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獎金扣稅具體規定條例

獎金扣稅具體規定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1-10 07:49:50

『壹』 年終獎金扣稅標准

年終獎金扣稅標准:當月工資高於5000元時,扣稅方式為:年終獎*稅率-速算扣除數,稅率是按年終獎/12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稅率;當月工資低於5000元時,扣稅方式為:(年終獎-(5000-月工資))*稅率-速算扣除數,稅率是按年終獎-(5000-月工資)除以12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稅率。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貳』 年終獎金怎麼扣稅

個人取得年終獎金應單獨按照一個月的工資所得計算繳納個稅,具體有三種計稅方法:

方法一:取得年終獎金當月個人的工資高於(或等於)費用扣除額(5000元)的,將年終獎金除以12個月,按照得出的數額找出所對應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然後用獎金全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就是最終需要繳納的稅款額。

方法二:取得年終獎金當月個人的工資低於費用扣除額(5000元)的,將工資與年終獎金相加後,減去5000元,得出的數額,再除以12個月,找出對應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然後用這一數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得出需要繳納的稅款額。

方法三:年終獎金與雙薪同一個月內發放時,將所發的雙薪與年終獎金合並除以12個月,找出對應稅率,然後用這一數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2)獎金扣稅具體規定條例擴展閱讀:

發放形式:

1、雙薪制

「年末雙薪制」是最普遍的年終獎發放形式之一,大多數企業,特別是外企更傾向運用這種方法,即按員工平時月收入的數額在年底加發一個月至數個月的工資。

這是一種guaranteed bonus(有保證的獎金),一般外企普遍採用13薪、14薪或更多。

A:12+1方式

12+1的方法,即到年底企業多發給員工一個月的工資。這種是以時間為衡量指標的,只要你做滿了一年,就可以拿到雙薪。但這種方法在香港、新加坡地區已經不常用了。

B:12+2方式

當員工為公司服務了一整年,公司多發2個月的薪水作為獎勵。這是非常靈活的做法,它一般有公司營業指標、客戶指標和個人指標三方面來衡量。

公司營業指標是以最少成本達到最優化效果,獲得最大利潤打分,客戶指標是由客戶滿意度來打分,個人指標是由個人完成工作的質量和數量打分。

一般地,公司營業指標在雙薪中佔10-20%,集體工作量佔30-40%,而個人指標則在雙薪中佔到40-50%的分量。

也就是說,當你個人努力完成工作,發揮集體協作精神,完成公司營業目標時,才能最終獲得雙薪。這種靈活的做法,已經在國外非常流行。它充分調動員工個人的積極性,發揚團隊合作精神,為公司做出貢獻。

2、績效獎金

這是一種variable bonus(浮動的獎金)。根據個人年度績效評估結果和公司業績結果,所發放的績效獎金,這時發放比例和數額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

通常情況下發放規則是公開的,如某某級別的target bonus(即個人表現和公司表現均是達到目標時對應的獎金)相當於多少月的基本工資(而且級別越高的人獎金占總收入的比例越高),但對每個人具體的績效評估結果各個企業的處理方法不一樣,有的對全員公開,有的不公開。

3、紅包

通常是由老闆決定的,沒有固定的規則,可能取決於員工與老闆的親疏、取決於老闆對員工的印象、取決於資歷,取決於重大貢獻等。通常不公開。民企多見。亞商大多採取的是第二種方式,部分人員還可以得到紅包的獎勵。

除了發放現金,一些公司還將旅遊獎勵、贈送保險、車貼、房貼等列入年終獎的內容。無論企業用哪種方式發放年終獎,有一條原則是共通的,那就是年終獎的發放既要維護企業自身的利益,也要顧及員工的心理期望值,只有把這兩者兼顧好了,年終獎才能發放得「公平」。

才能起到獎勵和激勵的作用,為企業第二年的運作埋下良好的伏筆。獎金的發放方案,不應該在將近年終時才考慮,在年初制定公司計劃的時候,就應該制訂好年終發放獎金時的考評指標、評價方法、發放規則等等相應的各項制度。

『叄』 工資獎金所得征稅范圍的具體規定是怎樣的

1.內部退養人員取得的收入

關於企業減員增效和行政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機構改革過程中實行內部退養辦法人員取得收入的征稅問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所得稅有關政策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58號)規定,實行內部退養的個人在其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工資、薪金,不屬於離退休工資,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2.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兼職和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收入如何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5〕382號)的規定,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在減除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准後,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這里所稱的「退休人員再任職」,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離退休人員再任職界定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6〕526號)第三條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7號)的規定,應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1)受僱人員與用人單位簽訂一年以上(含一年)勞動合同(協議),存在長期或連續的僱用與被僱用關系;(2)受僱人員因事假、病假、休假等原因不能正常出勤時,仍享受固定或基本工資收入;(3)受僱人員與單位其他正式職工享受同等福利、培訓及其他待遇;(4)受僱人員的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工作由用人單位負責組織。

3.用於購買企業國有股權的勞動分紅所得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聯想集團改制員工取得的用於購買企業國有股權的勞動分紅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1〕832號)的規定,企業將留存在企業應分配給職工的勞動分紅,劃分給職工個人,用於購買企業的國有股權,再以職工持股會的形式持有公司的股份,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將多年留存在企業應分未分的勞動分紅在職工之間進行了分配,職工個人再將分得的部分用於購買企業的國有股權。根據個人所得稅法有關規定,對公司職工取得的用於購買企業國有股權的勞動分紅,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稅款由公司代扣代繳。

4.計程車駕駛員從事客貨運營取得的收入

《機動計程車駕駛員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暫行辦法》(國稅發〔1995〕50號文件發布)第六條規定,出租汽車經營單位對計程車駕駛員採取單車承包或承租方式運營,計程車駕駛員從事客貨運營取得的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5.免費旅遊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以免費旅遊方式提供對營銷人員個人獎勵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4〕11號)的規定,自2004年1月20日起,對商品營銷活動中,企業和單位對營銷業績突出人員以培訓班、研討會、工作考察等名義組織旅遊活動,通過免收差旅費、旅遊費對個人實行的營銷業績獎勵(包括實物、有價證券等),應根據所發生費用全額計入營銷人員應稅所得,依法徵收個人所得稅,並由提供上述費用的企業和單位代扣代繳。其中,對企業雇員享受的此類獎勵,應與當期的工資、薪金合並,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對其他人員享受的此類獎勵,應作為當期的勞務收入,按照「勞務報酬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6.企業為職工購買商業保險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單位為員工支付有關保險繳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5〕318號)的規定,企業為員工支付各項免稅之外的保險金,應在企業向保險公司繳付(即該保險落到保險人的保險賬戶)時並入員工當期的工資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稅款由企業負責代扣代繳。

7.股票期權計劃中購買價低於市場價的差額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股票期權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5〕35號)的規定,根據企業股票期權計劃,員工行權時,其從企業取得股票的實際購買價(施權價)低於購買日公平市場價(指該股票當日的收盤價,下同)的差額,是因員工在企業的表現和業績情況而取得的與任職、受雇有關的所得,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的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對因特殊情況,員工在行權日之前將不可公開交易的股票期權轉讓的,以股票期權的轉讓凈收入,作為「工資、薪金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需要說明的是,此種情況下不是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8.住房補貼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養老保險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7〕144號)第三條的規定,企業以現金形式發給個人的住房補貼、醫療補助費,應全額計入領取人的當期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但對外籍個人以實報實銷形式取得的住房補貼,仍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4〕20號)的規定,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9.民航空地勤人員的伙食費、飛行小時費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民航空地勤人員的伙食費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字〔1995〕77號)的規定,民航空地勤人員的伙食費應當按照稅法規定,並入工資、薪金所得,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並由支付單位負責代扣代繳。

此外,《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新疆航空公司空勤人員飛行小時費和伙食費收入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批復》(國稅函發〔1995〕554號)也規定,空勤人員的飛行小時費和伙食費收入,應全額計入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不能給予扣除。

『肆』 勞動法如何規定獎金稅收

對納稅義務人一次取得幾個月的獎金或加薪,一般應將全部獎金、加薪同當月份的工資、薪金合並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但對合並計算後提高適用稅率的,根據從寬從簡的原則,可採取以月份的獎金或加薪加當月份工資、薪金為基數找出適用稅率乘以全部獎金、加薪及當月工資、薪金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補充解釋關於獎金、年終加薪征稅計算方法,舉例說明如下:某人每月工資1,000元,一至十一月份每月已納稅10元;年終時領發十二個月獎金6,000元。原應將全部獎金連同十二月份工資合並計算征稅,即7,000元的稅額為:7,000×30%-1,015(速算扣除數)=1,085.現根據從寬從簡的原則,按一般演算法:每月工資加每月獎金,找出適用稅率,即:1,000元(每月工資)+500元(每月獎金)=1,500元。1,500元的稅率為5%。因此,將全部獎金(6,000元)加十二月份的工資(1,000元)乘稅率5%,減速算扣除數(40元)等於應納稅額。即:(6,000+1,000)×5%-40=310元(財政部稅務總局1981年7月17日<81>稅外便字第65號文)

『伍』 獎金扣稅

每月工資總額扣除2000元費用標准後余額才扣個稅余額在500元以下按5%扣,500-2000按10%扣,2000-5000按15%扣,5000-20000按20%扣,年終獎尚有稅收優惠政策。

『陸』 關於年終獎個人所得稅的扣繳辦法

工資部分:(1700-1600)*0.05=5
年終獎6500/12=541.67(年終將當作一個月的工資計算)
6500*10%-25=625
所以本月你應交納630元的稅金.
其中計數的1700元=你的應發工資-四金(不知是不是)
那5元不用上繳了,繳625元

『柒』 年終獎扣稅規則

根據稅務部門相關規定:

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由扣繳義務人發放時代扣代繳。而且每個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全年一次性獎金的計稅辦法只允許採用一次。其他的如半年獎、季度獎,先進獎等,都要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並,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計稅規則,年終獎發放的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於3500元個稅起征點,應納稅的部分=年終獎-(3500-當月工資),若高於3500元,應納稅的部分=年終獎。

計算方法為:

將應納稅部分除以12(個月),得出的數額,從個人所得稅計算表中找所對應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最後,用公式計算,即:繳納個稅=應納稅部分金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捌』 年終獎扣稅是什麼標准 如果年終獎全額是9萬 要扣多少稅

根據相關規定,2021年12月31日前,居民個人領取全年一次性獎金(年終獎)可以不並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計算納稅,也可以選擇並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

個稅精靈提醒:從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並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稅。

那麼,2019年取得的年終獎選擇「單獨計稅」劃算,還是「並入綜合所得」劃算呢?

不妨看看案例:

納稅人馬小小,2019年取得的收入如下:每月工資10000元,年終獎金90000元。

個人月繳納三險一金1000元,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每月1000元,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每月1000月。

情況一:年終獎金「單獨計稅」

90000÷12=7500

參照「按月換算後的綜合所得稅率表」,適用超過3000元至12000元這檔,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210,那麼,繳納個稅金額:90000*10%-210=8790(元)

全年綜合所得應納稅額:(10000*12-60000-1000*12-1000*12-1000*12)*3%=720(元)

簡單來說,馬小小2019年需要繳納個稅金額為9510元。

情況二:年終獎金「並入綜合所得計稅」

應納稅所得額:

10000*12+90000-60000-1000*12-1000*12-1000*12=114000

參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適用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這檔,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2520,那麼,繳納個稅金額:114000*10%-2520=8880(元)

對比可知,將90000元年終獎金,並入綜合所得計稅更加劃算,一年繳稅8880元,而單獨計稅,一年需要繳稅9510元。

不過,納稅人也別擔心:如果選擇單獨計稅,造成稅負增加,可以在次年3月至6月辦理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時,申請退稅!

『玖』 獎金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1、個人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於(或等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雇員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它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並,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3、《 徵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三條關於納稅人一次取得屬於數月的獎金或年終加薪,勞動分紅的征稅問題。納稅人一次取得屬於數月的獎金或年終加薪,勞動分紅,一般應將全部獎金或年終加薪,勞動分紅同當月份的工資,薪金合並計征個人所得稅。

4、但對於合並計算後提高適用稅率的,可採取以月份所屬獎金或年終加薪,勞動分紅加當月份工資,薪金,減去當月份費用扣除標准後的余額為基數確定適用稅率,然後,將當月份工資,薪金加上全部獎金或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減去當月份費用扣除標准後的余額,按適用稅率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對按上述方法計算無應納稅所得額的,免予征稅。

(9)獎金扣稅具體規定條例擴展閱讀:

一、全年一次性獎金是指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扣繳義務人根據其全年經濟效益和對雇員全年工作業績的綜合考核情況,向雇員發放的一次性獎金。 上述一次性獎金也包括年終加薪、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

二、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並按以下計稅辦法,由扣繳義務人發放時代扣代繳:

(一)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如果在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後的余額,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二)將雇員個人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按本條第(一)項確定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征稅,計算公式如下: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於(或等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三、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採用一次。

四、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的單位,個人取得年終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按本通知第二條、第三條執行。

五、雇員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它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並,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六、對無住所個人取得本通知第五條所述的各種名目獎金,如果該個人當月在我國境內沒有納稅義務,或者該個人由於出入境原因導致當月在我國工作時間不滿一個月的,仍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在我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取得獎金征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6〕183號)計算納稅。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