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條例
A. 林業有哪些法律
您好。有關林業的法律法規大體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中華人民專共和國野屬生動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森林防火條例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退耕還林條例
林業工作站管理辦法
佔用徵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
造林質量管理暫行辦法
退耕還林工程現金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部門項目管理辦法
參考內容:法律界網站法務通VV
B. 林業的有害生物有哪些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補助費管理辦法》(財農〔2005〕44號)第三條規定,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種苗正常生長、造成災害的病、蟲、鼠(兔)和植物等。林業有害生物種類主要包括:松材線蟲病、椰心葉甲、楊樹蛀干害蟲、紅脂大小蠹、森林鼠(兔)、美國白蛾、蕭氏松莖象、松毛蟲、日本松干蚧、松突圓蚧、薇甘菊等。
C. 森林法實施條例2020年7月1日將森林分為
分為發展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四條國家實行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上級人民政府對下級人民政府完成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和森林防火、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情況進行考核,並公開考核結果。
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的需要,建立林長制。
D. 談談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意見的出台對本單位今後工作的指�
首先,是有法可依,有據可查,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意見出台為我們以後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他使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中變的更加標准和精確,不至於沒有指路的明燈,避免我們少走彎路。
其次,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以前沒有相關的制度和標准,在實行的過程中難度很大,但現在的情況就大大改善了以前的尷尬局面。
滿意請採納,謝謝
E.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組織資質辦理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持有法人營業執照或法人證書;
——具有從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經歷的林業中級技術人員 1 名以上;
——具有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員 5 名以上,其中中級及以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員不少於 1 名;
內容參考來源: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組織資質標准
F.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新方針是什麼
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
G. 林業有害生物 防治 是否需要招投標 法律依據
中國林業局。
H. 林業法律法規
林業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2009-07-14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2007-10-26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2007-07-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03-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003-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2002-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00-12-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9-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1993-07-02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1989-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985-01-01
五屆人大四次會議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81-12-13
行政法規
森林防火條例2008-12-01
風景名勝區條例2006-09-19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2006-04-29
血吸蟲病防治條例2006-04-01
退耕還林條例2002-12-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2000-01-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1997-03-20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1996-09-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編制出版管理條例
1995-07-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1994-10-09
城市綠化條例
1992-06-22
植物檢疫條例
1992-05-13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1992-03-01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1989-12-18
國務院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1982-02-27
部門規章
國有林場管理辦法
2011-11-17
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辦法
2011-07-26
林業行政許可聽證辦法
2008-08-01
國家林業局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管理辦法
2007-11-30
森林資源監督工作管理辦法
2007-09-28
林木種質資源管理辦法
2007-09-08
林木種子質量管理辦法
2006-11-13
開展林木轉基因工程活動審批管理辦法
2006-05-11
引進陸生野生動物外來物種種類及數量審批管理辦法
2005-09-27
普及型國外引種試種苗圃資格認定管理辦法
2005-09-23
松材線蟲病疫木加工板材定點加工企業審批管理辦法
2005-09-23
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並、改變經營范圍或者變更隸屬關系審批管理辦法
2005-06-16
林業統計管理辦法
2005-06-01
林業行政處罰案件文書製作管理規定
2005-05-27
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處置辦法
2005-05-23
營利性治沙管理辦法
2004-07-01
林業標准化管理辦法
2003-07-21
主要林木品種審定辦法
2003-07-14
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
2002-11-02
林業行政處罰聽證規則
2002-11-02
佔用徵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
2001-01-04
部門規章
林木和林地權屬登記管理辦法
2000-12-31
林業工作站管理辦法
2000-03-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
1999-08-10
國家林業局關於授權森林公安機關代行行政處罰權的決定
1998-06-26
林木良種推廣使用管理辦法
1997-06-15
林業行政執法證件管理辦法
1997-01-06
沿海國家特殊保護林帶管理規定
1996-11-13
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
1996-10-14
林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1996-09-27
林業行政執法監督辦法
1996-09-27
林業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
1996-04-02
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
1994-07-26
森林公園管理辦法
1993-12-11
陸生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費收費辦法
1992-12-19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
1991-01-09
森林採伐更新管理辦法
1987-09-10
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985-07-06
I. 急找有害生物防制管理制度.
重慶市林業局發出通知全面推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管理「五項制度」
更新日期:2006-06-02
近日,為貫徹落實好《國家林業局關於進一步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見》精神,加大我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改革力度,不斷創新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機制,努力推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階,重慶市林業局出台《關於全面推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管理「五項制度」的通知》(渝林造〔2006〕19號),要求在全市全面推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管理「五項制度」,即目標管理制度、應急預案制度、警示通報制度、限期除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通知要求:
一、 加強領導,全面實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目標管理責任制度
各區縣(自治縣、市)要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全面實行「雙線目標管理責任制」, 將「成災率」納入各級政府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將「無公害防治率」、「測報准確率」和「種苗產地檢疫率」納入各級林業主管部門的目標考核。要層層簽訂責任書,落實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防治責任,確保認識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提升能力,進一步強化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預案制度
各地要根據本區域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按照《重慶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制定本轄區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預案。要建立由政府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林業有害生物應急指揮機構和辦事機構,保障應急所需經費和物資。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林業局《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處置辦法》,建立快速反應的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體系,保障應急反應機制的正常、高效運轉。
三、積極防範,認真落實林業有害生物警示通報制度
市林業局將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林業有害生物疫情進行發布。同時,對我市有重大威脅的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種類以及新發生的疫情,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警示通報。各地接到《警示通報》後,發生區及重點警示區林業主管部門要立即根據本地情況分別制定「防治方案」和「防治預案」。重點警示區域要做好應急准備,根據警示通報內容,組織開展專項普查工作,一旦發現相關危害情況,應立即報告並採取緊急控制措施。
四、嚴格督察,大力推行林業有害生物限期除治制度
各地應按照《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規定,實行林業有害生物限期防治制度,要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除治情況的監督檢查,對發生林業有害生物未及時除治的,由林業主管部門向經營者(林主)下達「限期除治通知書」,責令限期除治;在規定期限內沒有除治的,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可以代為除治,全部防治費用由被責令限期除治者承擔。
五、強化責任,嚴格執行林業有害生物責任事故追究制度
要進一步落實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責任,嚴格執行責任事追究制度。對預防工作搞得好,連續多年沒有發生嚴重的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情的單位和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實行獎勵;對在林業有害生物監測、檢疫、除治工作中因工作失職造成嚴重後果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相應責任,並予以通報。同時,還要建立起重大責任事故舉報制度,接受全社會監督。
J. 林業有害生物化學防治的方法有哪些
化學防治目前指的農葯防治,即選擇有效的化學農葯進行防治。由於農葯容易造成環境污染,長期使用害蟲易產生抗葯性,故提倡採取結合生物防治等多種防治技術方法進行綜合治理。生興防治致力於農、林有害生物監測、鑒定與綜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