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噪音法規
A. 噪音標准法規時間
噪音擾民的時間規定是:只要超過晚上22點或至次日早6點的就是擾民了,屬於噪音污染。一類生活區域夜測50分貝以上,二類生活區域夜測65分貝以上。如果您所處的地方出現了在這些范疇之內的行為就是擾民。拓展資料:根據國家規定,在居民區內,戶外允許噪音級晝間為50分貝,夜間為40分貝。《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於1996年10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國家《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中,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稱為環境雜訊污染。包括了工業雜訊污染、建設施工雜訊污染、交通運輸雜訊污染和社會生活雜訊污染,我們著重介紹社會生活雜訊污染。
B. 噪音擾民時間規定
您好,1、「特殊住宅區」特別需要安靜的住宅區,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45分貝、夜間35分貝。2、「居民、文教區」純居民區和文教、機關區,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50分貝、夜間40分貝。3、「一類混合區」一般商業與居民混合區,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55分貝、夜間45分貝。4、「二類混合區」是工業、商業、交通與居民混合區,「商業中心區」是指商業集中的繁華地區,二者的環境雜訊標准值均為晝間60分貝、夜間50分貝。5、「工業集中區」在一個城市或區域內規劃明確確定的工業區,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65分貝,夜間55分貝。6、「交通干線兩側」車流量每小時100輛以上的道路兩側,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70分貝、夜間55分貝。,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 前款規定的夜間作業,必須公告附近居民。
「夜間」是指晚二十二點至晨六點之間的期間。
城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本地城市市區區域聲環境保護的需要,劃定禁止機動車輛行駛和禁止其使用聲響裝置的路段和時間,並向社會公告。
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進行室內裝修活動,應當限製作業時間,並採取其他有效措施,以減輕、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一條 本法所稱社會生活雜訊,是指人為活動所產生的除工業雜訊、建築施工雜訊和交通運輸雜訊之外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第四十二條 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因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固定設備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商業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擁有的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的狀況和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設施的情況。
第四十三條 新建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的邊界雜訊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準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核發文化經營許可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得核發營業執照。
經營中的文化娛樂場所,其經營管理者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使其邊界雜訊不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C. 噪音擾民的相關規定
法律規定規定晚上22點至次日凌晨6點算擾民。
根據《雜訊管理辦法》,雜訊管制時間是22點至次日凌晨6點,但各地方人民政府有權根據當地的實際,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所以要參照當地的管理辦法。
具有某種影響力的人或組織粗暴對待相關民眾利益的作法,一般指雜訊擾民。
根據《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D. 關於樓上噪音的問題,可以用什麼法律法規
如果樓上有噪音,也噪音已經影響了他人生活,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可以報警讓公安部門來處理。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可以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4)租房噪音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E. 【請教】一個與租房的相關法律問題(關於噪音費),謝謝!
你好,噪音污染屬於環境污染的范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五條規定 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而你的朋友即承租人是被侵權人,所以這筆噪音費依法應該屬於你的朋友
F. 關於出租房擾民的問題
公民進行非正常活動、非正常生活方式,而影響了他人的正常生活,侵害了他人可承受的心理底線就是擾民行為。
出租房的居住客如果在夜半三更還不靜休,放歌、狂動還發出其它的噪音而干擾他人的生活,屬於擾民侵權行為。在被侵權人主張權利時,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你可查一下你所在省、市的出租房屋管理條例或規定,一般是不允許居民住宅(特別是樓房)出租給非居民住戶而作為群居場所的。
G. 噪音擾民的法律依據
雜訊擾民可以報案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7)租房噪音法規擴展閱讀
噪音擾民的起訴
噪音擾民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雜訊擾民是一個行為後果為定義的違法行為。只要產生的雜訊煩擾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即產生噪音擾民的違法事實。
《雜訊法》對噪音擾民行為並沒有提出聲響一定要達到多少分貝才構成噪音擾民的必要條件。起訴噪音擾民需有能夠證明噪音存在的證據,比如證人證言、錄音、當事人陳述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H. 樓上很吵,有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
你可以找房東
房東有義務對租房者進行監督,簽訂租房合同時應該加上規范住房、不可擾鄰等條款,合理約束租房者的行為。
另外,給你幾個法條作為依據
根據環保部頒布的《社會生活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住宅卧室、賓館客房等以休息睡眠為主、需要保證安靜的房間,夜間(22:00至次日6:00)雜訊不得超過30分貝,白天(6:00至22:00)不得超過40分貝,如果對方的行為已經超過上述標准,那麼構成了噪音污染。
如果你感覺受到了噪音污染的干擾,首先可以向物業公司反映,讓物業公司出面協調解決,因為《物業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對物業管理區域內違反有關治安、環保、物業裝飾裝修和使用等方面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制止,並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接到物業服務企業的報告後,應當依法對違法行為予以制止或者依法處理。另外,你也可以直接自行撥打12369熱線向環保部門進行投訴。
二、 法條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物業管理條例〉
第四十六條
對物業管理區域內違反有關治安、環保、物業裝飾裝修和使用等方面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制止,並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接到物業服務企業的報告後,應當依法對違法行為予以制止或者依法處理。
I. 住宅低頻噪音擾民法律規定
J. 關於租房噪音的問題
第一種是聯系房東或者物業社區人員,讓她們上門協調。第二種是再次提醒她,如果還這樣,也會製造噪音,大家都不好受。希望她理解理解;第三種只能搬家了,畢竟是租的,惹不起躲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