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信訪條例回復

信訪條例回復

發布時間: 2022-01-12 22:47:41

① 到政府行政部門投訴應該給書面回復嗎

本人淺談一下政府機構在行政程序中不肯給書面答復的陋習
首先要講的是信訪
因為信訪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投訴舉報申訴這些都是信訪的一部分無法分割。
只要是公民以各種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要求和申訴、舉報、控告,依法應當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信訪條例第二條)---------都是信訪,關國家機關的范疇又非常大。
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省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
例如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因為紀委和檢察局合署,檢察機關也是國家機關。
如果行政相對人有訴求,通過口頭,書面形式提出獲得書面答復的申請,遭到的拒絕的理由主要匯集有以下2點:
1:部門以「沒有硬性規定」為由拒絕。
2:部門以「可以自由選擇書面或者口頭答復」為由拒絕。
國家信訪條例第二十八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理信訪事項,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宣傳法制、教育疏導,及時妥善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浙江省信訪條例第二十六條
國家機關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政策的信訪事項,應當及時予以解決;對法律、法規、規章、政策無明確規定又需要解決的信訪事項,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妥善解決。
其實條例說的很清楚,只要行政相對人的申請的理由合情合理,就算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硬性規定)-------如果遭到政府機構的拒絕,該部門已經違背了妥善處理的原則。
公務機構的工作人員主要是擔心追責,奉行少做少錯的辦事原則,書面材料---能不給書面盡量不給,畢竟白紙黑字就是證據。作為公民還是要拿好書面證據才能切切實實的保護自身權益,否則真到了申訴甚至行政訴訟的時候,有關部門突然來個矢口否認會讓你欲哭無淚!!
附相關條例
信訪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信訪人。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為信訪人採用本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

② 信訪事件的回復期限按規定應是多少天

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依程序經批准可以延長專30日,

依據《信訪條例》第三屬十三條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2)信訪條例回復擴展閱讀:

《信訪條例》是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而制定的法規,2005年1月5日,《信訪條例》由國務院第7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③ 信息條例規定多少天給信訪人答復

《信抄訪條例》規定:不襲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書面告知信訪人。

根據《信訪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收到信訪事項後,能夠當場答復是否受理的,應當當場書面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書面告知信訪人。但是,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不清的除外。

有關行政機關應當相互通報信訪事項的受理情況。

(3)信訪條例回復擴展閱讀

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④ 信訪條例中60天答復,節假日除外嗎

按實際情況,所指60日是包括節假日在內的。請自行按實際情況進行核實確定。

⑤ 信訪十五個工作日沒有書面回復怎麼辦

可以先等著,根據《信訪條例》第三十三條,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

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5)信訪條例回復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第五章,信訪事項的辦理和督辦

第二十八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理信訪事項,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宣傳法制、教育疏導,及時妥善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第二十九條,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有利於行政機關改進工作、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認真研究論證並積極採納。

第三十條,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信訪事項或者信訪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三十一條,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信訪事項,應當聽取信訪人陳述事實和理由。

必要時可以要求信訪人、有關組織和人員說明情況;需要進一步核實有關情況的,可以向其他組織和人員調查。

對重大、復雜、疑難的信訪事項,可以舉行聽證。聽證應當公開舉行,通過質詢、辯論、評議、合議等方式,查明事實,分清責任。

聽證范圍、主持人、參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二條,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經調查核實,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分別作出以下處理,並書面答復信訪人:

①.請求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予以支持;

②.請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據的,應當對信訪人做好解釋工作;

③.請求缺乏事實根據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不予支持。

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照前款第①項規定作出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應當督促有關機關或者單位執行。

第三十三條,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

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

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

第三十五條,信訪人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收到復核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

復核機關可以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舉行聽證,經過聽證的復核意見可以依法向社會公示。聽證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

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多少天回復

按照的《信訪條列》規定是受理日起的60天內必須回復,如有特殊情況,可再延長30日。

⑦ 如果走信訪所出具的答復意見不同意下一步該怎麼辦

《信訪條例》規定信訪案件三級終結制。第一個受理信訪案件的單位或部門向信訪人出具《內信訪事項容答復意見書》後,如果信訪人對答復意見不同意,就可以向其上級主管部門或上一級行政單位提出復查(《信訪事項答復意見書》後均註明「如不同意本答復意見,可在30日內向xxxx提出復查」)。復查應提出書面申請,說明為什麼不同意答復意見及相應的政策依據,以及有什麼要求。復查單位受理後,30日內應出具復查意見。如果對復查意見仍不同意,按照同樣的原則,再申請復查的上一級單位進行復核。如果對復核意見仍不同意,信訪程序就走完了,信訪部門就不再受理了(當然指的是同一個信訪事項)。

如果您對答復意見不同意,並且不想繼續通過信訪途徑解決問題,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比如依法起訴。

⑧ 新的信訪條例規定,回復來信的期限是多長

最好是最快,因上訪人員大多都是受害者……-

⑨ 信訪機關不按規定期限答復信訪者

《信訪條例》規定:一般信訪事項責任單位要在60日內答復信訪人,情況特殊的可再延長30日,若涉及到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如涉及到刑事、紀檢,還有已經司法部門受理尚未審結等特殊情況。

熱點內容
民法佔有概念 發布:2025-07-04 21:15:48 瀏覽:849
勞動法工資與獎金 發布:2025-07-04 21:13:53 瀏覽:627
政法幹警法官系統 發布:2025-07-04 21:12:56 瀏覽:520
勞動法短期工辭職結錢 發布:2025-07-04 21:01:58 瀏覽:959
行政法規章 發布:2025-07-04 20:51:11 瀏覽:323
防詐騙法律知識講座 發布:2025-07-04 20:47:35 瀏覽:591
林鴻潮2015行政法音頻 發布:2025-07-04 20:43:59 瀏覽:406
經濟法責任就是經濟責任 發布:2025-07-04 20:42:31 瀏覽:754
廈門雙證律師 發布:2025-07-04 20:39:19 瀏覽:460
勞動法如何保護用人單位呢 發布:2025-07-04 20:36:58 瀏覽:321