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政管理法規
⑴ 沈陽戶籍管理辦法
辦理戶口、居民身份證工作規范
辦理戶口、居民身份證工作規范
為了規范辦理戶口、居民身份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切實解決群眾辦戶口難、領居民身份證難問題,建設公正、廉潔、高效、文明的戶政管理隊伍,特製定本規范。
一、建立健全公開辦事制度和接待制度
(一)公安派出所應當將各類戶口登記、居民身份證的辦理條件、時限、程序、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公開,嚴格按照有關法規和政策,秉公辦事,主動接受監督。
(二)公安派出所應當設立專門的戶籍接待室,戶籍接待室內應當逐步採用「低台敞開式」方式辦公,並設置警民聯系簿、便民服務條,備有供來所辦理戶口、居民身份證的群眾書寫使用的桌椅、紙張筆墨等。有條件的公安派出所可以開通語音信箱、設置觸摸式顯示屏,給群眾了解辦理戶口、居民身份證的有關規定提供方便。
(三)公安派出所應當建立值班所長制度,每天由一名所長掛牌值班,監督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聽取群眾對辦理戶口、居民身份證等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解決群眾的疑難問題。
(四)公安派出所要從實際出發確定戶籍內勤民警的工作制度,以滿足廣大群眾辦理戶口、居民身份證的實際需要,遇有停電、微機維修等特殊情況,確實不能當場辦理的,應當說明理由。
二、明確辦理戶口、居民身份證的工作基本要求
(一)對下列戶口申報事項,只要符合政策規定、證明材料齊全,公安派出所民警應當當場辦理:
1、出生登記;
2、死亡登記;
3、戶口登記項目(姓名、民族、出生日期除外)的變更、更正;
4、分戶和並戶;
5、市內戶口遷移(因投靠直系親屬和分戶、購房、換房等);
6、公民出國(境)注銷戶口和回國(入境)恢復戶口;
7、公民入伍注銷戶口和復員、轉業軍人回原籍落戶;
8、被判處徒刑、勞教人員注銷戶口和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回原籍落戶;
9、高校錄取學生、高校學生轉學、退學戶口遷移和高校學生畢業落戶;
10、錄用公務員、招收職工以及公務員、職工調動等,經組織、人事、勞動等部門批准,遷入地市、縣公安機關審批同意後的戶口遷移;
11、其他依照規定可以當場辦理的戶口申報事項。
(二)凡辦理下列需經調查核實、上報審批的戶口申報事項,對證明材料齊全的,公安派出所民警應當當場受理並填寫《辦理戶口責任書》;對證明材料不全的,公安派出所民警應當向申請人予以說明並當場填寫《辦理戶口補充材料書》,寫清申請人應當補充的證明材料:
1、公民變更姓名、民族,更正出生日期;
2、國內公民收養子女落戶登記;
3、夫妻投靠、子女投靠父母、父母投靠子女(含農轉非)落戶;
4、復員、轉業軍人異地落戶;
5、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異地落戶;
6、其他依照規定需要上報縣(市、區)以上公安機關審核、審批的戶口申報事項。
(三)辦理本條第(二)項中所列戶口申報事項,各環節的工作應當在以下時限內完成:
1、對本條第(二)項中所列戶口申報事項,公安派出所應當在受理申請之日起的二十個工作日內完成調查核實工作,並將有關材料上報縣(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
2、縣(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接到上報材料後,經審查,對有權作出審批決定的戶口申報事項,應當在接到公安派出所的上報材料十五個工作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並將審批結果返回公安派出所,或者按規定簽署審核意見並將有關材料上報地、市級公安機關;地、市級公安機關應當在十五個工作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
3、公安派出所在接到上級公安機關的審批決定二日內,將審批結果通知申請人。
(四)《辦理戶口責任書》應當包括「存根」和「回執」兩部分,記載「申報人情況、申請事由、申報材料情況、辦理時限、受理時間、申報人和受理人簽字」等內容;回執部分交給申報人,申報人可據此在規定時限內辦理手續或者查詢有關情況。
(五)對公民申領、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的,只要符合規定,照片合格,公安派出所民警應當當場受理。居民身份證在受理之日起三個月之內,快證在七日之內,臨時身份證在二日之內發給公民本人。
三、辦理戶口、居民身份證要講文明、講禮貌
(一)公安派出所民警應當警容嚴整,在工作時間須佩帶胸卡,戶籍內勤民警可以放置服務台卡。接待群眾要主動熱情,使用文明用語,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
(二)對有特殊困難的公民,應當優先辦理其申請事項;對孤寡老人、殘疾人,應當主動上門為其辦理戶口、居民身份證。
(三)公安機關應當妥善保管居民的申請材料,如有丟失或者毀壞,由責任單位負責補辦材料。
四、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的收費規定
辦理戶口、居民身份證,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批準的公檢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行政性收費項目》和國務院有關規定,各地公安機關不得擅自設立收費項目和提高收費標准。收取戶籍管理證件工本費和居民身份證證件費,一律使用省級財政部門統一印製或者監制的票據。
五、加強內外監督
(一)各級公安機關戶政管理部門應當設立監督舉報電話、意見箱,接到群眾的舉報、投訴應當及時解決答復。
(二)各級公安機關戶政管理部門應當聘請義務警風監督員,對民警的工作態度、服務質量、辦理效率、警容風紀等定期進行評議,接受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三)各級公安機關要採取定期檢查、抽查和走訪群眾等多種形式加強監督,及時發現、糾正存在的問題。對違反本規范的,由直接責任人和主管領導登門向群眾賠禮道歉,並根據情節給予通報批評、扣發獎金、離崗培訓、行政處分等。
六、本規范自公布之日起執行,各地可以依照本規范制定具體的工作規定。
⑵ 蘭州市現行的戶籍管理政策有什麼規定
從5月1日起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劃分,將城鎮、農村居民戶口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此次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我市將有119萬農戶受益,享受城市戶口附帶的社會福利以及社會保障。
政策亮點
在蘭州市行政區劃范圍內有穩定的職業或生活來源滿兩年,擁有合法固定住所(所有權房屋),同時按照國家規定參加社會保險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對在城關、七里河、西固、安寧投資在300萬元以上,按時繳納稅費的經營、興辦實業的業主,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以在經營場所所在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在城市四區行政區劃范圍內連續務工滿10年,在紅古區及三縣行政區劃范圍內連續務工滿5年,並有合法固定住所(使用權房屋),同時按照國家規定參加社會保險的人員,本人可以在當地派出所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對蘭州市引進和各類急需緊缺人才,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戶籍改革實施細則5月1日起實施
截至2012年12月31日,蘭州市戶籍人口321萬,其中非農業人口202萬,農業人口119萬。為了加快我市的城鎮化進程,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十八大精神,加快推進蘭州市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充分發揮戶籍管理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護公民合法權益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的積極作用,蘭州市公安局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蘭州市城鄉戶籍二元結構長期並存情況,草擬了《蘭州市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意見》,上報市委、市政府審核,於2012年11月30日批准同意。2012年12月5日,以市委、市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了《蘭州市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從今年起,在本市行政區劃內,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劃分,將城鎮、農村居民戶口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
為認真貫徹落實《實施意見》,確保全市城鄉一體化戶籍制度改革順利實施,蘭州市公安局研究制定了《蘭州市公安局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實施細則(試行)》,決定自今年5月1日起,在本市行政區劃內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劃分,在人口統計口徑上以公民所從事的職業為准,將人口統計為城鎮或農村人口。
放寬落戶條件增強城市發展活力
據市公安局戶政處處長杜天春介紹,《蘭州市公安局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實施細則(試行)》,對《實施意見》中的政策規定進行了細化,涉及購買、受贈、繼承、自建房、租賃公房、租賃私房落戶,投資、經營、興辦實業人員落戶,引進人才落戶,大中專院校畢業學生落戶,城市人口遷移農村落戶等5類共12種情形,將具體的政策規定、所需材料、辦理程序和時限、相關內容解釋等均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規定。
杜天春告訴記者,目前我市流動人口達91萬人,這些人長期在蘭務工,是城市建設的主力軍,但因受戶口限制,享受不到本市居民所應該享受的相關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此次戶籍改革,進一步放寬了落戶條件,對於在蘭州市長期務工,沒有房產的外來流動人口,達到相關規定的可申請在蘭落戶,並享受到本市居民的所享受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
穩定生活兩年可申請常住戶口
《實施細則(試行)》中戶口遷移的基本
條件,需具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穩定的職業和收入。在蘭州市行政區劃范圍內有穩定的職業或生活來源滿兩年,擁有合法固定住所(所有權房屋),同時按照國家規定參加社會保險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在城市四區行政區劃范圍內連續務工滿10年,在紅古區及三縣行政區劃范圍內連續務工滿5年,並有合法固定住所(使用權房屋),同時按照國家規定參加社會保險的人員,本人可以在當地派出所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對在城關、七里河、西固、安寧投資在300萬元以上,按時繳納稅費的經營、興辦實業的業主,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以在經營場所所在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在紅古區、永登、榆中、皋蘭縣
「一區三縣」投資額度由當地區縣政府決定,方可申請落戶。對蘭州市引進和各類急需緊缺人才,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大中專院校(含高職)畢業生,本人可以在原家庭所在地或單位所在地或批定的人才市場申請登記常住戶口。城市人口在農村擁有個人合法固定住所,可申請將戶口遷往農村落戶。
此次戶籍制度改革突出三個亮點
杜天春告訴記者,此次戶籍制度改革突出三個亮點。一是打破城鄉分割,實行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的性質劃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二是對目前現行的戶籍政策規定有了新突破:對長期在蘭州市務工租住房屋的人員允許落戶;在本市投資300萬元以上,繳納稅費的,可在經營場所地落戶;引進人才落戶政策進一步放寬;城市人口在農村擁有自己合法固定住所,允許將戶口遷往農村。三是有利於用工單位、務工人員勞動保障法律意識的提高,將會促使合法用工、合理參保得到全面落實。在這次戶籍制度改革中,對購房或租房務工人員申請落戶的,明確規定要求務工人員要提供參加社會保險相關憑證,不僅可減輕社會保障壓力,更重要的是解決了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
⑶ 北京市夫妻投靠戶籍管理規定
對於符合(北京市單位人員辦理工人配偶進京)工人單調進京辦理條件的,申辦人應攜帶相關材料到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信訪處辦理。
⑷ 請問:我國有哪些法律法規是關於單位管理集體戶口問題的
關於戶籍管理的規定一共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公安部《關於城鎮人口管理的暫行規定》,公安部《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和關於完善農村戶籍管理制度的意見》,公安部《關於解決當前戶口管理工作中幾個突出問題的意見》,公安部《關於推進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
關於集體戶口更是各地有各自的規定,當前戶籍改革正在進行中,戶籍法正在醞釀中,在戶籍法正式出台之前,關於一些具體制度的規定也在等待完善,一直沿用約定俗成的東西。
⑸ 現行戶籍管理的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主要是各省政府、公安廳按照公安部的政策、文件制定的意見、辦法,現在各地也在建議國家出台統一的、新的戶口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但是因與戶口問題相牽連的問題較多,統一的規定出台也相對較慢!
⑹ 廈門市戶籍管理規定的廈門市戶籍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推進本市戶籍制度改革,規范戶籍管理,保障公民合法權益,促進本市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廈門市常住戶口登記、遷移及其管理適用本規定。
暫住人口登記管理按照《廈門市暫住人口登記管理規定》執行。
第三條 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實行以居民合法固定住所、職業和經濟來源等主要生活基礎為戶口遷移落戶依據。
戶口遷移應當優化人口結構,適度擴張人口規模。遷移入戶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從寬,遷移入戶思明區、湖裡區適當控制,遷移入戶鼓浪嶼從嚴控制。
第四條 公安機關是戶籍管理的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本規定的實施。
公安派出所為戶口登記機關,具體負責轄區內戶口登記管理工作。
組織、人事、勞動保障、教育、民政和僑務等部門在職責范圍內,配合公安機關做好戶口遷移管理工作。 第五條 本市的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中央省部屬單位、外地人民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駐廈機構,從外地調動、錄用、招收、聘用的人員,符合本市調入或人才引進條件的,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戶口可遷入本市。
第六條 普通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符合本市接收條件的,其戶口可遷入本市。
第七條 來本市創業、工作或願來本市工作但單位未落實的留學人員和海外引進人才,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未取得外國籍或外國永久居留權的,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戶口可遷入本市。
第八條 就讀於本市普通大、中專院校和普通高中的學生,按國家、省、市有關規定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第九條 獲得「市十佳(優秀)來廈務工青年」、「市十佳(優秀)外來女員工」或在本市獲得市級以上「五一勞動獎章」、「勞動模範」、「科技重大貢獻獎」、「見義勇為先進分子」、「見義勇為英雄」等榮譽稱號以及獲得其他全國性榮譽稱號的外來人員,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戶口可遷入本市。
第十條 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的外來人員,可將戶口遷入本市:
(一)持有本市《暫住證》或《居住證》滿規定年限;
(二)參加本市社會養老保險滿規定年限;
(三)有固定職業並簽訂勞動合同;
(四)擁有符合規定的住所;
(五)無違法犯罪記錄和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規定的行為。
第十一條 經批准成建制遷入本市的單位,其幹部和工人分別報市組織人事部門和市勞動保障部門審核後,可將戶口遷入本市。
第十二條 華僑、港澳台同胞、外籍華人以及其他外國人來本市投資興辦企業,達到本市規定標準的,可按規定將國內親屬或本企業骨幹員工的戶口遷入本市。本市以外的企業和個人來本市投資興辦企業,達到本市規定標準的,可按規定將投資者本人、直系親屬或本企業骨幹員工的戶口遷入本市。
第十三條 在本市購買商品住房,已取得房屋所有權證、住房建築面積達市政府規定標準的,房屋所有權人及其符合條件的一定數量的直系親屬可將戶口遷入本市。
第十四條 被投靠人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符合親屬投靠規定的投靠人,可將戶口遷入本市。
第十五條 新生嬰兒申報落戶按隨父或隨母的原則辦理。現役軍人所生子女按規定申報出生戶口。
第十六條 退休、退職、辭職、下崗或無業的本市上山下鄉知青,可以將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戶口遷回本市。
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在本市無子女的本市上山下鄉知青,申請回本市時可以同時申請一個已成年子女及該成年子女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隨遷。現留在廈門市以外的本市上山下鄉知青,其子女戶口均不在本市的,可以選擇其一名子女回本市投靠上山下鄉知青的近親屬,將戶口遷入本市。
第十七條 原常住戶口在本市且在本市連續居住滿10年以上、在本市以外的地區離休、退休,需要返回本市的人員,在本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以將戶口遷回本市。本人或其配偶原籍為本市或由本市遷出的歸僑,離退休後要求將戶口遷回本市,在本市又有居住條件的,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在本市落戶。落實僑房政策退還產權的僑房業主或繼承人要求來本市落戶的,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將戶口遷入本市。
第十八條 本市居民收養的子女,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規定,可落戶本市。
第十九條 轉業幹部、復員退伍軍人、駐廈部隊隨軍家屬以及軍隊離退休幹部、退休士官、離退休無軍籍職工安置入戶本市的,按國務院、中央軍委及省、市政府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條 華僑、港澳台同胞、外籍華人以及其他外國人申請在本市落戶,可向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按國家有關規定核准後,可落戶本市。
第二十一條 因留學、探親、勞務等事由被注銷本市常住戶口的中國公民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未取得外國籍或永久居留權的,申請在本市落戶,可向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按國家有關規定核准後,可落戶本市。
第二十二條 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以及解除少年管教返回本市的人員,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恢復戶口。 第二十三條 符合戶口遷入條件的人員,按下列規定辦理戶口:
(一)符合本規定第五條至第八條、第十一條、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一條規定條件的人員申請遷入落戶,由相關行政部門核准調入、遷入的人員及其直系親屬,分別持有關審核部門簽發的手續到公安機關辦理落戶手續。
(二)符合本規定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二條至第十八條、第二十二條規定的,到公安機關辦理落戶手續。
第二十四條 公民應當在實際居住地申報登記常住戶口,一個公民只能登記一個常住戶口。公民有兩處以上合法固定住所的,應當在一處實際居住地登記常住戶口。
第二十五條 未成年人不得單獨立戶。但國家和福建省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六條 在思明區、湖裡區之間遷移常住戶口,或在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之間遷移常住戶口的,應當在遷入地擁有合法固定住所。
從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將常住戶口遷入思明區、湖裡區的,按本規定第十三條、第十四條規定及市政府有關規定執行。嚴格控制鼓浪嶼人口增長。生活基礎不在鼓浪嶼的,不得將常住戶口遷入鼓浪嶼。
第二十七條 本市幹部在本市跨區調動,經組織、人事、教育部門審核,可辦理本人及其符合隨遷條件人員的戶口跨區遷移手續。
第二十八條 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的單位接收的符合條件的人才和畢業生,在思明區、湖裡區擁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在思明區、湖裡區落戶。其中,海外引進人才在思明區、湖裡區落戶的,可不受擁有合法固定住所條件的限制。 第二十九條 有關行政部門在戶籍管理工作中,應文明執法、熱情服務,向社會公布審核條件、程序和辦事時限,嚴格按規定辦事,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第三十條 在申請戶口遷移中弄虛作假的,有關行政部門不予辦理戶籍關系遷入,已經落戶本市的,由公安機關責令其將戶口遷回原戶籍地。
第三十一條 公安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戶籍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 本規定自2010年8月1日起施行。2003年5月27日市人民政府令第107號頒布的《廈門市戶籍管理若干規定》同時廢止。
投資入戶須知 一、辦理條件 在開元區、思明區、湖裡區、鼓浪嶼區實際投資金額在200萬元以上或從1995年度起連續三年年實際納稅額在30萬元以上(扣除地方各項附加費和減、免、退稅款,下同),興辦高科技型企業、科學研究單位的實際投資金額在100萬元以上或從1995年度起連續三年年實際納稅額在20萬元的,可一次性遷入3人戶口(投資者及其直系親屬或企業骨幹均可,由企業自定)。每增加實際投資金額達100萬元(高科技企業及科研單位50萬元)或年實際納稅額每增加20萬元上的,遷入名額增加1人。 在同安區、集美區、杏林區以及海滄台商投資區實際投資金額在100萬元以上或從1995年度起連續三年年實際納稅額在15萬元以上,興辦高科技型企業、科學研究單位的實際投資金額在50萬元以上或從1995年度起連續三年年實際納稅額在10萬元以上的,可一次性遷入3人戶口(投資者及其直系親屬或企業骨幹均可,由企業自定)。每增加實際投資金額達50萬元(高科技企業及科研單位30萬元),年實際納稅額每增加10萬元的,遷入名額增加1人。 符合投資落戶條件辦理企業骨幹戶口,企業骨幹本人應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1)學歷、年齡要求:具有研究生學歷或高級職稱(含高級技師),年齡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以上的;具有大學本科學歷或中級職稱(含技師),年齡距法定退休年齡10年以上的;具有大專或中專學歷或初級職稱,本市急需的高級技工,年齡在40周歲以下的。 (2)具有合法固定住所。 (3)必須在企業服務滿三年,並已繳交社會養老保險,且繼續簽定五年以上、由勞動保障部門認可的勞動合同。 依照上述規定,在按實際投資金額標准入戶或按實際納稅額標准入戶中,當事人只能選擇其中一個標准辦理落戶。 本市個人投資的企業可按照上述規定遷入投資人直系親屬或企業骨乾的戶口。 二、所需材料 1、單位營業執照、公司章程、企業代碼證書。 2、近期單位驗資報告或市地(國)稅部門出示的單位繳稅證明。 3、需按高科技型企業、科學研究單位投資或納稅條件辦理戶口的,還需提供市科技局出示的企業屬高科技型企業、科學研究單位證明。 4、單位出示給投資者或員工辦理戶口證明。 5、申辦戶口當事人的戶口簿、身份證。 6、投資者不落戶在企業注冊所在地的,還需提供在廈門合法固定住所憑證。 7、辦理企業員工還需提供經市勞動保障部門審核的企業員工落戶審核表、畢業證書、在廈門有合法固定住所憑證。 8、擬落戶地鎮(街)計劃生育部門出具的遷入人員的計劃生育審核意見。 以上材料需原件和復印件(A4規格)一套。 三、辦理程序 1、符合上述規定條件的申請人,持上述材料原件復印件一套,向市公安局戶政科申請,經戶政處核准後,簽發戶口准遷證。 2、經核准遷入人員,憑戶口准遷證到原戶口所在地派出所將戶口遷出後,憑入戶審批表、戶口准遷證第三聯、戶口遷移證到擬落戶地派出所辦理落戶。年滿16周歲的人員還需提供三張做身份證相片。 證件材料齊全的,戶籍民警應當場受理並開具受理回執單。 四、辦理時限 材料齊全7個工作日辦結。
⑺ 戶政法律問題咨詢
如果兩個戶口本地址是同一個地方,那是合法合規的,否則相反
貸款事件和身份核對沒有一點關系,之前未出現此情況,可能是當地戶政部門沒有更新到信息,也有可能是身份證過期
有這種操作,但也容易被發現,既然你懷疑了,那就去相關部門報警
⑻ 門四川省人民政府戶集管理政策及規定有那些條文
摘要 四川省公安廳
⑼ 《公安機關戶籍身份信息核查工作規范》全文是什麼
全文如下:
第一條 為加強戶籍身份信息核查工作,進一步嚴密戶口登記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 本規范所指戶籍身份信息核查對象(以下簡稱「核查對象」)為涉嫌一人多戶、騙領冒領居民身份證等需要核查戶籍身份信息的人員。
第三條 核查對象在核查期間,暫停其辦理戶口、居民身份證等業務,核查處理完畢並維護好人口信息系統後,由縣級公安機關戶政管理部門解除限制。
第四條 派出所民警開展調查時,要認真核查遷移證、出生落戶、補錄等各項戶籍檔案材料以及常住人口登記表,查詢人口信息系統的變動軌跡、辦證記錄、歷史圖像、戶成員信息,入戶走訪核查對象本人及其親屬、鄰居、單位同事、村(居)委會幹部等,形成調查報告,提出處理意見。
第五條 縣級公安機關在審核注銷重人業務時,要認真核對派出所民警的調查報告和調查材料,並將有關材料及時歸檔,永久保存。
第六條 核查對象屬一人多戶的,派出所應按照「保留合法真實、注銷非法虛假」的原則處理。
(一)出生申報多個戶口的,注銷無出生證、假出生證登記的戶口。
(二)對假遷移、假補登、以虛假材料申辦戶口等弄虛作假非法落戶的,應當注銷虛假戶口。
(三)對歷史政策原因造成一人多戶,出生日期一致的(含農歷和公歷換算一致),可根據群眾意願提出申請,保留其中一個戶口,注銷另一個未發現有違法行為的戶口。
(四)對歷史政策原因造成一人多戶,出生日期不一致的,分類處理:
1、戶口發生多次遷移,且遷入手續都規范完整,按照戶口登記時間先後順序,注銷其後登記的重復戶口;
2、屬久居,且找不到原始資料、已經無法查證原因的重復戶口,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在群眾承諾不再申請更正出生日期和姓名的前提下,可按群眾意願提出申請,保留其中一個戶口,注銷另一個未發現有違法行為的戶口;
(五)核查對象拒不配合實情調查或無法聯系的,在派出所民警認真調查並出具入戶調查報告的基礎上,保留有婚姻登記和單位或先申領居民身份證的戶口,注銷另一方未發現有違法行為的戶口。核查對象事後對處理結果持異議的,可出具相關材料申請恢復其合法真實、社會認同度高的戶口,注銷另一個戶口。
第七條 對身份為國家工作人員的,按原則注銷非法虛假戶口後,逐級上報至其工作單位相應的省、市、縣(區)公安機關戶政管理部門匯總,將有關情況通報其工作單位及相應的省、市、縣(區)人事組織部門或紀檢單位。
第八條 派出所應當向轄區核查對象發放《核實戶口通知書》,核實其真實情況。核查對象無法聯系的,應向其親屬、鄰居、單位同事、村(居)委會幹部等了解其詳細情況。
第九條 派出所對核查對象調查核實後,應在戶籍身份信息核查系統中按照民警核查檔案情況,在核查材料一欄如實填報所查的檔案,並按照規定分類處理。
第十條 派出所應當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公民戶籍身份信息核查工作並上報縣級公安機關戶政管理部門。如遇特殊情況,經縣級公安機關戶政管理部門批准,可延長至30個工作日。
第十一條 縣級公安機關戶政管理部門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對派出所上報的核查情況作出審核審批決定。
第十二條 核查工作涉及本縣(市、區)及其他縣(市、區)的,且派出所處理意見不一致的,縣級公安機關戶政管理部門負責協調解決;縣級公安機關戶政管理部門協調後達不成一致意見的,上報設區市公安局戶政管理部門協調處理。設區市公安局戶政管理部門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對縣級公安機關戶政管理部門上報的情況進行協調,作出處理意見。
第十三條 核查工作涉及其他設區市,且設區市公安局戶政管理部門之間協調後達不成一致意見的,上報省廳治安管理總隊協調處理。省公安廳治安管理總隊應當在5個工作日對設區市公安局戶政管理部門上報的情況作出處理。
第十四條 核查對象弄虛作假非法落戶,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居民身份證,或使用騙領居民身份證的,應當依照《居民身份證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⑽ 河南省戶籍管理規定全文是什麼
河南省戶籍管理規定
為進一步加強公安機關戶政窗口建設,規范辦理戶口、居內民身份證工作,全容面提高戶政管理部門和戶籍民警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滿足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務民生,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公正、廉潔、高效、文明的戶政管理隊伍,特製定本規范。
由於規定條例字數較多,河南省戶籍管理規定全文可參照文庫:http://wenku..com/view/8c3c45610b1c59eef8c7b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