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接種門診規章制度
❶ 預防接種有哪些規定
規范要求,從事預防接種工作的醫療衛生機構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並明專確其責任區域屬。接種單位應具備下列條件:具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件;具有經過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預防接種專業培訓並考核合格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護士或者鄉村醫生;具有符合疫苗儲存、運輸管理規范的冷藏設施、設備和冷藏保管制度。承擔預防接種的人員應當具備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護士或者鄉村醫生資格,並經過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預防接種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
據介紹,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疫苗包括皮內注射用卡介苗、重組乙型肝炎疫苗、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吸附百白破聯合疫苗及吸附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麻疹減毒活疫苗。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常規免疫為:卡介苗接種1劑次;乙肝疫苗接種3劑次;脊灰疫苗口服4劑次,前3劑次為基礎免疫,第4劑次為加強免疫;百白破疫苗接種5劑次,前3劑次為基礎免疫,第4劑次為加強免疫;第5劑次使用白破疫苗加強免疫1劑次;麻疹疫苗接種2劑次,第2劑次為復種。
❷ 預防接種操作前要嚴格實行三查七對制度三查七對指什麼
《預防接種工作規范》(2016年版)在第四章 預防接種服務中明確規定:預防接種工作人員在預防接種操作前再次進行「三查七對」,無誤後予以預防接種。三查:檢查受種者健康狀況和接種禁忌證,查對預防接種卡(簿)與兒童預防接種證,檢查疫苗、注射器外觀與批號、效期; 七對:核對受種對象姓名、年齡、疫苗品名、規格、劑量、接種部位、接種途徑。」
對於計免新人來說,可能不是很好記憶,可以試試這樣巧記:
三查:人證苗(來人,拿證,拿苗)
查人(健康狀況和接種禁忌證)
查證(預防接種卡(簿)與兒童預防接種證)
查苗(+注射器)(外觀與批號、效期)
七對:人苗肉(核對:人對,苗對,好,露肉,接種)
對人:姓名、年齡
對苗:疫苗品名、規格、劑量
對肉(露出正確的肌肉):接種部位、接種途徑
記憶方法:
查是要問的。問家長兒童是否健康,問帶證了嗎。然後接種者提供正常的苗和注射器。這一步屬於常態,不具體到哪一個人哪一種苗,非特異。
對是要核對的,仔細看的,這個就是責任問題了。這個是精準的,,具體到哪一個人,哪一個苗,特異性的。接過來證看看兒童的姓名年齡,疫苗的品名和手上的一致,接種的部位和途徑。
門診預防接種人員可以關注公眾號「接種率報表」,交流計免知識。見證更多精彩。
❸ 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對兒童實行什麼制度
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國家免疫規劃項目的預防接種實行免費。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兒童的監護人應當相互配合,保證兒童及時接受預防接種。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預防、控制的需要,制定傳染病預防接種規劃並組織實施。用於預防接種的疫苗必須符合國家質量標准。
(3)預防接種門診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分類
第三條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3]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可以決定增加、減少或者調整乙類、丙類傳染病病種並予以公布。
❹ 預防接種注意事項
(1)根據鴨場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免疫程序要了解本地區或本場鴨傳染病的疫情和流行情況,同時根據母源抗體的水平(雛鴨)、鴨群抗體水平(通過抗體檢測)和疫苗的性質,制定合理而科學的免疫程序、選擇合適的免疫時機。(2)正確使用疫苗所有疫苗在運輸、貯藏過程中,均應按要求保存,用法、用量應嚴格按說明書或獸醫指導操作、使用。不用過期或保存不當的疫苗,劑量不是越大越好,過大會導致免疫麻痹而造成免疫失敗。(3)滅菌操作免疫接種操作中,從一開始就要採取嚴格的衛生措施,接種用的器具設備應事先滅菌。吸取疫(菌)苗的針頭要固定,切勿用剛注射的針頭吸取疫苗,以防止整瓶疫苗受到污染。油乳劑疫苗一經開瓶、稀釋後應在當天最短時間內用完,活疫苗在稀釋後2小時內用完。(4)給予抗應激葯物為減少免疫應激帶來的損失,接種時鴨應是健康的,兩次免疫的間隔時間應在5天以上。免疫前後,最好能給予抗應激的葯物。對免疫效果有影響的葯物,在免疫接種期間應停止使用。(5)免疫後的工作接種後,注意觀察鴨有無異常反應,發現過敏的應及時注射抗過敏葯物,最好在免疫2~3周後監測抗體水平,檢驗免疫效果,以確保免疫成功;同時加強飼養管理,嚴格執行防疫衛生制度,盡量減少和避免應激,從而保證機體產生堅強的免疫力。
❺ 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對兒童實行()制度
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
從題目所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應該得出預防接種證是正確的,所以答案應該選擇C:預防接種證。
具體條例如下:
《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
第二十六條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在兒童出生後1個月內,其監護人應當到兒童居住地承擔預防接種工作的接種單位為其辦理預防接種證。接種單位對兒童實施接種時,應當查驗預防接種證,並作好記錄。
兒童離開原居住地期間,由現居住地承擔預防接種工作的接種單位負責對其實施接種。
(5)預防接種門診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制度內容:
兒童離開原居住地期間,由現居住地承擔預防接種工作的接種單位負責對其實施接種。
預防接種證的格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制定。
兒童入托、入學時,托幼機構、學校應當查驗預防接種證,發現未依照國家免疫規劃受種的兒童,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兒童居住地承擔預防接種工作的接種單位報告,並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接種單位督促其監護人在兒童入托、入學後及時到接種單位補種。
證件介紹:
預防接種證是兒童預防接種的記錄憑證,每個兒童都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建證並接受預防接種。
兒童家長或者監護人應當及時向醫療保健機構申請辦理預防接種證,托幼機構、學校在辦理入托、入學手續時應當查驗預防接種證,未按規定接種的兒童應當及時安排補種。
兒童家長或監護人要妥善保管好接種證並按規定的免疫程序、時間到指定的接種點接受疫苗接種。
如兒童未完成規定的預防接種,因故遷移、外出、寄居外地,可憑接種證在遷移後的新居或寄居所在地預防接種門診(點)繼續完成規定的疫苗接種。
當兒童的基礎免疫與加強免疫全部完成後,家長應妥善保管好接種證,它是兒童身體健康的身份證,以備孩子入托、入學、入伍或將來出入境的查驗。」
❻ 預防接種門診的工作指主要有哪些
接種門診工作人員職責 1、及時掌握本轄區兒童(包括外來兒童)情況,建立新生兒預防接種卡、證,按免疫程序的規定和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要求,組織開展預防接種工作,實施預防接種的安全注射。 2、提出疫苗需求計劃,建立健全疫苗領發登記,做好疫苗管理。 3、做好冷鏈設備的使用、保養工作,建立冷鏈運轉記錄。 4、進行常規接種率報告,針對傳染病和預防接種後不良反應或事故進行報告。 5、開展預防接種工作的健康教育。 6、收集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基礎資料。 7、定期對轄區內流動兒童進行調查摸底,建立流動兒童預防接種登記簿。對集貿市場和外來人口較密集的地方進行上門串戶通知接種,消除免疫空白點。片區負責人員每二個月一次對外來兒童進行查漏補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季度一次抽查1/4居委會外來兒童接種情況。及時發現流動人口中的兒童,並按規定給予接種或補種。對外來兒童家長進行計劃免疫知識宣教。 8、掌握轄區內托幼機構、小學學生預防接種情況,定期查漏補種,杜絕發生因漏種而引發相關傳染病的爆發。
❼ 預防接種證制度的免疫預防接種證
預防接種證是兒童預防接種的記錄憑證,每個兒童都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建證並接受預防接種。兒童家長或者監護人應當及時向醫療保健機構申請辦理預防接種證,托幼機構、學校在辦理入托、入學手續時應當查驗預防接種證,未按規定接種的兒童應當及時安排補種。兒童家長或監護人要妥善保管好接種證並按規定的免疫程序、時間到指定的接種點接受疫苗接種。如兒童未完成規定的預防接種,因故遷移、外出、寄居外地,可憑接種證在遷移後的新居或寄居所在地預防接種門診(點)繼續完成規定的疫苗接種。當兒童的基礎免疫與加強免疫全部完成後,家長應妥善保管好接種證,它是兒童身體健康的身份證,以備孩子入托、入學、入伍或將來出入境的查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