致危害國家和人民群眾安全的少量的核材料製品可免予登記,其品種和數量限額由核工業部規定。
❼ 中國有沒有加入核不抗散條約
中國於1992年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條約加入書中,中國強調防止核武器擴散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實現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過程中的措施和步驟。
在1995年條約審議和延期大會上,中國支持條約無限期延長。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率團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錢其琛指出,中國支持條約關於推動核裁軍、防止核擴散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國際合作的三大目標。多年來條約在遏制核擴散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毋庸諱言,條約存在著局限性和缺陷,對締約國規定了不同的權利與義務,有其不平衡之處。中國相信,隨著在核裁軍領域取得持續進展,各國之間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不斷加強,條約的局限性和缺陷是可以逐步得到彌補和糾正的。錢其琛強調指出,條約無限期延長,不能理解為允許核國家有永遠擁有核武器的特權。
作為條約締約國,中國恪守條約的各項規定,嚴格履行自己的義務,為實現條約的三大目標作出了不懈努力和貢獻。中國奉行不主張、不鼓勵、不從事核武器擴散,不幫助別國發展核武器的政策,並制定了核出口三原則,即僅用於和平目的;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保障監督;未經中方同意不得轉讓給第三方。1997年5月,中國政府頒布《關於嚴格執行中國核出口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中國出口的核材料、核設備及其相關技術,均不得提供給或用於未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的核設施。1997年9月,中國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出口管制條例》,規定不得向未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的核設施提供任何幫助;核出口由國務院指定的單位專營;國家對核出口實行許可證制度。同時,中國參考國際上普遍接受的核出口控制清單,制定了《核出口管制清單》。1998年6月10日,中國政府頒布《核兩用品及相關技術出口管制條例》,對與核有關的兩用品及相關技術的出口實行嚴格控制。
中國一貫支持和參與防止核擴散的國際合作,積極履行所承擔的國際義務。1993年7月,中國正式承諾,在自願的基礎上,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通報所有核材料的進出口、核設備及相關非核材料的出口情況。1997年5月,中國派觀察員出席作為多邊核出口控制機制之一的「桑戈委員會」會議,並於同年10月正式加入該委員會。1998年9月,中國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就締結保障監督協定的附加議定書達成一致,承諾向機構申報與無核武器國家進行核合作的有關情況。1998年12月31日,中國簽署了該議定書。
中國一貫致力於和平利用核能領域的國際合作,主張防止核武器擴散的努力,不應無視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正當權益和要求,更不能採取雙重標准,以防擴散為名,限制、妨礙各國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
❽ 我國核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是怎樣的
我國核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和我國的法律法規體系是相應的,分為國家法律、國務院條例和部門規章。截至2014年4月,共有法律1部,行政法規7項,部門規章27項,導則89項,共計124項法規。
國家法律
國家法律是法律法規的最高層次,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以國家主席令發布的,具有最高國家法律效力。對於核能開發和核技術應用及核與輻射安全問題的最高法律是《原子能法》和《核安全法》,目前正在制定中。2013年9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將 《核安全法》列為二類立法項目,已形成了《核安全法(草案)》並報人大環資委。當前有關核安全、電離輻射安全和環境保護的唯一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是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由國家主席在2003年6月以第六號主席令的形式頒布的。
國務院條例
國務院條例是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是法律法規體系的第二層次,是由國務院批准,以國務院令發布的。現有的條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制條例》、《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
部門規章
部門規章是法律法規的第三層次,由國務院的各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和發布,具體到核與輻射安全相關的部門規章,就是由環保部(國家核安全局)批准和發布了。實施細則是根據核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具體的辦法規章,核安全規定是規定核安全目標和基本安全要求的規章。
此外,還有一些與部門規章對應的支持性法規文件,例如在核與輻射安全領域的核安全導則和核安全法規技術文件等。核安全導則是說明或補充核安全規定以及推薦有關方法和程序的文件,核安全法規技術文件是核電廠技術領域中的參考性文件,如《核動力廠設計安全規定》、《核電廠質量保證安全規定》《核電廠質量保證大綱的安全規定》、《民用核承壓設備無損檢驗人員培訓、考核和取證管理辦法》等。
❾ 國務院頒發的核安全管理條例有幾個
HAF0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HAF002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
HAF501中華人版民共和國核權材料管理條例
HAF601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
HAF701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
共計7個
❿ 中國在1968年為什麼拒簽核不擴散條約
中國與《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中國於1992年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條約加入書中,中國強調防止核武器擴散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實現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過程中的措施和步驟。
在1995年條約審議和延期大會上,中國支持條約無限期延長。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率團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錢其琛指出,中國支持條約關於推動核裁軍、防止核擴散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國際合作的三大目標。多年來條約在遏制核擴散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毋庸諱言,條約存在著局限性和缺陷,對締約國規定了不同的權利與義務,有其不平衡之處。中國相信,隨著在核裁軍領域取得持續進展,各國之間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不斷加強,條約的局限性和缺陷是可以逐步得到彌補和糾正的。錢其琛強調指出,條約無限期延長,不能理解為允許核國家有永遠擁有核武器的特權。
作為條約締約國,中國恪守條約的各項規定,嚴格履行自己的義務,為實現條約的三大目標作出了不懈努力和貢獻。中國奉行不主張、不鼓勵、不從事核武器擴散,不幫助別國發展核武器的政策,並制定了核出口三原則,即僅用於和平目的;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保障監督;未經中方同意不得轉讓給第三方。1997年5月,中國政府頒布《關於嚴格執行中國核出口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中國出口的核材料、核設備及其相關技術,均不得提供給或用於未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的核設施。1997年9月,中國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出口管制條例》,規定不得向未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的核設施提供任何幫助;核出口由國務院指定的單位專營;國家對核出口實行許可證制度。同時,中國參考國際上普遍接受的核出口控制清單,制定了《核出口管制清單》。1998年6月10日,中國政府頒布《核兩用品及相關技術出口管制條例》,對與核有關的兩用品及相關技術的出口實行嚴格控制。
中國一貫支持和參與防止核擴散的國際合作,積極履行所承擔的國際義務。1993年7月,中國正式承諾,在自願的基礎上,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通報所有核材料的進出口、核設備及相關非核材料的出口情況。1997年5月,中國派觀察員出席作為多邊核出口控制機制之一的「桑戈委員會」會議,並於同年10月正式加入該委員會。1998年9月,中國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就締結保障監督協定的附加議定書達成一致,承諾向機構申報與無核武器國家進行核合作的有關情況。1998年12月31日,中國簽署了該議定書。
中國一貫致力於和平利用核能領域的國際合作,主張防止核武器擴散的努力,不應無視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正當權益和要求,更不能採取雙重標准,以防擴散為名,限制、妨礙各國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
(孔鈞)
《人民日報》 (2000年06月08日第七版)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