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事法規案例分析題
❶ 有關葯品質量問題的事例和GMP的重要性最好有案例分析
GMP認證,是指由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組織GMP評審專家對企業人員、培訓、廠房設施、生產環境、衛生狀況、物料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銷售管理等企業涉及的所有環節進行檢查,評定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過程。
❷ 求助:教育法規的案例分析題該怎麼做
鄙人曾從事過教師工作,試探著為您解答問題。
先解釋一下您的最後一個問題,您有所理解後便於自己試著學以致用。
1.您所從事的職業決定著您所應考的教育法規,主要是涉及到教育法、民法等法律關系(通常不會涉及到刑事法律關系,暫且不談為好)。從法學理論上講,在民事法律關系中 ,具有三大要素,是應考案例題分析的主要思索脈絡。簡述如下: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簡稱民事主體)——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參與者、當事人;
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簡稱民事客體)——民事主體形成相互關系的利益對象,表現為三類:物、行為、智力成果;
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簡單說就是民事權利、民事義務。
再就是,民事法律事實(簡稱法律事實),就是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消滅的客觀現象。沒有法律事實,就不會引起民事法律關系。
研討案例題,就要循著民事法律關系中的三要素,針對法律事實,依據法律法規,推斷出各個民事主體(當事人)的權利、義務。
2.本案例題,所涉及的民事法律關系不外乎是教育法、民法等方面的,所以其法律主體也就是民事法律主體,即當事人(案例題第2問中已經點出):
A.程某(小學生、未成年人、受教育者),民事主體之一,其權利主要是受教育權、人身(及財產)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未成年人的法定義務基本沒有,不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的);
B.程某的家長(因程某系未成年人,家長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不是獨立的民事主體之一,其監護的權利義務均依附於程某,沒有其自己的、直接的權利義務(僅指在本案中的情形);
C.學校(教育組織,法律上屬於事業法人單位,教師的管理者),是民事主體之一,應對於其管理的教師的職務行為(包括錯誤的職務行為)以及產生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D.數學老師(受學校管理的教師,教育授課的執行者),也不是獨立的民事主體之一,教師的權利義務(授課、管理學生等)來源於學校給其的授權,當然,從教師管理的角度來看,其又是教師管理的主體之一。
順便說一下,「前排的兩名男同學」、「醫院」都不是本案例中的法律主體。
3.本案例題中,民事客體主要就是行為:程某上課不認真聽講的行為;教師的體罰(打耳光、讓學生打耳光)行為和變相體罰(罰站)行為;程某因患精神病而退學的行為。其他的(如醫院診斷、媒體曝光等)不屬於本案例中的法律客體。
本案例題中,法律事實就是程某患有「心因性精神病」(通常是與教師的體罰、變相體罰有直接因果關系)。
4.本案例體中,當事人違反的什麼法律,也應從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民法等方面著眼考慮:
A.程某(及其家長),上課不聽講,只是構成違反課堂紀律,屬於教育管理的問題,不構成違法行為,也不必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B.教師在執行教師職務工作中,違反了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民法通則;
C.學校,對於教師的錯誤行為承擔管理失職的責任,違反了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民法通則中學校應承的法定職責,應對教師的過錯職務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5.案例啟示,可以從「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有教無類」、「誨人不倦」、「教師的法定職責」、「關心愛護學生(未成年人)」、以及「嚴令禁止體罰或變形體罰學生的法律規定」的角度,闡發自己的感想。(在此不便贅言說教!)
6.反過來(扣合第1點)看,民事法律、教育法律的案例思考脈絡:當事人(法律主體)——行為(所作所為)——結果——行為與結果之間因果關系——推出法律及法律責任。
您應當能夠猜出鄙人現在的職業了吧。但願於您有所幫助!
❸ 法律案例分析怎麼寫
撰寫法律案件分析報告可以按照以下方法:
首先應當介紹案件情況,其次可以對案件進行法律上的分析,然後把法律依據專門列明,在法律分析中可以對法律依據第一二三進行引用。最後是總結性的判決結果,並可以對判決結果進行小結。
在辦案中會出現很多有爭議的案件,法官與檢察官、律師對案件有著不同的認識、處理方式也相差甚遠。甚至學術界與實務界對此類案件都存在著不同認識,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
撰寫這類案件主要目的是想通過討論,形成共識,更好地處理這類案件。因此,撰寫此類案件首先應當起一個能夠概括爭議問題的題目。題目應當簡短明確,直接點出案例分析的實質問題。切忌題目過長或者不明確,使人讀後不知所雲。
第二,寫出要旨。要旨應當是對最後的結論總結性的歸納。文字一般控制在150字左右,用簡潔的語言,明確的觀點概括出規則意義的結論。
第三,敘述案件事實。在正文中應當將有爭議問題的事實完整敘述清楚,特別是有關決定案件適用法律和處理結果的細節事實問題敘述清楚,以免讓讀者讀後生產誤解或者被誤導。
第四,對不同觀點及理由進行全面介紹。這里的不同觀點一般是指主流觀點,而不是將所有的不同觀點一一列上。
在介紹不同觀點時,一定要與提出此觀點的文章或者書籍進行核對,不要斷章取義,更不應歪曲他人的觀點。此外還應標出出處,以便編輯或者讀者查找、核對原文。
第五,論證。
一是確定應當適用的法律條文的含義,若對法律條文理解上存在分歧的,運用解釋法律的基本方法,如文義解釋、目的解釋、歷史解釋和體系解釋等方法,來確定適用相關法律條文的含義、適用范圍適用及條件;
二是,結合不同觀點從學理上分析的立法的本意,以及法律條文本身是否存在漏洞,是否需要修補等等;
三是,涉及其他法律的,還應論述清楚該法律條文與其他法律條文的關系(包括是否存在沖突等問題);
四是,涉及到歷史、文化、經濟、風俗傳統等問題的,亦要從這些角度並根據當時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相關規定進行分析。例如,涉及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的確權案件,就應根據當時的土地制度和法律、法規及政策進行分析;
五是不同處理方式的社會效果等等。
若在認定事實和證據上存在分歧的,還要從有關證據規則的原理分析庭審調查中,對各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的效力,根據有效證據,按照認定證據的規則確認案件事實。
例如,在撰寫《職工因公外出期間死因不明的能否認定為工傷——於保柱訴臨清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勞動保障局工傷認定申訴案評析》中從《社會保險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的立法目的、行政程序中的舉證責任、訴訟中的舉證范圍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從而得出「職工因公外出期間死因不明,用人單位或者社會保障部門提供的證據不能排除非工作原因導致死亡的,應當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五)項和第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認定為工傷」的結論。
在法理論述中,不少同誌喜歡用比較法分析論證。比較有三種比較方式:一是用外國的法律與中國的法律進行比較,解決法律漏洞問題。此種方法對拓寬思路,找到更好的處理路徑是很有幫助的。
但是,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法律體系不同,因此在介紹外國法律時,一定要介紹清楚制定相關規定時的社會背景,該規定的含義、適用范圍及條件,適用的社會效果等背景情況。否則,難以進行比較,難以預料將外國的法律規定移植到中國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等問題。
二是用國外發生的類似案件的處理方式與該爭議案件進行比較。使用此種方法時,一定要將外國的類似案件的案情介紹清楚,是否真的與爭議案件相類似,此外,還應將該國的國情及風俗習慣等問題介紹清楚,因國情不同,風俗習慣等不同,國外的處理方法就很難借鑒。
三是用國內其他法院類似的案件處理情況的利弊進行比較,從中找出對爭議案件處理的最佳方式。在這里需要注意,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方的經濟、文化、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等多有不同,分析時不能忽略上述因素,否則南橘北枳。
對爭議案件一般應當提出自己的結論性意見,不能沒有結論或結論含糊不清。實在難以得出肯定性結論意見的,也應提出傾向性意見。
❹ 執業葯師考試葯事管理與法規題型有多少個可供選擇答案
執業葯師考試科目採取單獨考試、單獨計分的考試形式。每科120題,每題1分,滿分為120分。葯事管理與法規科目每道題的備選項為4個,其他科目每道題的備選項為5個。題型包括A型題、B型題、C型題和X型題。
A型題(最佳選擇題)
A型題題干在前,選項在後。共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其中只有一個為最佳答案,其餘選項為干擾答案。考生須在5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最佳答案),並按考試規定的方式將答題卡相應位置上的字母塗黑。
B型題(配伍選擇題)
B型題是一組試題(2至4個)共用一組A、B、C、D、E五個備選答案。選項在前,題干在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個選項可供選擇一次,也可重復選用,也可不被選用。考生只須為每道試題選出一個最佳答案。
C型題(綜合分析選擇題)
綜合分析選擇題包括一個試題背景信息和一組試題(2-5題)。這一組試題是基於一個臨床情景、病例、實例或者案例的背景信息逐題展開,每道題都有其獨立的備選項。題干在前,備選項在後。葯事管理與法規科目每一組備選項為四個,其他科目每一組備選項為五個。每道題的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最佳答案。應試人員應將答案選擇出來並按要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填塗,多選、錯選或不選均不得分。
X型題(多項選擇題)
X型題由一個題乾和A、B、C、D、E五個備選答案組成,題干在前,選項在後。要求考生從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個或二個以上的正確答案,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
❺ 2010年違反葯事法規的案例有哪些
刺五加註射液污染引起的嚴重不良事件
2008年10月5日,雲南省紅河州第四人民醫院使用黑龍江省×××制葯廠(黑龍江×××葯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葯業公司)刺五加註射液後發生嚴重不良事件。經查,這是一起由葯品污染引起的嚴重不良事件。
×××葯業公司生產的刺五加註射液部分葯品在流通環節被雨水浸泡,使葯品受到細菌污染,後被更換包裝標簽並銷售。2008年7月1日,昆明特大暴雨造成庫存的刺五加註射液被雨水浸泡。×××葯業公司雲南銷售人員張某從×××葯業公司調來包裝標簽,更換後銷售;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雲南省食品葯品檢驗所在被雨水浸泡葯品的部分樣品中檢出多種細菌。此外,×××葯業公司包裝標簽管理存在嚴重缺陷,管理人員質量意識淡薄,包裝標簽管理不嚴,提供包裝標簽說明書給銷售人員在廠外重新貼簽包裝。
2008年10月6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接到雲南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報告,雲南省紅河州6名患者使用了標示為黑龍江省×××制葯廠(2008年1月更名為黑龍江×××葯業公司)生產的兩批刺五加註射液(批號: 200712272 1、200712151 1,規格:100ml/瓶)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其中有3例死亡。
依照有關葯事法規對上述案例分析處理
1. 案例性質
完達山葯業公司的行為嚴重違反《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刺五加註射液事件是一起由葯品污染引起的嚴重不良事件,依法應按假葯論處。
2. 案例處理
依據《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對完達山葯業公司刺五加不良事件的處理如下:
行政責任:
(1)按照《葯品召回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食品葯品監管局責令並監督黑龍江完達山制葯廠召回2007121511和2007122721兩個批次的100ml刺五加註射液,查封、扣押以上兩個批次葯品的庫存成品和留樣。
(2)由黑龍江省食品葯品監管局責令完達山葯業公司全面停產,收回葯品GMP證書,對該企業違法違規行為依法處罰,直至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
(3)由黑龍江省食品葯品監管局依法處理企業直接責任人,在十年內不得從事葯品生產、經營活動。建議該企業主管部門追究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責任。
刑事責任:
完達山葯業公司銷售人員張某等人的行為涉嫌違法犯罪,應追究其刑事責任。
❻ 法律案例分析題
路某----搶劫罪,雖然15歲,但攜帶凶器搶奪,定搶劫
鄭某也搶劫既遂
2人構成共同犯罪,都是主犯.但路某是未成年人,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鄭某構成累犯,應當從重處罰.
另鄭某構成故意傷害罪,嚴重殘疾,為傷害罪的結果加重犯,法定刑升格.
❼ 葯事管理學案例分析
葯事管理學(the discipline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是葯學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的研究和教育集中於應用社會、行為、管理和法律科學,去研究葯學實踐中完成專業服務的環境的性質與影響。葯事管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到法學,管理學,還有經濟學。法學是為指導我國已逐步進入法制社會,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必須以法律的授權按法定的程序,執行相關的監管活動。而管理學、經濟學為手段葯事管理專業課程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必須借鑒經濟學、管理學的分析方法,這也就有別於其他傳統的葯學理論課(葯劑學,葯物分析,葯理學等等)。也有別於普通的經濟學、管理學,它是二者的有機結合。葯事管理專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在葯學領域中的一些問題運用管理學、經濟學的手段來分析。葯事管理學科具有明顯的社會屬性,涉及到葯學事業的各個層面,與葯學活動有緊密的聯系。缺乏葯事管理的約束,葯學活動就不能有秩序、有規律、公平合法地進行。任何葯學工作者都離不開這門學科的指導。
❽ 葯事管理學的案例分析。。求答案。。。
答:
1.葯品包裝不合規定,質量可疑,初步認定為假葯
2.不具備完整正確的購進記錄,實際葯品數量要比票據上的數量多出30盒
3.該葯品檢驗報告書由供貨方葯品批發企業提供,送檢樣品不是該醫院提供,只能對供貨方葯品批發企業負責,不能說明醫院的嗎丁啉就是真的
1.《葯品管理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醫療機構葯品,必須建立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驗明葯品合格證明和其他標志:不符合規定要求的,不得購進和使用。
2.《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醫療機構購進葯品,必須有真實、完整的葯品購進記錄。葯品購進記錄必須註明葯品的通用名稱、劑型、規格、批號、有效期、生產廠商、供貨單位、購貨數量、購進價格、購貨日期以及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內容。
3.《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三十二條規定:采購葯品,必須有真實、完整的葯品購進記錄。葯品購進記錄的記載項目,按照本辦法第十條購銷記錄中購進的規定執行。
4.《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第一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葯:
(一)葯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份不符的;
(二)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的。
5.《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六十八條:醫療機構使用假葯、劣葯的,依照《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條、第七十五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6.《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條 :生產、銷售假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葯品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有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的予以撤銷,並責令停產、停業整頓;情節嚴重的,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第三款第二項,該醫院使用的嗎丁啉認定為假葯,此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第一款,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六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條,依法給予沒收尚未使用的嗎丁啉49盒;沒收違法所得16.70元;並處使用葯品貨值金額數倍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