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6月頒發欽定查禁鴉片規章
① 哪一年的法律最初規定了販賣毒品罪
是1979年7月1日,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刑法,該法171條明確規定了製造、販賣、運輸毒品罪。
中國是世界上禁毒最早的國家,已有二百年多年的歷史。中國也是世界上禁毒立法最早的國家,中國最早的禁毒法規是1729年(雍正七年)清廷頒布的禁煙詔令。
1839年6月清朝道光皇帝頒布的《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是中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禁毒法律。光緒於1906年正式頒布了十年為限禁絕煙毒上諭,開始清王朝20世紀第一次由政府發動的全國范圍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海灘一聲令下,所收繳的三百三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四斤鴉片,隨著滾滾濃煙投進了銷煙池。林則徐的這一壯舉震驚中外,令世人矚目。
(1)1839年6月頒發欽定查禁鴉片規章擴展閱讀:
販賣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
販賣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1、販賣鴉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
2、販賣毒品集團的首要分子;
3、武裝掩護販賣毒品的;
4、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情節嚴重的;
5、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的。
販賣鴉片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滿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販賣鴉片不滿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滿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販賣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從重處罰。
對多次販賣毒品,未經處理的,毒品數量累計計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販賣毒品罪
②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禁毒的公約是什麼
01
國際鴉片公約
《國際鴉片公約》(InternationalOpiumConvention)是第一份國際禁毒條約,於1912年1月23日在海牙簽署。美國協同其他13個國家就國際鴉片公約於1909年在上海召開會議,會議就加大譴責國際鴉片貿易取得共識。
國際毒品顧問委員會於1925年2月19日在日內瓦簽署了修訂後的《國際鴉片公約》,簽約國包括美國、中國、法國、英國、義大利、日本、荷蘭、伊朗、葡萄牙、俄羅斯、暹羅。
美國、中國、荷蘭、宏都拉斯和挪威於1915年實施了該公約。在1919年被寫入 凡爾賽條約以後,該公約在國際上強制實施。
其修訂版於1925年2月15日簽署,1928年9月25日生效。該公約引入了一個統計控制系統,由 國際聯盟的常設中央鴉片委員會監管。在中國和美國的支持下,埃及建議一種經過乾燥的印度大麻(hashish)也被加入到公約之內。另一個子委員會還提出下列文本:對印度大麻及其製成品只能被許可用於醫療和科學用途。然而,從雌性cannabissativaL的頂部提取的樹脂(charas)和其他的以其為基礎的製成品(hashish、chira、esrar、diamba等)目前被用於非醫療的、可能有害的用途,它們應該像其他的毒品一樣,在任何情況下都禁止生產、銷售和交易。
印度和其他國家反對這樣的說法,它們以社會、宗教的習俗和野外大麻種植過於廣泛為由,稱以上說法很難執行。因此,該規定最終沒有進入公約中。一個妥協條款:禁止印度大麻被出口到禁止使用它的國家,而進口國也許出具許可進口的文書,並申明進口貨物「是出於醫療或科學目的」,並要求締約國「對進口的動機進行有效的控制,以阻止非法的國際大麻運輸,尤其是以樹脂的形式」。但公約也為各國留下足夠自由以允許生產、國內交易和用於娛樂用途的大麻使用。 該公約被1961年的麻醉品單一公約所替代。
③ 中國和世界第一部較完整的禁毒法規
【17世紀中 — 18世紀中】
約於明朝時,鴉片在中國出現。「明神宗」朱翊鈞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他也是「鴉片皇帝」,他在朝四十八年期間長年不視朝政,其原因就是中鴉片之毒。
中國是世界上禁毒最早的國家,已有二百年多年的歷史。中國也是世界上禁毒立法最早的國家,中國最早的禁毒法規是1729年(雍正七年)清廷頒布的禁煙詔令。
1839年6月清朝道光皇帝頒布的《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是中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禁毒法律。光緒於1906年正式頒布了十年為限禁絕煙毒上諭,開始清王朝20世紀第一次由政府發動的全國范圍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
【1838年 — 19世紀中】
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鴉片。
林則徐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水師提督關天培等緝拿煙販,整頓海防,命令外國商人交出鴉片。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海灘一聲令下,所收繳的洋鬼子們的三百三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四斤鴉片,隨著滾滾濃煙投進了銷煙池。林則徐的這一壯舉震驚中外,令世人矚目。
自鴉片戰爭時期開始,廣州是中國最早的鴉片轉運站,大量的鴉片由此轉運到全國各地。
作為首批開放的通商口岸,上海更是成為了中國最大乃至世界最大的鴉片進口、轉口與消費口岸,被稱為 「鴉片之都」。鴉片戰爭後,隨著印度鴉片源源不斷地涌進國內,導致大量白銀外流。為此,1874年洋務派代表人物李鴻章提出「分洋人利權」的鴉片救國論,主張「以土抵洋」。1858年,英、法、美等國迫使清政府在上海簽訂了《中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使鴉片貿易在中國正式「合法化」。
【20世紀初 — 20世紀中】
近代世界第一個國際禁毒領域的多邊會議,是在中國召開的。
1909年2月1日,「萬國禁煙會」在上海和平飯店召開,本次會議是全球性禁煙運動的開端。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13個國家派代表參加會議。這次會議,促成了1912年海牙國際禁毒會議的召開。海牙國際禁毒會議,草簽了世界第一個國際禁毒公約--《海牙禁止鴉片公約》,稱為國際禁毒合作的發端, 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禁毒斗爭的開展,是國際禁毒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頒布了《關於嚴禁煙光煙毒通令》,僅用三年時間就在中國大陸肅清了鴉片煙毒,並從此贏得三十年」無毒國」的美譽。
【20世紀80年代 — 20世紀末】
由於英、美等西方國家在世界推銷鴉片等歷史因素和全球毒品 消費市場逐年增長的現實因素,催生了金三角(寮國、泰國、緬甸 三國接壤地區)、金新月(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銀三角(南美地區),全球三大毒源地,而這三大毒源地中有兩個與我國毗鄰。
特別是由於我國西南邊境毗鄰世界最主要的毒源地金三角, 造成毒源地的毒品大量流入我國,部分經我國中轉走私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1987年6月,根據聯合國秘書長的建議,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了 「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的問題國際會議」,這是部長級國際禁毒會議,有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了6月26日的大會,會議結束時與會代表一致通過決議,將每年的6月26日確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號召全世界人民共同抵禦毒品危害。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在我國境內吸毒者基本上以吸食傳統毒品為主,此後逐漸向合成毒品發展。近些年來,冰毒、搖頭丸等合成毒品正逐步替代傳統毒品成為世界主流毒品,一些新型毒品和制毒技術不斷通過東南沿海地區,由境外流入境內。從地區范圍看,吸毒者的分布一般農村多於城鎮。
【20世紀末 — 2013年】
《禁毒法》: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國家主席胡錦濤以第七十九號令公布,自2008 年6月1日起施行。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97號《戒毒條例》已經2011年6月22日國務院第160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為了實施《禁毒法》規定的各項戒毒措施,全面規范戒毒工作,有必要在總結以往強制戒毒、勞教戒毒執法實踐經驗, 以及《禁毒法》規定的其他戒毒措施的試點經驗基礎上,制定《戒毒條例》。
④ 1839年6月3日中國發生了什麼大事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四月丁亥),林則徐在虎門公開毀鴉片
林則徐於1838年12月31日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往廣東查禁鴉片,抑制該省水師。他於1839年3月10日抵達廣州,在兩廣總督鄧廷楨的合作下,依靠廣州人民禁煙。當時,鴉片商人和英國代表都抱觀望態度。林則徐宣稱:「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3月18日,林則徐命十三行頒給諭帖,嚴令外商繳出鴉片,並保證以後不再販賣鴉片。24日,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從澳門潛入廣州洋館,阻止外商交煙。林則徐一面派兵監視洋館,封銷廣州、澳門之間的交通線,一面曉諭英商,論理、論法、論情、論勢,說明必須禁絕販煙。27日,義律被迫遞函允繳鴉片。4月11日,林則徐、鄧廷楨親抵虎門驗繳鴉片。從4月12日至5月21日,共收繳鴉片19187袋,餘8箱留為樣品,後來銷毀。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銷煙,經22天方銷完。虎門銷煙是禁煙運動的高潮,是對於數十年來外商販運鴉片的嚴正抗議和堅決打擊,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
⑤ 面對鴉片大量輸入,以什麼為代表的一批官員力主嚴厲禁煙
弛禁與嚴禁的論爭,以嚴禁論的勝利而告一段落。清廷官員,即使是原來支持弛禁的鄧廷楨,還是執行了朝廷禁煙令,驅逐在廣州的外國煙販,擬定《拿辦窯口走私章程》,認真查辦禁煙事宜。道光十七年(1837)六月,道光皇帝諭令兩廣總督鄧廷楨驅逐鴉片躉船,「嚴飭洋商,傳諭該國坐地夷人,勒令寄泊躉船盡行回國,無許託故逗留。並確查窯口巢穴所在,悉數按治,毋稍姑息」(《籌辦洋務始末》(道光朝)第一冊,第19頁)。七月,又令緝辦鴉片私販。鄧廷楨要求英國商務監督義律等撤走躉船,但遭到拒絕。鄧廷楨於是通過鏟除「快 蟹」等走私小船,斷絕躉船接濟補給等方法,來達到驅逐躉船的目的,又嚴厲查緝了一批國內鴉片販子。雙管齊下,禁煙取得了一些成效,使煙土價格開始下跌。 然而,鴉片泛濫已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鄧廷楨等人的禁煙措施,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鴉片走私活動仍十分猖獗,白銀大量外流並未改變。針對這種局面,道光十八年閏四月(1938年6月)鴻臚寺卿黃爵滋奏呈《請嚴塞漏厄以培國本折》,建議採用重治吸食洋煙的方法來禁止鴉片。黃爵滋認為,以往禁查鴉片一是嚴查海口,在海岸巡邏;二是禁止通商;三是查拿興販,嚴治煙館。但這些方法都未能達到禁煙的目的,成效較小。因此,他提出了重治吸食的辦法。因為「耗銀之多,由於販煙之盛,販煙之盛,由於食煙之眾。無吸食,自無興販,由外夷之煙自不來矣。」黃爵滋重治吸食的方法是:「請皇上嚴降諭旨,自今年某月某日起至明年某月某日至,准給一年期限戒煙,雖至大之癮,未有不能斷絕。若一年之後,仍然吸食,是不奉法之亂民,置之重刑,無不平允。查舊例,吸食鴉片者,罪僅枷杖,其不指出興販者,罪杖一百徒三年,然皆系活罪。斷癮之苦,甚於枷杖與徒。故甘犯明刑,不肯斷絕。若罪以死論,是臨刑之慘急,更苦於斷癮之苟延。臣知其情願絕癮而死於家,必不願受刑而死於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鴉片戰爭》第一冊,第465頁)黃爵滋提出了用「死刑」嚴懲鴉片吸食者的主張。 道光皇帝閱後,抄轉全國各地方大員,並諭令「盛京、吉林、黑龍江將軍、直省各督撫,各抒所見,妥議章程,迅速具奏」。(《鴉片戰爭檔案史料》第1冊,第258頁)於是,針對黃爵滋的意見,全國各地方大員展開了章奏大討論。綜合起來看,各大員都認為銀貴錢賤是由於鴉片大量輸入造成的白銀大量外流。但對於用「死刑」重罪吸食者,絕大多數官員都表示了反對,他們認為:吸食鴉片不過如酒色過度一樣,是自戕軀命,與殺人、強盜等十惡同罪,量刑過重;而且吸食者幾遍天下,勢必造成誅不勝誅的局面;二是認為禁絕鴉片,逐應從正本清源入手,販售鴉片是活水源頭,吸食為其流,只有重治販售,遇源絕流,才能堵絕吸食。他們有的主張應嚴懲販煙,開煙館之人;有的主張嚴禁鴉片入口,禁絕煙船入港,驅逐躉船;有的主張首先嚴海口之禁,次加興販開館之罪;有的主張重懲海口接引奸商;有的主張嚴懲官吏中的吸煙者。這些人的意見,也是很有道理的。在鴉片流毒全國之時,只有從入口到吸食的整個過程全力嚴加禁堵,才能收到禁絕之奇效,缺一則不可。 同意黃爵滋重罪吸食的僅僅是少數督撫,林則徐完全同意黃爵滋的意見,並結合自己在湖廣轄境的禁煙成果,指出嚴刑峻法是可以禁絕鴉片的。他指出:「民情非不畏法,習俗大可轉移,全賴功令之森。」(《鴉片戰爭檔案史料》第一冊,第357頁)林則徐在條奏之時,還附上了《錢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的附片,進一步指出了鴉片的危害,發生了震聾發聵的吼聲:「迨流毒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泛泛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御敵之兵,且無可充餉之銀。」(《林則徐集·奏稿(中)》) 此時的大討論,進一步促進了禁煙措施的合理化與實施,因而也推動了禁煙工作的進行,在全國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成果顯著的禁煙活動。直隸、山東、江蘇、湖廣、福建、浙江、江西、兩廣等地,查獲了多起煙土案。僅道光十八年(1838)十月,即有二千餘名鴉片販子、掮客、吸食者被捕,每一天都有一些罪大惡極之人被判處死刑。到年底,鴉片商已成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四處逃匿,鴉片的興販幾乎中斷了。 內地禁煙初獲成功,道光皇帝又把禁煙重點轉向了堵絕鴉片進口上。道光十八年(1838),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並諭令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巡撫怡良通力合作。次年三月,林則徐到達廣州後,立即進行了雷厲風行的禁煙活動。他在鄧廷楨、怡良的支持下,下車伊始,即緝拿了17個據報在案的煙販,調查了45名涉嫌從事鴉片交易活動的官府人員。之後,又下令所有吸食、販賣鴉片之人,必須在兩個月內交出鴉片和煙具,投案自新。到六月底,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林則徐共捕獲鴉片販子1700餘名,收繳煙膏 煙土近65萬兩,煙槍7萬余桿,成果較為顯著。對於官員中涉嫌販賣鴉片之人,林則徐也大力進行調查、懲處,先後懲辦了廣東水師副將韓肇慶及蔣大彪、徐廣等下級軍官。對於販賣鴉片的外國人,林則徐也下了最後通牒,義正辭嚴地指出:「查爾等以此物(指鴉片)蠱惑華民,已歷數十年,所得不義之財,不可勝計,此人心所共憤,亦天理所難容。從前天朝例禁尚寬,各口猶可偷漏,今大皇帝聞而震怒,必盡除之而後已。所有內地人民販賣開煙館者,立即正法,吸食者亦議死罪。爾等來至天朝地方,即應與內地民人同遵法度,本大臣家居閩海,於外夷一切伎倆,早皆深悉其詳。是以持大皇帝頒給平定外域屢次立功之欽差大臣關防,前來查辦。若追究該夷人積年販賣之罪,即已不可姑容。惟念究系遠人,從前尚未知有此嚴禁,今與爾明申約法,不忍不教而誅。查爾等現泊伶仃等洋之躉船,存貯鴉片甚多,意欲私行售賣,獨不思海口如此嚴拿,光復有人敢為護送,而各省亦皆嚴拿,更有何處敢與銷售?此時鴉片禁止不行,人人知為鴆毒,何苦貯在夷躉,久錠大洋,不獨徒費工資,恐風火更不可測也。合行諭飭,諭到該夷商等,速即遵照,將躉船鴉片,盡數繳官,由洋商查明共交若干箱,造具清冊,呈官點驗收明毀化,以絕其害,不得絲毫藏匿。一面出具甘結聲明,嗣後來船永遠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即沒收,人即正法字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鴉片戰爭》,第二冊,第144頁)然而,林則徐的諭令遭到外國鴉片販子的抵制,林則徐採取了堅決的措施:下令封倉,停止中外貿易;派兵包圍商館,撤退商館內的中國買辦、工役,停止食物供應。至此,英國商務監督義律以英國政府的名義,責令英國商人將鴉片全部交出,損失由英國政府和他本人負責賠償。 林則徐收繳鴉片的工作至此已大見成效,至四月(1839年6月)共收繳了鴉片二萬余箱。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公開銷毀鴉片。其時銷毀鴉片,是在海岸處挖了若乾池子,將鴉片、石灰放在一起,當海水漲潮時,鴉片、石灰、水發生化學反應,變成了灰燼,並被海水沖走,干凈利落,一點殘渣剩膏也未留下。 虎門銷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禁毒行動,是正義戰勝了邪惡的行動。然而,英國殖民主義者,卻以此為借口發動了鴉片戰爭。 承平日久,清朝的八旗官兵、綠營兵已腐敗不堪,沒有什麼戰鬥力。因此,鴉片戰爭中,清軍一敗塗地,馬戛爾尼的預言至此被證實了。道光二十二年(1842),清廷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等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屈辱地同意了英軍的一切要求。
⑥ 1839年6月()頒布的《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是中國和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禁毒法規
1839年6月清道光皇帝頒布的《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是中國和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禁毒法規。
世界禁毒立法始於鴉片泛濫的近代。中國是世界上禁毒立法最早的國家。1729年清朝雍正皇帝頒布的關於禁止鴉片煙的條例是中國最早的禁毒法規。1839年6月清道光皇帝頒布的《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共39條,是中國和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禁毒法規。
《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中規定:所有吸毒人員,在一年半之內必須戒煙,不能禁煙者將被判刑,絞監候。鴉片煙販,就地正法,斬立決;所有開設煙館、提供吸煙場所,以及包庇販毒的官員,就地正法,絞監候。鴉片煙販,就地正法,斬立決;
為國內走私提供貨源的洋人,就地正法,首犯斬立決,從犯絞立決。除了吸毒人員是死緩以外,其它凡是參與鴉片銷售的相關人員,無論洋人還是中國人,都要就地正法。
(6)1839年6月頒發欽定查禁鴉片規章擴展閱讀:
《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的背景: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正式抵粵,受九響禮炮之禮,所有廣東高官員皆來迎接。
眾鴉片煙商以為賄賂就能打動新來的欽差大臣林則徐,偏是林則徐就與歷來的官員不同,視錢財如無物,他限定所有煙商三日內交出全數鴉片,並簽切結書,聲明以後不販鴉片,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少數的煙商屈服,但大部分的煙商,皆無所動。
林則徐便宣告:「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識界的士人與他同一陣線,召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三大書院六百四十五學子入貢院「考試」。
這次名為考試,實為問卷調查,試題四道:鴉片集散地及經營者姓名;零售商;過去禁煙弊端;禁絕之法。自此林則徐掌握了所有煙商、貪官污吏之名單。
禁煙期間,林則徐寫了一封致維多利亞女王的照會,質問女王明知鴉片有害,在國土上包括倫敦、蘇格蘭和愛爾蘭等地不產鴉片,嚴禁國民吸食。但卻在其管轄的印度種植生產鴉片,批准國民在中國進行鴉片貿易。
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鴉片,並通知女王中國已經通過《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全面禁煙,使英國國民放棄鴉片貿易。
⑦ 1838年零九,徐上書道光皇帝主張嚴禁鴉片,後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禁()。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1],是中國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經擔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為主張嚴禁鴉片及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稱譽。
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煙時,使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將收到的鴉片於虎門銷毀。虎門銷煙成為清帝國與大英帝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清朝官員林則徐一生奉命與西方周旋,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⑧ 鴉片戰爭清政府強烈要求禁煙而不是禁毒
道光十九年五月(1839年6月),正值禁煙運動進入高潮之際,清政府頒布了《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
那時,「禁煙」,指的就是禁鴉片煙。
鴉片,因為對人體有毒害,後被稱為毒品。禁鴉片煙,就是禁毒。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57條規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
20世紀80年代以來,吸毒在全世界日趨泛濫,毒品走私日益嚴重。毒品的泛濫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並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巨大威脅。日趨嚴重的毒品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災難。面對這一嚴峻形勢,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有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每年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
中國,1839年6月3日開始的虎門銷煙,於6月25日結束。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國際禁毒日。
⑨ 我國歷史上第一道查禁鴉片的諭旨是哪一年
1839年9月1日,他在給道光皇帝的一份奏摺就認為:「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伐俱非所嫻,而腿足裹纏,結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
(《林則徐集·奏稿》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676頁。)
到了1840年8月,英國的堅船利炮已逼近中國內海,林氏聽到英軍攻陷定海的消息,再次上疏獻策於道光帝,在《密陳以重賞鼓勵定海民眾誅滅敵軍片》中提出了動員激勵沿海軍民殺敵的具體辦法,仍謂洋兵雖「上身刃不能傷」,但「一仆不能復起」,若以長棍伏擊其足,應手即倒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